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与家庭背景的关联性
大学生就业与家庭背景的关联性 一、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关于研究大学生就业与家庭背景关系的文章也有一些,从国内 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研究者周宇和尤一于2008年发表的《大学生就业与家庭 背景关系的调查与分析》一文【1】,该研究以一所大学的毕业生为样本,以父 母的职业地位作为衡量家庭背景的指标,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家庭背景与子女就 业起薪之间存在的关系。这个研究采取的是抽样调查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剔除了成绩对于就业的影响,但也影响了样本的完整性。成绩仅仅是大学生自身 素质的一个方面,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担任学生干部等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 体现。因此,为了样本的完整性,本研究采取了一个整体样本,希望通过对一个 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岗位性质、起薪和就业满意度与家庭背景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 再从毕业生成绩和担任学生干部与学生就业的关系方面进行剖析,研究家庭背景 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作用与影响机制。“家庭背景”包括父母的职业、社会地位、 经济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家庭所在地、种族、民族等。2002年,中国社 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表了《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该 书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 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将中国社会阶层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划分为十个阶层:国 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 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 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本研究参照这一分类,以毕业生父母的职 业作为反映其家庭背景的主要指标。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本文以厦门一所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2011届全体本科毕业学生 为样本,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以父母的职业地位和家庭经济背景作为衡量家庭 背景的指标,分析大学生就业时的岗位性质、起薪和工作满意度与家庭背景的关 系。数据来源:本研究选择一个完整的就业群体样本,共325个毕业生,主要涉 及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专业。父母的职业类型主要通 过查档,即学生信息卡上的父母信息进行统计,通过对父母职业类型的分类,把 325位毕业生的父母职业分成行政管理人员,经理人员,办事人员、私营企业主、 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司机等)、个体户、工人、农民(渔民)及下岗或 失业人群。(具体见表1)。家庭经济背景主要从贫困与非贫困两个维度,材料来源于学校每年一次的贫困生认定的档案,见表1。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源于毕 业生就业派遣方案,具体见表2。从就业单位去向上统计,截至2011年8月30日, 一次性就业309人(扣除待就业和暂不就业16人),一次性就业率为95.1%。学生 的学习成绩是通过统计学生大学四年的平均成绩并按顺序排列,担任主要学生干 部(班长、团支书和副班长以及学院部长级以上干部)主要是通过统计历年的学 生干部情况。由于研究者即这一届毕业生的辅导员,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担 任学生干部情况有翔实的档案记录,为本研究提供极大便利。毕业生的起薪、工 作满意度则是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从表1父母职业类型的比例上看,因研究对 象主要来自福建沿海地区,且是大学生,因此其父母职业在行政管理人员,经理 人员、办事人、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个体户这几类阶层均明显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
三、数据基本情况及相关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可见,父母职业类型与毕业生单位性质、起薪、初次就业满 意度具有关联关系 。(一)父母职业类型与毕业生去向单位性质表3统计分析显示,“出国” 这类毕业生群体的父母职业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人员、办事人员这两类(占 70%);
就业在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大学生,主要集中在父母是办事人员这类 群体(占50%),也就是父母本身也是在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的群体;
就业 单位是国企的,主要集中在父母是办事人员和经理人阶层;
就业单位是民营企业 的,其父母职业主要集中在农民、工人和个体户。和体制外。由于体制内岗位竞 争激烈,能够进体制内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就业的质量比较高。因此,我 们通常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公有制企业看成是相对好的就业选择。
从这个角度看,毕业生就业好坏与毕业生父母的职业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父母职业与毕业生初次就业起薪 毕业生初次就业起薪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毕业生就业的质量。从表4的 数据上可以看出,家庭背景与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有相关影响,家庭背景越好,起 薪越高。最高的是家庭背景为行政管理人员的大学生,最低的为农民或失业人群, 两者起薪相差800元左右。
(三)父母职业与毕业生初次就业满意度比较从表5统计的毕业生对初次就业的满意度来看,不同父母职业的毕业生在 满意度方面主要都集中在“一般满意”这一层次,都呈现正态分布的状况,也就是 父母职业与毕业生初次就业满意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可能的原因是,毕业生对工 作的满意度不仅仅受薪酬和岗位性质的影响,还有工作环境、个人期望值和主观 判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四)家庭经济背景毕业生的起薪比较 通过查档,在这个毕业生群体中,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有68人,占20.9%, 父母职业主要是农民、临时工和下岗工人。从起薪上来看,贫困生的起薪平均值 为2167.275元,非贫困的毕业生起薪平均值为2374.492,平均差距200元左右。从 工作岗位上来分析,通过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工作岗位类型的对比分析(见表6), 可以看出,在贫困生中,升学、出国出境、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国企这四类合 计占贫困生总数的比例为8.82%;
而非贫困生中,升学、出国出境、党政机关及 事业单位、国企占非贫困生总数的比例为31.4%;
82.35%的贫困生在民营企业就 业;
相比之下,只有55.43%的非贫困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由此可见,家庭经济背 景对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工作岗位、起薪影响较大。
四、家庭背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机制分析 在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中,影响社会阶层流动的因素有时代背景、教育、家 庭背景等。毕业生就业作为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体现,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从资本的角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人力资本,即通 过自身的禀赋加上后天教育和个人努力获得,一种是社会资本,主要是通过家庭、 家族和亲戚等社会关系的调动来获取社会资源。【3】通过对大学生初次就业的 情况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就业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资本的竞争。【4】 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初次就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家庭拥有的经济资源、文化资 源、组织资源越丰富,其在初次就业中越容易找到起薪更好、更稳定的工作岗位。
这种影响在学生找工作期间,主要表现在能够调动家庭资源,形成社会关系网络。
在中国人情社会的现实中,其对大学生就业或职业地位的获得有独特的功能,这 是不可忽视的事实。家庭社会资本作为社会资本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涉世未深 的大学生更倾向把握和利用的重要资源。【5】特别是在中国宗族观念影响深远 的社会中,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最受重视。大学生在就业时对于家庭资本的作用 性有较强的依赖和信任。【6】从家庭角度,一个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代表一个 家庭的阶层地位的重新确认,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期间,一般家庭都会调动所有 能调动的社会资源来帮助孩子找到尽可能好的工作。家庭背景的作用不仅仅是在找工作阶段,也体现在家庭拥有的这些资源通过不同方式影响学生基础教育和高 等教育阶段各方面的素质发展,如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知识的累积及形象等。
一般来讲,各种资源丰富的家庭,可以让子女接收到更优质的基础教育,更能让 孩子较早增长见识,这些孩子在自信心,语言表达和沟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而这些,恰恰也是就业时所必需的素养。家庭背景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初次就 业。即便是在美国和日本,只要有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地位的差别,教育机会 和受教育的结果都难以做到完全平等。【7】在中国这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立” (梁漱溟语)影响深远的社会中,家庭的影响更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我们必须 面对的一个社会现实。因此,作为没有丰富家庭资源的大学生,首先应该做到的 是面对现实,积极应对。家庭背景虽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对于每个个体并不 是决定性因素。学生的个人素质尤其是学习成绩和担任学生干部情况对学生就业 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在调查研究中,笔者通过对家庭背景是农民(渔民)及 下岗失业人群的129个毕业生进行分析发现,学习成绩排在前20%的有18人,起 薪为2221.818元,排名后20%的25人,起薪为2012.5元,两者相差200多元。由此 可见,在家庭背景一致的情况下,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就业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担任学生干部角度看,本研究样本中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的(班长、副班长、团 支书、院学生会部长级以上职务)共89人,占27.4%。大概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经统计,主要学生干部起薪平均值为2484.303元,高于全体毕业生的起薪平均值 2327.826元。在工作单位性质上,主要学生干部在出国出境、升学、党政机关与 事业单位、国企和外资几个工作单位上所占的比例均大于非主要学生干部。在民 营企业上,非主要学生干部比例明显大于学生干部。从这个角度看,学生个人素 质的提升和培养对就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研究的是 平均水平,只能说明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机会上的差别而不是决定性的 差别。也就是说,出生农民家庭的学生与出生党政机关家庭的学生在获取高质量 就业岗位上,只是机会上会少一些。从表3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也有一定比例的 来自较低社会阶层的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进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等被 公认为较好的就业单位。
五、建议 “家庭背景影响子女就业”的状况是一个社会现实,在短期内是难以扭转的。
政府、学校和毕业生个人都应该采取相应对策。
(一)政府方面 对政府来讲,近年来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在开拓就业市场,扩大就业空间,增加就业机会,优化就业 政策、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就业法律法规的执行力 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屡屡出现一些招聘丑闻,影响就业市场的公平。因此, 政府应提高就业政策的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避免在招聘就业过程中出现就业歧 视、就业信息不畅通、因人设岗、内部招聘等不正常现象,建立一个更加公平、 公正、透明的就业制度。
(二)高校方面 从高校来看,首先要加强高校实践育人环节,提高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 (论文)质量,201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就 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各类 竞赛,提高综合素质。改革成绩考核方式,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方面的 考核,避免出现考试成绩只是学生“考前背背背”的结果。其次要认真落实导师制 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导师一般社会资源比较丰富,在就业技能、就业信息等方 面可以提供切实有效的帮扶,可以弥补家庭背景资源弱的学生在这方面的欠缺。
再次要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切实落实双困毕业生就业扶持 政策,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深入细致地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贯穿全程化职业指导的理念,在大学四年中,针对经济困难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职 业生涯规划、创业和职业能力方面的拓展训练,提高家庭背景困难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就业能力。
(三)学生个体 从大学生个体来看,首先要面对现实,拓展视野,树立多元化、多形式的 就业观,把握就业机会,及时调整就业心态,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一种平和的心 态。其次要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准确进行就业定位, 在大学四年有针对性地学习,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专业的社会需求,充分利用学院 学校和社会各种平台锻炼自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提高个人的沟通 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再次, 家庭背景弱的学生也应该认识到,在提高个人资本的同时,也学会利用社会资源, 掌握政府关于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创业扶持政策,把握学校和老师的就业 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认真搜集、研究招聘信息,为自身更好的就业保驾护 航。
作者:张丽玉 工作单位:集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