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PBL情境声乐教学法论文
民歌PBL情境声乐教学法论文 一、民歌教学 (一)关于民歌教学 简单地说,民歌,人民之歌。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 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会产生一种 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 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谣)。
它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即兴编作、 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音乐形式具有简明 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民歌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 课程,需要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去体验感受,准确地说,这是一种基于体验,从而 提升演唱水平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通过基本的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在 课堂上,或是在课后不断练习中,意会民歌学习所必须的理论基础,而后依据自 己的理解,指导声乐自我训练,并通过不断实践重新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民歌 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对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对于了解、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音乐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我 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歌的种类也很多,如陕北民歌、蒙古族歌曲、藏族歌曲, 有些民歌是来源于少数民族语言的唱法,具有原生态的特点;
有些民歌则是基于 普通话的基础上,借用地方方言的语言特点来进行演唱的。
(二)民族音乐教学法 民族音乐教学几乎都是围绕着解决开喉咙、呼吸、喉头等技术问题来进行 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技术化的训练,目标很明确,步骤很清晰。整个 过程,就是教师描述自己的演唱体会,然后把这种感受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应当 说,在民歌语言的韵味和把握上,原始的民歌传授方法,实际上是民间艺人口头 创作,口耳相传,是一种口传心授式的传承方式。而在现代的民歌教学中,这种 方式有着明显的制约性,口传心授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民歌教学的要求,那么在现 代的民歌教学中,如何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利用新媒体来寻求帮助,寻找所演唱 民歌发源地的地道的语气和语感,有助于当前民歌教学。同时,教师也应当要掌 握各地民歌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三)PBL情境声乐教学法PBL最早的应用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源于美国的精神病学教授 Bar-rows1969年他在加拿大MCMaster医科大学首创,之后经过不断精炼与实践探 求,在解剖学、药理学、生理学等得到广泛应用,PBL模式也应用于其他教育领 域,如商业教育、建筑教育、工程教育等。应该说,PBL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以学 生为中心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熟练掌握一门领域的学习过程。
PBL情境声乐教学法,实际上正是借用了PBL的核心思想,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 进行服务,在理论学习和日常训练声乐技巧的条件下,通过情境训练引导,提升 学生歌唱技巧,同时规避了学生“千人一面”的态势,尽可能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歌 唱风格。总的说来,PBL情境声乐教学法就是在传统教学过程的基础上,注重塑 造学生的民歌语言个性,并强化学生对歌曲风格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音乐意识 中的觉醒,依靠声乐技能的语言训练,加深情感投入,并强化学生对于舞台表现 力的自我感受。教师通过营造各类音乐语言情境教学,与学生展开互动,从而使 学生直接感知音乐,借由多层次反馈,逐步实现从自然状态转换到训练状态并再 次回归到自然状态的转换,并在实践中剥离教师强烈个人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二、PBL情境声乐教学法在学习民歌语言中的辅助作用 (一)PBL情境民歌语言教学法的特点 PBL情境民歌语言教学法,实际上并非独立存在的,而是基于传统民歌教 学方法之上的创新方法。实际上,在民歌教学中,地方语言韵味和方言的问题, 一直是难以解决的,汉族教师很难能够教授少数民族歌曲,对于各地域风格特征 的把握也有一定的困难,仅仅在普通话教学和非方言创作型现代民歌中有教学优 势。当今民族歌曲内容包括汉族传统民歌、古曲类民歌,少数民族歌曲,以及近 现代创作型民歌。每个类别的演唱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如古曲类偏重于吟诵式 的,少数民族歌曲需要了解地域性方言,与传统的民歌教学方法相比,PBL情境 民歌语言教学方法为学生打开更多的渠道去了解各类民歌的语言。PBL民歌教学 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也更加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塑造。
(二)PBL情境民歌教学法对学习民歌语言的辅助作用 1.地方民歌语言教学 民歌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以陕北民歌为例。陕北民歌具有强烈的 语音修饰特点,借用衬字、叠字,运用和谐韵脚,自然地运用洪音和细音。所选取的词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也容易,在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下, 讲求歌词的韵律美是十分必要的。歌词的声音和意义是不能强制分开的,有时候 意义在声音上见出,要比习惯上的联想见出更加微妙,讲究声律是行文最重要的 功夫。在陕北民歌中,有大量的衬字使用,如对坝坝,白脸脸,如圆个溜溜、蓝 个英英、那个,等等。这些文字的使用增强了民歌的地域性特点和艺术感染力。
在江南民歌中,比如《茉莉花》,其中的一段唱词“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 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将我骂”,其中,“满园花开”就 要唱做“满YU花KEI”,“香也香不过它”就要唱作“香也香不GE它”,“我有心采一 朵戴”就要唱作“MUYUXICEI一朵DEI”,这里包含了平卷舌的运用,以及江浙地 方语言的韵味和特点。在进行民族唱法的学习时,特别是针对一些地方色彩浓厚, 地域性特点强烈的歌曲,如《想亲亲》、《下四川》等类型的歌曲,要求演唱者 要用地道的语言去演绎表达作品。
2.古曲类民歌教学 在民歌教学中,有一部分古曲的教学,汉乐府民歌、唐诗及宋词改变的民 歌,例如李煜的《虞美人》、汉乐府的《长相知》等等。在这些歌曲的演唱中, 要以诗词歌赋的吟诵为主,按照不同的韵律、韵脚进行朗诵,进而在旋律中进行 二度创作,并演唱。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作品进行去旋律诵读,并引入名家诗 词朗诵作品,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韵律,感受字词的重音和韵脚,并通过学习了 解作品情感。在加入旋律后,学生就能够充分展示作品的韵律美,正确表达作品 情感。然而,要做到地方性语言的纯正发音和表达,单独靠模仿是远远不够的。
在教学中,引用PBL情境声乐教学法,运用以下的教学思路,即:学习一首民族 歌曲之前,教师会在课前进行提问,比如经典四川民歌《采花》,这首作品的创 作背景如何,这首歌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查询相关的资料, 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看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和电视节目,听不同风 格的歌手对同一首歌曲的不同演绎。随后在分组讨论中,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体 会,并针对自身特点做出分析,找出能够更好完成民歌作品演唱的方式,同学间 也可以指出适合对方的演唱风格。最后进入教师总结阶段,在总结中,首先听到 学生在自我感悟后的演唱,而后,依据学生特点加以指导,最终完成一首民歌的 教学。总归,PBL情境民歌教学法在学习民歌语言中的辅助作用,有利于学生更 深入地了解演唱的作品,深入地把握歌曲中所呈现的情感,对教导学生更好地演 绎民族歌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赵薇 单位:哈尔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