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近代史小论文 [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论文2000字]

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论文2000字

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论文2000字 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2000字论文篇一:《试论蔡和森对近代中 国国情的认识》 摘要: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早期中国共产 党人各自对近代中国国情的探索中都做出了有益贡献。蔡和森作为早期中国共产 党人之一,在对近代中国国情的探索和认识过程中,有其独到的见解,为毛泽东 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 基础。

关键词:蔡和森;近代中国国情;认识 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之一,蔡和森在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 点、立场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这些原理对中国社会的性质、社会主要特点以及 社会各阶级及其政治态度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形成了一些理论观点。

一、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及社会特点的探索 蔡和森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正确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蔡和森最早 提到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论述是在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的《中国劳动运动应取的 方针》一文中,该文指出:“在中国现在半封建的武人政治之下,无论哪派军阀 财闽得势所形成的资本主义,总不外是‘恐怖的资本主义’”[1](p88),首次提出了 “半封建”概念。尽管这时蔡和森还没有跳出中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模式,但是他 已经迈出了正确认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可喜的第一步。一九二二年九月,《统 一、借贷与国民党》一文中指出:“中国在国际地位上早已处于半殖民地地 位”[1](p107),又提出了“半殖民地”的概念。之后,一九二六年蔡和森在莫斯科 做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的长篇报告,这篇报告完整地指出,中国近代的社 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这在当时的中国无疑是创造性的贡献。

蔡和森对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些主要特点很早就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他对近代中国社会特点有其独到的论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国 家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变化。蔡和森认识到,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为 了使中国成为他们的经济附庸,“决不会容许中国自成为大工业生产国,以谋经 济上、政治上之自由发展与完全独立”[1](p107)。“中国的资本家”,“一面为国际资本所资助,一面结合野蛮的反动势力,来争取全国政权”[1](p88)。这就从政治 和经济两方面指出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力量,控制着中国 政治和经济命脉,以及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相勾结统治中国的社会特征。

二、对中国革命性质的认识 如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一样,蔡和森对中国革命性质的认识,不是一 帆风顺的。最初都曾认为中国的革命性质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革命。

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并认为现阶段中国革 命的性质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此后,蔡和森也提出了自己对中国革命性质的 看法。

一九二三年二月七日,蔡和森在《反对敦请友邦干涉中国内政》一文 中指出:“中国国民革命运动惟一的正轨:对内是打倒军阀,对外是打倒侵略中 国,扶植中国的帝国主义”[1](p260)。这就表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一九二三年五月二日,蔡和森在《中国革命运动与共产国际之关系》 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三十年来的革命运动,虽然是幼稚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运动”[1](p283),同时又一次指出,“中国革命的任务是一面打倒国内的封建势力, 一面反抗外国帝国主义”,“殖民地的革命运动已不是纯粹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1](p284)。这就区分了中国革命与前欧美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之处。一 九二八年十一月一日,蔡和森在《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一文中再次强调:
“民族资产阶级国民党反革命后,中国革命的动力和革命的阶段虽有明显的变化, 但是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权革命”[1](p989)。这就既批判了“一次革命 论”又批判了“二次革命论”的错误观点。由于历史局限性,他没有把民族资产阶 级和国民党做出区分,但蔡和森在对中国革命性质、对象和任务的认识上基本是 正确的。

三、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及其政治态度的分析 关于无产阶级,蔡和森高度评价了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肯定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早在一九二二年九月,蔡和森就认为无产 阶级是“最能革命的”,“中国的唯一出路”,由无产阶级来实现“革命的统 一”[1](p114),包含了无产阶级是革命领导者的思想。一九二六年,蔡和森在《中 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明确提出“只有无产阶级是民族革命的领导 者”[1](p843)的观点,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蔡和森认为“无 产阶级的政党领导无产阶级参加民族革命不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而参加,附属于资产阶级,而是为本阶级的利益而去参加民族革命,所以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不 仅是独立的,而且为民族革命的领导者”[1](p843)。

关于农民阶级,蔡和森深刻地论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蔡和森对农民问题较早的论述是一九二四年九月三日的《义和团与国民革命》一 文中,他认为“由资本帝国主义剥夺了生存方法的中国农民群众,本来是国际无 产阶级的天然同盟”[1](p657)。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观点,是因为农民在中国各 阶级中占多数,深受帝国主义和国内剥削阶级严酷的压迫,他们有着彻底的革命 要求。同时蔡和森还意识到,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农民虽是革命的动力却不能领 导革命运动取得胜利,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失败都证明了这一点。之后, 蔡和森在总结工人运动特别是五卅运动的教训时,进一步认识到无产阶级不能孤 军奋战,而需要可靠同盟,这个可靠的同盟就包含广大的农民群众。大革命失败 以后,蔡和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农民问题的严重 性。他在《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一文中说:“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 问题”,“中国资产阶级民权革命,换过说也就是资产阶级性的农民革命”,“农民 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自然比俄国更重要”[1](p984)。这就更加强调了农民阶级 在中国革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如果不联合广大农民阶级,就不可 能战胜国内外强大的敌人,就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关于资产阶级,蔡和森同时也认识到了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和作用。他认为,由于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不能领导这次革命,而代表小资产阶 级利益的国民党由于政策不当、组织涣散也无力领导这次革命。一九二六年二月, 蔡和森在共产国际作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长篇讲演中回顾中国革命 及党的发展历程时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受到帝国主义和封 建军阀的压迫,在其内心是有革命需求的。但由于资产阶级自身软弱妥协性,他 们与军阀有冲突,又不愿意为消灭军阀而进行积极的斗争。与帝国主义者发生冲 突,却不愿拒绝他们的援助。所以“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只参加了革命,但不能 指导革命”[1](p803)。而“代表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就是国民党”[1](p798),他们“虽 参加了革命,但领导的方法、策略是不对的,不知抓住群众”,因此“不能领导这 个革命”[1](p803)。蔡和森还指出,“大资产阶级及买办阶级都是帝国主义的工具”, “他们不要革命”,而是“勾结帝国主义的势力来压迫革命”[1](p843)。由于历史条 件的局限,蔡和森未能像后来毛泽东那样准确地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定位。但他 将资产阶级进行了基本的划分并意识到在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这在当 时看来是十分可贵的。蔡和森对中国社会的性质、社会主要特点、革命性质以及社会各阶级 的分析等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的一面。但是这些探索和认 识毕竟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 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