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浅谈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历程】经济学

字号:    

摘要:信息经济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从而不确定性、风险日益增加,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产业和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经济学 经济学 国内外信息

1 信息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1]。社会经济呈现以下特征:信息、知识、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信息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增大;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信息经济学产生并发展起来。

在概述了信息经济学产生的现实背景之后,来简谈以下信息经济学产生的学科背景,那就是古典经济学理论出现了不能满足现行市场运行机制。古典经济学以价格制度为研究对象,其两个基本假定是:市场参与者的数量足够多从而市场是竞争性的;参与人具有完全信息,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全信息假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为免费物品,为公共品,无成本,有效率;市场价格充分反应信息,显示供求状况的完全信息;消费者和厂商具有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市场拍卖人完全了解市场的供求状况[1]。但这两个假定在现实中一般是不能满足的。信息经济学正是在分析古典经济学的危机、伴随着经济学对信息问题的重视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 国内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历程

2.1 国外关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奈特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把信息与市场竞争、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风险联系起来,指出“信息是一种主要的商品”,并注意到各种组织都参与信息活动且有大量投资用于信息活动。

1949年,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社会中知识的利用》,对传统经济理论中隐含的完全市场信息假设提出挑战,对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质及其影响作了深刻论述。

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克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正式提出“Economics of Information”(信息经济学)一词,此文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他讨论了信息的获得使概率的后验条件分布与先验的分布有差别的问题,之后又研究了最优信息系统的评价和选择问题。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发表的《信息经济学》指出经济行为主体掌握的初始经济信息是有限的,是不完全信息,这就决定了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