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反思|数学反思500字高三

高三教学反思

高三教学反思 " 真正面向全体,重点落实基础 ——高三教学反思 应该说,在一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中,我秉承了我一贯的教育教学理念,我自 以为是有效果的,在这里略谈几点,一家之言,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面向全体,关心全面。

教育,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这话说起来未免有“老生常谈”之嫌,但在我 看来,这是一句实话,一句很有价值的实话。

不管成绩如何,所有的学生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我都希望看到他们各得其 所。所以,我的做法是:真正面向全体。有语文天赋、成绩优秀的同学,重在督 促,指出不足;
中等生,重在鼓励,适当提问,调动学习积极性;
对成绩差的同 学,我特别重视——是发自内心的那种重视,帮他们找到差距,准确定位,树立 信心,作业有针对性、多检查。

我关心学生是全方位的,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思 想动态,甚至关心他们的家庭。我与学生谈心,经常是手里一份成绩单,分析语 文成绩,也分析其他学科成绩;
谈学习,也谈生活;
谈学生,也谈我自己的经验 和教训。有时,我与他们一起分析总分,寻找差距, 共同探讨薄弱学科成绩提高 的方法;
有时,其他学科的问题我解决不了,就为他们和任课老师“牵线搭桥”, 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更多的时候,我鼓励他们主动找老师特别是找我谈 心,学习上的,生活上的,思想上的,都可以。学生来了,我就做一个耐心的倾 听者,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给出他们适当的指导。其实,很多时候,他 们只需要倾诉,只需要宣泄,说出来了,心里就痛快了,而我,喜欢给他们这样 的机会。虽然我不做班主任,但学生的事,只要我看见了,就都管,成绩不好啦, 思想开小差啦,生病啦,父母生病、吵架啦等第等第。久而久之,学生觉得跟我 的关系比较近,我说的话他们也就喜欢听了。哪怕有时我发火,他们也能理解和 接受。

二、落实基础,重视纠错。在学科教学中,我很重视基础的落实。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1重视积累。如字音字形复习中,我常常把由同一个偏旁或部首构成的常见 但又难以区别的形近字交给学生,让他们查出读音,组成词语,记在积累本上平 时经常拿出来看。

2强化训练。基础知识的训练贯串于各个专题复习之间,以免生疏。训练中 让学生养成查词典的习惯,必须保证正确率。

3重视纠错。练习也好,作业也好,我都以检查为主,而我的检查重在学生 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检查了以后要明确,首先是写,字 音字形题,指名学生到黑板订正,这样比较直观,改得对不对、全不全,一目了 然,更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其次是讲,同义词辨析、语病辨析、成语的使 用、标点的使用题不厌其烦地讲,当然不是老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 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自然不敢懈怠,习 惯也就养好了。

三、重视情感教育。

与学习成绩相比,我更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行,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特 别注意在这方面的引导和影响。

首先是言传。把我的看法告诉他们,多宣传正面的、积极健康的东西,把自 己在各媒体上所了解到的有影响力的人物、事件讲给他们,并加以评价。

其次是身教。一个教师人格的魅力是最能打动学生的,所以我非常注意自己 的言谈举止,不喜欢学生说的,我自己首先不说;
不希望学生做的,我自己也绝 对不做。

还有就是让他们自己体会。我会把自己喜欢的那些最能使人感动、震撼的文 章复印下来,张贴在班级的“美文欣赏”一栏内,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受到感染。

学生有了感情,有了正确的导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会做人了,对学习尤其是 对语文学习的好处也就不言而喻了。

系统、灵活,沟通、互动 ——高三教学反思语文高考考点细实、知识广泛,可以说要求全面、内蕴深广;
加之,随着《考 纲》的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这就要求教师切 实钻研、学习《考纲》,把握《考纲》的精神,从而从宏观到局部,安排好高三 复习的整个过程,落实好每个考点。因此,针对高考语文的特殊性,复习应该全 面、系统,在横向考试内容的面上、逐一展开;
在纵向、考点的落实、拓展上, 须训练到位、渗透联系。因而,复习应点面结合,既考虑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又 要照顾到各个知识点的落实和延伸,使考生能从容自信地应对每一次考试。所以、 我觉得高三整个复习阶段,教师的教学要有总体构想、具体操作要有章法,有思 路、有步骤地进行;
对学生,也应提出相应的要求,即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计划,稳扎稳打,打好每一知识内容的攻坚战。

同时,由于高三复习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讲课——练习的重复性,因而也就带 来了相应的单调乏味性,甚至在每个阶段,都存在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的现象。

因此,从调动学生 的积极、主动性出发,高三复习必须贯彻“灵活性”这一原则。

例如,在复习基础知识字音、字形三四天后,就安排一、二堂课阅读文学书籍、 杂志,这时,学生肯定兴趣大增,情绪高涨,效果也比继续按部就班地继续基础 复习好得多,同时,又能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加作文素材;
又比如,在进行了 一个阶段的古文翻译之后,偶尔穿插古诗鉴赏,让学生在逐字逐句的练习后,一 下子驰骋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壮阔天地中,领略中国文学的最辉煌篇章,那种雄 奇、壮美、深广、博大,必定让学生感慨不已、欲罢不能。这远比机械的操作文 言翻译板块和古诗赏析内容来得更好。再如,可把语言表达练习(特别是仿句、 扩句)和名句默写结合起来,穿插进行;
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练习相辅相成,等等。

总之,灵活掌握高考各知识点的穿插、配合,使学生经历一个既完整、系统,又 灵动高效的复习学习过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识点互为联系、综合渗透;
另一方 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潜能,从而相对避免、因过长的同一内容复 习而可能产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教师,在把握“灵活性”原则的时候,需有高度的全局观 念,而不能打乱整个复习计划、进程。要突出重点,并安排好穿插内容;
既保证 复习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每一阶段的主要知识点,又能保证使各个考点都能在整 个过程中时时有所体现。在这里,“系统、灵活”集中表现为“全面完整、有条不 紊、主次得当”。作为学生,既要能够遵循教师的复习思路,在每个阶段巩固好 复习的重点板块,又要有自主调配、查漏补缺的能力。比如,按照教师的进度, 灵活穿插知识点,及时训练,补偏补弱,做到举一反三,调整总结。相信,每经历一个重要的复习阶段,学生都会有进步,日积月累,某一天,可能会产生质的 飞跃。

高三复习,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非常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为 关键。同时,必须对学生作出严格的规定,明确包括作业在内的各项要求,防止 学生出现松懈、拖沓现象。要把课堂作为基本阵营,而把课后的积累、总结作为 提高成绩的大后方。如果这两方面结合有效、操作得法,学生的成绩是大有可为 的。还有,教师要与每个学生沟通、交流切实了解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学情, 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作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在师生互为理解、配合的基 础上收到奇效。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复习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怎样克服复习中 的盲目性,跳出“题海”,掌握复习的主动权,提高总复习的效率呢?这是每位高 三教师和学生都在思考探索的问题,根据我一年的教学经历,总结如下:
定向——解读《考试大纲》,强化目标意识,确定复习的总体思路 《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学的指" 导性文件,而《考试大纲》是依据《大 纲》编订的。《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因此,为了少走弯路,减轻 学生的负担,提高复习的效率,在复习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研究“两纲”(所谓“两 纲”是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尤其要研究《考试大纲》中 所列的考项,要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
对《考试大纲》中新修订的内 容,要有足够的重视。(如04年的“熟语”、标点等)从而明确复习目标,调整总 复习的训练思路。

其次,要引导学生研究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创新的基本思路及命题规律,总 结各题型的解题方法、规律,提高解题效率。这个工作首先要我们老师来做,我 们心里有底了,才能引导学生一起来做。好多题目都有很强的规律性,如多层定 语、状语的排列顺序,语句的衔接,语病的判识与修改等。掌握这些规律,不仅 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还可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再次,要引导学生研究往届高考试题,因为高考命题的基本特点是“稳中求 变,变中求新”,而且往届高考试题是众多专家认真研究的结晶,较之其他个人命题或地区性命题具有更大的信度、更强的典型性和更高的训练价值。据此,要 抓试题中稳定的部分,落实“稳定部分”的知识点,确保拿到基础知识分。此外, 要让学生熟悉考题框架,熟悉各类题型,消除学生对试题的陌生感和畏惧心理。

同时,教师在专题训练时,也尽量应以往届的高考试题为例题。

事实证明,严格按照《考试大纲》来指导我们的复习与训练,是大面积提高 高考质量的有效途径。

规划——强化计划意识,使复习具有针对性 要使复习有条不紊,环环相扣,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但要有宏观上的总体安 排,还要有微观上的局部操作程序。语文总复习的计划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 面:
1.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一般说来,语文总复习安排四个阶段为宜。第一阶段按照《考试大纲》的37 项能力要求进行复习(一般称纵的复习),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 一项训练,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第二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通过 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 各种能力,做好考前的练兵。第三阶段是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总结,自己查漏补 缺,同时养精蓄锐,迎接高考。高三复习阶段总的时间安排是前紧后松,到临考 前一星期便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体味、消化、加深理解的过程。

2.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语文复习的计划要体现定量控制、定度控制的可控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

所 谓定量控制,就是对课时量、课堂教学容量及训练量要进行控制。量次不足,固 然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量次过于频繁,学生不胜负担,同样也会影响教学 任务的完成。现在在定量控制上分歧最大的是训练量的控制。到了后期,我们的 做法是:以练评为主,一日一小练,一周一中练,一月一大练。练后必讲评,而 练习和评讲都安排语文课堂上,不占用课外时间。根据学生实际,在一堂课开头 的三至五分钟,我们开辟了一个小栏目——“时文美文欣赏”。那些针砭时弊的杂 文、引人入胜的散文、出人意料的微型小说、幽默风趣的笑话、贴切生动的广告, 博得了学生的阵阵笑声,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激发了学好语言的强烈愿望。

3.要有灵活性语文总复习制定了计划,除了时间和内容的安排,还有教学方法的安排。某 一阶段某一单元某一课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必须具体缜密,切实可行。同时又能 根据复习进展的实际,灵活地加以调整,使复习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授法——高考语文总复习的方法 (一)针对考试要点,构建知识系统 在备考复习中,对众多知识点,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而应胸怀全局, 高屋建瓴地复习才会是高效的。因此,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我们 首要着力的。

首先,拾遗补缺,梳理归纳,点拨基础知识的整合,使之形成由一个个子系 统组成的完整的语文知识网络系统。

其次,点明重点,拨开疑难,帮助学生排除知识障碍,明确具体的努力方向。

再次,集中力量,强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不轻 易放过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二)有效地使用练习 语言知识与能力宜分散。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训练的重点, 也是考试的重点。同时重视分类训练。随复习的进行,应多搞些与复习内容同步 的分类训练,有利于在比较中强化复习的内容。分类训练是实效性最强的一种训 练。综合训练、模拟训练,如果是高质量的,一般具有覆盖面大、重在能力考查、 题型全面、赋分合理等优点,其分数有可参照性。但是,如果以综合练习代替分 类练习,一是避免不了无谓的的重复练习;
二是不利于分条、分块地掌握复习的 重点。练习应注意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试题的测试目标,即本题考的是什么,必须与《考试大纲》紧相挂钩。

(2)立意与命题的角度,即通过什么,或从什么角度来考查的。例如,通 过给文章选择题目,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准确认识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通过关 联词的选择,理解句间的关系;
通过语句的转换,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3)干扰项是如何干扰的。干扰项的作用是“诱答”,特点是似是而非法,“似是”的情况又不尽相同。有的涵盖过大,有的涵盖不全,有的局部偷换概念;
有 的单独看来是正确的判断,但文中未涉及;
有的是文中谈此,而题中谈彼,即“论 题偷换”或违背“同一律”。

(4)解题的思路和依据。试卷中的选择,一般反映不出解题过程的正误、 思路的优劣。通过思路和依据的分析,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5)作适当的拓展。一次、几次或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应再补充些同类性 质、命题方式有变化的练习,不仅了解其“宗”、更了解其“变”,于“万变不离其 宗”的训练中,把握试题的正确解答规律。

务实——正确处理高三语文教学中的若干关系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始终坚持这样一个 指导思想,即应使复习成为学生学习上升的起点和深化的起点,从而达到提高的 目的,既要有知识的提高,也要有观点、方法的提高以及能力的提高。复习更应 该讲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在组织总复习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教学过 程的以下几个关系。

一、阶段复习与总复习的关系 阶段复习和总复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阶段复习是正确有效组织总复习的很 重要的部分。那种不扎扎实实搞好章节、单元复习,而是拼命赶进度,准备把大 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总复习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在知识的 学习上存在“夹生饭”,也必然会发现学生在总复习时知识的掌握到处都是“漏洞”, 无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目的。

二、讲、练、评的关系 在复习中,如果不加选择,面面俱到,教师的“讲”则挤掉了学生的“练”,学 生回到家还有一大堆题目忙着应付,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复习的主 动权。因而必须注意复习内容的选择性,采取“精讲”的办法,保证学生有足够的 精力主动参与复习。精讲什么?选择学生的薄弱环节精讲,针对学生的提问精讲。

有了“精讲”还要有“精练”。而且要重点练,练扎实,练到足够的深、广度。但练 不是越多越好,须选择必要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要求所 有让学生练的题目老师都亲自选编并亲自做一遍,对每份练习要有明确的考查目 的,做到心中有数。三、课本与参考资料的关系 课本,既是教学之本,也是复习之据。要纠正学生将课本束之高阁,而一头 扎进参考资料堆之中。老师也要摆正课本与复习资料的" 关系,对于复习资料应 该让学生明确它是为学好和巩固课本知识服务的,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以课本为导 向和基础,用复习资料拓展知识的思路,不能本末倒置。要把教材和复习资料统 一在知识结构上。对学生选用复习资料老师也要给予指导,注意适用性,以免把 复习引人歧途。教师占有资料要多,而学生使用资料要少。

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强制性训练如果不能,则结果不是事倍功半 就是适得其反。高三语文复习正是这样一种强制性的训练。因此,首先要唤起高 三学生主动投入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 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 的需要。”可见只有适合教学对象的心理需要的教学,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才是有效的;
相反,不适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反而会引发其抵触情绪,自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教学效果了。因此,要想取 得复习的高效,作为教学者首先要研究高三学生语文复习的特殊心理,要抓住“满 足需要”这个心理契机,通过教学材料的诱因化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 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第一,寓教于乐,培养兴趣。高三总复习是一项大运动量的工作,要使学生 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必须提高学生复习、练习的兴趣。例如,一节课可以穿插 进行说、写、看等多项训练活动,这样富有变化的设计复习安排,比单纯进行一 项训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表扬为主,鼓励为先。让学生自我感受到点滴进步,让他们自己被自 己的行为感动,从而增强作题信心,提高兴趣。

第三,展示教师自身魅力,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关心学 生在学习上,甚至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多与 学生交谈,达成课上的默契!第一年教高三,要说经验其实还谈不上,只有点滴想法与同仁共勉! 信心 兴趣 习惯 ——04届高职班语文教学反思录 一、 加强心理辅导,树立学习信心。

作为普高班中分流产生的计算机班的学生,大多是一些跟不上普高教学要求、 学习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都很差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走向朦朦胧胧,很少 考虑,因此,对进入计算机班通常抱抵触情绪,很不情愿,又无可奈何。在学习 上自暴自弃,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和失落感,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对学习丧 失信心。因此,在新班建立伊始,我首先自己树立信心,对他们充满热情,充满 爱心。用教师的热情去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
用教师的爱心去增强他们学习的信 心。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地找他们谈心,经常了解他们的心理 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讲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给他们讲上届计算机班 学生高考成功的一些典型事例,告诉学生学计算机大有前途,应该及早树立专业 思想;
告诉学生只要肯学习,永远不会迟。学生缺乏自信,是由于极少体验成功, 感受不到老师的爱。为了激发他们的热情,我采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传递我对 学生的关爱、期望。我每天早晨走进教室,总是微笑着,用热诚的目光看着每一 位同学。对从随笔中了解到的自卑、厌学的同学,我更是亲近他们。我要使他们 敢亲近我、喜欢我,从而喜欢学习。对认真读书的同学,我及时表扬;
对认真做 作业的同学,我投去赞许的眼光……我要求学生每天走进校园都要挺起胸膛,以 良好的心态,微笑着迎接新一天的学习生活,并时刻记住:我能行!我会学!我 要学! 二、 激发学习兴趣,落实双基教学。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 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 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给人带来疲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 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

差生之所以成绩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学习。因此,在课 堂教学中,我尽量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落实双基教学。如在“语 序”复习时,我用“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的故事来说明中国汉语用词之妙:一 字不改,只将词序变动,就可改变原意。一个常败将军,就成了敢于抗战的勇士, 保全了性命;
在“单句”的复习中,很多同学搞不清“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式”与“兼语句式”的区别,我就借用了英语句子来进行比较:
He asked if he could go home. (他问他是否能够回家。) He asked me to help him. (他请我帮助他。) 语文教师说英语,学生很感兴趣,尽管这些学生可能对英语更不懂,但只要 他们产生了听课的兴趣,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去搞清楚。另外,在阅读复习中,我 也尽可能利用《读者》、《散文选刊》、《中国青年》等杂志中的文章作为训练 素材,用生动活泼、新鲜感人的材料代替枯燥乏味、陈旧过时的材料,从而激发 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语文基础差的学生,我总是不厌其 烦地给他们讲解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点,耐心讲、反复讲,配套练习,及时反馈, 落实双基。

三、 培养良好习惯,学会主动学习。

俗话说:“好习惯养成了终身受益。”而知识经济的发展,又需要人们学会终 生学习。计算机班的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尽管已是高三的学生,却不 会记笔记,整理资料,甚至不会听课,做作业。也许是不屑。因此,我注重了对 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和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随笔的写作,一开始,有不少 同学很不适应,叫苦连天。我一方面向学生讲述社会和高考对人的写作能力的要 求,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降低要求,努力挖掘学生随笔中出 现的亮点、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采用全班宣读欣赏、班报刊登宣传、编辑 随笔专辑等形式,调动学生写作随笔的积极性。一个学期下来,很多学生养成了 自觉写随笔的习惯,今年5月份312班的优秀随笔专辑《启程》在全班同学的共同 努力下,编辑完成。作为高中阶段的生活历程纪录,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珍惜 培养语文能力 提高文化品位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不是有些急躁?是不是太功利了?初中盯着中考, 高中咬住高考,单枪匹马,单刀直入,一条道上三年跑到底。殊不知语文表现了 很强的综合性,中考、高考的胜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低和知 识面的宽窄,而各种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识面的拓宽,却要慢慢来,却是急不得, 需要我们不断引导、不断激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去做这些事情。可急躁情绪却由不 得我们这样去做,功利思想更不让我们这样去做。于是充斥我们课堂的只是瘦骨 伶仃的“语文”,只是枯燥乏味的“训练”,从而失去了语文的兼容和灵性,也就痛失一次次真正意义的培养语文能力的良机,更谈不上和审美情趣了。

《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则进一步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含量,是每个语文老师的努力方向。为此,我们必须改变 旧的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

第一,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活动的主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突破"唯我独尊"、"唯我独能"的观念,努力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 气氛,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充分利用教师的知识、经验和课堂组织者的优势,创新教法,精心施 教,引导学生完成创造性的自我塑造。

可以在以下五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在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上,面向结果与面向过程相统一;

第二,在教和学的方式上,因材施教与因材择学相统一;

第三,在学习主体心理的调动与诱导上,认知和情感相统一.第四,在师生 的相互作用上,教的创造性和学的创造性相统一;

第五,在课程形态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