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支架式幼儿语言教学特色
探索支架式幼儿语言教学特色 关键词:教师教学语言 支架式语言 运用策略 摘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看作是搭建脚手架的 过程。教师借助于这种支架式的教学语言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多种支持,帮助幼 儿不断地完成新的任务。针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文章提出了几种支架式教学语 言策略来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一、支架的内涵 “支架”(scaffold)本是建筑业中的一个用语,也叫“脚手架”或“鹰架”。在这 里,“支架”是一种比喻,伍德(Wood,BrunerRoss,1976)最先借用了这个术语来描 述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有效支持。后来卡 兹登(Cazden,1979)将这种比喻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教学支架。教学支架就是在儿 童试图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从“支架”这一比喻的本意出发,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语言 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多种支持: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幼儿建立新 旧知识经验的联系,帮助幼儿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促进幼儿扩展学习范围,不 断地建构新的能力。教师教学语言的这种支持和帮助正是为幼儿的学习搭建了必 要的支架。
二、支架式教学语言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举例 这种支架式教学语言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本文结合幼儿园的实 地观察,用案例分别加以阐述。
(一)采用提示语和询问语,拓展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使之获得新的学习 经验 幼儿新旧知识经验的联系,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环境刺激的帮助,启发回忆 已有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现时的活动情景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往 往借助于教师语言的参与,将知识内化,构建新的记忆、思维和心理表征的结构, 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获得新的学习经验。〔案例〕 背景:大班,科学活动。
T:现在请小朋友看一个录像,看看我们小朋友都在干什么(观看录像:幼 儿在区域中使用小工具的情景) T:录像里放的都足我们这几天做的一些游戏,谁来说说你都玩了些什么 呀碰到什么问题吗华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当幼儿说到某小工具,大屏幕上即出 现该小工具的照片及名称字幕,请幼儿说出此工具的名称) T:我们为什么要用这些小工具来加工菜呢(观看录象:厨房阿姨用小工具 加工蔬菜的情景) T:这么一大盆萝卜,阿姨如果用刀切,要切到什么时候呀,那怎么办呢(继 续看录像:阿姨开始用刨丝刀进行加工,很快就完工了,镜头前一大盆萝卜丝。) T:你们觉得小工具的本领怎么样(幼儿齐声回答“很大”) T:现在,我们的小兔要喝一瓶汽水,打不开盖子,怎么办(教师拿出一个 玩具小兔,一个塑料瓶汽水,许多常用小工具) T:你们试试看用哪些工具能把盖子打开(幼儿分组讨论,探索。每组的瓶 盖都打开了) T:你们说一说都是使用什么工具打开的。(每组的幼儿都说出了自己的打 开方法) T: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小工具呢以后还会有更方便的工具吗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让幼儿在初步体验使用小工具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 小工具的名称及功用。教师先用语言提示幼儿“看看我们小朋友都在千什么”,将 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录像上的小朋友在干的事情上,使他们有选择地感知观察对 象。在活动结束时以“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小工具呢以后还会有更方便的工具吗” 这种询问式的语言来结束本次活动。这种询问式的教学语言不仅帮助幼儿巩固了 已有知识经验(使用小工具可以把瓶盖打开),而且还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新的牢固 的支架,拓展知识的外延(工具不止这些,以后还会有更方便的工具)。(二)采用语言示范,纠正幼儿不完整的语言,帮助幼儿的语言表达更加准 确、完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掌握语音的关键期,也是掌握词汇和语法迅 速的时期,因而在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都离 不开教师的示范和纠正。比如:三岁左右的幼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常把 “哥哥”说成“多多”,把“老师”说成“老希”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正确示范,帮助纠 正。研究中,发现幼儿说话经常发生用词不当的情况,如“一头马”、“一件裤子” 等。幼儿说话还往往说半句,即使用主要词而省略其余词。
〔案例〕 背景:中班,主题活动。
教师让幼儿围坐成一个半圆,教师坐在中间,教师教幼儿学习儿歌《秋姑 娘》。
T:秋天象什么(幼儿齐声回答“象一朵花,’) T:要说秋天象一朵花一样。(幼儿重复老师的话“秋天象一朵花一样”) T:秋天的风吹过树叶,树叶象什么(有的幼儿说“象一朵朵蝴蝶”) T;蝴蝶是一只只,如果是花用“朵”来形容,应该说秋天的树叶象一朵朵蝴 蝶花。好,再说一遍。(幼儿又重复了一遍老师的话) 在案例中,幼儿总是说不完整的话,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用规范、准确、 流畅的语言作出示范,让幼儿模仿。语言习得研究表明,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是 在具体的环境中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的。相反,教师如果不重视本身的语言修 养,缺乏准确、规范的语言,就会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比如在 一次主题活动中,教师一直把“伞”读成“shan",把“藏”读成“chang"。如果把这样 的错误概念教给幼儿,对幼儿的发音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教师对幼儿的不完整话进行纠正、示范,使之完整、准确,对幼儿 的发展是至为关键的。正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对幼儿说的话进行补充“象一朵花 一样”、“象一朵朵蝴蝶花”是针对幼儿对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的补充。但从更 深层次说,在这个纠正、补充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随着幼儿的需要和发展空间 作出适时灵活的调整,在幼儿学习的边界地带,教师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幼 儿不完整的话或不清楚的话进行扩展,使其结构完整、意思明确,从而向幼儿表明自己能接受、理解幼儿的话,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合作性的学习中。
(三)采用提问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拓宽思考角度 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需要适宜的 语言刺激。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儿 童“跳”一下就能够“摘到果子”,以引发幼儿兴趣并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幼儿认知 的发展。
〔案例〕 背景:中班,主题活动。
T: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教师抱着一大堆杯子,幼儿都兴奋 得叫起来,大声喊着“杯子”,教师又让每一个幼儿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杯子) T:今天有这么多的杯子,大家仔细地观察,看看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 的呢(幼儿都看着自己的杯子,说出有塑料的、玻璃的、瓷的) T:那小朋友能够用什么办法让杯子发出声音呀,你们试一试。(幼儿有的 把杯子盖转一转,发出了声音,有的把杯子在地上磕一磕,也能发出声音) T:看,我今天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教师从身后把准备的筷子拿出来, 让小朋友往下传,一人一根筷子) T:拿到筷子的小朋友,试着敲一敲,看杯子能不能发出声音(幼儿都在试 着敲) T:敲敲自己的,再敲敲别人的,有什么秘密呢发现什么了(幼儿说有的响, 有的不响) T: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幼儿回答“不一样”) T:为什么不一样呢(有幼儿回答“因为材料不一样,有的用瓷,有的不用”) T:因为材料不一样,所以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如果两个都是玻璃做的杯 子放在一起敲,声音一样吗(有的幼儿说一样,有的说不一样)//wWw.gWyoO.Com T;咱们来试一下。(经过尝试,大部分幼儿都发现不一样)T:为什么都是玻璃做的杯子,声音不一样呢(有幼儿回答“形状不一样”) T:一个杯子,可不可以敲出两种不同的声音(幼儿都在尝试) T:都试过了吗谁试过了,我请一个小朋友回答。(一幼儿用筷子敲敲杯口, 又敲敲杯柄,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T:还有谁有不同的方法(一幼儿把筷子放在杯里敲敲,再放在杯外敲敲, 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些问题,通过提问,把一个个问题引 发出来,环环相扣,引发儿童的积极思维,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发 问“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以引起幼儿对杯子的注意,并使幼儿对这一活动产生兴 趣。根据幼儿的“不一样”,给予反问“为什么不一样呢”、“为什么都是玻璃的声 音不一样”,将幼儿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重新抛给幼儿,诱发幼儿进一步反思。
在幼儿积极的尝试下,教师又进一步的追问幼儿“一个杯子,可不可以敲出两种 不同的声音”,在确认幼儿都试过之后,又连续追问“还有谁有不同的方法”,这 样,使幼儿探索出的结果都有机会表现出来。美国弗兰德斯的问题操作,也是“先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他所表达的意思,再问他的观念从哪里来的,根据是什 么,这个根据是否可靠。”教师正是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拓宽思考的角度,从多 个角度发散,在广阔的空间搜索,从而有新的发现。
三、结束语 教师的这种支架式教学语言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将幼 儿的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 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教学语言提供的支架要以幼儿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 但不能仅仅停留在幼儿原有的发展水平上进行机械的操练,而必须走在幼儿发展 的前面;
二是教师教学语言提供的支架要随着幼儿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出具有一 定挑战性的任务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