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想能力管理论文]

数学联想能力管理论文

数学联想能力管理论文 一、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与表象的相似因素有关,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 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或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形成 有关事物的形象。前者是创造性想象,后者是再造性想象。联想和想象都是形象 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脑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元素, 形象思维本质上就是表象的运动变化和改造。表象的运动变化和改造可分为三个 层次。

第一个层次:分解、组合。它是表象活动的开始,是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

如教学义务教材第一册拼组图形,让学生从所给的图形中,剪出基本图形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圆,再把这些基本图形拼成教材上的蝴蝶、帆船、汽车、小人 图。这里“剪”是表象的分解,“拼”是表象的组合。我们可借助分解与组合的方法, 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而表象的丰富性,分解、组合的多样性,正是形象 思维丰富和灵活的基础。

第二个层次:类比、联想。它是形象思维展开的形式,和表象的分解组合 紧密相联。自然界的事物在其形态结构、运动方式诸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相似之处。

而类比就是运用事物的相似性比较其异同,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思维方 法。联想是类比的发展。如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通过联想发现长方 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联想时, 学生在头脑中要找出上述几种图形的联系与区别,这实质上就是先利用表象进行 分解,然后再利用表象的组合,把分解出来的异同点进行综合,找出它们的共同 特征和本质属性。

联想一般可分为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三种。类似联想是因事物 的外部特征或性质类似,由一事物而想起另一事物。接近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空 间上或时间上与之相接近的事物。对比联想是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和它 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

第三个层次:想象。它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是思维的一种升华。想象 综合了分解、组合、类比、联想等思维方法,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一)联想能力的培养 联想是发散式的思维,运用联想可以增强记忆,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1.引发类似联想,促进知识的迁移。旧知往往是学习新知的原型和基础, 我们可以抓住契机引发类似联想,促进知识的迁移。如教学现行教材六年制第十 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图形的直观感知,得出:3/4=6/8=9/12, 再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学生逐步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但往往把“0 除外”丢了。这时可以及时启发学生从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原型中展开联想,发现 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必须 补上“0除外”,否则这一性质不能成立,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 质。

2.诱导接近联想,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义务教材五年制第八册梯形 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把梯形转化成 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总结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3.培养对比联想,训练逆向思维。有些教材内容本身具有可逆性质,如 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相互关系等。教学时分析知识的可逆结构,实际上就 是为学生进行对比联想打基础。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当学生掌握了(5+3)×4=5×4+3×4时,不 仅让学生练习(5+3)×4=_×_+_×_;
9×(4+6)=_×_+9×_。

还可让学生填下面的方框。

5×4+3×4=(5+3)×□;

5×4+3×4=□×(□+□)或者设计趣味练习:
△×(□+○)=_×_+_×_;
△×□+○×□=(_+_)×_。

思维的灵活性与可逆联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可逆性,再 经过训练,思考问题时,不仅能正向思维,而且会逆向思维。但必须注意,有的知识逆推后,答案不止一个,有的知识不可以逆推,即不存在可逆性。

(二)想象能力的培养 思维过程有了想象的参与,智力才能得到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力比知识 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 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1.在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认识直线 时,先让学生认识线段,形成线段的概念,建立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 限长的表象;
然后把线段的两端向相反方向延长,引导学生用“直”的表象和延长 的动态表象,去想象这条直线穿越空间,没有尽头,帮助学生建立直线没有端点、 是无限长的表象,形成直线的概念。

2.在知识的发展、应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有位教师教学分数 意义时,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要学生在下面的正方形中画出表示分数3 /4的阴影部分,并标出它的分数单位,学生画出了如下七种图形:
(附图{图}) 画图过程中学生应用分数、正方形概念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 解,发挥了想象力。

3.在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美国数学家斯蒂恩说:
“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被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 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当学生解题思路受阻时,我们引导学生用图 解法寻求解题途径,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运用再造想象,创造性地探索问题的解 法。

如义务教材五年制第九册的一道题“有两袋大米,第二袋的重量是第一袋 的4/5。如果从第一袋中拿出4千克放入第二袋,两袋的重量相等。这两袋大 米各重多少千克?”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第一袋与第二袋相差4千克。如果我们 引导学生运用再造想象,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附图{图})通过线段图可明显地看出,第一袋比第二袋多4×2千克,相当于第一袋 的(1-4/5),求第一袋大米的重量可列式为:4×2÷(1-4/5)。

4.在故设障碍的辨析中,激活想象力。为了促进想象能力的发展,教学 中设计一些干扰性练习,让学生在扫除障碍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保持正确认识。

有位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如长方形图中,甲图的周长(大于、小于、 等于)乙图的周长。学生一般想象:面积大的周长大,面积小的周长小。图中甲、 乙面积大小的图景和周长大小的图景不一致,干扰了学生对过去形成的表象的认 识。通过分析: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曲线是甲、乙两个图的公共边,所以,甲、 乙两图的周长相等。这样修正了学生原来的错误想象。通过正、反辨析,使学生 吃一堑长一智,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附图{图}) (三)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1.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观察。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首先要提 高观察能力。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观察训练。要 求学生观察时做到四要:一要认真细致,二要有序有向,三要全面深刻,四要有 静有动。

2.丰富表象积累,培养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把外界信息转化成记忆可 以接受的形象编码。没有形象记忆,就没有表象的积累,而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决 定着联想和想象的水平。因此,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 充分感知,增加形象信息量的储存,建立完整、清晰、丰富的表象。如演示时伴 有醒目板书,操作后让学生复述,对学过的图形要求学生默画等,都是培养形象 记忆的有效手段。

3.丰富语言,发展抽象思维。联想和想象都需要思维和语言的配合,同 时也受其制约。有了语言与抽象思维的参与调节,学生的联想才会更丰富,想象 的构思才能更广阔,更具有逻辑性。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 练,做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互助互补。

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联想和想象往往是从疑问产生的。平时教学中, 要启发中国学习联盟胆地提出疑问,对天真幼稚的问题也要耐心解释,保护学生 的积极性,逐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为解决问题设疑、质疑。通过质疑问难,发展学生潜在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5.设计富有创造性的练习。有位低年级老师设计了“6+6+6+6+ 4”这样一道题,班上学生想出如下三种解法:①6×4+4②6×3+10③6 ×5-2。显然后两种解法有创造性,特别是第三种解法,想象出了看不见的“6”, 思维层次更高。又如:1/4×()=1/6×()=1/7×(),这题既可以 从倒数的意义去想,也可以从分数乘法的角度去想,还可以从积相等去想。可见, 练习题本身富有创造性,能激发求异思维,增强联想的深度、广度,使学生展开 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