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研究现状论文_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研究现状论文

我国物流研究现状论文 本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的经济研究中几乎没有使用过“物流”一词。自80 年代初由日本引入物流概念之后,开始了对物流的研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 物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成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但也应看到, 在对物流的研究及应用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有些问题不解决将 影响我国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将加大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因此,本文试图从以下 几个方面对我国物流研究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我国物流发展沿革 物流概念本身作为舶来品,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但物流各环节的运作 很早就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八十年代初,在物资部专业刊物《物资经济 研究通讯》上刊登了由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撰写的“物流浅谈”一文。文章较 为系统地讲述了物流的概念、物流的管理、物流的结构以及物流信息等,第一次 较为完整地将物流概念介绍进我国。从那以后在我国的报刊、杂志、词典以及论 著中,开始出现物流一词。

进入如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产权关系的明确,生产 企业及其他流通企业开始认识物流。同时,对物流的研究也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 域渗透。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使物 流走进了千家万户。

二、我国物流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一)理论研究 1、物流基础理论 物流概念传入我国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我国的学者、研究人员对物流的 发展历史、内涵等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也应看到,对物流的基础理论、物流系统 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微观物流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我国对物流的 研究起始于物资系统,但由于物流概念本身界定的相对模糊,因此,仍有很多人 将物流与物资流通混为一谈。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物流一词起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在短短的 几十年中,已成为一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单纯依赖商流赚取利润的机会愈来愈少。因此企业逐渐将目光转向素 有“第三利润源”之称的物流,纷纷投资兴建不同类型的流通中心、物流中心或者 配送中心,想以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尽管物流一词引 入我国已有二十年的时间,但却很难找到系统研究物流配送的参考资料。同时,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地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的商品、不同的 区域、不同的消费对象也要求有不同类型的物流中心、流通中心以及配送中心, 同样很难得到满意的答案。

另外,物流基础设施状况、全国及区域内商品流向、企业的物流成本等一 些基本数据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部门作过详细的调查分析,这也造成我国目前物 流政策还未出台的重要原因。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目前仍有必要加大对物流基础理论研究的力度,如 物流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物流对经济的影响、中国物流基础设施状况、计算机 在物流中的应用(不仅是建立MIS系统)等,同时,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使理论 研究起到为实践服务的作用,应逐渐将研究中心转到微观物流上,将研究视点从 定性转到定量分析上。

2.物流体制 (1)物流管理体制 物流体制改革是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物流发 展的方向问题。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物流是始终存在的,但是由于“纵向体制” 的影响,在建立物流管理体制时往往忽视物流系统的存在,而过多地依照纵向行 政管理原则来对物流进行调控。在现代生产条件下,物流是一体化的经济运行过 程,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都具有 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内在联系、同时,这种内在联系又是建立在以市场运行机 制和专业化、社会化的基础之上的。从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体制来看,物流管理的 分散化,严重影响了物流的发展,如涉及物流系统的各环节――运输、包装、储 存信息等分别由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内贸局、工商总局、外经贸部、信息 产业部以及军队后勤系统等进行管理。

(2)物流研究体制 物流管理体制的分散化限制了物流系统的发展。同样,在研究体制上由于纵向行政体制的影响,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个跨行业、跨系统的物流研究、管理机 构。虽然物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分别在其行政体系中有具体行业的研究机构,但 研究领域仍只局限在本行业,行政隶属关系、资料的匮乏,限制了对物流全系统 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一些物流研究团体尽管召开过一些全国性的研讨会,但从 与会者的隶属关系看,大多成为系统内部的研讨,很难在全国造成影响。由于这 一原因,使得我国目前还未成立诸如美国或日本那样全国性的学术或行业团体, 更谈不上对企业进行咨询指导以及输出物流管理;
在研究资料上,虽然已有多部 物流研究论著及杂志,但全面反映物流系统全貌的年鉴、手册以及行业标准等尚 未面世,这也成为物流研究、应用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 (二)政策研究 物流政策是物流发展的基础,国外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认识到物 流产业的重要性,并加大国家宏观的调控能力,在政策、税收等各方面促进物流 业的发展。日本早在60年代就已着手对全国范围的物流体系、物流产业进行规划 研究,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当调整政策。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几年前日本政府 制定了“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推动物流业的发展,保持日本 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去年,在产业再造计划中,又将物流产业作为重点投资领 域。我国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得目前物流业划分不明确,物流行业管理职责 不清晰,严重影响了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进程。因此,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出台法律、法规,协调、规划物流产业二十一世纪的发展 前景,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三)实践研究 作为物流理论今后的研究方向,我认为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生产企业内部物流研究 随着供应链理论的发展,生产与流通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物流已不仅 发生在流通领域,生产企业的内部物流、采购物流等同样对企业的利润会产生重 要影响。但由于我国的物流体制的原因,研究的重点更多地放在流通领域,而忽 略了对生产企业物流的研究,或微观物流研究投入不足等,使这部分研究相对滞 后。

2.流通企业物流研究。流通企业包括物资流通企业、商业流通企业和一般储运企业。流通企业物 流在我国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加入WTO的临近,我国的流通 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国外物流企业终究会进入中国,现在的流通企业将如何面对 这一事实,如何重组、改造目前的流通企业:使之成为现代综合物流业,占领市 场,应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3.物流结点研究 物流系统是由物流的各项功能和物流形态组成。物流形态是由线(LINE)、 手段(CARRIER)和节点(NODE)组成。线是指公路、铁路、空路、海路等;
手段 是指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
节点则是指车站、集散中心、仓库、 港口、机场等设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对生产、流通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流通领域则 出现了物流合理化的动向。而如何有效的利用点与线的关系,如何加速建设流通 节点,特别是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设计、建设、管理等问题的研究, 如何充分发挥运输、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机能,成为物流合理化 的巨大源泉。在我国物流的早期研究中,很多人侧重于对线的功能的研究,而忽 视了对节点的研究,这也是影响我国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4.消费者物流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消费,也带来了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特别是近几年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物流提供了新的商机。因为电子商务的完成只是流通中商流 形式的结束,只是一种无形交易,离商品到消费者手中还有一定距离,还需要物 流完成其实物的转移,完成其流通的全过程,而这种物流形式的特点在我国的物 流研究中还是空白。另外,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诸如搬家、快递、临时储存等领 域,家庭内部物流形式,废弃物物流等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和利用。

5.物流管理技术 物流技术是物流管理的重要保证,而物流合理化又是企业追求的目的。虽 然过去我国的仓储、运输、包装、装卸等技术的研究比较发达,但物流技术对物 流合理化的影响,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等,与发达国 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而这些都是二十一世纪企业发展的关键。

6.网络经济对物流的影响物流是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撑保障,而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 展,同样也推动着物流业向现代化转化的进程,这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国的物流产业刚刚兴起,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等还相对落后,作为物流产业如 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升其技术含量,如何把传统物流业改造成电子物流业、现 代物流业,也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有志之士,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物 流教育的普及、人才的培养等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物流的教育体系、知识结构 也需要重新构建。虽然,物流专业取消对人才培养是个损失,但随着教育产业化 的发展;
给物流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以以更灵活的方式,多种渠道办学。

物流教育的普及、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专著、教材、手册等;
但由于各种原 因,系统介绍宏观物流、微观物流的书籍和杂志还很有限,在市场上还很难看到 物流丛书类、工具类的图书资料,这些都需要各行业的有志人士共同努力。

随着国际交住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了解更多的有关中国物流的情 况,同时,我国的物流界也应当了解和掌握国外物流发展动态,使之适应国际市 场的需要。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外物流学术团体、物流企业的交流,如通 过中国物流主页、国际研讨会、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扩大中国物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