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原理教学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数学原理教学管理论文

数学原理教学管理论文 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就产生了教育与教学辩证法的一系 列理论。“适应与转化”是教学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

“适应”,广义地说,是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适应自然界的 客观规律,必须适应人类思维发展的现状;
狭义地说,就是教与学要相互适应, 教师与学生要相互适应,教法与学法及教材要相互适应。

“适应”不是目的。“适应”的目的是为了“转化”,是为了使学生在知识、能 力与智力上,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实现“由低到高、由差到好、由弱 到强”的转化,从而获得适应二十一世纪要求的、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发展。

近年来,在运用“适应与转化”这一教学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进行教学改革方 面,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相适应 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要 素间相互关系与联系的表现形式。其常常从教学环节上表现出来,所以课堂教学 结构又称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就要精心 安排教学环节并优化各个教学环节的组合。此中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教材特点和学 生实际。即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相适应。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有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本知识,有计算、应用 题和几何初步知识。不同的教材内容要求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例如概念教学, 必须按照“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深化――概念的巩固――概念 的应用”这一递进的步骤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而应用题教学,则必须按照“审清题 意――明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与写答”的进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另外,课堂教学结构还必须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绝不能抓了教材,忘了学 生。

例如学生的学业基础好,自学能力强,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新知,通过独立 思考和课堂讨论、自练互批等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反之,就要加强点拨讲解、示 范指导的比重,实行多搀多扶、小步迈进的教学。课堂教学结构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相“适应”,着眼点是使教材结构有效 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了“转化”必须“适应”。

二、认知程序必须与学生的思维规律相适应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的。精心设计认 知程序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核心。设计认知程序的依据是把握学生的思维规律,使 认知程序与学生的思维规律相适应。

课堂教学新知识,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是沿着“复习旧知――直观感知 ――形成表象――抽象概括――消化巩固――具体运用”的规律向前推进的。认 知程序的编排只有与此相适应,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长方形面积计 算”的教学,设计的程序可有以下七步:1.旧知铺垫。复习面积、面积单位,用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长方形;
2.拼拼摆摆。用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 摆成3x1、3x2、4x3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3.看看想想。每排摆几个正方形,与长 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一共摆几排?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4.看图,脑子里摆图形。想:长与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先摆长方形长4 厘米,宽2厘米,面积是多少?再想像:长摆6个1平方厘米的学具,宽摆4排,面 积是多少? 5.大胆设想。长8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可能是多少?验证之后得出 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6.课内练习。内容分三个层次;
7.课堂小结。

这七步认知程序,充分反映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在直观感知的 基础上建立表象和运用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很自然地过渡到抽象思维一环,这是 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结果。

三、教学方法必须与学生需求相适应 由于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个人主观努力的不同,同班级的学生在学业基 储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这种有差异的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学生学习需求上的差异 性要求教师实行有差异的教学,以适应各类学生学习上的实际需求,促使各类学 生获得最优的发展与提高。由于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调动了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业成绩普遍上升,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是“适应”促“转化”的见证。

四、学注指导必须与学生学法水平相适应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 堂教学效益,就一定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 法指导必须与学生的学法水平相适应。只有从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学法水平出发进 行学法指导,才能促使学生掌握科学学法的水平向高一级转化与发展。例如读数 学书,低年级学生知识有限,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自学能力较差,这时的学法 指导就只能是教给学生“读读、画画、想想”,初步学习读懂文字、图形、算式的 读书法。到了中年级,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教会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间相 互关系与联系的方法,并学会边看边想、质疑问难、同桌互议的方法。高年级学 生,除此之外,还要教会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并能讲讲自己对教材的认识 与体会。

总之,在教学上“适应”为了“转化”,“转化”必须“适应”,要想有效地促使“转 化”就必须正确地进行“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