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讨论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讨论文 1.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笔者近年来在教学中采用了 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做 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2.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 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 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 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在高 中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 必要。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得很时髦的口号,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 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 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 有效的方式。
2.1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 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 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 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 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 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 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 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 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2.2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 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
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 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2.3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 操作过程中,有点象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 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以高二代数 《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
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之后,我便给学生讲解指数不 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题策略,便是将不等式进行转化,然后用通过具体的例子 进行讲解,这时,我对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
我对全班同学说,在今天的例子中,例1和例2是教材中的例题,对A组的 同学必须作出要求,用另外的话说,也就是A组的同学对例1和例2必须切实掌握:
例1解不等式(见数学教材P23例3)。
例2解不等式(见教材P23例4)。
通过对例1和例2的解答,我给A组的学生指出,对于指数不等式,我们首 先要看能否将它们化为底数相同的不等式,然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指数间 的关系。对于对数不等式,特别地给学生强调,对数的真数为正数这一条件,然 后再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将其转化。
对于B组的同学,我除要求它们掌握A组的例题外,还要求它们掌握例3 这种较为复杂一点的指数不等式问题。
例3解不等式。
我首先引导B组的同学分析例3中数字间的关系,9=32,4=22,6=2×3,这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在讲例3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将其变形为, 然后可以假定A=用换元法将解出,最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原不等式的解 集为。对C组的同学我除了要求他们掌握B组的问题外,对C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我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讲了例4,要求C组的同学切实掌握例4的解题思路及 能力要求。
例4解不等式。
在解这个不等式的过程中,用到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还用到 了数学方法中的换元法,更为重要的是,例4中含有参数a,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 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例4是培养优秀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好例题。
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 程中便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 在课课上睡觉现象。
2.4分层作业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在对学生实施分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 的,还是以《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为例,我是这样对学生布置作业的:
A组作业: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4). B组作业:
1.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4) 2.求不等式在(0,1)上的解集.3.求函数的定义域. C组作业:
1.同B组1(1);
2.同B组2题;
3.同B组3题;
4.解不等式 5.解不等式 2.5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 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 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 的办法是,我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 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
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题,只有你能讲解后别人能 听懂则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另外,我给学生说,你们都是老师的助手,你们之 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上也是在减轻教师的负担,因为两个班有一百多名学生,全靠 老师一个人是照顾不过来的,更何况我在学校行政事务方面的工作无很多。作为 办公室主任,我在学校还担任了学校行政办公室的全部工作,此外我还担任了学 校的会计工作。事情之多是可想而知的,给学生讲明了这样道理,学生都极为配 合我和支持我的工作。
2.6分层测验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我自从采用分层 教学后,对学生的测验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 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测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即A组的同学可以选择B组的试卷,同样,B组的同学 也可以选择C组的试卷。每次测验后各个组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 而退步的同学则的降到下一个小组。3.收获与体会我们学校是一个有近1500名学生,100多名教师,31个教学班的大校,我 是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担任学校办公室的全部工作,同时担任高中两个班的数学 教学工作,此外还担任学校会计的工作。工作之多可想而知,自从我采用分层教 学之后,我教得极为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在全年级的六个教学班中 名列前茅。我是在高一上学期中期考试后由于原数学教师的工作原因而接手的, 我接手的是高一(3)、(4)班两个班的数学课。当时年级学生在学校中期考试中的 情况如下表所示(考试由学校交叉命题,交叉阅卷,任课教师在学生分数出来前 均不接触本级学生的试卷):
班级一二三四五六 平均分52.248.545.748.350.253.9 及格率55%50%47%49.5%52%58% 优秀率19%15%10%12%17%20% 综合名次246531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我接手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年级的第四名及第六名。
之后又通过半年多的教学,在高一学年结束时由市教委教研室统一命题, 全市统一考试及阅卷,学生的考试成绩为:
班级一二三四五六 平均分54.150.055.258.447.449.7 及格率52%48%54%60%40%42% 优秀率30%29%33%40%20%23% 综合名次342165 通过以上的统计不难看出,尽管我采用分层教学的时间还不到一年,但是 学生的进步是显著的,此外,在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中,我所教班级有一个学生 获全年级唯一一个全国三等奖。我在学校担任的工作相当于三个人的工作量(并 没有多拿一分钱的工资和奖金),有老师和我开玩笑说我是能者多劳,其实真正使我受益的是我对学生采用了分层教学,并且很多工作都由学生帮我完成了。
总结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得失,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 材实教落到了实处。
(2)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 获,兼顾了低差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 的一种良性循环。
(3)在分组的过程中以A、B、C组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 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课堂上,某些A组的同学能听懂一些B组的内容,B组的一 些同学能听懂一些C组的内容,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在辅导的过程中,让C组的同学辅导B组同学,B组同学辅导A组同学, 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责, 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其它教学方面的工作。
(5)使用分层教学,在测验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试卷,学生不会因为自己 的测验成绩过低而抬不起头,不少同学都愿意选择上一个小组的试题以显示自己 在学习上的进步,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6)由于分组的情况将随时因学生的成绩而改变,C组的同学不愿降到B、 A组去,同时A、B组的同学又希望能升到C组来,这样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教 学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因而学习的提高也较快。
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 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 然,笔者对分层教学的有关理论及实践仍在探索之中,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加入 到分层教学的实验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