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治疗的新空间和新境界
文学治疗的新空间和新境界 所谓文学治疗,是指罹患心理疾病的审美主体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如从 事文学阅读与鉴赏、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与研究等),缓解、消除自身心理压力或 偏差,解除心理困扰,恢复内在精神生态系统平衡,最终实现身心健康的心理治疗 行为与方法。① 自从1998年着名文学人类学学者叶舒宪先生首次引入文学治疗的概念与 理论②以来,国内的文学治疗研究便逐年升温,成为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迄今 为止,国内的文学治疗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学文本上,而对负载文学文本的媒介与文 学治疗的关系则少有提及,成为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盲区;而随着人类社会逐渐从 旧传播时代迈入新传播时代,这一问题日益成为该领域的一个前沿话题。根据笔 者的观察与调查,媒介尤其是当代媒介的新发展对于文学治疗的影响很大,有时甚 至起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当下国内媒介的发展状况如何它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发 展趋势它具体怎样促进了文学治疗在新的媒介生态语境与格局之下,与旧传播时 代的文学治疗相比,当前的文学治疗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新特点它的未来走势怎样 其发展、变化的深层机理与内在缘由是什么这些都是本文试图探讨与厘清的问题。一虽然文学治疗的疗效与文学作品的内容直接相关,但其治疗的广度与深 度与承载文学文本的媒介也有着重要而密切的关系。人类的文化传播媒介经历了 四个阶段,即口传媒介阶段、书写文字媒介阶段、印刷媒介阶段、电子媒介阶段, 而文学也与各种媒介共生共存,并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治疗功效。总的说来,从 口传媒介到电子媒介阶段,随着媒介本身发展的渐趋平民化、草根化,受众覆盖从 精英向大众拓展与延伸,媒介种类与传播渠道、平台的日渐多元化、复调化,媒介 环境的民主性、平等性、自由性、人本性日益凸显,受众对媒介的支配权、话语 权以及传受之间、受众之间的对话性、交互性逐渐增强,依托于各种媒介(尤其是 新媒介)的文学的治疗作用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与发挥。
目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电子媒介阶段,准确地讲,则是属于影视、网络之后的 后网络时代、电子媒介后期阶段或手机时代。由于这一阶段具有与之前其他阶段 不同的媒介文化特点——全媒体出版涌现,手机占据媒体(出版)文化主潮,因此,基 于此媒介语境的文学治疗也有着自身的特点与优势。
全媒体出版作为出版业的一个重要业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目前在 国内外可谓方兴未艾。全媒体出版理念的形成比较晚,其实践也是近年才出现,在 国内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非诚勿扰》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全媒体出版,因此其定义本身并不十分确定和统一。目前学界和业界有两种代表性的定义:一 般的理解为,“全媒体出版就是同一个内容同时发布在纸质媒体、互联网、手机和 手持阅读器等媒体上”③,即相同的内容在传统媒体上以纸质的方式出版,而在其 他新兴媒体上则以数字的方式出版。另一种理解为数字复合出版,即“包括多种符 号(文字、语言、图形、影像)的复合、多种信息媒体(视觉、听觉)的复合、多种 传播载体(印刷、光盘、网络、磁盘、集成电路)的复合、多种传媒形态(报纸、杂 志、音像制品)的复合、多种显示终端(计算机、阅读器、移动电话)的复合以及多 种制作技术的复合等,也包括传统出版全流程数字化,并生成各种传统出版载体需 要的形式和格式。因此,数字复合出版可以实现作品和媒体的‘一次创作、多样展 现’”④。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的媒体出版形式,“跨越性”和“整合性”是全媒体出版 的典型特征。其“跨越性”包含跨媒体、跨行业、跨国界、跨艺术形态等。“整合 性”则指其将技术、资本、媒介、受众等众多出版传播(过程)要素史无前例地以最 大化、最优化的方式集中、融合、配置起来,最大化地产生、发挥、实现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文化传播、覆盖功能。当前关于全媒体出版的一个重要发展潮流 和趋向是,手机出版在未来将成为全媒体出版的主流,或者说将“领跑全媒体出版” ⑤。因此,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媒介形势与语境下,对媒介特别倚重的文学治疗也必 然呈现出与旧有媒介环境中不同的特点与景观。
与之前传统、单一的媒体出版语境下的文学治疗相比,全媒体出版语境下 的文学治疗有着不同的特点与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学治疗的受众范围、治疗规模空前扩大 一般而言,文学文本是实施文学治疗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材料,离开了文学作 品,文学治疗活动就无法进行,而文学文本又是存在于一定的传播媒介中的,因此 媒介受众的多少、范围就决定了文学文本的受众范围和文学治疗的规模。在全媒 体(出版)时代之前,文学文本的出版、发布主要集中于传统纸媒,无论在文本的数 量还是种类上,纸媒所集结、承载的文学文本均远远多于电子媒体。但在当今时 代,各种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它们挑战并打破了纸质传媒一元独霸的格局,经过一 番激烈竞争与重组,最终形成了多元共生的动态张力传媒格局。这一多元化的格 局也导致了媒体受众的细分化、多元化。加之传统媒体与社会大众的隔阂排斥性, 新兴媒体(如网络、手机)与受众的亲民融合性等,传统纸媒受众大量流失,纷纷涌 向其他新兴传媒,并成为其忠实粉丝。而相应地,基于传统纸媒文学文本的文学治 疗受众范围、治疗规模也大大减小。
全媒体出版简单地讲就是“一种内容,多种渠道,同时出版”,也就是说,一部作品在投放一种媒介(如纸质传媒)的同时,也投放到其他媒介(如互联网、手机、 广播、电影、电视、手持阅读器等),这就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媒体受众。随着整个 社会媒介化(尤其是新媒介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这种通过全媒体出版的文本必 然会覆盖更大范围、更多数量的媒体受众。而单一的媒体(此前主要是印刷媒介) 出版,其受众毫无疑问远远少于全媒体出版。因此,从发展趋势上讲,全媒体出版更 易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达到“全民阅读”的目的。
全媒体出版通过一部作品的出版而将以前分散、独立、各自为政甚至相互 竞争的众多新旧媒体以及各类受众空前统一、集聚起来,这样既使得文学治疗赖 以进行的材料——文学文本——的获取更为容易和便利,也使各个媒介的受众都 有开展和实施文学治疗的可能,而开展大规模、群体性的文学治疗更是其独特的 优势,再加之有力的内容资源供应保障,全媒体出版为文学治疗受众范围、治疗规 模的扩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媒体资源基础与治疗空间。
全媒体出版所引起和带来的文学治疗受众范围、治疗规模扩大,对于文学 治疗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生活压力 日益加大,心理创伤日渐增多,加之人类战争、自然灾害等的影响,许多社会个体在 精神、心理方面处于亚健康状态,或多或少地患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患。由于这 些心理疾患往往都是群体(发)性的、大规模的,如大学生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 社会离婚群体、地震灾区群体、战争创伤群体,等等,患者的数量庞大,而当前国内 心理医师极度缺乏,再加之传统文学治疗所需要的治疗材料匮乏,获取的渠道不畅, 媒体的单一性与受众阅读诉求和选择的多元性之间矛盾突出等,都使得一般的心 理辅导与治疗和传统文学治疗难以顺利进行。全媒体出版将获得版权的正式出版 物投放到所有的新旧媒体,覆盖了几乎所有受众,这既使治疗材料的获取变得十分 便利和快捷,又最大程度地满足、迎合了各种媒体阅读选择、阅读喜好的读者受 众的需求,而且携带使用方便(如手机、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等),并能够营造全 民阅读的氛围,这无疑从多方面解决了传统的心理辅导与文学治疗所存在的瓶颈 问题,真正推进和实现了大规模、群体化的文学治疗,为社会民众的心理健康和民 族、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二)文学治疗的渠道、种类增多,治疗的多元化、综合化、差异化、深度化 趋势明显,治疗效果增强 从文学治疗接受主体的角度来讲,一般而言,文学治疗的渠道越多,种类越 丰富,强度越大,治疗效果越好。而全媒体出版则能给文学治疗者带来这样的新语 境、新条件与新机遇。全媒体出版包含两个层面或两个阶段:第一个层面(阶段),“将同一数字化 内容平移至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不同的发布平台”;第二个层面(阶段),“以 同一数字化内容为基础,在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进行平移 出版的同时,进行电子课件、在线游戏、电影电视等nb 全媒体出版从第一层面进入第二层面,对内容资源(文学文本)而言,这首先 就意味着传播渠道和传媒载体的增多,文学文本既可以通过传统的图书、报纸等 印刷介质出版,也可以通过手持阅读器、网络、手机等电子介质发布,还可以将此 文学文本进行改编,以广播、声带、电影、电视等形式进行传播,或通过游戏、玩 具等变体方式影响大众。而这也就意味着,文学接受者的接受渠道增多,其选择的 自由度增强,通过文学文本进行文学治疗就更为容易、更为方便,选取适合自己接 受习惯与审美喜好的文本的机遇与可能性也更大,阅读的个性化也更容易实现,这 对基于文学接受的文学治疗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另外,由于在全媒体出版时代,同 一文本(或其变体)的发布是多渠道的,我们生活在由这多种媒体所构成的信息网 络与场域内,常常会接受多种媒体的影响,因此,经过多次反复接受,多种媒体所传 播的同一文本信息无疑会增加接受者对文本信息的认知强度和接受效果,这对增 强文学治疗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不仅如此,从文本的呈现形态来看,全媒体出版的产品也是多元化的,既包 括传统的以纯文字呈现的文本,也包括以图像呈现的产品(静止图像,如连环画、漫 画;流动图像,如动漫、视频、电视、电影等),还包括以语言、声音呈现的作品(如 广播、cd、mp3等音频数码产品)。而从艺术种类来看,它又涉及到多门艺术,包括 文学(语言艺术)以及从文学文本衍生出来的绘画、电影、电视、音乐等视觉、听 觉艺术形态;而且在媒介现实中,由于当代社会的图像化趋向以及媒体的多元信息 符号复合发展,全媒体产品大多是多种艺术融合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全媒体出版 的产品既包括文学文本,又包括艺术文本,而这些文学文本或艺术文本往往又包含 和聚合了多种艺术门类,这是全媒体出版相对于传统出版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和优 势。从文学治疗的角度来讲,全媒体出版语境中的文学治疗既包括文学治疗,又包 括艺术治疗,而且这些治疗都是复合性的,恰好契合了后现代社会审美多元化、个 性化、综合化、图像化的潮流与趋向,为有着各种个体差异和不同审美偏好的治 疗主体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治疗方式选择,再加之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治疗综合 化功能,全媒体语境中的文学治疗比传统媒介语境中单一的文学治疗效果更佳。
在接受文学治疗的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很常见,也很明显的,如年龄、 性别、知识水平、文化层次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又导致个体之间在审美诉求、媒介选择、文本择取等方面的不同。也就是说,众多的治疗个体在整体上不可能 只接受某一种媒介或文本。在传统印刷媒介语境下,由于传媒形态和文本符号/艺 术语言的单一性以及传播方式的单向性,有着不同接受背景、条件与审美诉求的 主体只能被动面对单一的、居高临下的媒介与文本形态,忍受纸媒及其产品的独 语、傲慢与专权,两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传受分离、对立,难以沟通和交流,最终, 处于弱势地位的治疗主体要么流失、放弃、出走,要么在对抗、抵触的情绪下勉 强接受文本,这样,其最后的治疗效果可想而知。而全媒体出版的产品充分尊重与 适应了治疗主体的差异性与个性,以其强烈的时代性和巨大的丰富性、多元性满 足了治疗个体不同的艺术诉求(如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媒介、 艺术接受习惯与方式)、自主选择,这样,治疗主体在与文本的深度契合和高度融洽 中实现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并最大程度地获得了人类个体所需要的五种精神需 求的满足,最终顺利达到治疗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媒体出版对于文学治疗有 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总之,全媒体出版在更有效地传播文化、文学,壮大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经济,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公民的审美/艺术素质的同时,突破了以前单一的纸媒文 学治疗格局,以作品为核心和基点,通过最大程度地融合媒介、整合受众、综合艺 术门类的方式,积极推进文学治疗,建构了全新的全媒体文学治疗方式与平台,使 当前的文学治疗由以前的分散、零星、一元、低效走向集中、规模、多元、高效。
三 “海纳百媒,有融乃大”意指当前手机媒体在3g、4g化和全媒体出版后,一方 面整合了众多历时性出现的传统媒体、电子媒体,形成了共时性媒介融合的大平 台与媒介复合体,另一方面又集中、综合了各类传媒的优势,并超越它们,形成自己 的特点;这里的“大”意指建立在手机媒体新特性基础之上的文学治疗具有治疗空 间大,治疗规模大,大众化趋势明显,同时,它也指代手机代表着文学治疗媒介中的 龙头老大。
从文学治疗的角度来讲,在手机大众化尤其是3g化和全媒体出版之前,文学 治疗以传统纸媒和网络媒体文学治疗为主,基于网络环境的文学治疗曾代表和引 领着文学治疗的新方向,而在这之后,手机媒体则因其自身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 文学治疗的新媒介空间与新平台,迅速超越网络媒介而成为文学治疗的新潮流与 新方向。具体而言,与其他媒介相比,手机媒体具有如下特点与优势。
首先,手机媒体作为文学治疗内容的载体,它引领着媒体、时代发展的潮流 与方向,成为社会大众的主要选择媒体。手机是最为大众化的媒体,它覆盖、吸引、影响了其他传媒所涵盖不了和无法涵盖的受众。手机作为当代新兴的、影响巨大 的媒体,它引发了深远的、重大的传播变革:“从信息传播者角度,(它)将传统大众媒 体垄断的传播权还给了独立自主的社会个体,开启了全民媒体化时代”;“从信息接 收者角度,同质化的受众群体被还原成差异化的社会个体,为个性化的大众传播创 造实现的可能性”;“从信息传播方式角度,(它)将单向、延时、固定转变为互动、实 时、移动的传播,为参与传播的个体提供接近人际传播的互动式信息服务”⑦。概 括说来,当代手机媒体实现和体现了媒体的“三化”:大众化、个性化、人性化,而其 核心则是人性化,这成为吸引广大受众与用户的最重要原因。另外,在当代信息社 会,由于手机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方便性、隐秘性以及手机价格、通信资 费的渐趋廉价,手机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就像一张大网,正在整合众媒体,成为媒 介融合的新舞台”⑧。手机的功能日益强大,内容资源越来越丰富,这也使得越来越 多的受众纷纷选择手机作为个人通信与获取资讯的渠道。到2010年,我国手机用 户已超过了电脑网络用户。而截至2012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已达3.88亿,而台式电 脑网民则为3.80亿,这意味着手机正式超越电脑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⑨。而在未来,这一差距还会继续拉大。这说明,手机作为未来主流媒体的端倪已 经初步显现。“如果说过去的十多年中,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社会,那么今后的十年, 手机也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及媒体产业。”⑩作为未来媒体主潮的手机为社会大众 的文学治疗搭建了所有媒体中最为广阔的平台,营造了最为宏阔的空间。虽然部 分手机用户目前主要是将手机用于个人通信,其文学治疗功能处于休眠状态,但其 文学阅读、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以及文学治疗功能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而随时被激 活。
其次,手机出版将成为全媒体出版的主流。由于手机媒体对于出版各个环 节、各种要素的改善和优化,手机出版在许多方面均已超越了其他媒介出版方式, 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领跑全媒体出版。与传统纸质出版不同,手机出版是直接将 出版产品发送至阅读用户,具有高时效、零环节、低能效、低成本的优点,与当代 社会快节奏、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时代要求合拍。同时,出版物在手机上的营 销和消费又能有效避免网络出版物所遭遇的盗版与免费从而导致利润流失的问 题。在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市场等环节,手机出版更是凸显优势。由于手 机的用户多,规模大,市场潜力大,对作家的人生价值及作品的市场价值具有超强 的放大功能。“作家以前写作都是出书,现在突然发现还有互联网,还有手机。手机 阅读比网络阅读更强劲,而且更快捷、更直接、更有效、更有影响力”,“一个彩铃 的使用量可以达到几千万,一个作品可能会创造几千万的阅读量,而普通的畅销书 销售几十万册一百万册就算非常不错了”,“手机出版会让作家的身价一下子就会 从地上到天上去了”。因此,正是发现手机出版对其价值实现的最优化和最大化,作家积极写作适合在手机上出版、销售、消费的作品,出版社也积极向手机推送 作品。在产品流通环节,目前国内已出现了专门的、实力雄厚的内容提供商,而随 着国内无线宽带的陆续推出与应用,手机阅读厂商的出现,手机出版产品的流通也 会畅通无阻。而在市场、消费环节,由于手机用户的基数大,其市场空间也必然巨 大,而由于 基于手机媒体的上述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手机出版将超越纸质出版、广 播影视、手持阅读器、互联网出版而成为全媒体出版的趋向与主流。而这就意味 着,在市场经济与消费社会的双重推动下,大量的内容资源、出版资源、技术资源、 读者资源都会积极向手机媒体靠拢,必然会出现手机文学文本出版与消费两旺的 局面,这就为文学治疗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的文本资源和优质、高效、方便的 治疗载体,同时也使得治疗主体由其他媒体向手机媒体大量转移,在新的媒介语境 中主动实施文学治疗,使基于手机媒体(出版)的文学治疗成为文学治疗的新主潮。
最后,与曾经的时代传媒主潮网络传媒相比,手机媒体在文学治疗方面也具 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手机媒体在媒体特性方面以及在决定文学治疗 效果的核心要素(如狂欢性、隐私性、自由度、互动性、个性化等)上都优于网络 媒体。如手机媒体具有更大的便携性和使用、创作、阅读的时空自由度以及泛众 性,具有更真实彻底的民间性、人文性和亲和性,更明显、更强烈的狂欢化精神, 更强的私密性、自主性、自助性,更大的经济增值功能,最广泛的媒体整合功能, 更丰富的人际沟通与信息传播渠道,更迅捷、更方便、更及时、互动性更强的信 息交流,等等,这些都为文学治疗的积极开展与进行创设了极佳的氛围与条件,使 得手机媒体比网络媒体更有利于文学治疗的实施。因此,手机媒介语境下的文学 治疗比网络语境下的文学治疗效果更佳。
手机媒体不仅引领着当今媒体的方向,而且还引领着全媒体出版的潮流,更 代表着未来文学治疗的主潮;而手机出版与其他全媒体出版方式一起,既突破了当 前传统出版业的困局,带来出版业繁荣的希望与曙光,又全方位地拓展与延伸了文 学治疗的空间,使文学治疗获得了更大、更新的实施空间与发展机遇,推动和促进 了当代社会语境下文学治疗的大发展。
三 从深层学理上讲,全媒体出版与手机多媒体(出版)之所以会成为文学治疗 的新空间、新境界和新机遇,是因为它们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以往传统媒体出版和 单一媒体出版的缺陷与弊端,最集中地体现了媒体、出版、传播以人为本、尊重个性与差异的先进理念。社会个体对于尊重需求的诉求,当代信息社会个人对于 信息获取、传播、生产的渴求,后现代社会中人对于个人价值实现、个性张扬与 舒展的追求,民主社会中民众对于民主、平等、自由的吁求,当代传播、出版理念 由传受对立到传受互构、互融、互洽的历史性嬗变,以及在日趋激烈的市场份额 竞争中,在市场由卖方(传媒、出版方)向买方(受众、读者)转型的过程中,出版、传 媒机构为争夺尽可能大的市场、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得不在工作重心与营销策略 上实现从传媒自我本位向市场、受众本位的中心位移与转变,被迫对目标受众进 行细分,这些都使得出版、传媒企业不得不顺应时代潮流与走向,尽力推出符合当 代人本理念的文化产品。在手机媒体(出版)、全媒体出版出现之前的传统媒体和 出版,尤其是传统印刷媒介出版,其产品具有单一性和无可选择性,特别是缺乏与 受众之间的平等性、互动性和亲融性,传、受严重疏远与对立,受众的主体性、差 异性以及个性化诉求被否定,传统传媒与出版(及其产品)的人本性严重缺失。而与 此相反,全媒体出版以及手 以往的文学治疗研究比较注重文学文本对于文学治疗效果的影响,而忽略 了承载文学文本的媒介与文学治疗效果之间的密切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依附 于一定的媒介而存在的,媒介与受众的关系直接决定了哪些作品会被受众接受,哪 些作品会被受众拒绝,对媒介的接受程度也意味着对作品的接受程度,因此,受众 与文本、文学治疗的效果的关系通过受众与媒介的关系而直接体现出来。所以, 只有首先协调、处理好受众与媒介的关系,才能进一步处理好人与文本的关系,文 学治疗的效果才能得到根本保证。全媒体出版以及手机多媒体(出版)以其自身突 出的优势和特质吸引了广大受众,使其媒体、文本参与积极性、主动性被空前激 发出来,其媒介接触动机强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友善的、水乳交融的人——媒 关系;而且,全媒体出版和手机媒体(出版)的人本性与文学治疗的人本/人文性深度 契合,并以传统媒体和出版前所未有的优势与气势,共同促进、深化了当前的文学 治疗,并使其作为人文医学的人文性精神空前凸显与焕发。
在当今后现代社会语境下,人的异化现象日趋严重,各种自然、社会、文化 灾难与战争冲突不断,人的挫折感、创伤感普泛存在。人们的心理挫伤比生理伤 害更为普遍,也更为严重,更难愈合,人类亟须诊治这些心灵创伤的良方与良药。文 学作为人学,天然地具有对人类心灵的抚慰作用,亦为受众喜爱。其治疗的功能亦 为人所知、所用,效果也十分显着。但由于此前媒介发展与普及的瓶颈,文学治疗 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当前全媒体出版的兴起和手机新媒体的出现与广泛 应用,为多元化、复合性、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大规模治疗难题提供了历史机遇。
因此,从这一角度讲,全媒体出版与手机媒体对于人类文化、人类生存的意义与贡献可谓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