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临床诊治措施探究论文_冠心病怎么办

冠心病临床诊治措施探究论文

冠心病临床诊治措施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 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一杀手, 现重点介绍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因为他们在临床表现形式上非常相似。

关键词:冠心病;
防治;
治疗 第一节冠心病概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 /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本病出现症状或致残、致死后果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发病早于女性。

在欧美发达国家本病常见,美国约有700万人患本病,每年约50余万人死于本病, 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在我国,本病不如欧 美多见,但近年来呈增长趋势。20世纪7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本病的人口死亡 率分别为21.7/10万、15.7/10万和4.1/10万;
80年代分别增至62.0/10万、37.4/10万 和19.8/10万;
90年代我国城市男性本病死亡率为49.2/10万,女性为32.2/10万。此 外,在住院心脏病患者中本病所占比例,也随年代不断增加,以我国上海两所大 型综合性医院的资料为例,50年代为6.78%,60年代为15.71%,70年代为26.03%, 80年代为26.80%,90年代为39.18%。

第二节冠心病分类 由于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的不同,本病有不同的临床表型。1979年世 界卫生组织曾将之分为5型。近年临床医学家趋于将本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 慢性冠脉病两大类。前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 抬高性心肌梗死,也有将冠心病猝死也包括在内;
后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脉 正常的心绞痛(如X综合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 肌病)。现主要介绍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种疾病。

1心绞痛 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 剂后消失。本症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 饱食、受寒、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2心肌梗死 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 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 (AMI)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 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 冠脉综合征(ACS)的严重类型。

第三节心绞痛的防治 预防主要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治疗已存在的动脉粥样硬化。针对 心绞痛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和降低心肌的耗氧,同时治疗动脉粥样 硬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和给予有效的降血脂治疗可促使粥样斑块 稳定,减少血栓形成,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1发作时的治疗 1.1休息。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1.2药物治疗。较重的发作,可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这类药物除 扩张冠状动脉,降低阻力,增加冠状循环的血流量外,还通过对周围血管的扩张 作用,减少静脉回流心脏的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心排向量和血压, 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1)硝酸甘油可用0.3~0.6mg置于舌下含化,迅速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 1~2分钟即开始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对约92%的患者有效,其中76% 在3分钟内见效。

(2)硝酸异山梨酯:可用5~10mg,舌下含化,2~5分钟见效,作用维持 2~3小时。还有供喷雾吸人用的制剂。

2缓解期的治疗 宜尽量避免各种确知足以诱致发作的因素。调节饮食,特别是一次进食不应过饱;
禁绝烟酒。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
减轻精神负担;
保持适当的体力活 动,但以不致发生疼痛症状为度;
一般不需卧床休息。

2.1药物治疗。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可单独 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下列被认为作用持久的药物。

(1)β受体阻滞剂:阻断拟交感胺类对心率和心收缩力受体的刺激作用, 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和氧耗量,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此外, 还减低运动时血流动力的反应,使在同一运动量水平上心肌氧耗量碱少;
使不缺 血的心肌区小动脉(阻力血管)缩小,从而使更多的血液通过极度扩张的侧支循 环(输送血管)流入缺血区。用量要大。负性作用有心室射血时间延长和心脏容 积增加,这虽可能使心肌缺血加重或引起心肌收缩力降低,但其使心肌氧耗量减 少的良性作用远超过其负性作用。目前常用对心脏有选择性的制剂是美托洛尔 (metoprolol)25~l00mg,2次/日,缓释片95~190mg,1次/日;
阿替洛尔(atenolol) 12.5-25mg,1次/日;
比索洛尔(bisoprolol,康忻)2.5~5mg,1次/日;
也可用纳 多洛尔(nadolol,康加尔多)40~80mg,1次/日;
塞利洛尔(celiprolol,塞利心 安)200~300mg,1次/日或用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carvedilol)25mg,2 次/日;
阿罗洛尔(arotinolol,阿尔马尔)10mg,2次/日等。

(2)硝酸酯制剂:a.硝酸异山梨酯:硝酸异山梨酯片剂或胶囊口服3次/ 日,每次5~20mg,服后半小时起作用,持续3~5小时;
缓释制剂药效可维持12 小时,可用20rng,2次/日。b.5-单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5-mononitrate):是 长效硝酸酯类药物,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几乎100%。2次/日,每次20 ~40mg。c.长效硝酸甘油制剂:服用长效片剂,硝酸甘油持续而缓缓释放,口服 后半小时起作用,持续可达8~12小时,可每8小时服1次,每次2.5mg。用2%硝 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贴片(含5~10mg)涂或贴在胸前或上臂皮肤而缓慢吸收, 适于预防夜间心绞痛发作。

(3)钙通道阻滞剂:本类药物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也抑制心肌细胞 兴奋――收缩偶联中钙离子的利用。因而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氧耗;
扩张冠 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的供血;
扩张周围皿管,降低动 脉压,减轻心脏负荷;
还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的微循环。更适 用于同时有高血压的患者。常用制剂有:a.维拉帕米(verapamil)40~80mg,3次 /日或缓释剂240rng/日,副作用有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心动过缓、PR间期 延长、血压下降等。b.硝苯地平(nifedipine),其缓释制剂20~40mg,2次/日, 副作用有头痛、头晕、乏力、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水肿等,控释剂(拜新同)30mg,每日1次,副作用较少;
同类制剂有尼索地平(nlsoldipine)10~40mg,1次/日;
氨 氯地平(amlodipine)5~10mg,1次/日等。c.地尔硫草(diltiazern,硫氮草酮)30~ 60mg,3次/日,其缓释制剂90mg,1次/日,副作用有头痛、头晕、失眠等。

(4)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通过抑制脂肪酸氧化和增加葡萄糖代谢, 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而治疗心肌缺血,20mg,3次/日,饭后服。

(5)中医中药治疗:目前以“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和“祛痰通络”法最 为常用。此外,针刺或穴位按摩治疗也可能有一定疗效。

(6)其他治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疔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也可考 虑应用。

兼有早期心力衰竭或因心力衰竭而诱发心绞痛者,宜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黄 类制剂。

2.2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在体外循环下施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 术,取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作为旁路移植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动脉,另一端吻合 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段的远端;
或游离内乳动脉与病变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引主 动脉的血流以改善病变冠状动脉所供血心肌的血流供应。

本手术主要适应于:(1)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狭窄>50%;
(2)左前降 支和回旋支近端狭窄≥70%;
(3)冠状动脉3支病变伴左心室射血分数<50%;

(4)稳定型心绞痛对内科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
(5)有严重室 性心律失常伴左主干或3支病变;
(6)介入治疗失败仍有心绞痛或血流动力异常。

术后心绞痛症状改善者可达80%~90%,且65%~85%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这种手术创伤较大有一定的风险,虽然由于手术技能及器械等方面的改进,手术 成功率已大大提高,但仍有1%~4%围手术期死亡率,死亡率与患者术前冠脉病 变、心功能状态及有无其他合并症有关。此外,术后移植的血管还可能闭塞,因 此应个体化权衡利弊,慎重选择手术适应证。

2.3运动锻炼疗法。谨慎安排进度适宜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促进侧支循环的 形成,提高体力活动的耐受量而改善症状。

第四节心肌梗死的治疗对ST段抬高的AMI,强调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强住院前的就地处理。

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到达医院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或90分钟内 开始介入治疗)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 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患 者不但能渡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

1监护和一般治疗 1.1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 解除焦虑。

1.2监测。在冠心病监护室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除颤仪应随 时处于备用状态。对于严重泵衰者还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密切观察心律、 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避免猝死提供客观资料。监 测人员必须极端负责,既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又保证患者的安静和休息。

1.3吸氧。对有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者,最初几日间断或持续通过 鼻管面罩吸氧。

1.4护理。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著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患者 在床上行肢体活动,若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
梗死后第4~5天, 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m。

1.5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畅通。

1.6阿司匹林。无禁忌证者即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阿司匹林150~ 300mg,然后每日1次,3日后改为75~150mg每日1次长期服用。

2解除疼痛 选用下列药物尽快解除疼痛:(1)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或吗啡5, 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1~2小时后再注射一次,以后每4~6小时可重复应用, 注意防止呼吸功能的抑制。(2)痛较轻者可用可待因或罂粟碱0.03~0.06g肌内 注射或口服。(3)或再试用硝酸甘油0.3mg或硝酸异山梨酯5~10rng舌下含用或 静脉滴注,注意心率增快和血压降低。

心肌再灌注疗法可极有效地解除疼痛。3再灌注心肌 起病3~6小时最多在12小时内,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 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减轻梗死后心肌重塑,预后改 善,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

3.1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具备施行介入治疗 条件的医院,在患者抵达急诊室明确诊断之后,对需施行直接PCI者边给予常规 治疗和作术前准备,边将患者送到心导管室。

3.2溶栓疗法。无条件施行介入治疗或因患者就诊延误、转送患者到可施 行介入治疗的单位将会错过再灌注时机,如无禁忌证应立即(接诊患者后30分钟 内)行本法治疗。

3.3紧急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介入治疗失败或溶栓治疗无效有 手术指征者,宜争取6~8小时内施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消除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必须及时消除,以免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4.1发生心室颤动或持续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时,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 除颤或同步直流电复律。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药物疗效不满意时也应及早用同步 直流电复律。

4.2一旦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多卡因50~100mg 静脉注射,每5~10分钟重复1次,至期前收缩消失或总量已达300mg,继以1~ 3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l0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滴注1~3ml/min)。

如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可用胺碘酮治疗。

4.3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0.5~1mg肌内或静脉注射。

4.4房室传导阻滞发展到第二度或第三度,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宜用人 工心脏起搏器作临时的经静脉心内膜右心室起搏治疗,待传导阻滞消失后撤除。

4.5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选用维拉帕米、美托洛尔、洋地黄制剂或胺碘酮 等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时,可考虑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5控制休克 根据休克纯属心源性,抑或尚有周围血管舒缩障碍或血容量不足等因素存 在,而分别处理。

6治疗心力衰竭 7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处理 治疗措施与左心室梗死略有不同。右心室心肌梗死引起右心衰竭伴低血压, 而无左心衰竭的表现时,宜扩张血容量。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静脉滴注输液,直 到低血压得到纠治或肺毛细血管压达15~18mmHg。如输液1~2L低血压未能纠 正可用正性肌力药以多巴酚丁胺为优。不宜用利尿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者可予 以临时起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