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结业大学生论文】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

形势与政策结业大学生论文

形势与政策结业大学生论文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篇一:《“形势与政策”教学要走群众路线》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只有真正借鉴群众路线基本理念,贯彻落 实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做到以人为本,切实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才能提高大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同感,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教学;形势与政策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走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是个 独特的政治理论概念,内涵十分丰富,涉及政治观、认识论、方法论等诸多内容, 既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也包括“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还包括一些政治哲学基本问题,诸如人民群众的地位、党 群之间的关系、党处理与民众关系的基本原则等等。理解群众路线先要从“群众” 一词入手。《现代汉语词典》从三方面来界定“群众”的含义:“一是指人民大众或 居民的大多数,与‘人民’一词同义;二是指‘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 的区别;三是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是‘干部’与‘群众’的区别。”本文中的“群众” 意指人民大众、平民。“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走“群众路线”,言下之意就是“形 势与政策”课要与“群众”结合,与“人民大众”结合,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生活、 所关注的问题结合。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特定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他 们有双重身份,一是“学生”,二是“人民”、“群众”,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 走“群众路线”,意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必须走“学生路线”,与学生结合, 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专业及思想实际相结合。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走群众路线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性、 时效性、针对性、思想性极强,其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提升学生把握形势和执行政策的素养和能力,其目的 在于增长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明确时代责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学生,用实践 探索丰富教育教学理论,要在科学文化知识和学生认知需求之间搭建桥梁纽带。

该门课程要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的课程,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就必须以群众 路线为教育教学基准,因为没有群众路线的形势政策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

(二)坚持群众路线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活动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章程明确规定:“党在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 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 主主义时期创立,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丰富、完善的政治路线和 组织路线,这不仅是党一贯坚持的工作路线,也是“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活动 的内在要求。作为动态过程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教法、场所等要素构成, 尤其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只有教师没有学生,教学活动不可能 正常进行,只有教师的教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学就难以持续和深入下去, 所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 基于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决定了教学活动必须“一 切为了学生”。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指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更是 创造的主体,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有独立的思维和个性,有无穷的智慧和 首创精神,他们是创造世界的力量源泉,是教学工作的力量源泉,更是创新教学 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力量源泉。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出发点和归宿,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切实提升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这 就决定了教学活动要“一切依靠学生”。再者,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发 挥教学媒介作用,尤其是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用更优化的教学 技能和方法参与教学活动,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把握客观 世界的规律,让学生充分获得自我主体性发展,这又决定了教学活动必须做到“从 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三、“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走群众路线的可行性途径 (一)“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应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在群众路线内涵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居于首 要位置,是群众路线的指导思想,构成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群众观是马克思主 义政党的基本政治观点,也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观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不仅要对教师职业怀有深度的认同感,还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态 度,要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和冲动,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重要诱因。

在开展各项工作前,教师要先弄清三个问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 谁”。只有弄清“为了谁”,才能领悟自己的工作宗旨,才会自觉、自愿地为学生 服务;只有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自己工作的不竭动力,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 议,吸取学生的智慧,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工作思路;只有弄清“我是谁”, 才能准确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工作立场进而摆正与学生的关 系。鉴于此,“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教学 基本原理相结合,坚持群众观点,并把它贯彻落实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点点滴滴, 树立学生情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在教学过工作中真正做到以学 生为本,把学生的要求和意愿作为教学工作的起点和归依。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实行正确领导的基本方 法,也是形势政策课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手段。“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践行群众路 线的基本途径就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要走进学生,融入学生,了解并 理解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1.“从群众中来”。“从群众中来”就是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群众的意见 及需求,对群众的意见进行加工、提炼和深化,在集中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基础上 制定科学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群众中来”就是一个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 了解情况,发现真理的过程。那么,“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做到“从群众中来”呢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如今的大学生,绝大部 分是“90”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他们不再是人们心目中“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群体,他们思想前卫,思维敏捷,个性张扬,敢于创新,胸 怀天下,放眼世界,对国际国内大事、社会新闻及身边发生的事情倍加关注,对 现实中诸多问题有极高的热情和求知欲,对社会中的众多现象有鲜明的感受,有 自己的看法,但与周围纷繁复杂的环境相比,他们相对单纯,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还不够成熟,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困惑与不解,且科学思辨能力不强,容易 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和蛊惑。其次,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学生的需求是全方位 多层次的,不仅包括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还包括心理需求、情感需求、态度需 求以及价值观念需求等等,学生的认知需求应是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今天, 在社会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学生的认知需求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勤沟通,多交流,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认 知需求,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关注他们的想法,关注他们的动态,才能做 到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能力和主导作用,才能满足学生对认知的 需求。第三,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 一门必修课,是高校各个层次各个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专业的差异、知 识背景的不同导致各专业学生相应的能力、兴趣爱好、关注焦点也不一样,“形 势与政策”课教师不仅应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专业有大致的了解,还要把握不 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承认差异特性的基础上将这种差异性与教学内容相结 合,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2.“到群众中去”。

“到群众中去”就是把既定的方针政策拿到群众中去宣传,去运用,在 群众的实践中得以检验、丰富和发展。“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教育性 紧密结合的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构建及实施过程中不仅要符合课程教育 的特点,还要体现以人为本,在“从群众中来”的基础上做到“到群众中去”。

首先,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个性朝着正确的方向 发展。当今世界形势变幻莫测,多种文化思潮跌宕起伏,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西 方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在全球传播,甚至在某些国家与地区的年轻人中大行其道。

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 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带来巨大冲击,要在这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准确把握世界形势,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这对涉世未深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是严峻的 挑战。“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负有传道授业、解惑释疑的重 任,除了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之外, 还要与时俱进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引导,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看待各种非马 克思主义思潮,教会学生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帮助他们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坚定政治方 向,树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基于现实中 学生思想状况,于知识的点滴传授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引导,通过课程教育以“润 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达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在以“生态文明建设” 为专题的形势政策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分析生 态环境污染的前因后果,还要向学生传达党和政府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 信息,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树立社会责任感 与历史使命感,坚定不移地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下去,力争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

第二,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形势与政策” 课程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及综合运用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可适当地 依据学生的需求设定教学内容或者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通过座谈、 调研等方式,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证调查,了解学生最关心、最 感兴趣的内容,再经过讨论、比较、筛选,把学生关注的焦点引进课堂,只有这 样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尊重并满足他们的需求,真正解决学生的疑问,让“形势 与政策”课程教学充满人性化,才能培养出具有人本主义精神的人才,才能把“形 势与政策”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欢的课程。但在尊重学生认知需求开展针对性教 学时,授课教师必须把握一定的底线。首先,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国际国内形势 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在教育部及中宣部规定的“教育教学要点”范围内实施, 二是绝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好恶而背弃教学基本原则。

第三,教学内容的选择可适当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 的专业背景,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对增强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主动性 与积极性,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有重要意义。例如:对于历史专业的学生,由于 他们对历史知识有扎实的认知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可对事件来龙去脉的分析有所 侧重,以此为平台,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给予学生更多的提升空间;对于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理论色彩太浓、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艺 术类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知识面狭窄,思想深度不够,所以任课教师可适当 调整教学内容,降低理论难度,选择一些他们最为关心的话题,通过历史故事、 典型案例、视频、讨论、演讲、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断增 强课程生动性,提升课程说服力和导向性。

第四,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的大环境对 学生的发展影响巨大,它为学生发展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但也制约着学生未来 的发展方向。所以学生必须认清目前形势,理解当前政策,联系自身实际,规划 未来发展方向。“形势与政策”课要遵循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的理念,充分考虑学 生未来发展,坚持把思想教育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 帮助人,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教学过程中,我们可针对性地选择 一些与学生成长成才及职业规划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话题, 通过教学让他们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现状,了解眼下就业困难的原因,弄清就业 形势与就业政策,把握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这种将就业、将学生未来发展规划纳 入“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之中效果非常明显,不仅会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与欢迎, 学生还会感受到“形势与政策”课是真正有用的课程。总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只有真正借鉴群众路线基本理念,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做到以人为本, 切实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才能提高大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同感,提升“形势 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效。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篇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 政策课因其自身的本质特征,强调时效性和系统性,因此必须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网络交流,使形势与政策课成为一门全方位为学生提供思想指导的课程。

关键词:高职高专;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探索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本质特征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 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有相同之处;另一方面,又有其特殊的内在本质特征,具有 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形势与政策课以其现实社会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 基本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其本质特征主要体现自身内容体 系、研究对象和教育方式上的特点和规律,表现为内容体系上的稳定性与动态性、 研究对象上的知识性与思想性、教育方式上的规范性与灵活性。

稳定性与动态性并存是形势与政策课在内容体系上的本质特征,集中 表现在教育的内容既处于相对静态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既要考虑系统性, 又要突出实效性。首先,形势与政策本身既是不断发展同时又是相对稳定的,是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线性与非线性、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一方面,政策是相对稳 定的,政策的出台或者变更总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能朝令夕改。另一方 面形势与政策又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国家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都要 下达形势与政策的要点,在教学上也比较容易安排内容。但内容有时也往往滞后, 这就需要跟上形势,突出该课程的时效性。其次,形势与政策课要体现科学的、 完整的和稳定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这些相对稳定的基本因素,可以让我们 把握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预测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知识性与思想性统一是形势与政策课在研究对象上的本质特征。形势 与政策课的研究对象既有现实问题又有历史问题;既有宏观形势又有微观动态;既 有社会改革又有经济发展;既有国际局势变化又有国内形势动态;既有科学技术又 有生产建设等,涵盖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历史、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 各个领域,是动态的国际国内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和国际关系学等的综合, 具有很强的知识综合性。与此同时,形势与政策课又体现着强烈的思想性,要引 导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执行政策 的自觉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所以,形势与政策课既要不断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又要寓 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

规范性与灵活性互补是形势与政策课在教育方式上的本质特征。形势 与政策课在内容体系上的稳定性和动态性,必然派生出其他在教育方式上的规范 性与灵活性。规范性是指与其他课程一样有大纲、有教材、有课时、有学分、有 计划、有考核等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灵活性是指“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 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 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 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规范性与灵活性互补体现了其既是教学活动、又是教育 活动的双重属性。对这一本质特性进行把握,有利于积极探索形势与政策的教学 新方式和新途径,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生命力。

二、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思考 形势与政策课正是因为具有以上的特征,因此与概论课思想品德课相 比,它更突出时效性和灵活性。按照“05方案”形势与政策课在高职高专各个学期 里要开足16个学时,但学分却只有1个学分。在实际的操作中,各个学校往往采 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通过讲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方式 来凑足学时,以避免挤占专业课的课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足,甚 至被压缩掉了。而课堂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它便于形成系 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使形势与政策课更好地发挥作用,要做到三结合, 与专任教师结合;即与概论课思品课结合;与学生参与结合。

与专任教师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形势与政 策课教师队伍的构成比较复杂,除专任教师外,学院领导、各系部的书记、学生 处的正副处长、辅导员以及邀请的校外专家和省市领导等。庞杂的师资队伍,为 学生提供了各种不同的信息,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知识水平。但也正是因为资讯过多,往往不利于形成系统理论和知识框架。有时学生参加讲座,变成 了老乡会和联谊会等,由于缺乏跟踪和反馈,形势与政策课的效果打了折扣。因 此,专任教师的教学变得尤为重要。专任的思政课教师,首先要爱这门课,钻研 这门课,上课全情投入、有激情会深深打动学生。在面对一些有分歧的观点,面 对对待当代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敏感问题,面对对待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 观等人生观世界观问题,允许有争议,有讨论。但教师一定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 己的观点和立场,大张旗鼓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得到正确 的答案。其次,教师要紧跟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教师只有深刻领会每 年形势的要点,吃透政策的精神,站在最新理论的前沿,才能驾轻就熟,给学生 以引导。形势与政策的教材是大学生版《时事报告》,发到学生手里往往是事件 发生后的一个月或两个月,学生的兴趣热点已经有所转移,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 积累多关注事实,在尽可能短的时间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判断形势,给 学生解答。时事报告可作为事件的理论上升和思想反馈。在多方合力的基础上, 学生视野开拓了;在专任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对形势与政策形成清晰的脉络和 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今后独立自主地分析形势与政策发展的趋势和大局,掌握 和运用使思维达到正确认识的武器和科学工具的知智。

与思品课概论课相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得以发展壮大的保障。由于 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课程特点,独立生存的难度较大,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学校通常会变相压缩学时,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必须找到依托。与概论课和思品课 有机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发展的可靠途径。由于思政课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 想追求,这是形势与政策课与思品课概论课结合的前提。可以从内容、考核等方 面进行结合,但要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避免挤占概论课和思品课的学时。

在内容方面:高职高专的学时安排中,大一的思品课3学分,开设一个半学期, 与形势与政策课比较容易结合。有的高职高专学校是把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授课 安排在每个学期的中间,也有的是上完思品课后接着上形势与政策课等等。不管 怎样安排,形势与政策都会丧失了敏锐性和时效性,无法及时用马克思主义的方 法分析实事,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因此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与 思品课结合一起来上。

在充分理解形势与政策要点的基础上,思品课的前20分钟上形势与政 策课(要与学生参与结合),后面上思品课。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新颖生动, 会为后面的思品课提供鲜活的素材,两者相得益彰。大二的概论课也可参考实行。

在考核方面,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方式多样,党委宣传部、学生处等都参与 其中,往往是婆婆多了没人管。形势与政策课的专任教师应当仁不让,勇于担负起课程考核。考核的方式力求丰富多样,讲求实效。大一学期学时稳定,可侧重 理论考核,学生课前制作的实事PPT、课后的实事评论等可作为考核的依据。大 二、大三由于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可侧重实践考核,做 社会调查报告等。开学出,根据形势要点,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安排考查内容, 老师定期追踪指导,形成报告。与思品课概论课结合,使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成 为常态,而讲座和报告会等又使形势与政策课变得丰富多彩,由于有固定的渠道 交流,学生可以把获得的信息进行升华,反思,再去指导实践。

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灵魂。兴趣 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形势与政策课由于紧跟形势,鲜活的材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 兴趣。国内国际突发事件、热点新闻,一直是学生茶余饭后的焦点。把它们引入 课堂,上升到理论高度,开拓学生的心胸和国际视野。由于每年的形势与政策下 发的要点,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要点精神的前提下,勇 于创新。在与学生参与方面,可与兴趣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如在思品课上,把这 一两周发生的热点问题交给分好的学生小组,由学生小组负责收集材料,分析材 料,总结观点,做成PPT,在下节课课前进行演讲,教师进行点评归纳。小组的 集体表现作为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例如在年初的南方雪灾后,学生展示了震撼 的图片,得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5.12汶川大地震,学生紧密跟踪事态的 发展,心与灾区灾民同在,一起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奥运成功举办,学生感受 到崛起的大国自信;神七上天,学生在感受祖国的伟大和自豪,等等。由于学生 有目的地去参与,逐渐养成了读报分析问题的习惯,他们会自觉地把发生的大事 与世界观人生观结合起来,同时又为思品课、概论课提供了鲜活而又有说服力的 材料,达到了双赢共生。学生的参与使形势与政策课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 思考,也促使学生用在思品课和概论课学到的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像奥运、 神七等事件,学生很容易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理论看 得见,摸得着。通过参与互动,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 思想状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把理论外化为行为。

三、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学习的管理 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信息传播平台,每个网民既可以是信息的获得者, 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 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校园网络以其跨越时空性、 虚拟性、开放性、学术性等诸多特点,强化平等、民主的教育管理方式,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现实要求。

校园网为学生课外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开拓了空间,像高职高专学生上网主要集中 在学习知识、打游戏、QQ网聊及校园的BBS和各类论坛等。怎样使学生在网络 上学习形势与政策难度是比较大的。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度高,加之学生的 叛逆性和课外无法监控,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只能通过隐性诉求,潜移默化,做到 润物细无声。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从培养学生上网习惯,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和学 生作品上网展示等赏识教育来完成。

培养学生上网的习惯,是加强形势与政策网络教育的前提。正是因为 网络具有虚拟性、开放性、跨时空性等特点,学生在网络上如自由驰骋的骏马, 要使其按一定的轨道前行,所以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上网习惯。使其上网的第一时 间关注的就是形势与政策的有关问题,甚至使其自觉地把新闻网页设为首页。这 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用的题材要新,有新引力,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同 时还要善于抖包袱。有些新闻可以点到为止,引起学生的好奇,促使他们去了解 真相。比如广东的学生大多数没有见过雪,对雪充满了好奇。雪灾期间,引导学 生去认识这场灾难。许多学生在互联网上下载雪灾的图片和救灾的场景,有些有 条件的同学还到湖南等地拍了许多照片放到校园网上,让其他同学真实感受这场 灾难,并在学校募捐赈灾。国内国外的大事经常发生,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到 我们每一个人,要善于引导,引起他们的思考,两耳不闻窗外事是跟不上时代的。

经过二三月的培养,学生上网自觉不自觉就会关注某些话题。良好的习惯也需要 强化,因此需要思政课老师协同作战,有意识的在教学中灌输这一理念。

建立师生互动平台,是形势与政策课课外教学的延伸。通过校园BBS、 教师个人网页或电子邮箱,QQ群,帖吧,博客等署名或匿名,双方平等对话讨 论,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网络交流的问题,往往是学生真实意愿的表达,细心、 耐心的讲解,有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树立教师亲和的形象。把党的方针政 策有策略地灌输进去,摆事实讲道理,少说空话大话。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避免 抵触情绪的发生。在网际交流间,是会有一些学生把对学校的不满,对社会的愤 恨发泄出来,甚至还会有对教师的个人攻击。因此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要有准备有策略。负面的信息不必急于删除,可以找几个学生从正面角度进行跟 帖,引起辩论,这样可使信息处于可控的范围,又不至于使这部分学生流失,到 其他网络上去散播,把网络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客观上有利于缓解学校的 压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把学生的作品上网展示,是确立形势与政策网络教学时效性的保障。利用校园网思政部网页中实践教学的栏目,分门别类,把课堂教学中学生制作的 实事PPT、视频、调查报告、论文等挂网,作品的显要位置写明姓名、系别、学 号、联系方式等,鼓励学生观看交流。在制作作业时会互相比较,取长补短。由 于有联系方式,各系各级学生也可相互交流,鼓励竞争,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如 对挂网的作品不满意,可及时修改,对思政部老师开放网页后台管理权限,方便 教师及时更新。通过“网来网去”的交流和“网上网下”的活动,创建共建、共享、 共管、共创的网上资源。

形势与政策课正是因为其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常规教学与 讲座相结合;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网络教育与自身思考相结合。形势与 政策课的特征在于“活”,它的内容是鲜活的,也必将注定它的形式是灵活的。因 此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使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门对自身成长重 要的课程,在这门课里不仅学习到形势发展的变化和对形势发展预判的能力,而 且学习到对自我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思考。这样才会最大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实 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