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属性审美思考论文]审美属性

文化属性审美思考论文

文化属性审美思考论文 摘要:电视是大众文化的具有多元文化视角的传播载体,集声、屏、报多 种传播优势于一体,所以,电视必然承担着当代大众文化的主导者和大众文化属 性审美取向引导者的责任。因此,要想优化电视主导文化的功能,就必须进一步 细分观众群和节目的功能类别,展现节目独特的个性,用符合审美取向的大众的 逻辑和大众传媒的大众对话。

关键词:大众文化;
审美;
传播载体 在电视竞争激烈的时代,在娱乐充斥荧屏的时代,《百家讲坛》火了,火 得让所有的电视人感到嫉妒。讲桌一放,老师一站,就这么一个缺少包装、缺少 炒作、缺少明星的“高级评书”,竟然以不可思议的“小成本”制作,拿下央视收视 率排名第二位节目的成绩。《大国崛起》火了,火得让人惊叹,对西方大国崛起 历史深入浅出的演绎,让内容如此精英化的节目,把学者、政府官员和普通的老 百姓同时吸引到了电视机前,并引发了受众对当代中国崛起的思考。

无可辩驳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说老百姓“只爱八卦,不爱文化”绝对是错误 的。作为承载大众文化最重要的载体,电视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人文自 然、娱乐生活、新闻资讯、知识传播、生活服务,每一个方面都不可或缺,每个 方面也都能创造成功。电视节目通往成功的道路究竟在哪里在电视传播中大众文 化属性的审美意义怎样体现笔者以为,“洞察人性,洞悉人心”,这个曾被易中天 老师用来概括曹操驭人之术的论断,同样适用于电视节目的创作。

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过程,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审美的评 判标准产生很大的影响。成功的案例已经表明,能够与时俱进洞悉大众心灵的节 目在争夺观众中已经获胜。当今很多电视节目的成功就在于它用大众的语言与大 众对话,使电视表现逻辑和大众思维逻辑达成精确对接,正是电视美学再创造的 功劳。因此,在为成功节目创造的奇迹感动之余,深入探讨电视作为“家庭艺术” 的审美规律和特征,探讨电视制作对素材的再创造等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 因为,观众正在期待着更多这样的节目出现。

电视的观众:爱看故事的那群人 节目受到观众的追捧和喜爱,在于说的内容,更在于说的方式。从成功的 案例来看,内容编排的故事化或者说剧情化已经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一个基本方向。很多节目的成功在于讲故事,《百家讲坛》是在讲故事,《大国崛起》是在 讲故事,湖南卫视的《变形计》是在讲故事,《鲁豫有约》是在讲故事……其中 的道理并不复杂,因为故事有人物、情节、环境,有悬念和猜测,有推理和判断, 符合人们的心理认知和审美需求,能使观众获得融入其中的乐趣,从而对节目念 念不忘。

“讲故事”能够将庞大而复杂的题材分解为若干个小巧而单纯的单元。小巧, 让观众不至于疲劳;
单纯,可以将一件事讲得更精彩。有人说,《百家讲坛》就 是比较高雅的评书,这个评价比较准确地体现了该节目“讲故事”的表现特征。说 评书的办法就是每一回说个故事,完了来个“下回分解”留个悬念。传统的评书、 章回小说,现在的电视剧,都可以说是这种模式的应用。

从扭转《百家讲坛》节目命运的《正说清朝十二帝》说起,主讲阎崇年以 “董鄂妃身份之谜”、“太后再嫁之谜”、“咸丰”大大小小的故事串起整个节目,一 桩又一桩的清宫疑案是大多数观众知悉却不熟悉的事实。这些事实,正是节目吊 起观众胃口的兴趣点和切入点,跟着阎崇年老师,读史的过程被简化为听故事, 不知道怎么看书和没时间看书的观众被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吊起了胃口。

通过“讲故事”能够将抽象、枯涩的理论转化为观众看得懂,且爱看、具体、 感人和形象化的电视节目,这是电视作为“家庭艺术”的内在规律决定的。电视节 目通过“讲故事”,可以使观众娱乐、愉快地学习,也可以使观众由直观的事实, 形象、轻松地去接触事物本质。

CCTV经济频道耗时三年的恢宏大作《大国崛起》,便是以生动的故事在 讲大道理,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讲述中,贯穿了若干生动的故事,为观众建立了立体 的时代背景,从“伊莎贝拉女王御驾亲征光复西班牙”的故事中,观众可以了解到 基督教在欧洲影响的增强;
从“独裁英国女皇伊丽莎白宽容莎士比亚”中,观众可 以感受到英国的政治文化氛围;
从“法国皇后玛丽安东奈特”一句名言“法国老百 姓吃不起面包,可以吃蛋糕”中,观众可以领悟到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等等。

故事,使节目更加生动,丰满,亲近。

再举一个与普通大众生活更加密切的例子,湖南卫视的《变形计》之《网 瘾少年》。这是真人秀节目,以网瘾少年魏程与贫穷农村少年高占喜互换身份为 节目卖点,7天的时间里,魏程能够在艰苦的农村里生活,而从未接触繁华都市 的高占喜在经历7天奢华的城市生活之后,继续回到落后困顿的农村,能否保持农村少年的纯朴可以说,这是一个集煽情与悬念于一体的故事,节目开播之前, 如此“噱头”已经撩拨起观众的兴趣,而节目开播后,百度的“魏程吧”、“高占喜 吧”更是很好地说明了该节目的影响力。

以上案例,说明了内容编排的故事化、剧情化,能够增强节目的观赏性。

但这并非电视节目吸引观众的唯一技巧,而征服观众的根本依然是节目的立意和 内容符合这一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审美需求。至于技巧,则依立意的内容去灵活创 造、灵活取舍。

电视的成功:让观众感动和共鸣 一位观众曾经对笔者说过,最好看的电视作品并不是那种雕琢文字、刻意 求怪的东西,而是将观众心里面一些有感觉但又说不出来的东西用具体的节目表 达出来了。这实际上就是电视节目和观众心理的共鸣,也就是本文开始指出的 ――电视表现逻辑和大众思维逻辑的对接。对接得好,观众会成为节目的铁杆粉 丝;
对接不好,只能让观众按动手中的遥控器。

电视节目和观众心理的共鸣有两个境界:一是让观众爱看,到时间肯定要 坐在电视机前;
二是促进观众思考和学习,节目播完了还要通过其他途径满足被 节目激发的兴趣和求知欲。

《百家讲坛》和《大国崛起》都很精彩地展现了这两个境界。首先说《百 家讲坛》,该节目的成功取决于调动观众学习历史的兴趣。以阎崇年老师的《正 说清朝十二帝》为例,针对影视剧对历史的戏说,他的“正说”不仅保证了节目不 会偏离历史教育的轨道,而且巧妙地吊起了观众的胃口。看了节目,很多观众不 禁惊呼,若没有《百家讲坛》,受电视剧的“欺骗”不知何时能够清楚:首先是, 知道了电视剧中大臣们称呼活着的孝庄“孝庄皇太后”是典型的文化错误,因为 “孝庄皇太后”是在她死后才拥有的谥号;
受《鹿鼎记》影响的金庸迷,许多人第 一次知道建宁公主其实是康熙皇帝的姑姑,而不是妹妹。节目播出后,意犹未尽 的观众不仅购买《正说清朝十二帝》图书收藏,同时也纷纷寻求节目中提到的历 史典籍,了解更多的信息。

从完成收视率到引发观众学习历史的热潮,《百家讲坛》展现了电视媒体 对大众文化的强大引导力。《百家讲坛》播出《刘心武解读红楼梦》,很多观众 通过论坛等形式表达了对该节目的观感,并提出很多与刘心武老师对《红楼梦》 不同的理解。这是一件很好的事,说明观众对电视节目传播的资讯不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而是转变为主动思考。观众开始主动思考了,电视媒体的导向功能便 达到了,节目保持长盛不衰就有了后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观众审美心理需求 的共鸣是电视节目的内涵与大众生活的搭接。《百家讲坛》马瑞芳之《说聊斋》, 节目是这样进行的前期宣传:20世纪80年代,芝加哥大学教授九迪・蔡曾说:现 在美国报纸上铺天盖地的文章都是教女人如何在男人面前保持性魅力,而在300 年前封建闭塞的中国,蒲松龄竟然已经写出了像《恒娘》这样的小说!妻子利用 性魅力打败竞争对手,把丈夫牢牢握在手心。17世纪中国作家竟然写出了可供20 世纪美国妇女参考的小说,太神奇了。这期节目一经播出,立刻征服了观众。在 这个案例中,节目运用了这样的技巧。

这个案例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的秘密往往是隐藏 于人心之中的人性本能,洞悉了这个秘密,便找到了感染他人的力量。找到了这 种力量,就找到了以独特审美视角打造成功电视节目的切入点,在让观众心灵震 撼的刹那,便是节目成功的一刻。

电视的精神:洞察时代的召唤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的心态。电视作为大众文化的主导力量,必 然应该承担起弘扬时代精神的重任,电视节目的成功,完全取决于编导策划能否 洞察时代的召唤。

对于《大国崛起》被广泛认可,总编导仁学安指出:“这完全是由于我们 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对于当时舆情的了解,对于今天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的 判断而做出的。” 《大国崛起》是偶然和必然的交织,在节目制作三年前的一个早晨,任学 安在汽车上的收音机里听到了这样一条新闻,中共中央政治局组织了题为“15世 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的集体学习,任学安在同名丛书《大国崛起》 的后记中将其称作“历史的召唤”。没有对时代精神领悟的必然,这条偶然听到的 新闻,就不会激发创作者的灵感。

依据《大国崛起》主创仁学安的观点,该节目受欢迎的原因有三个。第一, 知识性。这部系列片较系统地反映了九个国家在过去五百年中逐步成为影响世界 的大国的历史,……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有些国家不仅给中国人民 带来过伤害,也给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造成过伤害,我们对他们既熟悉又陌生;

第二,符合中国人包容性很强的对外学习心态;
第三,符合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人对民族未来发展方向的集体思索。……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国 力越来越强,中国正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其实,我们从来就是一个大 国,而作为一个现代世界的大国到底是什么样子,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也就由此 产生了思考它的一种现实需求(摘选自人民网《大国崛起》与中国发展论坛)。

上述这段话其实说明,《大国崛起》的成功三要素:第一,引人兴趣的故 事(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
第二,符合中国人传统的认知习惯(中国人包容性很强 的对外学习心态);
第三,与时代民众对国家富强的集体向往形成了共鸣(其实, 我们从来就是一个大国,而作为一个现代世界的大国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相对于《大国崛起》这一类型大题材纪录片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央视的《梦 想中国》和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等节目则典型地映鉴了普通人心中的明星梦。

《超级女生》和《梦想中国》,与美国的《美国偶像》属于同一类型。《美国偶 像》在美国本土的收视率超过了《谁是百万富翁》,甚至冬奥会和奥斯卡转播收 视率也无法与其相比。《超级女生》和《梦想中国》在中国的走红同样证明了草 根文化在全球的走红,也证明了电视的大众文化属性,与大众的心灵越贴近,就 越能获得成功。

电视的使命:大众文化的主导 电视海纳百川包容多元文化的特点,决定了电视成为大众文化的主导者。

乍听起来,这个论断似乎很矛盾,既是大众的,又何须多元解开这个疑问,还得 从文化的概念说起。

文化包括四个层次:(1)主导文化,指体现特定时代群体的文化形态。(2) 高雅文化,亦称“精英文化”,指表达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的文化 形态。(3)大众文化,指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重满足大众需要的文化形 态。(4)民间文化,指体现普通民众日常通俗趣味的、带有传承特色和自发性的 文化形态。而“大众”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广义的大众概念层面上,大 众文化是一个包容主导文化、精英文化、民间文化、狭义大众文化的泛文化概念 类型。

传媒文化是大众文化。电视的表现模式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大众文化(大众 文化语言)的社会功能:以大量的信息、流动的和模式化的文体、类型化的故事 及日常氛围来满足公众对信息的审美需要。电视是广义的大众文化的代表,是多 种文化的转换器。这是因为电视文化是直接面向家庭的传播媒介,任何一个阶层的人都有家庭,也就形成了电视对多种文化形态类型的超强包容性,加之集多种 传播优势于一身,成为当代大众文化传播最先进的载体,在电视传播中大众文化 属性的审美意义和主导意义显而易见。电视文化传承的是广义大众文化,这正是 电视节目观众群体细分和影响其他媒体的内在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是综合主导文化、精英文化、民间文化、狭义大众文化的 具有多元文化视角的传播载体,集多种传播优势于一体,所以电视必然承担当代 大众文化的主导者和大众文化属性审美取向的引导者的责任。但由于大众文化的 流行性和模式化以及故事的类型化,使很多电视节目显得较为商业化,甚至变得 庸俗、低俗,艺术个性明显不足。因此,优化电视主导文化的功能,就必须进一 步细分观众群和节目的功能类别,展现节目独特的个性,用符合审美取向的大众 的逻辑和大众传媒的大众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