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心理问题论文
浅谈老年心理问题论文 浅谈老年心理问题论文篇一 《老年人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对策》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全 社会的关注。为此,本文作者在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对老年人主要心理 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为家人、社会及老年人自身共同 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帮助。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问题 护理措施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 21世纪老年人面临的最大问题[1]。2012年2月29日,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副主任吴玉韶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截止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1.85亿, 占总人口的13.7%。到2015年,老年人口数将达到2.21亿,占总人口的16%。随 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重视[2],为此, 本文对老年人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老年人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1.1 失落 老年人退休生活与以前上班的感觉大不相同[3],尤其是离退休干部, 他们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机关 和事业,离退休后则变成了家庭琐事[4];同时,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质的降低,认 为自己成了无用之人[5],感觉家人不再需要他,在心理上便产生一种失落感, 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不知所措、烦躁、敏感、失眠[2]。
1.2 孤独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婆媳不和,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 孤独感,不愿多于家人交流,表达内心的看法。
1.3 恐惧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恐惧感,表现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绪[4]。
1.4 焦虑 老年人由于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疑病症,退休后经济减少、生活水 平下降,担心儿孙上班上学时的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易引起焦虑[2],常 常胡思乱想、惴惴不安。
1.5 抑郁 老年人由于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以及死亡的威胁和恐惧,会加重心理 负担,产生抑郁情绪。除此之外,有些老年人丧失配偶,子女都在外忙碌奔波, 内心空虚,生活单调,社交圈子又窄,因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而导致心情抑郁, 遇事悲观[4]。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躯体不适,多发50~60岁,80岁后少 见[2]。
1.6 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 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4]。
2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预对策 2.1 家人关注 2.1.1 保持家庭关系和谐 温馨祥和的家庭能给人安抚和慰藉[6]。老人忙碌了一生,最想看到 的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因此家人应多关心体贴老人,特别是一些丧偶及患有身体 疾病的老年人,使老人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态度,减轻其孤独、恐惧的心理 [4]。
2.1.2 多和老人进行沟通交流 子女不仅要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还要从精神上、心理上关心照顾, 让老人时刻感到快乐温馨,这是老人最需要的,是任何高档的物质享受不可替代 的。子女应多抽出时间陪老人散散步,聊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遇事多同他们商 量,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使他们不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个多余的人[3]。
2.1.3 鼓励老人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 子女应鼓励老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唱歌、跳舞、打太极等,这样能保 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4],丰富他们离退休后的生活。
2.1.4 多注意观察老人的细微行为和语言 对于老人出现生理心理上的种种变化,儿女应细心体察,及时和老人 进行交流,了解老人内心比较隐蔽的不良情绪,针对性地进行关怀照顾,采用开 心快乐的方式,让老人在不知不觉间把自身的不良情绪化解[3]。
2.1.5 理解老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尊重老人的独立个性 老人们都有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他们都已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 惯,儿女们要理解和尊重。即使有些老人有不良的习惯或方式,也应该以更加让 人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多和老人沟通,以达到解决的目的,而不是一味地强用[3]。
2.1.6 帮助老年人规律生活 老年人经常将日常生活用品一放就忘,因此家人就应耐心帮助老年人 有规律地安放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便于记忆[4]。
2.2 社会参与 2.2.1 给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和场所 社会也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基层社区要不断补充完善各类老年 福利设施,使那些走出家门的老人能够有一个可以互相沟通与交流的“乐园”[3]。
2.2.2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 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4]。
2.2.3 不断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应为老年人开辟娱乐场所,在报刊、电视、电台的节目中增添老人所喜爱的内容,指导老人过好晚年生活[3]。
2.2.4 开展针对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服务 社会应充分发挥和动员民间组织的力量,如提供情感陪护、聊天、心 理和健康咨询服务,组织老年活动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3]。
2.3 自我调节 2.3.1 提高认识,树立积极人生态度 老年人应正确认识人生自然生理规律,人的一生,必然逐步走向老年, 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扬长避短,克服消极因素,欣然步入人生新阶段[6]。
2.3.2 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老年人应当根据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些,如 种花草、钓鱼、歌舞、下棋、体育锻炼等,都可以培养老人对生活的热爱,既可 舒展心情体会人生的乐趣,又可陶情冶志,养生益寿,还能珍惜时光,使生活更 有意义[3]。
2.3.3 活到老,学到老 老年人仍应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 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4]。
2.3.4 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老人不能太清闲,只要不过分劳累和紧张,生活安排得弛张有度,对 心身健康有好处。爱劳动从家务劳动做起,也可做些力所能及的社会义务劳动, 并体会其中乐趣[3]。
2.3.5 广结朋友,接触社会 老年人应该丰富自己的生活圈子,应该走出家门,多接触社会,和同 龄人交流思想、抒发感情,在人与人相互的沟通中,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交流 生活经验,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这样,不仅可以使老 年人减少孤单感,保持愉悦的心情,更让老年人体会到自己老有所为。3 结语 通过以上对老年人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和相应的干预对策的 提出,希望为家人、社会及老年人自身共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帮助,从而 减少老年人心理障碍的产生,提供晚年的生活质量。
浅谈老年心理问题论文篇二 《浅谈老年心理问题与心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理问题,并进行干预,使其消除心理障碍,以提 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方法:调查271例老年患者,采用问卷调查与心理干预相结 合的。方法:项目包括:①是否能正确对待老和死;②是否能经常参加社会活动;
③是否能保证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强;④是否愿意多接触新鲜事物,努力阻止思想 僵化;⑤是否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干预方法:支持性心理干预,松弛训练,心理护理性 沟通。结果:被调查的老年患者大多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 可以缓解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结论:心理干预在帮助 老年人进行调整心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
心理问题;
干预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明显增 加,老年化现象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老年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加,研究老年人心理, 预防和减少老年人心理问题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笔者根据1年来在本院老年病治 疗中心(有慢性疾病,生活能治理)271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 效的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l月至2009年12月因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 病、慢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住院患者,男199例,女72例,年龄65-95(平均78.3±0.9) 岁。要求住院期间意识清楚,语言流利,接触尚好,初中以上文化,男女不限。
设计表格:①是否能正确地对待老和死;②是否能经常参加社会活动;
③是否能保证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强;④是否愿意多接触新鲜事物,努力阻止思想 僵化;⑤是否具有较强的自信心5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71份,收回有效问卷268份,占调查人数98.8%,调查全部在本院老年病科进行调查,结果提 示:80.5%老年患者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体现在:①不能正确地对待老和 死占55%;②不能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占25%;③情绪不稳定,适应能力减弱占56%;④ 不能多接触新鲜事物,思想僵化占42%;⑤无自信心占17%。
1.2 干预方法 1.2.1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难得糊涂,并且要加强与外界的接触, 多出去走走,多与病友进行交流,多参加老年群体性活动,不要把自己禁锢在病区 的房间内。工作人员同时与其一起探讨他们曾经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了解其 辉煌的过去,以示我们的尊重,增强病人的自信心[1]。
1.2.2丰富自身精神内涵。工作人员应该帮助老年人培养自己的兴趣爱 好,比如绘画、编织、唱OK等,既不浪费过多体力又能陶冶情操,对身体健康和心 理健康都有益处。在日常生活的安排上,继续学习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多参与 医院内组织老年社交活动,适当运动,每天能参加集体老年操,一起散散步,唠唠嗑, 对疾病的认识进行交流。
1.2.3 加强与老年患者的沟通,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相比,老年人情绪 的持续性较差,情绪变化多、波动大,情感依赖性增强,需要陪伴和倾听,容易显得固 执[2]。工作人员在为老年人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多和他们进行沟通,从中了解他 们的所思所想。在听老年患者叙说的时候要有耐心,对老人的行为和想法要多包 容,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将内心苦闷倾诉出来,达到诱导发泄的作用。增加 医患沟通,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并提供 各种相应指导,协助病人制定和实施具体的保健和康复方案。帮助病人充分认识 自理的重要性,情绪控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 护理及康复活动。
1.2.4解除患者孤独、失助心理。离休老年患者住院后医务人员与他们 打招呼时,切忌直呼姓名或以床号代替姓名,应尊称他们过去的职务名称,以视尊 重。与老年人谈话要耐心倾听。回答问题语速要慢,声音要大。还让他们适度宣 泄和求助,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力量、很重要。这种方法能产生积极的心 理暗示,并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使老年人忘掉“老”字,发挥“银发 力量”。老年患者住院期间需要得到家庭、朋友、同事、社会团体等的关心和理 解。工作人员经常和家属沟通,鼓励家属亲友经常探视,给以情感的支持和照顾, 寻求社会团体的援助等,以消除老年患者孤独失助的心理。2 结果 干预后问卷调查结果如下:不能正确地对待老和死由55%下降到20%;
不能经常参加社会活动由25%下降到5%;情绪不稳定,适应能力减弱由56%下降到 17%;不能多接触新鲜事物,思想僵化由42%下降到23%;自信不足由17%降到了7%。
总有效率达到72%。
3 讨论 住院老人一系列心理问题经干预后部分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除,有 些患者症状并未得到改善,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黄昏心理 因为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 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等,对任何人和事都怀有一种消 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②自卑心理 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 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 或是自暴自弃[3]。
③无价值感 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 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④不安全心理 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效,同时, 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⑤老年性精神障碍 有些老年人,长期缺少规律的生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是家庭中 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 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 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里。上述原因是一部分人老年人患者心理问题难以解决的直接因素,这些 均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密切观察老年患者住院病人的心理变化,及 时针对性的给予心理干预,避免病情加重,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对促进老年患者 躯体健康、康复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