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措施_机械加工误差包括哪些

机械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措施

机械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措施 1加工误差的原因分析 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了机械加工的工艺系统,整个系统的误差 也就影响着加工误差。工艺系统的误差是“因”,是根源;
加工误差是“果”,是表 现。因此把工艺系统的误差称为原始误差。系统条件改变了,误差则随之改变, 在机械加工工艺系统中,加工误差的产生主要是由原始误差引起的。这些原始误 差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加工原理误差 采用近似的加工运动或者近似的刀具轮廓,都会产生原理误差。在较多的 情况下,为了使工件表面符合规定要求,就需要工件和刀具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运 动联系。例如,车螺纹就需要刀具与工件之间有螺旋运动的联系;
滚切齿轮就需 要滚刀与工件之间有准确的展成运动联系等,这种联系就叫做加工原理。这种运 动联系是用机床或夹具来保证的,或是用成型刀具来保证的。但是在理论上采用 的加工原理比较准确时,就需要机床或夹具制造得比较复杂,或者中间环节过多, 反而增加了机床的运动误差,进而影响了加工精度的提高。另外,在用成型刀具 加工复杂的曲线表面时,刀具刃口只能近似符合理论曲线,因此就会产生原理误 差。

1.2定位安装误差 定位和安装是使用夹具固定工件的两个必要动作过程,定位元件决定工件 的位置,而制造得非常准确的定位元件是不存在的,都允许有一定的公差范围, 这样误差也就随之产生了。另外,在安装工件时一般都是由人来操作完成的,即 使全部由控制系统自动完成的定位安装,误差也会产生,工件形状和尺寸受工件 定位夹装精度的影响很大,进而影响工件的装配精度。因此,操作者不能完全消 除定位安装误差,但应当尽量使误差降到最低限度。

1.3机床误差 机床误差表现在自身的制造、磨损和安装三个方面。一般来说,机床在制 造、安装以及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虽然机床出厂之前都要经过检验, 但主要检验机床的重要零部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而且这些检验是在没有切削载荷的情况下进行的,它反映的是机床的静误差。在机床静误差中导轨误差、主轴 误差和传动链误差三者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1)导轨误差。机床上不论各部 件相对位置还是相对运动,导轨都是它们的基准。机床导轨的几何精度由其制造 精度和使用的磨损状况所决定,也与机床安装好坏有关。就是说,导轨本身的制 造误差以及导轨的不均匀磨损和安装质量都能使导轨产生误差。检验导轨精度时 一般检验导轨水平面和垂直面的两个直线度和前后导轨的平行度。(2)主轴误 差。机床主轴是工件或刀具的位置基准和运动基准,它的误差直接影响工件的加 工精度。由于主轴轴颈有圆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轴承本身也有误差,各个轴承 之间还存在同轴度误差,主轴的挠度对轴颈轴线的垂直度误差以及支撑端面对轴 颈轴线的垂直度误差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每一瞬时,主轴回转轴线在空间位置上 都是在变化的,即存在回转误差。(3)传动链误差。传动链始末各元件都有不 同程度的误差和偏差,各传动元件在加工时也有几何偏心、运动偏心和安装偏心, 以及在运转中也存在角误差等因素,说明存在传动链误差,它一般用传动链末端 元件的转动误差来考量。

1.4刀具误差 刀具在加工工件时会被磨损,使得工件表面精度发生改变,致使出现加工 误差,降低工件质量。通常减少刀具磨损有下面几个方法:选择适合的刀具材料;

选择适当的切削量;
规范刃磨刀具方法;
选择合适的冷却液等。

1.5调整误差 机械加工是由各种工序组成的,在每一个工序中,总是要进行这样或那样 的调整工作,如:重新对刀、定位、夹装等等,由于这样的调整不一定绝对准确, 也就带来了调整误差,它极大地影响着工件的加工精度。

1.6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 机械加工时,机床部件、刀具、夹具和工件在切削力的作用下,都会出现 程度不等的变形,致使刀刃和加工表面在位置上发生变化,就产生了加工误差。

若想减少工艺系统的变形程度,可以加强系统刚度,减少切削用量,压缩变动幅 度值。

1.7工艺系统的热变形 机械加工时,影响到工艺系统的有切削热和摩擦热等因素,所以工件、刀具以及机床的多数部件温度都会升高,产生变形,它们之间原有的相对位置也随 之改变,工件和刀具之间正确的相对运动形式也遭到破坏,从而破坏了传动系统 的精度。

1.8内应力引起的变形 内应力是由于金属内部组织发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而产生的,它的外界因 素来源于热加工和冷加工。如果零件内部状态不稳定,其内部组织就会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加工精度。下面的三种情况会产生内应力:毛坯制造会产生内应力,同 样冷矫正和切削加工也会产生内应力。因此,要想使工件得到均匀的韧性,就要 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平衡其内部结构,减小磨损度。

2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 通过详细分析,了解到尽管机械加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认真研究, 把产生误差的原因找出来,并切实努力加以控制,则加工的精度会得到很大提高, 具体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减少受力变形 在有些零件的加工中,不论怎样,加工精度都得不到有效提高,效率还很 低,这时需要控制工艺系统由于受力而产生的变形,才能降低误差。例如:车细 长轴,即使切削用量已经非常小,但还是发生弯曲和振动现象。这时我们会采用 跟刀架,但经过分析受力和变形,就能看到,跟刀架只能消除一部分径向切削力, 防止顶弯,但是轴向切削力的压弯没有解决,这时我们如果改变进给方向,采用 大进给反向车削方法,就能消除工件由于轴向压弯产生的变形,进而提高加工精 度。

2.2就地加工 在机加工或装配中,有一些精度问题往往牵涉到好多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关 系,用普通方法一味地追求零部件精度来降低误差很难达到要求,如果采用就地 加工方法就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例如:在制作转塔车床过程中,转塔上有六个用 来安装刀架的大孔,要求这些孔的轴心线必须和机床主轴旋转轴线重合,这六个 平面又需要和主轴中心线垂直。如果将转塔作为单独零件加工,由于尺寸链太多, 要想达到以上两项要求则非常困难。如果这些大孔在装配前不加工,在转塔装配 到机床上后,在主轴上装上镗刀,这六个孔就很容易被加工了,而且精度也能保证,这就是就地加工。

2.3变形转移和误差转移 转移误差是工艺系统的静误差,转移变形是工艺系统的动误差,二者没有 区别。当机床精度较低或工件精度要求较高时,当前装备不能满足加工工件要求 时,工人就应该在工艺上和夹具上做文章、想办法,创造条件转移机床的原始误 差,使其原有误差转移到不影响或少影响加工精度的方向上去。这种方法使原始 误差改变了方向,降低了对加工误差的影响,也就提高了加工精度。

2.4误差补偿 人为造出一些新的原始误差,使原有系统的原始误差不同程度得到抵消, 这种方法就称为误差补偿法。系统负误差可以通过人为的正误差抵消,系统的正 误差可以通过人为的负误差抵消,两者的大小尽量相等,而方向一定要相反,才 能减少加工的误差,提高加工的精度和质量。误差补偿和误差抵消虽然在表面上 有点区别,但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在实际生产中都称为补偿误差。

2.5误差平均法 误差平均法就是利用密切联系的表面,使之相互比较,相互检查,从对比 中找差距,密切联系的表面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配偶件表面;
二是成套件表面;

三是工件本身有牵连的表面。比如:偶件之间相互研磨、相互纠正,或者是互为 基准进行加工。这种互相联系的表面之间互相研磨和互相磨损的过程,也就是误 差不断减少的过程。

3结束语 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对于机械加工质 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加工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并在实际操作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先进的加工工艺,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加 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进而提高机械加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王洪启 单位: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