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3篇|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3篇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3篇 第一篇 1用户消费行为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各国宽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网络基础设施和规模在全球加 速推进。伴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率在提高,2002年我 国的网民数是5910万,而2012年我国的网民数已达到5.64亿。据有关机构统计, 过去10年中美国每天都使用互联网的人群比例已经从总人口的1/2上升至3/4左右。

互联网现在几乎成为人们一切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特别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的发展,互联网接入带宽与速度的提高,互联网的娱乐功能正在增强,在北美地 区互联网高峰时间固定接入中享受实时娱乐服务的流量从2009年的30%上升到 2010年的43%。越来越多的人群通过互联网享受视频服务,有机构预测2015年西 方国家家庭的电视普及率将达到98%,互联网普及率将达到91%,两个数据将越 来越接近,因此视频服务市场正在转型,互联网作为媒体分发平台与电视展开竞 争。在西方国家,用户收看电视的优先次序正在发生着变化,以前用户总是先看 广播电视播放的内容,如果没有感兴趣的节目,再看数字视频录像机录制的内容, 如果没有任何存储内容,尝试点播内容,如果寻找某一特定节目,则上网搜索。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意识到,几乎所有内容都可以通过点播或在线观看, 用户无须再刻意记住观看时间或提前录制观看内容,因此,电视广播和数字视频 录像机的使用率正在逐渐降低。2012年国际咨询公司SA在美国和西欧市场对用 户在收看内容时选择平台的偏好度做了一项调查,问题是:假如在电视机、计算 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4块可供选择的屏幕里,只能选择1个作为唯一的娱乐、 通信设备,你会如何选择?调查结果是:有45%的受访者选择了计算机,毕竟计 算机的计算处理能力目前在四者中还是最强的;
有38%的受访者选择了电视机, 所以电视在观众心目中的重要性依旧很高;
有14%的受访者选择了智能手机,3% 的受访者选择了平板电脑。并且就使用时间而言,电视仍然具领先地位。18~24 岁、25~34岁、35~49岁、50~64岁和65岁以上用户每周使用电视的时间分别是 26.28h,30.34h,36.23h和44.54h,而通过计算机使用互联网和在线观看视频的时 间则相对较低。虽然广播电视仍然是最为普遍的娱乐方式,但是用户通常倾向于 在电视播放的同时处理家务或上网等,因此看电视的有效时间只占39%。用户通 过在线媒体观看自行选择的内容时,通常注意力会非常集中,然而在线观看、点 播或回看服务又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它可以令用户能够紧密跟踪其喜欢的电视节 目,且再次赶上直播节目的进度,观看由广播电视播出的相应节目。所以网络视听等新媒体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具有相互竞争、相互依托的关系。

2用户消费行为的变化催生连 网设备激增据有关机构统计,2012年具有互联网接入功能的终端出货量约 30亿台,与2011年相比增长了33%,预计2016年出货量将增加一倍,达到60亿台。

目前全球每个家庭拥有1.7台可以接入互联网的设备,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3.4台。

目前1.7台的单位家庭保有量看上去并不高,但考虑到欠发达和信息化程度较低 的地区,这一数字已经很可观了。在美国及西欧现在每个家庭可接入互联网的设 备已经高达5.6台,而预计在2016年将达到10~12台。电视经历了从传统模拟电视 向数字电视的转变,随着终端种类的增加,收看节目的屏幕已经不仅仅只是电视 屏,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都成为人们收视的选择。随着可接入互联网终端的 增加,用户收视变得更加自由方便,网络电视、网络视频这种新媒体在现在行业 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用户消费行为的变化催生媒体生态环境变化 1)内容分发和传输渠道多样化,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将被管道化。传统 广播电视从前端到终端分为:内容制作和集成、内容分发基础设施、内容接收和 用户三个环节,它们各司其职,电视服务提供商不可或缺。但是新媒体分发渠道 正在发生变化,未来用户将可以跳过网络运营商,而收看电视节目。特别是当广 播电视台、节目制作公司直接向用户销售产品与服务的方式在技术上成为可能时, 将可以完全跳过中间环节直接将产品与服务送到用户手中。未来网络运营商将被 短路,成为管道商,无法从全球电视收入中分羹。这也是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未 来将面临的挑战。2013年2月26日,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MWC对话凤凰科技 时表示,现阶段中国移动主要面临传统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两种类型的竞争,而 OTT技术发展不可避免,来自互联网企业的竞争比传统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更严峻、 更可怕。中国移动将继续执行“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16 字移动互联网策略,做好流量经营与语音经营。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也应加强这 方面的应对能力,把广播电视网络逐步改造成智能化网络的工作纳入今后规划, 未来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网络租赁服务也必将会成为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 的重要业务之一。总之,媒体分发和传输渠道日益多样,用户有“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多的网络、设备和选择方案”供其获取内容。2)传统的电视广告计价模式将 被瓦解,电视台广告收入增长将不断放缓。从广告收入来看,由于从线性电视到 点播和在线观看视频的演进打破了传统的电视模式,因此仅关注“实时”观看的常 规观众统计方法出现不足,无法获取和体现真正的观众数量,因此黄金时段这一现象的广告价格要高于非黄金时段将被瓦解,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收看电 视节目,广告主在分配投入的时候,更多地将资金分配到网络等一些新媒体上。

传统电视广告的收入增长将不断放缓。预计未来其增速将小于1%,整个市场将 以一个比较平滑的曲线发展。全球电视广告收入水平如图1所示。3)广播机构可 以直接面对消费者,提供360度的娱乐体验,打造全媒体、全业务服务。互联网 接入设备的激增导致出现了多屏、多终端的新兴消费模式,主屏消费放缓,多屏 点播需求增加,如基于IP的点播服务在年轻群体中大受欢迎,传统封闭分发平台 的削弱,新兴分发平台带来的广播机构直接面对用户,为广播机构带来了潜在的 广告价值,英国广播机构BBC、ITV和英国电信BT正在联合推动在宽带网络上分 发点播电视,目前其直接面向用户的品牌服务为BBCiPlayer、ITVPlayer。以前广 播机构的节目需要通过网络运营商提供服务,但现在其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直接 将内容提供给消费者或与用户产生互动,并与其建立消费关系。因此目前国际广 播机构制作的节目已不单单只是节目本身的那几十分钟内容,现在的节目可以包 含台前幕后的方方面面,更注重观众的参与度。例如MTV的年度重头戏――MTV 音乐录影颁奖典礼。在以前MTV只是简单地对典礼本身进行直播,而现在因为 观众有更多渠道、更多屏幕来收看节目,MTV也开始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扩大 节目的影响力。节目开始前先在网络上发起一些投票,并放出节目的一些采访、 花絮等内容来吸引用户,以保证直播时的收视率。在直播时为观众提供第二块屏 甚至是第三块屏的互动平台,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在直播结束后再将节目的后 续内容放到视频网站。现在的节目直播已经不只是单纯的直播,它涉及到多终端、 多平台、360度的包装,所以对于广播机构,电视现在只是其传播的一个部分, 要通过网络以及其他平台打造360度的娱乐体验。目前我国湖南卫视已在开展这 方面的尝试,它推出了一款名为“呼啦”的电视互动社交应用,用户通过“呼拉”这 个应用可以对节目内容发表评论,与朋友一起探讨剧情,对节目内容提出建议, 这一应用吸引了大量的电视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的关注,使得电视台可以直接 面对用户,搜集到用户的收视习惯和爱好兴趣,从而为今后频道的节目内容改进 与设置以及广告的精准投放起到重要作用。未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会更加 激烈,要对自己的发展策略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媒体发展环境。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对于媒体行业内的所有参与者而言,市场正在“重新洗牌”。

传统电视服务提供商正逐渐被短路。2)媒体行业的业务模式和发展策略均在演 进和变化,多屏使用的发展势头日渐强劲。3)消费者观看节目方式的优先顺序 正在发生转变,而且希望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内容,但还没有一种设备能够覆盖用 户的所有应用场景。4)非线性视频消费增长,基本是对广播电视的补充,并不 能够完全替代广播电视模式。5)广播电视仍然是最为普遍的电视娱乐方式。6)消费者通过多屏幕观看行为从被动观看发展为交互体验,将电视和个人设备(特 别是平板电脑)的使用结合在一起是人们的追求。

4未来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 1)未来广播电视――创造一种能够将所有设备完美应用的生态系统的消 费者体验,实现和谐互动的全媒体,全业务。下面总结一下电视屏、手机屏、平 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各自的功能特点:(1)电视是以媒体为中心的增强型共享 体验;
(2)手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获得信息,享受娱乐;
(3)平板电脑舒适 安逸、便携、快速连接和媒体体验;
(4)笔记本电脑个人与工作,用于提高生 产能力和效率。未来应根据上述各种终端的特点创造一种能够将所有设备均完美 利用的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体验,实现全媒体、全业务运营。2)未来广播电视―― 实现智能化。近年来,科学技术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使许 多人们的想象和需求都变成了现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未来广播电视将根据用 户消费行为的变化,无论是从用户所需要观看内容的获取,还是从广告推广、用 户终端体验、播出分发平台,都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将在充分提供人 性化、舒适性体验的基础上,满足人们文化娱乐的需求,因此,国际有关机构预 测未来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如图2所示。

5对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 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 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广播电视作为我国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重要领 域,担负着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 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 力。”的责任,因此建议,当前广播电视行业应尽快研究采用新兴技术,打造一 个符合现代传媒发展的新兴技术体系,从而实现能够无缝连接、多屏观看和搜索 视听节目和视听信息的服务等。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实现扎实推进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的目标而 努力奋斗。

本文作者:李小兰 工作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第二篇1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是指利用部分设备接受,垂直结构的振子单桅杆拉 线天线铁塔、铁塔中部需要设置的平台、信号主馈线经过调配箱链接到由导线所 构成的一个圆盘系统。信号就是通过铁塔与圆盘之间的多条导线进行收发、反射, 在铁塔的底部还覆盖有地网,这样可以使信号传播的更长覆盖的范围更广。这只 是一个简单的信号接收输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广播电视发射天线起到了很重 要的作用,在后期的制作处理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系 统中天线是关键,而天线的选择也关系着信号接收强弱,覆盖的范围是否广阔。

天线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包含的主要参数有:极化、输入阻抗、 天线的增益以及天线的主瓣等参数。天线的输入阻抗的变化是随着频率的变化而 变化,输入阻抗影响着天线的选择,有输入就要有反馈就好比是有进就要有出是 一样的,在接受的过程中也要把自身的信号在反馈出去,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天 线的选择也就显得很重要。天线的增益取决于天线的形状、结构、尺寸、材质等 方面的科学合理化的设计,使其能全面的提高辐射性能。天线的主瓣一般是指垂 直主瓣,而广播电视发射天线一般都是全向天线。广播电视发射技术是一种自由 空间波以及导行波之间转换的系统设备,广播电视的输出信号一般分为两种,一 是图像信号,二是声音信号。这两种信号也是我们最常见也最常用的信号,比如 我们的电视能收到的就是这两种信号经过后期处理后的产物。虽然广播电视发射 技术是一种自由的空间波,但是这种空间波是要通过科学的数学模型转换为空间 电磁波信号,这样的有效转换才能变成我们最后看到的最佳声像效果。广播电视 发射技术的功能就是为了发射广播电视信号,使广大的观众、听众可以通过发射 天线设备来接收无线电波来看到丰富精彩的各类节目信息。现阶段的广播电视发 射技术发射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直播,另一种就是转播。直白的 理解就是直播就是直接把得到的信号发射出去,不做过多的修饰处理,得到的都 是最直接的情况,通常我们遇到什么重大的消息想要传播出去时都会选择用直播 的发射方式,这样能保证信息的快捷、及时、有效,不失真。而转播的发射方式 就是先把信号接收到,然后在经过一系列的后期技术的处理再把这些信号发射出 去,也就是说这些经过转换的信号并不是需要及时发射的。了解了广播电视发射 天线技术的发射方式后,再来了解一下它的特性: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特性有几 点,首先就是它的综合性特点,综合性是指它的发射、接收、反馈等一体化的处 理系统,使信号的处理能更加的简便,具有优越性,同时能很好的区分电视信号 与无线电信号,分不同的波段处理。其次就是传输技术的特点,就以收音机无线 电为例说明一下,一般我们把无线电的频率分为FM与AM,这是两个基本的波段频率,在这两个波段里的一切信号都会被转换成各种声音与图像。对于广播电视 发射天线技术我们都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那么在日常的使用中该怎么维护呢, 下面将予以说明。

2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维护措施 在广播电视发射天线这个系统中,是由许多的设备组成的,而其中基本的 设备有铁塔与天线,这两块也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地方。对于天线和铁塔的检测 维护稍有不同,下面将分别论述。

2.1天线的检测与维护 天线的检测,我们一般都是采用精确的仪器来对它进行定期的检测。在检 测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天线出现故障了,那么就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对它进行更 换与检修,在天线系统中容易发生故障就是天线调节片、桅杆等。

2.2铁塔的检测与维护 铁塔不同于天线,由于它长期处于室外环境中,本身就极易受到自然因素 的影响,它的检测与维护相对于天线来说就要频繁许多,定期的检测包养是必须 的。铁塔本身也有使用寿命,不过对于它的损坏来说,来自自然的破坏更严重。

在自然灾害中尤其以暴风、地震等破坏最为严重,所以一般来说对于铁塔的检测 都是半年一次,在冬季碰上严寒时更要注意对铁塔的养护,在检测天线时就可以 顺带把铁塔进行加固,以延长铁塔的使用寿命,避免影响发射信号的接收。另外 由于铁塔是铁制的容易氧化生锈,还需要定期的对其表面进行维护。

3结语 要想使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使用的范围更广、效果更好,不但要有新技 术、新设备的支持,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其进行细致的维护,这样可以减少相 应的成本费用还能使其使用寿命进一步延长。为了能使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的更好,必须做好硬件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无论是更新还是维护都要做到粗中有 细,精益求精。

本文作者:张正凯 工作单位:吉林省临江电视转播台 第三篇 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推广和渗透不仅为广播电视技术带来了全新 的变革,也使其成为了广播电视的核心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无论是 广播电视的采编制作,还是播出传输,都因数字技术的融入而大大提升了节目的 传播质量和传播效果。广播电视也将顺应数字技术的发展契机和发展形势,全面 实施数字化。一方面,为了满足公众对于移动接收的需要,数字电视的推进从卫 星和有线电视切入。据统计,2011年,全国数字有线电视用户总量已达到1.75亿 户,且仍处于增长趋势;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各级电台和 电视台也开始广泛采用数字技术,数字特技、非线性编辑、电脑动画等应用日臻 普遍,采、编、播全数字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再者,我国采用了国际上DRM (数字版权加密保护技术),进行数字短波广播以及中波广播的试验,实现了数 字声音广播,并努力对微波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

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科技的发展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渗透到了广播电视领域,广 播电视技术的网络化势不可挡。在此形势下,我国省级以上的电台、电视台相继 建立了集节目信号采集、编辑、制作、播出于一体的网络系统,而这一范围还将 随着时间的发展继续扩大。同时,为了实现网络的全覆盖,国家、省级干线网以 及地方有线电视台将实现互通互联,形成完善的运营体系,以更好服务于公众需 要和社会发展。多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在科技化和信息化之下,我国广播电视技 术的多技术融合性明显,这不仅体现在中短波广播和调频广播在广播领域的融合, 还体现在卫星电视、无线电视以及有线电视在电视领域的集结成网,并基本实现 了全国范围的覆盖。下一步,针对尚未被覆盖的偏远地区,我国的广播电视将投 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来切实解决其收听、收看节目困难的问题。

卫星直播平台的发展趋势 1999年,我国首个卫星直播平台建立,由此拉开了广播电视领域应用卫星 直播的帷幕。在科技的发展下,2005年,电视直播卫星成功发射,不仅带来了千 万用户,还使得电台节目接收愈加倾向卫星直播。对于广大听众而言,卫星直播 的衍生打破了节目收听的固定化桎梏,只需一个卫星收音机,听众便可在任意场 所收听广播节目,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移动接收。而随着国际台相继加入卫星直 播,各国受众得以收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文化交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各 省电视台相继抓住广播电视平台的发展契机,参与到卫星直播的序列中,使得公 众有了更丰富、更多元的节目选择。而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于农村广播电视的推动力可见一斑,“村村通”开始向“户户通”延伸,面向2亿农村用户的直播卫 星公共服务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可见,声音直播卫星的研发与使用将成为广播电 视技术的重要方向,而卫星也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传送工具。

无线设备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对广播电视的运行而言,无线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下,无线设备也必将得到更新和完善。一方面,中波、调 频广播发射机的全固态发展趋势明显,大功率短波发射机改为脉冲阶段调制方式, 短波、中波发射机也开始从模拟向数字过渡;
另一方面,发射台播出的自动化和 智能化趋势明显,人力在此方面的特征与日淡化;
同时,为了实现对地面有线、 无线、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对外广播电视节目的全面监测,我国的广播电视监 测网正处于建立和完善之中。

随着公众对广播电视需求的日益提升,我国广播电视也将服务公众作为主 旨,致力于覆盖面的扩大,并努力将广播电视输送到每家每户。从广播技术的发 展征程来看,从短波、中波广播到调频、卫星广播,其中的成就不言而喻;
而电 视技术则经历了从有线、卫星电视广播再到微波、地面数字广播的发展路径,成 就同样斐然。面对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还将再接再厉,以数字 化促进网络化,以网络化带动数字化,最终实现广播电视事业的更好发展。

本文作者:冯娟 工作单位:临沂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