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科技与金融结合中商业银行的转型问题】金融学第五章商业银行

摘要:国内外关于科技与金融的研究较早,但成功结合的案例并不算多。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将科技和金融结合提到了新的高度。本文首先通过对科技金融相关理论的综述,突出科技金融结合中商业银行的重要性。其次,结合现状提出商业银行的转型问题并给予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金融、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建设性建议

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而且在“扩内需、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源泉,但从目前来看,融资难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首要难题。而推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无疑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必由之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将科技和金融结合提到了新的高度,科技部近期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也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完善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建立多渠道科技融资体系。

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创新活动的深度融合,是由科技创新活动引发的一系列金融创新行为。同时,科技金融工作首先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特性兼具政策性和市场性,政府的重要作用在引导、辅导和督导(房汉廷 2010);卢金贵等人通过分析广东科技金融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从加强部门协作、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融资体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广东科技金融健康快速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卢金贵 2010)。杨勇等人在研究广东科技金融的现有做法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借鉴国内外科技金融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 提出广东科技金融结合模式的路径选择(杨勇 2011);目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还存在制度系统性差、层级较低、法律不完善等不足之处。科技金融要得以快速、稳定发展,需突破一些不利于创新的政策性和制度性障碍,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如出台《促进科技金融发展条例》、完善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等(周昌发 2011)。周辉等(2011)人分析了科技金融的内涵和低碳产业的特点以及低碳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分析了科技金融与低碳产业的有效融合模式,为构建适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理论探索。段世德等人(2011)对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游达明等人(2011)构建出以信用平台为基础、投融资平台为主体、中介服务平台和信用担保平台为两翼的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结构模型。同时还分析各个平台间的关系,并对平台的运行模式进行一定的探讨。唐雯等人(2011)在对国内目前出现的科技金融创新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推广并完善现有合作模式、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阶段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推动科技金融深入合作的建议。李兴伟等(2011)指出了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的主要突破方向为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创新创业银行以及以联通创新创业信息孤岛为载体的中关村科技金融内循环体系建设。

关于科技金融的理论创新层出不穷,国内外关于金融与科技的实践探索更是举不胜举,就其共同点而言,大多都主张通过金融体系各平台和各中介机制协调配合实现科技与金融的完美结合。就我国而言,由于国情的特殊性,金融体系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就目前来说,我国金融体系依然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尤其是大中商业银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必须健全金融体系,促进商业银行的成功转型又是健全金融体系的必由之路。

  有关银行业人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关键是要推动和实现有效的金融创新,毕竟现在的银行贷款依然偏好抵押方式。要实现银行信贷对科技创新的有效支持,一是要求银行从业人员对科技创新提高应有的认识和判断,二是要对科技创新的贷款形式进行创新和探索。而就商业银行整体而言,要实现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这远远是不够的。

   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理性战略选择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育适应实体经济需求的信贷结构,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商业银行应以信贷结构调整为抓手,配合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商业银行可以依托自身资金、信息以及技术优势,通过控制信贷流向实现产业筛选,优先支持实体经济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保持银行信贷行业结构调整方向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一致性。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优化金融服务渠道和流程、加大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业务和产品创新等措施,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效率。

(二)大力发展零售金融业务,构建普惠型、分层次的个人金融服务体系。商业银行在推动零售业务发展过程中,要以全面满足民生金融需求为导向,既要遵循普惠理念,也不应忽视分层次、差异化的市场需求。以普惠为理念,商业银行应着力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积极拓展新型零售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重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技术等拓宽个人金融服务的受理渠道。应高度重视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机遇,深入挖掘富足人群的个性化金融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跨境、跨市场的资产配置和管理能力。

(三)以金融资产服务为突破口,逐步构建轻资本型经营模式。当前,中国正处于金融体系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以银行理财、代客交易、资产托管、养老金、咨询代理等为代表的金融资产服务,具有基本不占用银行资本、银行不承担主要风险和收益稳定等特点,应成为当前国内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方向和突破口。

(四)稳健推进综合化、国际化经营步伐,逐步形成“纵横平衡、条块结合”的组织架构。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应以“跟随服务”为理念,采取“系统控制”、“购设并举”等核心举措,坚持“区域发展”的策略,在继续提升网络覆盖延伸范围的同时,切实增强全球服务能力和全球风险掌控能力,把境外机构建设成为全面的金融服务提供商。络覆盖延伸范围的同时,切实增强全球服务能力和全球风险掌控能力,把境外机构建设成为全面的金融服务提供商。

(五)以业务协同销售、资源集约利用为核心,构建一体化的集团管理制度体系。国内商业银行管理创新的首要着力点是在集团内部建立起完善的一体化运作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交叉销售、协同研发和管理协调的企业氛围和制度环境,充分发挥集团跨业务线、跨区域业务联动优势。国内商业银行集团管理创新的另一重要着力点是根据经营范围拓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集约运营、成本经济为原则,统筹配置集团各种资源,最大程度实现各种公共资源的共享,避免中后台重复建设,发挥相关作业环节规模化运营效益。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改革应理性处理同业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努力改善中国金融生态环境,以业务创新把握潜在的金融同业合作机遇,积极推动非银行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六)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

首先,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售后服务是体现产品质量的关键,电子银行产品也不例外。因此应该以客户分类为基础,开展电子银行个性化服务,做到售前有推介、售中有辅导、售后有回访的高质量服务。一是提供规范化服务。为电子银行客户提供咨询、上门换卡、电话投诉、紧急援助、发放对账单等服务项目。二是提供差异化服务。针对黄金客户,可配备专职客户经理,向客户公布手机号码,随时解答和解决客户问题,并组织客户沙龙、黄金客户体验等活动,锁定高端客户。三是提供增值服务。采取客户积分、换卡抽奖等活动,提高客户使用电子银行的频率。同时,引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免费订房、订票及消费折扣、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项目。四是提供附加服务。以对账单为介质,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提供最新业务信息、信用级别提示、生日祝贺等服务。五是提供巡访服务。建立电子银行客户资料档案和服务反馈登记簿,采取定期巡访方式,为重点客户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其次,加强安全措施,保障业务安全

   目前,绝大部分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都采用了由权威统一的信息安全认证机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发放的数字证书。这种合法的、由第三方CFCA提供的安全认证,对于保障网上银行安全、保障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起到至关重要的重要。同时,各行也要着力防范电子银行系统的安全风险,要对可能产生系统风险的各种环境及技术条件严格监管,特别是对使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要进行严格测试、审核,确保网络银行支付系统的安全运行。

   无可否认,科技与金融的完美结合仅靠商业银行的支持远远不够,还需金融体系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但不能就此而忽视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全面整合商业银行内外资源,实现理性的战略性改革,构建科技金融新体系。

   

   

   

   参考文献

1.赵昌文. 科技金融[M]. 科学出版社,2009.

2.卢金贵 广东科技金融工作的实践及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24):7-10.

3.房汉廷. 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 中国科技论坛,2010(11):5-12.

4. 《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03期 城市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研究 朝克  李杰善

5.《中国海洋大学》 2009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研究郑永俊  

6. 2012年07月11日 07:00 国家科技金融战略框架成型 试点工作已展开

   来源:经济参考报 

7.陈进. 电子银行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J]. 中国报道, 2006年第8期.

8.王玮. 电子银行发展之路[J]. 银行家, 200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