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师德论文
高等院校师德论文 一、高校师德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科研量化指标逐渐成为衡量教师行业水平的标杆,这的确在一定 程度上体现教师的学术水平,但并不能作为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唯一标准。近年, 绝大多数高校依据学术文章发表级别和数量、科研项目来评定职称,导致高校教 师盲目于发文章、投机申请科研项目而忽略学生教学的怪圈之中。对教案、学生 课堂教学环节表现出敷衍了事、学术浮躁现象。部分教师疏于教学而专注于学历 的考取和攻读,重视了未来工作地位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的课程教学和学生思想 导师的重要性,同时,很多学术不良之风也随之出现。二、师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目前,师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主观问题也有社会大环 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导致教师个人价值观出现转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人民带来了丰硕的物质享受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同 时市场经济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潮也接踵而 至。这种消极因素强烈冲击着高校教师行业。某些教师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 化,出现了个人价值观的转型。造成这种价值观的转变有多种因素,教育制度方 面存在问题,教师个人的思想修养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高校教师管理体制不完善,考评机制出现偏颇 首先,高校管理制度由过去只重教学到现在重科研的转变,使得高校教师 科研管理指标化。特别是高校对于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体制并不完善,单纯依靠 科研项目和获奖成果进行评定,对教学授课效果和德育素质培养的考虑比重大幅 降低。其次,高校师德建设管理机制不完善。现有考核标准过于泛泛,缺少科学 合理的教师教学效果考量标准,仅从表面下功夫忽视了内在的核心体系建立。第 三,当前实行的考评机制“一言堂”现象较突显,在民主评议方面仍需加强。单方 面强调教师科研水平、学历、毕业院校等级,更有甚者仅凭借主管部门领导意见, 对学院教师的意见、学生评价等没有划入考评机制中来。这种缺乏民主、监督的 体制也是出现师德失范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教师岗位培训形式化,师德培训走过场 要想培育优秀人才首先培养者自身就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所谓“律人先 律己”。当前,各高校以及专门的培训班对师德的概念界定、类别划分以及内容 细化都是出于表面的、强制的他律状态,并没有内化成为教师的个人意志,缺乏内 省自律机制。其次,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注重学生思政工作,忽视教 师的政治理论塑造。长此以往势必导致高校教师队伍忽视自身的岗位职责,特别 是师德缺失所引发的道德危机越来越严重。再次,在高校师德培训过程中我们发 现,绝大多数高校注重理论学习,忽视教师的心理需求和教师间的关系协调等问 题,造成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所带学生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这种现象在教师 加薪晋级等过程中最为凸出,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不容小觑。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建议 高校教师是社会的传道者、文化的传递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人格 品德的塑造者。孔子作为教师的代表,他的师德观是教师们应该学习并坚守的基 本师德准则。在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主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 这样才能为人师表。[3]”道德修养是指“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识和行 为方面进行的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道德境界。”高校教师职业道 德修养作为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高校教师未来形成高尚的师 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和自我提高的职业道德活动,以及经 过努力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作为高校教师,职业素质是高校教师“德、 识、才、能”素质的综合表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 观点必将渗透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之中。因此,高校教师应严于律己,恪尽职守, 正确处理好教书和育人之间的关系,将教师职业操守与职业规范真正地落实到教 学工作中来,将“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的情感塑造、性格培养相结合,从而 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构建纯净的学术氛围“学术研究浮躁、缺乏创新精神” [4]。就学术本身而言,是需要一个长时间、厚积累的过程,最终经过淬炼而获得的成果,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坐得住冷板凳。因此,构建纯净的学术氛围, 营造良好学术道德环境是师德建设的根本基础。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完善教师考 评体系,加入学术道德评价标准,在重量的前提下更要规范学术质量,普及法律 常识、增强法律意识,对知识产权和学术规范进行培训。此外,加强校际间的联 系,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邀请领域学术头人定期开展学术报告等形式,开拓 教师学术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三)高校师德建设应走科学化、创新型考核体系之路 科学的量化考核,坚持“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是高校师德建设目标考 核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道德追求以及道德培养都是以人为前提,偏离了这一基 础,师德建设也就变成了无根之木。其次,应该把教师的职业目标放在中间层次。
教师这一职业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 合,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职业特点与职业 操守决定了教师的职业目标。第三,师德目标考核体系的最高层次应该是教育创 新。创新是当前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高校教师应将创新精神注入 教书育人的体系之中,在严谨治学的基础上,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尚,勇于创 新。
(四)健全的评价机制和完善的监督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应以管理制度为基准,通过监督体系对教师师德 品质进行引导和约束,将高校师德建设向良好方向发展。教师评价体系是一个长 期的、动态的工作过程,在考评中应纳入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科学的思想理 念、良好的品德引导方面,应该成为教师教学评定的标准之一。定期对教师进行 师德考评,通过学生测评更加直观了解教师教学成果和师德品格,形成优胜劣汰 的考核体系。此外,学校要建立师德监督机制,采取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监督, 并由学校设立监督小组,对其进行督促指导。第三,建立校园师德监督网站,学 校师生可以通过网络监督手段促进师德建设的发展。第四,建立教师自我评价系 统,通过辅助手段让教师“吾日三省乎吾身”,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孔子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教 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职业道德、个人修养,都会对学生的知识获得、世界 观的形成和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建构师德科学化体系,势 必要求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共同努力,将他律和自律有机结合,通过科学的管 理体系和评价机制进行督导,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者:陈爽刘明单位: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