大管棚施工技术研究|管棚施工工序

大管棚施工技术研究

大管棚施工技术研究 1工程概况 某段隧道位于某二级公路在两县交汇处,该地区以崇山峻岭和喀斯特地貌 著称。隧道总长度为700m,净宽度为10.5m,断面仅为一个单心圆,隧道的最大 深度是67m,上1.8%下0.8%人字坡。该隧洞的入口位于山脚处的缓坡,缓坡岩层 是弱风化灰岩(360°∠15°~30°),隧道出口在山谷的底部,方位和山谷线相吻 合,山谷底部的岩层是弱风化白云岩(335°∠12°),两个岩层中间是一条断层 带,经勘测得知,这条断层带宽40m,隧洞的中轴线接近于垂直穿过这条带。

2塌方情况及成因分析 该隧道的施工进度在2010年4月下旬到达K14+770的时候,出现了规模较 大的隧道塌方事故,破坏了两段工字拱架,隧洞拱顶部塌陷高度为7。在塌陷事 故发生后,有关方面采取封堵掌子面的方法,装配混凝土导管,将拱顶区域用混 凝土进行填堵,在回填结束后,施工方继续进行施工作业,但在5月初,由于隧 洞左边显露出灰岩层,但隧洞右边依然是泥夹石,因此在对左边岩层进行爆破作 业时,不幸引起大规模塌方,破坏4座拱架,塌方体整体高8m,总体积达到了120m3, 在5月中旬,施工方在塌方上层地表发现了一个直径大约30m的陷坑,陷坑中部 下陷0.5m,四周地表有7cm左右的裂纹。这一陷坑在隧道塌方右边大约5m,施工 方将这起事故定性为隧洞塌方冒顶[2]。2.1地质原因。该隧洞的工程方案是从隧 道入口出发,朝向出口的单方向操作,在掘进到K14+750段时,岩层从弱风化白 云岩转为泥夹石,泥夹石中的石头大多是白云岩或者弱风化灰岩,其石质较为坚 固,体积较大,大约在1~10m3的范围内,石头之间是黄色的粉土和黏土,土质 拥有较丰富的水量,隧道岩层强度低,稳定性不足,施工难度大,这是引发隧道 塌陷的主因[3]。2.2施工原因。该处隧洞掘进方法是上下台阶弧形导坑保留核心 土质的掘进方法,上台阶的挖取宽度为12m,高6m,掘进每一次循环加0.8m的进 尺。然而在掘进过程中,因为泥夹石的体积比较大,并且石质强度大,因此岩层 爆破作业存在比较大的扰动性,破坏一块石头往往会让周边数块石头掉落。隧洞 左边从底部到中部的岩层是白云岩,但右边却是泥夹石,致使隧道掌子面的岩层 强度不一致,掘进之后隧洞右边的掌子面和隧道拱架间距比较大,增大了掌子面 的高度,在进行下一步掘进时,可能会导致拱顶部分的石头掉落,破坏工程设备, 这是此次事故的主因。2.3技术原因。首先是在出现隧道塌方之后,因为施工方 缺乏足够的技术能力和处理经验,前期治理方案不到位,再加上当地地质条件的影响,致使前期小塌方情况的发生,给此处的治理添加了难度;
另一方面是前期 地质预警力量不足,方法较为单一,再加上施工现场的有关方面缺乏相关经验, 无法为工程提供有效的地质环境参考,尤其是发生事故的地段,因为地质岩层突 变,让施工方以为隧洞已完全穿过断层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并未对此多加注意。

除此以外,在事故发生段的拱顶存在严重的超挖现象,混凝土回填过程还留下了 部分空洞,并且回填结果没有达到预定效果[4。

3治理方案 在隧洞塌陷的初始阶段,各部门人员在经过现场调查之后觉得塌方体的体 积并不大,决定封闭隧道的掌子面,在塌陷区域填充混凝土,直到塌方出现冒顶 现象后,施工方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据冒顶状况制定新的处理方案。3.1 地表排水措施。沿着塌陷坑的外部6m区域设立0.6m×0.6mM7.5浆砌片石截水沟, 随后用黏土填充进塌陷坑地表的缝隙,将表面清理整齐,架设钢架并敷设石棉瓦 以阻止外部雨水进入塌陷区域。3.2加固措施。为了阻止该塌陷段落的支护装置 被连环掉落的石头压坏,施工方计划对这些装置做好补强:拱架之间 K15+760~K15+780遭到各种滚落的碎石压塌掩埋,因此,支护地段需要及时进 行补强。补强的方式如下:首先,在拱架之间,朝拱架内侧喷射混凝土,然后在 此基础上进一步搭建工字钢拱架,拱架搭建完成后,设置纵向钢筋将拱架两侧进 行连接,连接的方式为双面焊接,之后,在拱架两侧15cm的位置喷射混凝土, 混凝土喷射厚度约为25cm。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在锚杆部位搭建注 浆小导管,导管的环向间距为0.8m,以此进一步夯实拱体,避免再次出现塌陷事 故[5]。3.3塌方体处理。3.3.1处理方案。建设混凝土封堵墙,将整个墙体面积进 行有效夯实,夯实面需要保持光滑平整,封堵墙建设完成后,继续喷射混凝土, 并且向内部注浆,注浆采用小导管形式,浆体为水泥浆,以防止整个坡面出现坍 塌情况,另一方面,设置大管棚,大管棚的设置面积为20mΦ108m×6mm大管棚, 大管棚主要设置2排,其中一排的仰角度为15°,另外一排的大棚仰度为30°,管 棚之间的相隔距离设置为36cm,且每排设置的管道安排36根管,在处理过程中, 需要持续的向内部管道注浆,同时,在注浆时,要保证管壁的完整性,控制管道 破裂的情况出现。3.3.2大管棚制作。在本工程大管棚制作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 材料是一无缝钢管进行制作,管棚的长度是2m、4m、6m,在安装时,需要按照 实际情况的不同,做好每个断面接头数量的控制,且在安装阶段中,需要使用梅 花型布置的方法进行。对于钢筋笼内侧来说,需要使用钢管进行支撑,钢管的长 度需要控制在4cm左右,另外,在分布时需要按照中心对称的方式进行分布,制 作钢筋笼居中位置时,使用的材料需要以Φ12钢筋制作,同时,在进行钢筋中心部位制作时,需要做好钢管与钢管中心的质量控制,减少不一致的情况出现。3.3.3 大管棚施工。当前,塌方地段地质条件较为恶劣,如果在塌方地段开挖管棚,可 能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因此,在大管棚安装之前,需要做好工字钢拱架的安装, 在安装时需要使用支护管进行拱架焊接,当焊接的条件满足工程需要后,在进行 钢筋网焊接下到工艺,然后在进行锚杆的设置,最后进行混凝土喷射,保证管棚 的质量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

4结论 (1)当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重视地质预报情况,对各项监测数 据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围岩地质和开挖过程中围岩、初期支付的稳定情况, 在安全得以保障的前提下进行挖掘工作的开展。(2)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最大 限度保障围岩以及塌方体的稳定情况,用不开挖的跟管钻进大管棚处治隧道塌方, 可以有效增强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在安全的基础上顺利进行,减少人员伤亡的可 能,保障安全施工进展。(3)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拱顶必须根据实际使用的具 体要求和工程设计图严格进行操作,回填密实,尤其是如果地质情况较差,拱顶 没有夯实密集,可能导致空面较大等一系列情况,导致二次塌方的出现,危害人 员安全,给隧道施工带来更严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