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浅谈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模式】建筑工程公司管理制度

字号: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已经渗透到了建筑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新形势下,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就显得愈发重要,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在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针对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希望对于今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字:工程管理、现状、改进

引言

一、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1、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即使有的建筑工程建立了管理体制,但是也不能符合实际,导致管理体制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而且,由于我国很多企业具有较小的规模,企业常常为了缩减成本将某些部分撤销或合并,将管理人员的数量减少到了最低限度,造成企业中很多人员身兼数职,管理无法到位,工程管理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企业的良性发展便无从谈起。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的、高水平的建筑工程管理团队,缺乏系统性的、专业性的建筑工程管理组织,缺乏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软件,缺乏系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程序及工作手册。并且有绝大多数的建筑工程为了能够减少成本支出,随随便便就撤掉了一些管理部门,以此种方法来缩减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数量。有的时候还出现了身兼多职的管理人员,这就致使一些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分工不合理。

此外,我国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在其自身固有特点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严重匮乏。

2、工程管理模式不科学

   现阶段,在我国大环境的影响下,建设单位、承包企业共同负责建筑工程,并把施工单位作为主干,以劳务作业的形式而运行,这样的组织模式是不科学的。在这种模式下,施工单位的主要作用只是监督管控,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一线协同完成工作,若在小型建筑工程中此种模式尚能适用,但是如果工程较大,其弊端就会显露出来。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在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大,专业性越来越强,工序也越来越多,施工操作变得较为复杂,要求工人具有较高的操作水平。但是,目前一线作业人员普遍具有较低的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这就从客观上使监督和管理耗费了一定的财力,大量资源被浪费,投资过多,管理模式的不科学性暴露无遗,对管理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3、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不高

  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需要涉及到很多单位,如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但是从整体来看,水平都不是很高,缺乏竞争力,满足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如我国建筑工程的设计单位,由于他们大多数都是综合性质的,包括了机电、建筑及结构等。组织上过于复杂,最终造成了设计单位不能满足国际上以设计为核心的总承包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