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道德问题的论文
浅议网络道德问题的论文 浅议网络道德问题的论文篇一 《试论网络道德问题》 〔论文摘要〕信息网络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既有深远的积极作用,也 不可进免地引起一系列道德问题,针对当前网络对大中专学生的道德产生的负面 影响,作为德育工作者妥充分运用常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同时, 学校也应发挥互联网的正向功能时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论文关键词〕信息网络技术,道德,网络道德教育;片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浪潮 席卷全球,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网络社会正在向我们走来。网络不仅在对 人类进步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将启动一场人们社会生产、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万面的深刻变化。
一、网络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1.网络增长了人的知识和韧能.由于网络的信息资源具有全球性特征, 容纳的信息量极广,能随时为网民提供快捷,先进的信息,有助于人的知识、经 验的积累及智能的增长。
2.网络发挥了人的创造性。网络营造的是一个自由、民主的虚拟社会。
在这里,人人都有发言权,都有自主选择权,每个人想看什么想做什么完全由自 己作主,他人无法也无权控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得到实现,个体的个性得 到了极大的张扬,个体的潜能、创造性也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3.网络带来了新的人际交往模式。网络设计的是一个虚拟的环境或空 间,在这种氛围中,网络中人多以匿名的方式进行着人际间的交往,当然,这种 交往可能是以某种欺骗的方式进行的,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 围,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时空、民族、阶级的限制与束缚, 达到了知识、情感、心灵的激励、宣泄及抚慰,有助于人的自尊、自信的培养及 人际间信任感的产生。
4。网络改变着原有的价值观念。在这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冲突,全球化意识即将孕生。全球化带来的将是一个趋于 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使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抛开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真正 站在地球村的角度商讨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间题,如环境问题、粮食问题、禁毒 间题、反对暴力恐怖问题等。
信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智能化、技能化的信息媒介,其本身是没有道 德人格的。但网络技术一旦进人大众传播过程,就会涉及网络道德。目前由于我 国的网络管理不规范,学校网络课程仅停留在传授网络技术的层面,基本不涉及 网络道德教育等原因,使得网络必然对伦理道德,对大中专学校道德教育产生诸 多负面影响。据统计,我国网络总用户中年龄在16----24岁的占网络总用户的一 半以上,且绝大多数是大中专青年学生。面对网上形形色色的诱惑,他们不可避 免地会出现一些道德危机.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受到冲击;黄色毒素、歪理 邪说、“黑客”严重危害社会安定,网络交流的负面影响;等等. 二、网络对大中专学生的负面影响 1.自我中心主义滋长。网络是一个没有道德约束的绝对自由的场所, 任何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道德逻辑进行有悖道德准则的网上游戏。网民是自己的主 人。他自己决定千什么及怎样干,网民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我利益、愿望、目 标的满足与实现。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在目前流行的“网络聊天”室里,许多网 民及部分青年学生是随心所欲地“无聊聊天”或“低级趣味”聊天;有的青年学生隐 匿身份,迷恋“性别倒错”,“交友欺诈”等有失道德规范的游戏.这必然导致人际情 感资源的枯竭及人际文往的障碍,陷人自我满足的自我中心主义、 2.道德情感冷澳。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具有 直接性、现实性。信息网络技术将交往主体置于“虚拟共同体”中,改变了人际交 往的物理空间环境。随着网络的逐渐平民化、大众化,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将 在一定程度上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人与人之间现实直接的交往的机会 将大为减少,这就极有可能导致现实的人际关系疏远,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 的道德心理障碍,产生道德情感冷漠的现象。
3.杜会责任意识淡薄。由于互联网采用的是分布式的网络结构,任何 政府、组织、个人都不可能统治占有它,任何力量都不可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彻 底的控制,在这里有的只是电子化的信息交流,所有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说话、 做任何事,而不必负担任何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是一新生事物,还 没有形成完备的道德法律规范,而且现实中对网上道德失范行为也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即使有制裁,也因网民的匿名使之有逃离惩罚的可能。因而,网络道德 有赖于上网者的道德自律。而青年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不成熟期,自律性 及自制性较差,如果过分沉酒于网络社会,甚至盲目追求绝对的自由与民主,则 有可能使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抬头,淡化应有的道德责任意识。
4.道德价值取阿的错位。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它将不同民族、国家的 人们联系起来,进行彼此的文化交流、信息沟通,统一成一个完整的地球村。在 这里,各种不同的文化汇集交织,文化冲突,道德冲突现象非常突出,孰是孰非, 孰真孰假一时间很难令人进行清醒的判断。而且,互联网的大多数信息是由以美 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布的,它们极力推行文化霸权,妄图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 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渗透于发展中国家。由于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尚未形成,极易受到这种信息的吸引,贪恋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产生民族虚无主 义,迷失生活理想。可以肯定,网络异质文化的强势渗透必然加剧中西方伦理传 统,价值观念的矛盾和冲突,必然对广大的青年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对大中专 学校道德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进而可能导致部分青年学生道德价值取 向的错位,对中华民族优秀伦理道德价值选择的迷失。
此外,网上还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网上垃圾(色情,暴力信息),而青年 学生缺乏相应的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到诱惑, 容易产生道德相对主义甚至道德虚无主义。
5.网络犯罪滋生。网络具有不安全性,网上的信息极易受到不明身份 者的破坏、盗窃及篡改。由于网上操作的匿名性与隐蔽性,网上缺乏相应的信息 保护措施及青年心理上的不成熟性,道德责任意识、自律性不强,他们极易滋生 破坏欲望、犯罪意识。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有些人破译他人网络密码、窃取、 篡改他人网上信息,甚至以传播病毒为乐事,为了贪图利益,他们窃取其他网络 用户及某公司、企业的账户,以期从中渔利,给他人、社会造成极大损失。为了 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他们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揭人隐私,毁人形象,甚至于 恶意中伤他人。
这些现象说明,大中专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作为德育工作者, 我们必项利用网络信息做好引导,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网 络道德教育。为此,笔者认为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三、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运用常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 育 首先,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我位置,引导青年学 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使他们清醒地了解现实,了解自我,懂得网络社会毕竟是 一个虚拟社会而非现实社会,网上的自我满足,自我实现不是真实的自我满足及 实现。而且,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于产生自我中心主义将会枯竭人与人之 间的友情、亲情等道德情感,淡化对他人、社会的责任感,形成利己主义的价值 取向。引导他们走出封闭的虚幻社会,抛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树立集体主义 价值观,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于为社会多作贡献。
其次,提高青年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网络信息中有很多是垃圾信息, 色情及暴力信息在网上畅通无阻的散播无疑会引诱青年学生的犯罪行为和动机。
而且,不同文化价值观在网上的交织、冲突无疑会使青年学生丧失辨别是非善恶 的标准和能力,以至走向非道德主义,因此,必须在网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遗产,使社会主义的精神文化主动出击,占据网上的主导地位,帮助青少年 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并能以高雅的文化、优秀的寓教于乐的信息引导青 年学生远离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促其健康成长。
再次,正确处理好正常人际交往和网上虚拟交往的关系。网上交友是 当今的时尚之一,它具有广泛性、间接性、隐蔽性的特点,是人际交往模式的新 形式。然而,网上交友毕竟不能取代正常的、现实的人际交往,它缺乏一种真实 感、真诚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种欺骗性.不仅如此,这种交往方式也不 会像在现实交往中那样对交往对象投射过多的情感、精力,也不必顾忌他人的感 受,久而久之会使青少年的自我约束力下降,责任意识淡薄。因此,应引导青少 年适度控制对网络的依恋,既要扩大网上交际面,又要重视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 际交往,将网上网下的朋友结合起来,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加强“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义”(共产主义、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青年学生之所以存在着网络犯罪行为,除了形形色色 的网上信息诱惑,网络道德规范不完备及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之外,最关键的是 青年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以往我们的道德, 思想教育多是以灌输的式进行的,只是让青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 面对西方文化、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价值观的强大攻势,青年学生很难坚定立场. 此外,社会中的不良社会风气也让青年学生产生道德困惑,以至于对道德的崇高 性产生置疑,在网上实施犯罪行为。因此,除了制定相应的网络道德法律规范外还应以充分的、有理有据的方式对青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的教育,让他们树立崇高的生活目标,走向健康的 发展道路。
2.学校发挥互联网的正向功能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传播无论从技术,还是从道德上都有人为的可控性.为保护青年 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有效抵御西方网络异质伦理文化的侵略和渗透,学校应大力 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的正导向的功能。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 生多浏览中文信息丰富、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网站,如“人民日报网站”,“中央 电视台网站”等。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增长知识,愉悦身心,而且能有效抵制西方 网络伦理文化的侵袭。另一方面,学校还应积极开发校园网的德育资源,如积极 下载网络道德教育信息作为德育资料,或将德育资源编制成道德教育软件,通过 校园网开展网上道德教育。可以肯定,如能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的正向功能,无疑 会大大拓展大中专学校的德育教育的途径,这对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 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发扬光大,起到积极的作用。
浅议网络道德问题的论文篇二 《试析网络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网络社会独立的活动空间需要新的行为规范来调整,网络 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当代信息技术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需要新的行 为规范加以预防和消除。网络社会的行为规范中,网络道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网络社会呼唤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既是网络社会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挑 战,也是道德教育的世纪选择。
论文关键词:网络社会;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教育 伴随着世纪之交的脚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登陆互联网。未来经济 的发展方向将以网络经济为主体。这是以计算机、卫星通讯、光缆通讯和数码技 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网络已逐渐渗入社会生活 的各个领域,引起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就象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一样,网络社会也必须有自己的行为规范。并且显得 尤为迫切。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用法律来规范网络社会的行为;另一 方面,更需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用道德来规范网络社会的行为。
一、网络社会呼唤网络道德教育 (一)网络社会独立的活动空间需要新的行为规范来调整 方兴未艾的网络社会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 万个网站;2亿多的计算机用户,网络上有自成一体的活动:电子商贸、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电子银行、电信信息交换、电子论坛、电子图书馆等等。
网络社会独立的活动空间有如下特点:(1)网络社会的全球性。网络 上没有地域限制,可以说它是一种“国际性社会”。(2)网络社会的隐匿性。网络社 会是以虚拟技术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间接交往为主,以符号化为表现 形式。(3)网络社会的开放性。网络信息的全球交流与资源共享,使时间和空间 失去了意义。人们可以不再受物理时空的限制自由地交往,不同的思想观念、政 治见解、价值取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等的冲突与融合变得可能。
(4)网络社会的自由性。网络社会分散式的网络结构,使其没有中心,没有层次, 没有上下级关系,与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相比,具有更为广阔的平等的自由 空间。(5)网络社会的异化性。网络社会中的交往主要是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网 络为中介的交流,它使人趋向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容易导致人性本身的丧失 与异化。
正是由于上述特点,我们所面临的网络社会是一个与现实社会既有联 系又完全不同的社会。现实社会原有行为规范已不适应网络社会的要求,需要新 的行为规范来调整。
(二)网络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当代信息技术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 经济问题需要新的行为规范加以预防和消除。
众所周知,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利剑”,当代信息技术在对人 类的进步产生着巨大而深远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着负面的影响,衍生 出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1.知识侵权。当代信息通讯网络日益发达,知识产权极易受侵害,现 有的著作权法难以应付新的信息系统,如何保护系统中所存储的信息数据的知识所有权成了问题。
2.信息泄密。以电子形式存储的有关个人或法人的信息被运用于原目 的以外的用途,甚至被泄露、误用或滥用;非法窃取机密情报、破坏他人数据事 件屡见不鲜。
3.金融偷盗。利用计算机技术在金融系统进行窃密和偷盗的犯罪活动 也时有发生。
4.信息污染。网络既是信息宝库,也是信息垃圾场,如泛滥着的暴力、 色情、谣言、诽谤等,极易导致犯罪行为。
5.网络犯罪。黑客和恐怖组织、邪教组织利用网络犯罪,电脑病毒的 制作和传播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6.网络上瘾。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一种新的现代文明病——网 络成瘾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患者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行为不能控制,或 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并经常出现焦虑、忧郁、人际关系冷淡、情绪波动、烦躁 不安等现象,严重危害了身心健康。
7.文化政治扩张。由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长期并存和竞争, 全球信息文化传递中的意识形态较量日益激烈。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几乎对全部文 化产业的垄断及其产品在全世界广大公众中的日益广泛的传播具有很强的侵蚀 作用。这些网络信息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图、文、声、 像并茂,使一些网民尤其是青少年一时难以识别,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
8.人际关系异常。网络文化把世界联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个体只 要进入网络,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人们面对的只是一台与网络“大机 器”相连接的“小机器”,容易加剧人们的自我封闭,造成人际关系的异常。现实 生活逐渐封闭,虚拟世界热络异常。
上述由网络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需要新的行为规范加以预 防和消除。
(三)网络道德在网络社会的行为规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有非常完善的法律体系。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正从 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正不断完善。
然而网络社会的许多边缘行为,法律很难来调整和规范,而需要道德 的力量来约束。虽然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的行为规范,它们既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而道德规范则存在于 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其次,法律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制定和认可,并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法律体系;而道德则是人们在社会生 活中经过长期实践自然形成的,通常靠社会的舆论、传统的习惯力量和人们的信 念来维持。再次,道德规范所调整的范围要比法律所调整的范围广泛。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需要加强网络法制建设,用 法律来规范网络社会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社会的全球性、隐匿性、开放 性、自由性和异化性,不可能完全依赖于法律来约束网民的行为,即便有了非常 详尽和严密的法律,面对众多的边缘行为和网上犯罪,法律往往鞭长莫及,而更 多的更为重要的是必须由道德这个更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影响力的行为规范来调 整。
(四)网络道德教育,既是网络社会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挑战,也是道德 教育的世纪选择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和应用,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 维方式,也对道德这一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网络道德教 育,是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它既是网络社会对传统道德教 育的挑战,也是道德教育的世纪选择。人们不得不从道德伦理上和法律上重新思 考人类社会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事实上,在网络社会兴起的同时,网络道德教育已经应运而生。对于 信息技术人才,已制定了一些严明的职业道德规范。著名的有美国计算机伦理协 会为计算机伦理学所制定的十条戒律。再如,美国计算机协会为其成员制定的一 般的伦理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国外有些机构还明确划定了被禁止的网络违规行 为,如南加利福利亚大学网络伦理声明指出了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类型。我国的 瀛海威行为条例和清华大学学生网管会制定的行业规范等等。但是,这些行为规 范由于针对性太强,在形式上就容易流于琐碎,内容上也缺乏统一的价值标准及 鲜明的伦理原则,只能表明网络道德教育刚刚起步,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并且很 艰难。网络社会需要的网络道德教育是一整套系统的、完整的、统一的行为规范、 全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够很好地规范网络社 会的行为,使其有序运行,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二、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一)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 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教育的主体是与受教育者矛盾对立着的特定的 教育者,他们往往是高高在上的伦理道德权威,其主要职责是进行伦理道德的灌 输。在网络道德教育中,教育的主体不是固定不变的,体现明显的层次性,包括 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仍然包括伦理道德的权威,但是,他们不能仅仅是伦理道德的 权威,还必须掌握较高的现代信息技术,这样才能成为网络道德教育中成中坚力 量。
其二,学生绝大多数会是现实或潜在的网民,因而广大教师自身除了 具备良好的伦理道德素质和教育学、心理学素质外,也应该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知 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承担起网络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任务。
其三,网络传播中的技术人员。他们直接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 应该同时成为网络道德教育者。他们在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的同时,可以 利用现有的传播手段来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有时候,他们的“为”或“不为”,这本 身就是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其四,社会各界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他们自身具备相应的思想政治 素质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大部分人也具备或者应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
他们也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力量。
其五,学生家长在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进行网络道德 教育。
其六,全体网民,他们既是受教育者,也可成为教育者,对自己进行 网络道德教育。
(二)网络道德教育的客体 网络道德教育的客体即网络道德教育的对象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同样 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网络社会中的网民,以青少年学生和职工为主。这是一支日益壮大 的队伍。他们的共同特点:一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追求高新知识,有理想, 积极上进。二是反传统,重时尚,思想开放,个性鲜明,行为独立,富有创造力, 是一群充满好奇心和怀疑精神的现代人,他们接受信息和传播信息极具主动性。
2.更多刚刚上网或即将成为网民的中小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
3.网络传播中的技术人员。他们既是网络教育的主体,也是很重要的 客体。
4.社会各界各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5.学生家长。
(三)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一)因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的形态应该从平 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趋向超时空;(二)因为网络的超信息量 和信息的固有本质,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具有可选择 性;(三)应该具有极高的科技含量,将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 信息相交融。
网络道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一点非常重要。
虽然我们说网络上没有地域限制,可以说它是一种“国际性社会”,但网络无国界, 网民有国籍,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本国的人民,尊重国家的主权和制度。这是 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2.重在培养受教育者道德判断、选择、批判的能力。这是网民在网络 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能力。面对网络中的众多信息,教会网民道德判断、选择、批 判的能力,可以使他们获得对自己对社会有价值的信息,促进自身与社会的进步。
3.奉献知识,造福人类。这是一种崇高和神圣的道德情感。也是一种 无形的巨大的动力。有这样的道德感,就可以想到更好地利用网络为祖国和人类 工作、服务和创造,努力造福人类,不利用网络去伤害他人、危害社会。4.要公正并且不采取歧视行为。少数超级大国想利用网络实现霸权主 义,对一些弱小国家采取种种歧视。应该使网民和未来社会的公民,具备这样的 道德品质:公正地对待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人,他们都是人类的成员。
5.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网络社会给信息的传播带来 了极大方便,同时,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著作权法通常鞭长 莫及,而通过对网民进行道德教育,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权在 内的知识产权,就会大大地减少网络社会的知识侵权行为。
6.尊重他人的隐私,保守机密。当前,网络社会泄露他人隐私乃至国 家机密的事常有发生。尊重他人的隐私、保守机密这一点很有针对性,这也是网 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道德品德之一。
7.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百折不挠。创新是科学的灵魂,它不仅是一 个知识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道德品质的问题。进行科学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勇 于探索,不为传统观念和已有的知识所束缚,善于提出新的问题,勇于开拓新的 方向,创造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8.发扬学术自由,坚持百家争鸣。平等、自由的学术争论是科学技术 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积极开展争论,才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繁荣科学技术 理论。网民应该具备这样的道德素养。
9.崇尚公平竞争,注重团结合作。这一点对于网民或者运用网络进行 科学研究的人来说,非常重要。网络是一个极大的活动空间,网民或运用网络进 行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最需要团结合作,有时候,彼此不需要见面,就可以通过 网络来进行合作开发与研究。当然,未来社会的竞争更加激烈,任何一个人都无 法回避竞争,但是,要提倡公平竞争,使竞争与合作同时成为可能,这是网络社 会十分重要的道德品质。
三、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教育规划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 展步入21世纪的新的发展时期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这对思想道德教育提出 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网络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世纪选择,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国家意识形态主管部门、教育部门、信息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网络道德 教育的领导,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教育规划,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鉴于网络社会的全球性、开放性、自由性等特征,应该重视和加强与 世界各国在网络社会中网络道德教育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尤其应该在采取统 一的信息网络道德规范方面加强协同行动,强调形成较为一致的网络伦理,并负 责对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
(三)加强各层次的网络道德教育培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网络道德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加强对他 们的职业道德、网络知识、网络道德教育的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 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开展好网络道德教育,首先自身必须有崇高的职业道 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新道德教育观念,了解网络知识和网络道德教育的内 容和方式方法。同时,采用生动、活泼、形象的方法进行教育,避免使用传统的 灌输和说教的方法。
(四)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德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围绕素质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
应该结合网络道德教育,对德育课教学进行改革,在政治理论课中增加网络道德 教育的内容。同时,其他各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也要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五)开展网上网络道德教育 互联网是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途径。各网站在制造、 传播、监控网络信息的同时,必须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可以建立网上咨询站,进 行有关政策、心理、人际关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咨询。咨询站应该实行隐性教 育的方法,采用娱乐片、心理问卷调查、图片、音乐等多种易被接受的方式,让 更多的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六)社会教育机构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课外活动教育机构,是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和重要阵地。要 结合开展校外教育活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这是社会教育机构义不容辞的使命和神圣的职责。有些社会教育机构只考虑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上网者到底 涉及什么内容,他们全然不顾,这是很不可取的,也是很不道德的行为。
(七)通过舆论宣传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有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往往对受众有着潜移 默化的教化和引导作用。新闻机构在从事舆论宣传时可以机动灵活地开展网络道 德教育,结合与网络社会相关的新闻报道加大网络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
(八)结合家庭教育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 育和社会教育不能代替的。广大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力所能及地开展网络道德 教育,这也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不少家长自己就是网民,可以在与孩子 共同上网的过程当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