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建筑 现代医院建筑弹性设计研究

【摘要】我国医院将面临着更多的变化与竞争,这将深刻影响到医院建筑的设计模式。

医院建筑空间形态的弹性程度将成为医院建筑设计评价标准的重要元素,而这一点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一致。因此探讨医院建筑的弹性设计模式,使医院建筑不仅能满足目前的功能需求,而且又能很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是目前我国医院建筑设计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医院建筑设计;弹性设计;

现代医院规划设计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如何在前期设计过程充分预留建筑足够的弹性适应能力,以应对未来医院发展变化的需要,是医院建筑设计的重要课题。

一、弹性设计,以适应未来发展变化

众所周知,医院建筑较其他公共民用建筑而言更具复杂性、专业性与特殊性。医疗技术密切依托于现代科学技术,正是由于后者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前者的迅速更新换代。

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模式、医院的基本功能以及其管理模式等也在发生适应性变革,这也必然使其载体--- 医院规模、建筑随之改变。因此,医院的变革性决定了医院建筑要特别注重弹性设计,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结合具体情况,以某市中心医院3 个可能的发展方向为例,即医院规模的变化、医技部分的扩大及各种功能空间的相互转化。针对上述3 种可能性,在建筑设计中采取了如下对策:(1)空间的水平生长。各科诊区设计采用单元体块模式,使各单元沿主要交通轴线(医院街)展开,让交通轴线具有开放端,必要时可通过延长交通轴线继续发展。(2)空间的垂直生长,通过加层的方法增加使用空间。(3)采用统一的结构形式与模数为医院内部不同科室空间的位置调换创造条件。

(4)预留比较完整的发展场地,如基地中部的中心庭院及东南端的绿化庭院. 都可作为应对未来发展变化的预留用地。

二、弹性布局策略

1. 近期集约布局充分预留远期发展用地,绿满院区。根据分期发展的要求,结合周边环境及道路条件,规划首先明确入口朝向和路网架构,将医疗区布置于用地居中位置,行政办公区、生活区和国际高端医疗预留发展用地置于医疗区的上风向,后勤区和感染楼置于西侧下风向。医疗区主体建筑采用集中式布局,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确保在远期规划中的各医疗单元扩展的可能性。与此同时,预留发展用地形成集中绿地,使医疗区被绿地环绕,为病人和医务人员提供环境优美的院区环境,结合园林式停车解决首期医院停车需求。与此同时,门诊用房内部形成若干组尺度宜人的庭院,可引入阳光和新鲜空气,在改善建筑内部环境的同时,也促使建筑内外花园情景交融,给病人和医护人员提供更美好的视觉感受。

2. 以复合轴为脉络,搭建医院持续发展结构体系。南向的医疗区主入口,明确了首期医疗区由南至北的“门诊--- 医技--- 住院”的功能轴线,以南北向的医院街为载体构建医院功能主轴;而位于门诊与医技之间的东西向医院街,则作为医疗发展轴线为各医疗功能单元构建了扩建发展的骨架,门诊、医技、住院三大功能组团平行发展,确保了医疗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各组团始终保持最短的联系距离。两条轴线相辅相成,既确保了医院功能的有序构架,也创造了医院发展的灵活性,十字形的复合轴构建起了医疗区的持续发展结构体系,也成为了模块化功能单元的联系载体。如图1

图1 功能结构图

三、以模块化构筑弹性单元

以模块化为设计基础,应对复杂多变的医院功能需求。医院建筑设计是功能性极强而且最为复杂的公共建筑设计类型之一。

相对医院整体而言,医院建筑的各个不同的部门都是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的子系统,它们的彼此配合才构成了具有完整功能属性的医院建筑,而各个子系统对各自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都有不同的组织方式,对功能布局都有不同的需求,发展更新周期也不尽相同。在以往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一个部门的改动,导致了其他医院部门的一系列变更,“牵一发则动全身”。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各个部门的往往为了“迁就”其他部门的需要,而做出让步,影响功能需求。模块化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模块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复杂系统简化。把复杂系统分解,在保证必要的统一性的前提下(包括:接口的统一化、参数的统一化、设计规则以及兼容性互换性的标准统一化),将其功能由独立模块(各个医院部门子系统)承担,而模块便成了“黑箱”,除了接口和少数技术参数之外无须过问。这就使设计过程大为简化,而且彼此在遵循统一原则的前提下互不干扰,对复杂医院系统的认识和控制也变得相对的容易。设计可采用十字形或双管式医院街骨架为基础,采用标准模数规整柱网,根据门诊、急诊、医技、住院各主要功能分区功能特点,制定相应类型的门诊模块、医技模块、住院模块。根据上述模块化设计的特点,各种模块具有统一的接口、模数以及设计规则:门诊模块和医技模块在水平向与医院街具有统一的联系接口、在垂直交通设计上将竖向交通设置与四角,保证了每个模块具有完整内部空间;采用统一规整的柱网体系,保留远期功能调整的可能性。住院模块则以护理单元规模为设计依据,一期采用每层两个护理单元规模的平面模块,而二期则采用一个护理单元规模的模块,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各功能模块在以上设计前提下,设计还充分保证了每个模块对于自然采光通风、绿色节能的需求,在满足感染控制的原则下避免主要功能房间对于人工采光、空调设备的依赖。

四、有序运营和外部形象的弹性化要求

1. 搭建清晰独立的院区流线体系,确保有序运营。医院内部形成两条环路,机动车绕环路行驶。主体建筑集中在中部,通过绿化组团与机动车道分隔,病人可在医疗综合体内畅通无阻,实现人车分流。医疗综合体内布置了不同的垂直电梯组,分别面对不同使用对象,以满足综合楼内复杂的垂直交通需求,力求做到洁污分流、医患分流、患患分流。

洁污分流:洁净物品入口与污物出口分处医疗综合体的东、西两侧。污物输送首期在地面解决,通过管理与洁净物品流线区分,远期在院区内建立地下污物通道,通过立体交通方式实现洁污分流。

医患分流:医务人员和洁净物品有独立出入口和医务专梯,可通过智能化及物联网控制确保专梯专用,实现医患分流。

患患分流:参考项目为综合医院,人员混杂。设计对门诊病人、急诊病人、儿科病人、传染病人以及体检人员、探视人员和行政人员等健康人群的流线都予以区分,设置独立的出入口,可减少不同人流交叉感染的几率。

2. 生长式的建筑形态兼顾医院首期及远期形象。医院在内部功能不断扩展完善的同时,医院的外部形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生长式的医院建筑外观形态需要兼顾医院近远期形象的各个阶段。在设计过程中,既要避免一期建筑群“未完成”的外观形象,也要保证远期建筑的风格统一。可采用总体规划设计,分期实施的方案,首期外观形象确保院区整体外观架构和整体风格,医疗组团居中布置,布局方正,高层住院楼面向主入口,建筑形象完整。随着2、3 期建设的开展,医疗组团朝两侧展开,建筑形态舒展。2、3 期住院楼与1 期住院楼呈斜角布置,可同时兼顾到双侧城市主干道的医院展示形象;3 栋高层住院楼构成半围合形态,面向院区中心绿地,可远眺,视野开阔,风景优美。在整个弹性和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医院整体形象最终得以完成。

总之,现代医院不断更新发展的功能及运营需求,要求医院建筑在规划设计之初便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眼光,通过动态化、模块化、生态化等设计手段,使医院建筑在长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具有充分弹性发展的可能,最终实现医院建筑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梦瑶,浅谈现代医院建筑弹性设计研究.2017.

[2] 张玉华,探讨现代医院建筑弹性发展设计与实践.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