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7当前经济形势论文]

中国2017当前经济形势论文

中国2017当前经济形势论文 中国2017经济形势论文篇一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摘 要】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向好但也不容乐观,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两大 方面的对策建议,即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稳定经济增长和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走集约发展之路。

【关键词】经济形势;宏观调控;对策建议 过去五年,我国政府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经济取得平稳健康发展。国 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从 5.1万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 均分别增长8.8%、9.9%;“中国速度”、“中国经验”已经成为世界中心话题。世界 传媒巨头默多克就说出这样一个新闻传播事实,“一份报纸希望在全球畅销,最 快捷的办法就是把中国放在头版”。由此可见中国在国际上的社会地位之高,影 响力之广。

2013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制定这样的经济发展目标一方面考虑到要保 持经济适当增长以带动就业,另一方面也按照的要求,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移 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讲求稳中求进。实现这些经济目标,就需要有良好的发 展环境,但是就我国现在所处的发展环境来看不容乐观,我们从国际和国内两个 方面来分析。

一、国际风险 (一)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发展缓慢,世界经济增速放缓 主要发达国家去债务化进程将抑制经济增长。美国自奥巴马连任以来, 政治形势趋于稳定,但是各方对“财政悬崖”问题担忧加剧,两党将在激烈博弈中 共同采取行动缓解这一问题,后果则将是美国政府出现更高的债务水平。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会抑制美国经济复苏,减弱其增长势头。

欧债危机的紧张形势短期内已有所缓解,但是欧盟仍然没有走出债务 危机的阴影,未来经济低迷态势难改。加上塞浦路斯危机的爆发,使欧洲的财政 风暴又发展到强力削债的新阶段,与财政收紧相辉映,风险自然上升,欧盟经济 2013年会出现停滞状态。

新的一年,日本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其国内非贸易部门拉动经济增长 能力有限,而贸易部门则受外部形势影响严重,日本高达2.3倍多的公共债务率 会直接危及财政可持续性,加上日本挑动钓鱼岛争端等,对日本经济影响较大。

(二)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不足 新兴经济体的第一梯队就是金砖五国。然而受发达国家经济下滑的影 响,导致其外部需求萎缩,以及为抑制国内泡沫而采取的收紧政策,致使新兴经 济体出现了经济整体减速的态势。巴西,2012年仅增长1.5%左右,印度仅增长5% 左右,俄罗斯增长4%左右。但相比世界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总体上仍保持了 较快增长,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影响我国出口贸易 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各国为保护自身的民族企业,加大了贸易保护 壁垒。而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国外市场依存度过高,像钢板、光伏产品、通讯设 备等连续几年遭受贸易救济调查,影响我国出口贸易。

二、国内压力 (一)实体经济利润空间缩小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然而受市场需求乏力和要素成本上升的 双重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利润空间日益缩小,大部分投资者转向金融、担保等领 域,实体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市场需求不足。国际上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仍处高位,新兴经济体 又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水平较高的双重压力,致使我国实体经济外需不足。

从国内市场上来看,受经济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放缓、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 今年年初以来国内市场需求明显减弱。要素成本上升增大企业经营压力。原燃材料成本上升。随着煤炭、电 力等能源价格上调及铁矿石、稀土、铝土等原矿进口价格上涨,我国制造业企业 原燃料成本不断上升。此外,成品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产生较 大冲击。同时,由于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成本高,增加其经营风险。

(二)资源和环境压力 由于我国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难循环、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导 致我国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使资源和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同时反过来 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2012年我国经济占世界的10.41%,而消耗的能源占全球的20%,钢材 占49%,水泥占55%。同时,近几年高速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环境污染,导致 癌症村的大量出现,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也吞噬这我们的经济发展成果。根据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10(公众版)》,2010年,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达到 15389.5亿元,占当年GDP的3.5%。

三、针对当前经济发展环境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稳定经济增长 2013年要保持7.8%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 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因此,要继续完 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要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同时,适当 提高中央预算赤字水平,扩大财税政策的回旋余地;还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 工具,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的进行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 增长。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发展之路 1、扩大内需。

坚定不移的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而扩内需的重 点和难点在于消费,扩消费从四方面进行。一是提高消费能力,增加老百姓收入, 让他们有钱花;二是稳定消费预期,完善收入、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制度, 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三是增强消费意愿,了解老百姓的消费偏好,完善消费 结构;四是改善消费环境,加大食品药品的监督检查力度,让老百姓敢消费。2、发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应完善各种体制机制,促进实体经 济健康发展。一是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壮大实体经济的关键支撑,本着“做 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的原则,着重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二是把集群发展作为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集群发展可以壮大企业规模,降 低交通物流等成本,产生规模效应。

3、加大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要按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一 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耕地、工业用地、宅基地集约发展;二是全面 促进资源节约,注重发展低碳化,提倡绿色消费、绿色建筑,发展循环经济、低 碳经济。

中国2017经济形势论文篇二 《中国经济增速再被下调》 摘要: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看上去不错:价格指数双双高位回落,进 出口增速反弹,实体经济数据放缓,但幅度有限,M2虽然很低,但央行表态称 由于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M2低估了实体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正在筹谋推出 M2+(比M2的范围广一些的指标)。

但是,当前宏观经济的复杂性在于,胶着期中的经济腾挪空间狭窄, 一个数据上的微妙变化也许就能改变经济数据对市场利好还是利空的判断。

中国经济再因出口风险被调降 继瑞银证券和德意志银行等外资机构因欧债等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 增速及出口预期进行调降后,亚洲开发银行也在近日跟随进行下调,对2011年的 中国经济增速由4月预测的9.6%下调至9.3%,净出口占经济的比重由4月预测的 4.6%下调到目前的4.1%。

亚洲开放银行在新发布的《亚洲发展展望2011更新》报告中声明,中 国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主要来自外部需求,特别是来自对欧盟需求的不确定性。目前,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如果出口显著放慢,将拖累制造 业投资的增长。9月1日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8月份新出口 订单指数为48.3%,比前月下降2.1个百分点,并且是该指数自2009年5月份以来 制造业首次出现低于50%(暗示衰退)的情况。

不过,亚开行对中国的增长前景总体还是持乐观态度。尽管该行对世 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也由4月预测的4.5%向下修正至4.3%,但该行驻中国代表处首 席代表保罗海登斯(Paul J. Heytens)称,该行并未对世界任何地区持有负增长的预 期,从目前来看,欧美世界只是增速减缓而已,并不会有重大的问题。该行首席 经济学家李昌镛也预计,世界贸易环境可能明年后会有所改善,如此中国出口可 能会增加。

实体经济放缓还将持续数月 但高盛高华就没有这么乐观。其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对本报记者表示, 虽然8月份出口实际同比、环比增幅均有所反弹,但实际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和 下行风险仍在不断加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日益提高从美国经济数据所发出的 矛盾信号可见一斑:基于调查的软指标表现极为疲软,而工业产值等硬指标则表 现较好。

同时,高盛认为,虽然8月进口增速更是显著反弹,但并不意味着内 需基本增长趋势出现了强劲的反弹。

海关最新统计显示,8月份出口同比增幅从7月份的20.4%上升至 24.5%,进口同比增速则从7月份的22.9%大幅上升至30.2%。高盛将此数据进行 季节性调整后显示,8月出口月环比折年增幅从7月份的14.8%升至29.9%,而进 口月环比折年增幅从7月份的10.3%强劲反弹至89.6%。

“进口增长反弹或许与原材料补库存有关。PMI数据中的原材料库存 成分指数显示,在连续几个月的快速原材料去库存化之后,8月份相关指标有所 反弹。贸易分项数据显示铁矿砂和成品油的进口增长尤为强劲。”宋宇说,最新 的工业增加值数据的小幅走弱表明总需求增长仍显乏力,这一因素再加之较为强 劲的出口增幅表明内需增长依然疲弱,这与固定资产投资和零售额数据的表现相 符。

宋宇同时提示称,固定资产投资和零售数据在中国经济数据中质量较低,因此需谨慎看待由此推导出的结论,并应再采用汽车销售等其他数据加以佐 证。

对同一数据的不同解读造成了投行观点间的分歧:如野村中国经济研 究团队认为中国贸易增长的意外强劲表明需求旺盛,而旺盛的内需将帮助经济在 未来几个月实现软着陆,同时,投资相关子行业产出的强劲增长(如通用设备制 造行业和通信设备、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分别实现了15.7%以及16.9% 的增长)说明工业生产仍很稳健。

但宋宇认为,尽管2010年的高基数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回落的重要 原因,且8月环比增幅所反弹,但这一反弹是基于7月份的极低水平,而 8.8%的 季调后月环比折年增幅仍显著低于约15%的趋势水平,表明8月份实体经济增长 依然疲弱。

“由于去年8月政策放松后,实体经济环比增长强劲,直到今年二季度 才有明显减速,因此基数较高,结合目前实体经济环比增长放缓来看,预计实体 经济同比增长将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放缓。”宋宇说。

CPI仍处高位不改通胀下行趋势 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由于8月 底9月初食品价格再度上涨,预计9月CPI仍会保持高位。

从数据上看,8月份CPI同比从7月的6.5%回落至6.2%,PPI同比从7 月 份的7.5%回落至7.3%;CPI月环比升0.3%,PPI月环比涨 0.1%,涨幅皆比前值有所 减弱。

CPI数据还显示,8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0%,食品价格同比上 涨 13.4%,低于7 月份14.8%的涨幅,已先于非食品价格见顶。

宋宇表示,8月份CPI同比和环比增幅双双回落,是受食品价格下降的 影响。虽然食品价格回落实际发生于7月份,但7月上旬高企的食品价格推高了当 月均值,因此看上去食品价格是在8月份才有所回落。

虽然有迹象显示8月底蔬菜价格出现反弹,9月份的CPI数据可能仍保 持高位。但宋宇称:“基于目前总需求增长乏力,我们认为通胀压力有限,同时 在基数效应的影响下,同比CPI通胀率将在未来数月中保持下行趋势。”这一判断的主要风险是出现如去年下半年那样的政策过度放松和或出口大幅反弹的情况, 但现在看来,这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显然都不太高。

食品价格上涨风险已大为减轻 一直以来,由于食品价格在CPI中占有超过1/3的权重,而中国人饮食 结构中猪肉在所有肉食中占大头,因而中国的通胀周期总难免表现为“猪周期”, 从而掩盖了消费物价的整体面貌。针对这一难题,几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建立 中国的核心CPI,以剔除过高的食品价格涨幅对CPI的影响,以更全面的核心CPI 为观察标的也更有利于政策选择。

据瑞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计算,在目前紧张的产能及劳动力市 场中,核心CPI已较金融危机前有大幅上升,但也仅是从金融危机前的1-1.5%上 升至目前的约2.5%。

退一步讲,即便观察主导中国CPI走势的猪肉价格,8月份猪肉价格月 环比增速仅为1.3%,较7月环比增长7.7%和6月环比增长11%明显回落。其他肉类、 蛋、油脂的价格增速也低于7月。

受当前猪肉/饲料价格比率有利于养猪户,和政府补贴的影响,汪涛 预计,未来几个月中,猪肉供给将会增加。随着“猪周期”的进行,预计猪肉价格 将在2011年末及2012年初下降,农业生产周期的进行将导致食品价格通胀继续回 落。

中国2017经济形势论文篇三 《论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摘要:本文从金融角度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前景和中国经济增 长的长期趋势三个方面。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进程;短期前景;长期趋势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从1980年前后进入经济起飞阶段,显现出现代化追赶效应或追赶 模式的明显特征。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历史过程可以总结为如下特点:第一,中国 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中国国力经历了从强到弱又 由弱到强的历史过程。第二,中国人均GDP水平与世界人均水平的相对差距是先 拉大而后迅速缩小。第三,在世界性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直到1978 年以后才日益开放,加快了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第四,中国迅速缩小与发 达国家人文指标的相对差距。第五,改革以来,中国各类生产要素增长及其配置 市场化程度增强有助于加速中国的快速增长。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前景 1、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在贸易、直接投资、金融等方面的 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深化,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导致一个国家产生的危机会 改变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条件,特别是通过货币危机传导;一个国家的经 济萧条会减少其他国家的出口需求;一个国家的币值贬值会增加其他国家在世界 市场上的竞争力。亚洲金融危机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金融交易、债权债务关 系和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同时也对中国产生愈来愈大的 负面影响。亚洲金融危机深化不仅使世界经济增长率减速,而且使国际市场各类 非能源产品、能源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

从今后来看,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其他地区的经济危机作为外部冲击对 中国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深刻,我们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到这些不 容忽视的潜在或显性因素,做出现最坏情形的打算为好。

2、国内形势面临的挑战 从1993年以来中国政府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效的控制高 通胀率,由1994年21.4%的高通胀率下降为1997年的0.8%,接近零通胀率,首次成功实现了宏观经济“软着陆”,但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各种长期积累 矛盾的作用,从1997年以来,国内经济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一,经济增长率不断下滑,已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第二,中国制造 业生产能力过剩、商品市场供过于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 能力空前提高。第三,通货紧缩越来越明显,严重打击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第四, 城镇失业人口急剧增加,创建国以来最高记录。第五,国有企业改革越来越困难, 亏损额愈来愈大,利润额愈来愈高少,并出现了巨额净亏损。国有企业乃至整个 国有经济既不适应国内市场竞争,也不适应国际竞争,这是多年积累的深层资机 制性矛盾,并已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问题。

三、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中国走向21世纪的过程,就是从世界经济大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的过 程。今后中国还会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迅速赶上,并在本世纪初期 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专业人士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进行了如下预测和估计。

1995年中科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预测,2000-2010年期间中国GDP年 平均增长率为8.0-8.7%;2010-2020年期间为7.0-7.8%。

按底线方案预测, 1994-2015年中国人均GDP平均年增长率为7.6%,预计到2015年左右,中国GDP 总量将超过美国,但是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1/4。按上限方案预测, 1994-2015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平均增长率为8.1%,中国将于2010年左右GDP总 量超过美国,中国人均GDP水平相当于美国的1/4。

1996年美国兰德公司对中国1994-2015年的长期趋势作了预测。他们 预测到2006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过美国,到2010年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 110%,到2015年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127%,到2010年中国人均GDP相当于美 国人均水平的25.6%,到2015年上升为28.9%。

1997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表的《崛起的亚洲》报告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作了三种可能的估计:一是乐观方案,中国将继续进行经济改革,生产力和资本 形成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1995-2025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为6.6%;
二是悲观方案,中国未进行必要的改革,行业瓶颈将制约整个经济增长, 1995-2025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为4.4%;三是基本方案,假设中国仍保持 1995年自然和政治条件不变,1995-2025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6.05%,大大 高于东亚地区人均GDP增长率(2.8%),略高于东南亚地区人均GDP增长率(为4.5%)。在这一持续性高速增长过程中,中国人均GDP相对于美国人均GDP水平 迅速缩小,由1965年的3.2%,提高到1995年的10.8%,到2025年又上升为38.2%。

1998年麦迪逊对中国的未来作出了自认为相当保守的估计。他基本假 设条件如下:第一,劳动投入增长相对缓慢,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妇 女的劳动参与率也有所下降;第二,教育水平增长速度有所放慢;第三,人均资本 存量增长速度不会超过5%;第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也会有所放慢。在上述 假设情况下,他预测1995-2010年期间中国的GDP年平均增长率由1978-1995年期 间的7.5%下降为5.5%,人均GDP增长率大约由6.04%下降为4.5%。既使在这种假 设条件下预测,按PPP法计算,到2015年中国的GDP总量将会超过美国,约占世 界GDP总量的17%,比1995年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由于中国总人口规模大,那时 人均GDP的水平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中国的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 的1/5,属于中等收入国家,由于中国经济总量大,将在世界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无论那一种长期预测都表明,如果中国不出现社会动乱、国家分裂和 重大经济决策失误,在下世纪初期的10-20年间中国GDP总量将超过美国应当是 可预期的发展结果。这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工业化国家仅经历了20年的改 革开放,就大大缩小了与美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水平的相对差距。如果我们再 能够保持这样的增长趋势的话,20年后中国GDP总量将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水平, 中国的贸易总量将略低于美国贸易总量,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空前发展将成为跨世 纪的世界性重大事件,并将对世界的发展与和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经济学论文题目(一) 1. 守护人之本性--再论节制欲望的共产主义和人类文明再启蒙 2. 社会经济地位与老年健康--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 3. 社会韧性与经济韧性的关系及建构 4. 基于就业与收入视角的安徽省女性经济地位分析 5. 市场经济下我国统计组织体系改革6. 经济社会学的演变及其与中国研究的关联 7. 关联取向的经济社会学家以及如此转向的意义 8. 理论分析与中国经济:韦伯经济社会学实用指南 9. 南昌市城中村居民城市适应性的定量评价 10. 基于PCA的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11. 我国扶贫开发中社会资本作用机理及效应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研究--一种社会学视角的解读 13. 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分析 14. 能力视角下影响家庭贫困及其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剖析 15. 麻烦经济:女性商品需求制造的逻辑--以两款减肥产品的电视广 告为例 16. 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发展 17. 经济统计数据质量检测的探讨 18. 血缘关系对农耕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探--以小说《金翼》为例 19. 经济新常态下对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分析 20. 夯实统计基础服务经济发展 21. 对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经济学论文题目(二) 1. 社群经济与企业转型发展 2. 社会经济视野发展下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综述 3. “隔代休闲”经济探寻4.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几点思考 5. 研究室主任张继焦访谈 6. 浅谈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的定位及职业价值 7. 国家威权. 市场. 信念与宗族组织 8. “剩女”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9. 广州近代社会经济变迁与城市文化特征 10. 恰当的社会. 经济政策对增进老年人福祉至关重要 11. 经济社会新常态下中国长期照护体系完善路径 12. 研究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的“剩女”现象 13. 单位宏观利益固化与微观利益分化的突破分析 14. 民族村寨的衰落:组织排斥. 经济边缘化与文化断裂 15. 经济新常态下统计工作的改革对策 经济学论文题目(三) 1. 对高校经济统计基础知识的研究 2. 仪式礼物变迁的经济社会学思考--以广西田阳县龙河村那逻屯祝 寿仪式为个案 3. 试论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统计学的发展 4.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下公共关系优化对策分析--以社会化媒体时代 为背景 5. 独立院校经济类专业应用统计学教学探索 6. 近百年来客家乡村妇女经济地位的变迁研究--以梅州市部分农村 为例7.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身体. 时间与空间的视角 8. 代际经济支持健康效应检验 9. 统计在经济和生活方面的应用 10. 老年人社会经济保障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11. 乡土社会与市场经济的互嵌--福建省莆田市东庄镇同乡同业现象 的调查 12. 论西方女性主义者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 13. 社群和社群经济 14. 以社群经济推进社会与市场的有机对接 15. 新型社群助推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