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生命源泉激情|什么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新闻生命源泉激情

新闻生命源泉激情 心理学家曾把激情称之为“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存在形 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激烈的情感状态―――激情。拥 有激情,能增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使其更加热爱党的新闻 事业;
拥有激情,能坚定新闻工作者的信心和决心,使其在恶劣的环境下,能够 战胜困难,圆满完成采编播录任务;
拥有激情,是新闻工作永葆生机的动力和源 泉,是其走向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一、激情有利于新闻工作者面貌的更新,不断为新闻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著名记者艾丰曾说:“一个人如果首先情绪就不好,没有一个激扬的情绪, 怎么去创造?不可能创造。”新闻工作者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职业,因循守旧、 思想僵化的人是干不好本职工作的。虽然新闻工作者每天面对不同人物和事件, 工作中充满未知的事物,但从事新闻工作一段时间后,对采编工作的新鲜感会降 低,出现“心枯”现象。特别是外出采访的记者,该写的各类稿件都写了,该采的 地方也都去过了,曾经陌生的采访对象也日渐熟悉了,似乎新闻工作也可以“按 部就班”,新闻采写也“有章可循”了,于是,一些人不知不觉中远离了新闻矿藏, 似乎到处都“无矿可采”,甚至面对新闻也“麻木不仁”了。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 伴随着媒介市场化改革的层层推进,受商业利益的驱使和生存焦虑的影响,有些 人陷入了困惑、彷徨的心理状态。要么缺乏职业理想,丧失了进取精神;
要么缺 乏事业追求,仅仅把新闻工作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有的甚至为名利所诱惑,违背 新闻职业道德,践踏道德底线,出现“新闻寻租”现象。要想走出困惑的阴影,摆 脱低迷的状态,最好的办法是唤回激情,用激情来激发斗志,用激情为职业生涯 注入活力,为新闻事业发展增添动力。被称为“激情‘扬子’”的扬子晚报,它的发 展壮大很能说明激情在新闻工作中的作用。扬子晚报1986年创刊时日发行量五万 份,1995年9月发行量突破百万份,2006年发行量179万份,蝉联我国报业“三甲”, 并跻身世界日报发行百强行列。这些里程碑式的业绩,折射出了扬子晚报从业人 员的勇于开拓、勇于拼搏、勇于奋进的精神风貌。扬子晚报总编辑朱铭佐动情地 说:“扬子晚报能有今天,得益于多方的支持和帮助,最主要的还归功于扬子人 的不懈努力,归功于扬子人乐此不疲的奋斗精神以及永不枯竭的激情。这种激情 既不是来自于‘封官许愿’,也不是来自于‘物质刺激’,而是来自于对‘扬子’事业的 执着追求,来自于充满希望的‘扬子’事业。正是这种激情凝聚着扬子人的心,并 不断给扬子人注入生生不息的新思想、新观念和不断创新、永不疲倦的活力。”二、激情可以坚定从业人员的信心和决心,使其战胜困难,圆满完成任务 新闻采访对象,决定着采访的质量。很难想象一个对生活、对工作毫无激 情的记者,能进行酣畅淋漓的高质量的采访。而拥有激情,饱含对党的新闻事业 执着、挚爱之情的记者,无论碰到什么困难,都能以大无畏的精神,创造性地完 成工作。正如穆青所说:“‘激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甚至简直是一种魔力。它能 使你如呆如痴,整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周围的一切好像都不存在了一样…… 这种激情,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像一条无情的鞭子,鞭策着我们去克服一切困难,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它写好。”[2]的确,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正是这种激情促 使无数富有良知、富有正义感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战胜千难万苦,不怕流血牺牲, 满腔热情地投入新闻事业中去。全国首届百佳新闻工作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武汉晚报青年女记者范春歌,为什么能凭着那样单薄的身体,骑着单车穿越我国 西部,在疲惫、饥饿、疾病,甚至死亡的威胁下,行程4000公里,写稿3万余字? 这里虽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她对新闻工作炽热的激情,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责任 感是重要因素。

三、激情在写作中介入,可以使记者文思泉涌,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文由情生,情动于衷,优秀的新闻作品首先是真情、至情之文。激情不仅 可以使记者文思泉涌,而且可以使作品形象、理性、情思三者统一,写出撞击心 灵的作品。徐迟在写《哥德巴赫猜想》时,完全处于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之中。

他“被生活和人物强烈感染”而达到了“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他认为“记者不被生 活所激动,激动到身不由己,欣然命笔的程度,就不是好记者。”[3]许多重大事 件的报道和重要典型人物的报道,都是恰如其分地运用了激情而获得成功的。比 如抗击非典和汶川抗震救灾系列报道,李国安、徐虎、包永刚等人的事迹报道等, 很难想象,如果缺少了写作激情,还能打动人心,让人流泪,让人感动么?不只 是上述重大题材,即使是普通人的故事,倘若能抓住事件中的感人点,激发自己 的情感,在写作中适当运用,同样能情理交融,打动人心,这已被众多优秀作品 所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