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浅析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浅析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浅析论文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高 校的重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因素等。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加强心 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和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不断探索改善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由于自身生活阅历的不足和知识的缺乏, 加之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许多大学 生在进入校园之后都会感到尴尬、困扰和烦闷,日积月累形成了心理障碍,大学 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素质的发展。因 此,如何避免和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成为高校 迫切关注的事情。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 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不稳定阶段,虽然大部分学生拥有良好的 心理素质,但是由于面对着新的学习环境和交流环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矛盾和 冲突,因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新环境需要重新适应,大学生刚刚脱离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同 时也离开了父母面面俱到的呵护,来到了一个完全的陌生的环境,无论是学习环 境还是生活和人际交往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种突变,一些大学 生无法很好的适应,遇到问题更是无法处理,造成心理的压抑和郁闷,久而久之 得不到发泄,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形成抑郁症和迫害症等心理疾病。新的人际关系需要重新维护,大学生的生活圈子造就了一批新形式的 人际关系,他们不单单是学习的伙伴更是生活的伙伴,新的人际关系需要新的方 式来维护。有些大学生缺乏社会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差,在社会交往中无法做 到沟通合作,因此倍感精神压力,逃避群体自我封闭,陷入孤独的进退维谷的状 况。
无法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学生都是怀着美好的憧憬准备开展校 园生活的,但是现实中往往有许多不如意,这时,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避世心态, 甚至是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另一些学生却妄自尊大,自命清高,愤世嫉俗。这 样无法达到心理的平衡,形成万念俱灰或玩世不恭的心态。
在象牙塔下的大学生抗压能力差,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承载着父母无限的爱意,寄托着无限的期待。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面临着挫折和压力,容易束手无策,抗压和抗挫折能力差, 无法自我调节心理压力,形成焦虑、抑郁、叛逆和自卑等不良心理。
网络诱惑下无法形成学习动力,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上受到一定的督促, 但是不同于高中的学习,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一部分学生将时间用于自 我提升,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自控力差,将时间用在了网络上,沉迷游戏和网聊, 影响了学习,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无法解决学习的困难。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入了WTO,在这种剧烈的社会变革下, 很容易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而大学生更是处在心理发展不稳 定的阶段,面对大量涌入的新鲜事物和新鲜信息,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受到的心 理冲击更加强烈,对于心理的影响也更大。同时,现如今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 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国家统一分配到现在的自主择业,大学生投入 了社会的竞争中,使得原本的优越感荡然无存,造成心理失衡,倍感竞争的压力, 对前途的未知感到恐惧,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我国长 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方式,造成了学校一切的标准都以成绩来说话,过分的注重学 生的智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这种重分数轻 能力,重集体轻个人,重理性轻感性的教育观,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素质, 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高校应该加强自身对于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关注,提升认知,加强教育。
大学生一般都处在十七、八岁期间,正是青年中期时代,这是一个心 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很容易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同中学相 比较,大学的生活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远离了父母的陪伴,一切生活都要自立,这对于那些依靠 父母形成习惯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而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各种心理 压力;大学生活将会面对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身边都是来自不同地区、风俗习 惯各不相同的同学,这给同学之间的相处造成了困扰,而一些大学生选择了沉默, 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参加社会活动,久而久之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情感问题 开始困扰着大学生,大学时期是情感萌动的时期,而自身的经验不足,加之没有 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恋爱观,出现一些三角恋、单相思甚至是 被动恋爱的问题,导致严重的情感压力,最终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措施 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系统化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 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体 系,列为高校公共课的正规课程。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在 正常的授课当中穿插着思想健康的教育,全面考虑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可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而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系统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系统地学习心理、卫生和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 规律,可以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 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想结合可以有效的减轻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 突,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自我认识,适应新的环境。所以一方面要学校重视心理咨 询工作的开展,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因此应该注重校 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还有利于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健康的心理 素质。
4、定期开展校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定期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的 掌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状态,加强引导,使学生在心理问题的早期,早发现 早治疗。
重视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大学生自身要学会正确 的自我认识,学会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度的释放自身的压力,提高抗 挫折的能力;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科学作息,健康规律的生活有 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学会自我调节,调节自身的情绪和适压能力, 正确的面对现实,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浅析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浅析》 【摘 要】 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厌学情绪和价值观、人际交往、自我定位的困惑等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 主要因素有自身缺陷、早期教育与家庭关系、学校教育及学校人际关系、社会不 良因素的影响等。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结构需要学校、本人、家庭、学校 和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矫正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的,其中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三 千宠爱集一身”,在未上大学之前,曾都是各个学校的“佼佼者”,当他们到了自 己梦想中的大学校园之后,发现自己以前的各种优势在这个新的环境里都变得不 是那么的显眼了,更是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许多学生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我国的高考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是一锤定终生,对于高考选择学校和 专业的原则,多数学生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优势去选择,因此大学生学习或 从事自己并不热爱的专业,内心自然是很痛苦也是很无奈的,所以爱因斯坦深有 体会的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也就是理 想和现实发生了矛盾,情绪必将波动很大,那么他就很难产生积极主动的适应性, 更严重的会产生厌恶、格格不入的情绪等。
2、迷茫的厌学情绪 在大学校园里,总是存在一些有早上睡懒觉、逃课抄作业,考试作弊 等陋习的学生;还有一部份学生则缺少学习兴趣,求知欲,好奇心,而只是在外 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于是,“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成了一部 分学生的学习格言。
3、市场经济冲击下价值观的困惑 在大学生中呈现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如:一边是“考研热”、“双学位 热”、“考证热”,他们追求在未来能谋到高职高薪的工作;一边是超前经商——“校 园商人”,其经商的兴趣压倒了学习的兴趣:还有一边是小部分无所事事的厌学 学生。
4、人际交往的困惑 在大学里,因自负而不屑交往,因恐惧而不能交往,因自卑而不敢交 往,因孤僻而不愿交往者每个年级都有。有的宿舍人际关系紧张,成了一触即发 的“战场”,有的学生与老师发生冲突,老师不得不与家长沟通,学生与老师间真 可谓是“知音难觅”,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心情自然不会舒畅。
5、自我定位的困惑 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的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 我,并内心经历着种种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 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这些问题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基于种种原因,在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全 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而现代社会更是呼唤大学生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 健全的人格,以安宁、平静的心态去迎接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的社会浪潮和 市场经济的洗礼。可是在当前的社会形态下,市场体制正在处于转型时期,高等 教育则处于深化改革和发展的阶段,大学生面临的竞争、经济、情感、就业压力 普遍加大,在环境变迁与适应、升学与就业、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 与恋爱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高校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是学 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跟着发生变化,有 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其消极影响表现:经济利益挂帅,个人主义倾向严重,集 体意识淡化,奉献与索取位置颠倒,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失衡等等。社会上就出 现了很多不正之风,诸如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上至贪污、贿路、损公肥私,下至 偷税、漏税,贩卖毒品,偷盗抢劫。这些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给他 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近几年来,还出现一些高等学校的学生 不毕业就下海,或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搞一些违法活动等,在学生当中形成了 许多不健康的观念。学校不及时在学生中进行正面教育,将会给他们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造成极坏的影响,这也是对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一个巨 大冲击。大学生思想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 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自身缺陷的影响 有少数大学生因为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在长相、身材、高矮、胖瘦等 方面存在一些先天的生理缺陷;或是因为身体素质不好,患有疾病,在学习和训 练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或是因为自身的个性缺陷,如性格内向、心胸狭 窄、孤僻封闭、急躁冲动、固执多疑等。这些因素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我不如 人”的心理,久而久之,造成严重心理负荷,这样恶性循环,其心理承受力将越 来越差。
2、早期教育与家庭关系的影响(1)父母处事态度、生活方式等家庭氛围的影响。毋庸置疑,大学生 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是以其少儿时期的思想、观念为基础的。大量事实表明, 父母感情和谐、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形成谦虚礼貌、随和诚恳、乐观 大方的人格。反之,则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甚至在单亲家庭中,婚姻的 破裂,会使父母对生活的不满和愤恨可能会转化为一种观念并加诸在子女身上, 这种有意无意的影响都可能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观念,进而使孩子们产生怀疑、否 定别人的心理和行为。
(2)家庭教育的影响。当今社会,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普遍存在。为 了子女的升学,诸如考大学、考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许多家长都是煞费苦心, 不惜一切代价。这样一种来自父母的强烈期望,一方面可以成为大学生们勤奋学 习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适得其反,成为大学生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
3、学校教育及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 (1)校园文化氛围中的消极因素。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大学缺乏丰 富多彩、富有时代特点的校园文化,往往使精力充沛、情感丰富热烈的学生感到 “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沉闷,不能满足其发挥个性、追求内涵、追求文化的价 值取向的独特要求和强烈愿望,使他们情感压抑、兴趣减低。
(2)学习、生活的紧张因素。大学生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一方面来自 繁重的学习任务,较多的教学时数以及应付各种考试;另一方面来自同学之间的 竞争以及社会的责任感等。适当的紧张和压力对一个人成材是有必要的,但如果 超过一定限度,就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影响心理健康了。
(3)学校人际关系因素。大学校园属人群密集型场所,因此,大学生 同样面临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一个大学里的同学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 背景、价值观念不尽相同,其个性、习惯的差异更显突出,学生容易发生人际关 系方面的摩擦与冲突,并无力自行妥善解决,导致交往受阻。也有一些大学生因 缺乏交往技巧和能力,为找不到真正知己而苦恼,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焦虑。
(4)学校教育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 机构并没有把学生的心理卫生、心理健康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更没有 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品德问题等同起来,以思想品德 教育取代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大学生普遍缺乏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 保健能力。当大学生遇到挫折、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不知如何应付、宣泄和化解不良情绪,以维持心理平衡,这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反应进一部恶化, 以致心理疾病。
4、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随着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 涌现的新事物、新潮流给原有的传统的价值体系带来很大的冲击,文化价值观念 的转变激起大学生心灵的涟漪。大学时期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当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时,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更 重要的是大学生们缺乏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不能有效的运用自我防御 机制,这样,必然会使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
三、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结构的对策 当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它使我们拥有了蓬勃进取的 力量,使我们有机会在社会的大学中一试身手,但同时,也有许多不好的东西呈 现在我们的面前,很容易迷失自我,丧失自己的道德底线,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 的素质,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结构,这就需要学校、本人、家庭、学校和社 会多方面共同努力:
1、高等学校要根据大学生的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讲授心理健康知 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健康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好适应环境、自我管理、 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 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而不是“以分取人”,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 游,积极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要。同时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 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 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家庭和社会要给予大学生以理解和信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 机会,对于他们思想和生活中的误区,及时发现并引导更正,使他们能够辨清社会中的真假美丑,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辨别和自我鉴定能力,能够有一个积极健 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早日成为国家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