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抗战故事赞中华民族精神
讲抗战故事赞中华民族精神 2016年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的36集电视剧《锻刀》,取得了该频道 近五年来最高收视率,同时也成为央视近三年的“收视王”;该剧的网络点击率超 过15亿次,其社会效益更是在近年播出的战争剧中居于前列。业界专家认为,该 剧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兼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精品剧作。
作为一部全景式展现滇军英勇抗战的史诗性电视剧,《锻刀》以滇军血战台儿庄、 武汉保卫战、滇西抗战、海城起义、昆明起义等战争史实为蓝本,讲述了一群来 自云南昭通的爱国青年投身滇军,远离家乡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传奇故事。该 剧既是一部可圈可点的优秀战争题材剧,同时又是一部突出云南特色、讲述云南 故事的“地域电视剧”。
一、云南题材电视剧的新模式 近年来,“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已经深入到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内心, 成为文艺工作者、新闻出版与影视机构进行文艺创作的时代课题。影视剧在“讲 好中国故事”上具有先天优势,其讲述形式最易为大众接受,传播速度也很快。
在这种背景下,一批国产优秀电视剧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并受到了国内外观众 的欢迎。其中,《甄传》、《士兵突击》、《媳妇的美好时代》等电视剧率先走 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建构着国外观众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在“讲好中国 故事”的使命感召下,国内众多省份的影视工作者也开始注重讲好本地故事,并 通过这些故事把本土文化、资源和优势推荐到省外,地域历史文化题材电视剧的 火热就是具体表现。云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理气候条件特别、历史文化 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的边陲省份,其地方历史文化故事独具吸引力,因此关于云 南地域特色的影视剧创作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近年,一些云南题材电视剧如《金 凤花开》、《茶颂》、《木府风云》、《滇西一九四四》、《中国远征军》等就 凭借精彩的“云南故事”赢得了广泛好评,走出了云南,走向了全国。在此前云南 题材电视剧大受欢迎的基础上,电视剧《锻刀》依靠云南本土作家,继续挖掘云 南题材,讲述云南故事,被誉为是“云南人写云南、创造云南更大影响力的影视 佳作”。《锻刀》的最大特色是其剧本由云南昭通本土作家团队合力完成,以昭 通本土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夏天敏为核心的昭通作家团队深度介入剧本的创作 和改编。他们在创作前参阅了关于中国和云南近代史的众多材料,走访了多位云 南籍抗战老兵和相关文史专家,本着“还原历史、还原事实”的历史剧创作原则, 使剧本充满了情怀、充满了云南和昭通元素、充满了昭通人的血性,使剧本的地 域性不再是一个地理符号。该剧以昭通两个少数民族村寨的家族恩怨为故事起点,讲述了昭通儿女和滇军艰苦卓绝的抗日历程,将私人和家族恩怨最终都统一到国 家和民族安危中,将云南人的民族大义演绎得感天动地,丰富了观众心目中的云 南形象。该剧也被专家认为是有“时代特征、中国气派、云南特色”的精品剧作。
二、民族题材与抗战题材的完美结合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在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 汉族共同建构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在走向全球化的进程中,少数民族的一 些特有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而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云南故事”,必须充分利 用这些地域元素和民族元素,使中国特色和云南特色更能深入人心。近年来,影 视市场涌现出多部优秀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比如《金凤花开》、《茶颂》、 《木府风云》等,这些作品较好地表现了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 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年来,抗日题材剧不断掀起收视高潮。一些地域 性的抗战历史也进入电视剧创作领域,为抗战剧增加了新的维度,也在不断激励 全国人民珍惜和平,热爱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资源。云南作为抗战史上中国通往东 南亚战场的交通要道和支援抗战的重要区域,其抗战历史同样重要,近年来就有 《滇西一九四四》、《中国远征军》等电视剧创作播出,并成为抗战剧中独具特 色的精品剧目。而《锻刀》同时容纳了民族主题和抗战主题,并把两者结合起来, 成为云南题材电视剧的一个新鲜样本。抗战题材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题材,这一关 键历史因素可以把少数民族的民族特性和家国意识充分展现出来,《锻刀》的主 创团队就是深刻把握了这点。《锻刀》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从昭通彝族村寨走出来 的热血青年,他们身上既有彝族儿女的血性和仗义,又有民族和国家面临危亡时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的家国意识,他们的抗战既是保卫彝族,又是保卫中华民族。
同时,该剧对民族性格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彝族人民豪放、善良的民族性格在战 争中得到了充分展现。电视剧《锻刀》通过抗战这一历史因素,使彝族和彝族人 民的独特性得到了升华,通过战争使起初的山寨、家族和婚姻矛盾让位于国家民 族矛盾,把民族主题融入到抗战这一重大主题之中。
三、抗战剧向“重人物挖人性”的转折 近年来一部分抗战剧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越走越远,导致抗战“神剧”的出 现。观众在抗战剧中看不到战争中的人和人性,因此很难与其产生共鸣。另一方 面,一些抗战剧注重宏大叙事,以“大场面和大人物”吸引观众。有专家表示:“事 实上每放大一个元素,拍摄的难度都呈指数增加,最后的结果是很难让观众买 账。”抗战剧发展到这一步,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否则只会恶性循环。电视剧《锻 刀》的播出,给了观众一种新鲜的抗战剧收视体验。《锻刀》本着“从大处下笔,小处着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凭借剧中人物情感的丰富、命运 的曲折、形象的饱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该剧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从彝族村 寨里江小刀这样的普通小人物入手,把一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展 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看到抗战滇军的真实形象,看到包括滇军在内的中国军人 在战火的洗礼下,逐渐被“锻造”成抵抗日军、保家卫国的英雄。剧本以小见大, 通过演绎全民抗战中最小个体的爱恨情仇,把民族存亡与具体的人物命运融合在 一起,使宏大的抗战主题具化为具体人物的抗战经历。《锻刀》由此也成为国内 战争剧创作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即从之前的“重情节轻人物”,发展到“重人物 挖人性”的新阶段。因此,可以说该剧是对中国抗战剧类型拓展的一次积极探索。
四、肯定了云南人民在抗战中的重要贡献 在对日抗战时期,云南既是中国正面战场的大后方和战略基地,又是中印 缅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和最前线。为支持东南亚的对日抗战,云南各族人民作出了 巨大贡献,修建了滇缅公路、中印公路、机场、输油管道等关乎东南亚对日作战 命运的交通命脉。在中国对日抗战前线,也有云南各族人民的身影,先后有42 万云南人民参军抗日。全面抗战爆发后,云南派出第60军、第58军、新3军三个 整军走出云南、开赴前线抗日,先后参加了二十多次重大战役,在血战台儿庄和 血战中条山战役中,十多万云南各族儿女为国捐躯。《锻刀》以云南子弟出省抗 战为内容,深度涉及了云南人民对抗战作出的巨大牺牲这一史实,这在影视剧中 是首次,在文艺作品中也不可多得。电视剧《锻刀》整体的故事情节及发展过程 都是依照当年滇军抗战路线而来,全部人物的命运和故事都发生在60军出滇抗战、 血战台儿庄、回滇驻防、和平起义的历史背景下。该剧以云南昭通彝族青年江小 刀、萧以恒等云南儿女出滇抗日所经历的种种劫难和爱恨情仇为线索,为观众形 象生动地展现了抗战中云南各阶层人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奔赴前线,英 勇作战、勇于牺牲,挽救民族危亡的感人历史。剧中不断提到“云南”、“昭通”等 关键词,让观众记住了抗战中的云南力量,这也是对云南人民在抗战中英勇作战 的充分肯定。《锻刀》有力地诠释了中国的抗战是全国各民族的抗战,包括云南 在内的中国所有地区的各民族人民,都曾为抗战的全面胜利贡献过力量,作出了 巨大牺牲。
作者:付炜炜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