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深化改革方面的毛概论文
探讨深化改革方面的毛概论文 探讨深化改革方面的毛概论文篇一 《试论全面深化改革》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其汇聚了全面 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一系列新的重大突 破,力度、广度、深度都是空前的。当前全党全国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 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因此,必 须着力弄清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怎样全 面深化改革,确保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关键词】深化改革 形成共识 汇聚正能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 要会议,议题重大,影响深远。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 开放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 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 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 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聚了全面深化改革 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向 全党全国发出的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动员令,其力度、广度、深度都是空 前的。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 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如何齐心协力贯彻落实全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笔者体会 要着力弄清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怎 样全面深化改革,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一、为什么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改革开放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倒退没有出路。全面深 化改革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在整个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改革开放的旗帜,绝不能有丝毫动摇。回顾35年改革开 放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发展无止境,改革 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 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 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必须牢固树立进取意识,牢固树立机遇意识, 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 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前进。
第二,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迫切要求全面改革。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的七 到八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 加发展,民生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 活更加殷实,无疑要涉及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到经济结构的调整 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涉及到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 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 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要敢于涉险滩。全面深化改革才能 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 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回顾改革开放35年的实践,我们用改革办法解 决了党和国家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但还有很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 解决。同时,还要看到,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当前,我国发展 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能力 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 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 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 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 盛活力。
二、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 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用“六个紧紧围绕” 深刻阐述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 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从国防和军队改革,从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方面,具体部署 了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内容十分丰富,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着力领会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
1、社会主义发展领域层次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决定作用。并以此为要义,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市场发展方式,加快建次新型国家, 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
(2)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轴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 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并以此为要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 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 民民主。
(3)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和社会主义强国。并以此为要义,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
(4)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的基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 会公平正义。并以此为要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 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 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5)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落脚点是建设美丽中国。
并以此为要义,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 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上述五个领域改革,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五 领域”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其改革具有多元一体和基础性、多层性、迁延 性的特质。搞好这五个领域的改革,我国基础领域层次的问题才能得到综合性解 决。
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核心层次的改革 《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实践的 新认识,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决定》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上升为“决定性”作用,这在 我们党的文件中是第一次,是最大的亮点和理论创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经 济内涵质的提升,是对未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也是我们党对“坚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重大指导原则的理性化发展。市场经济按照价值规 律,借助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杠杆,把资源即人、财、物,以优化的方式分 配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快速地满足千姿百态的社会需求,实现高效率的生产 与增值。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我国新时期中经济由短缺到 充裕,社会从温饱到小康,其原因就是改革用“市场魔棒”激活了当代中国,市场 在配置资源中发挥了由“基础性”到“决定性”的作用。
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核心的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 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和协同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必须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即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经济 运行的强大作用;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即施行经 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并防止和消减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 目性和滞后性,以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 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决策层次的改革 社会主义决策层次的改革是一种高端性改革。决策层改革最重要的是 执政党建设制度改革,同时是政府体制机制改革和人大、政协建设制度的改革, 以及国防军队建设改革。这些改革均属上层建筑范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顶端部 分。其中,执政党建设制度改革处于中心位置。
《决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 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 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 治保证”。推进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提高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水平,是党 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关键,也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功的标志。科学执政就是要坚 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科学的立场、态度和方法,推进执政党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民主执 政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性原则,人民监督权力原则,执政为民和问 政于民原则,民主与集中统一原则,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以民主的思想、态度和方法,推进执政党民主化 建设、国家民主化建设、社会民主化建设,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 度“笼子”,从而更好地巩固、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马 克思主义的法制思想,坚持宪法和法律高于一切,依法治党、依法治国、依法治 政、依法治军,依法管理各项重大事务,以法制的观点、态度和方法,推进执政 党法制化建设、国家法制化建设、社会法制化建设。
推进执政党建设制度改革,必将带动各级政权和促进政府机构的制度 性改革,强化政府科学、民主、法制化治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 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步伐。同时, 也将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与时俱进,推动政治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 展,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使社会主义整个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 求。
总之,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一方面改革,要 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牢牢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这一总方向;牢牢把握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 点这一改革目的;统筹协调各方面,凝聚改革共识,落实督促检查,确保改革到 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三、怎样全面深化改革 目前,我们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愿景已经绘就,大政方针已经 明确,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会精神。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 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 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立的各项改革任务上来。
一要着力坚持35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原则,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35年改革开放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决定》中指出最重要的是“四个坚持”,即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 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这“四个坚持”的经验和原则是35年改革开放的 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创新成果,经验弥足珍贵,要始终不渝坚持下去,灵活运 用,把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 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用正确方法做正确的事,广泛形成共识,形成改革的合力, 着力提高操作能力和执行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准确落实到位。
二要着力坚持统一思想,凝聚改革共识。思想统一才会步调一致,步 调一致才能得到胜利。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凝聚改革共识的过程。
现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 识的难度加大。但越是这样,就越需要我们做好凝聚改革共识的工作,努力寻求 最大公约数。所以,要做好统一思想,凝聚改革共识的工作,切实增强全面深化 改革的自觉性、坚定性。要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发挥党 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讲清楚为 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更好地解疑释惑、析事明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 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各方面支持改 革、参与改革、投身改革。
三要着力切实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向。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 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指出,中国是一个大 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不 能改。在这个问题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 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 要求不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 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求 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始终坚定正确的改革方向。
四要着力坚持既要大胆探索实践,又积极稳妥审慎推进改革。改革就 是闯新路、开新篇。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做法过去不合时宜, 现在则势在必行。只有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破 解矛盾的钥匙。要鼓励创造、鼓励创新,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 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 益,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就要坚决地破、坚决地改。同时,也要稳妥慎行,三思后行,推进改革胆子要大,但步子 一定要稳。总之,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 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推进。
五要着力坚持统筹协调,落实领导责任。全面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 及各级部门,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 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要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同时期、不 同方面改革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 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 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坚持把改革力度、 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 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中央已成立全面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规划,统 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部门要围绕中心,顾全大局,按照职责自觉参 与改革,推进改革,履行好承担好三重角色,即结合牵头组织好有关政策,配合 其他部门推进改革,独立完成自身承担的改革任务。及时细化量化各项改革目标 任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确保各项改革有具体规划、具体要求、完成时 间表,推动改革有序进行,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及时分析存 在的问题及原因,增强改革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
探讨深化改革方面的毛概论文篇二 《以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 【摘要】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我们必须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和理念,把教育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使全体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带来的成果;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从而促进 教育事业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教育改革 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①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正确领导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进行各方面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同时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 由此凸显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面对前所未有的机 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 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 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 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 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 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②以胡锦涛 为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问题的继承 和发展,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坚持怎样的发展、发展为了谁等重大问题。回 顾我国教育改革30多年的历程,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教育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 的改革实验,取得不少宝贵经验。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中小学开始以高 考为指挥棒,大力发展应试教育,忽略了素质教育,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大 学开始进行合并、升格、扩招,促进了发展,也出现了冒进和浮夸,以致现在的 高等教育问题重重。这些都使我们意识到,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方式、方法才能 取得教育改革的成功。科学发展观的创立,为教育的科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思想 渊源、理论指南和实践支撑。③ 坚持科学发展,继续解放思想,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和 理念,把教育改革不断推向前进,使全体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带来的成果。
重新认识教育的功能定位,从以政治功能为主转向以人为本。30多年 的教育改革实践表明,虽然教育改革在服务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人的本位功能。陶行知 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就是好教育,教人变坏就是坏教育,活 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由此可知,教育要立足于教人变好的维度,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教育最根本的功能。进一步促进教育理念的转变。首先,要使公平理念深入人心。教育公 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将受教育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 平统筹起来考虑。其次,育人理念应加快转变。在中国,“学而优则仕”、“官本 位”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改革中,注重培养方式的多样化, 淡化“官本位”思想对教育过程的影响。再次,深化教育改革,要注重教育开放。
对外开放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的机会,我们深化教育改革,要积极吸收和借鉴 世界先进国家、地区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有益成果。最后,要重视民办教育的地位 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在弥补公办教育资源不足,提供优良教育资源, 提供就学机会,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对民办教育有一 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各方面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牢固树立科学发 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 地发展。
以发展的眼光,深化教育改革。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深化教育 改革最终是为了促进教育的良性、科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科学 制定和审视教育改革的思路、目标等。面对新时期、新情况,教育改革的思路应 以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线,以提高教育和办学质量为目的,全面提升学校硬实力和 软实力,既要注重学校数量的增加,更要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实现由“量”到“质” 的根本性转变。
在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 制。” 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学 生。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一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突破应试 教育的束缚,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升学考试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 能力,依据学生个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二是大力进行教学改革,科学设置教学科目和课程,加强学生心理干预,提高心理素养,使实践科目和课堂教 学科目协调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大力关注困难学生和“留 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完善相关照理机制和资助体系,保证困难学生顺利 完成学业,保障城乡学生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改革要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其中,教师是重要参与者。因 此在改革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教师,有关教育和学校的改革要认真听取教师的 意见。在改革过程中要切实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完善学校的医疗保障制度,关 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教师教学技能、专业知识和管理学生能力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 度、薪酬制度,提高教师待遇;创造尊师重教的社会良好风尚,提高教师的声誉、 地位。
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教育的全面发 展,就是要全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德育为先,把学习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统一起 来;加强体育教育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加强 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育的协调发展,就是要使教育的各个方面及其内部关系协调发展、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我们要将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效益协调起来,要将 城乡区域教育、东中西部区域教育、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的发展统一协调起来, 要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统一协调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 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 教育……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其中已经明确说明了教育协 调发展的重点对象和重点方向。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持教育改革的连续性,避免改革大起大 落,使改革保持活力和张力。我们要将教育改革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 益和整体利益统一起来,使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同时,其自身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④ 统筹兼顾,深化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各方面 的利益和关系,使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符合教育改革的整体目标和国家的长远 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达地区与贫困边远地区、国家管理与地方管理、城镇教育与农村教育、国内教育 与国际教育的关系;要统筹处理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 育、民办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还要处理好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 学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 推进教育改革,才能使教育改革在循序渐进的道路上不断深化,也才能确保到 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①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③④鲁善坤:“科学发展观:教育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教育科研》, 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