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播专题音乐节目编制4600字] 广播节目

浅谈广播专题音乐节目编制4600字

浅谈广播专题音乐节目编制4600字 2构思:构思巧而不拘格 例:某台《闪光的清泉》,某台便邀请侗歌艺术家杨宗福做了一档有关侗族 大歌的节目《闪光的清泉》,该节目从侗族大歌的起源、发展、调式、调性、合 唱声部、如何欣赏等音乐专业的角度来阐述侗族大歌的弥足珍贵,这虽然是一组 不错的音乐节目,但其缺少创意,容易形成一种结构套路,线索单纯,专业术语 过多,虽主题明晰,但缺少发散力和感染力。

在构思中,要做到以文驭气,不拘一格。以本台编制的《清泉闪光的音乐》 为例,其内容同样是以贵州侗族大歌为音乐素材的一个专题音乐节目。当时,笔 者在贵州采风,头一次看到那依山傍水的美丽侗乡,听到那清泉闪光的美妙侗歌, 感受到侗族同胞的深情厚谊,不由感动万分。回来之后,我一边整理音乐素材, 一边考虑如何来再现这浑然天成的深山明珠。如果以第三者的身份来介绍侗族音 乐,难以表达出内心的艺术感受。想来想去,决定用亲身经历为主线来刻画音乐 主题:少年时期的侗乡之梦,与侗族音乐人的友谊,采风时侗族人家摆上竹筒饭、 酸菜酸肉、米酒的盛情款待,篝火之夜那回味无穷的侗族大歌,并通过侗歌艺术 家杨宗福、少数民族音乐家协会秘书长张中笑先生、原贵州音协主席冀洲的访谈, 系统的介绍了侗歌与侗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侗歌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艺术特点以及侗歌在国际演出上获得的巨大影响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把重点 放在了音画作品的艺术介绍上,容知识性与艺术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作品解说详 略得当,音乐清新动人,文字优美可感……在一幕幕的回忆中,在切合文意的侗 家音乐中,充分应用现场的音响效果(掌声、欢笑声、议论声等),令人身临其 境,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把侗族无伴奏合唱音乐的艺术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

所以我们构思节目时,要注重借用多种手法,甚至可发前人之所未发,辟前 人之所未辟,关键是要做到立意、音乐、文字融入一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广 播艺术手段,为表现主题服务,给听众以一种新的联想、新的感受。

3选材:选材精而行文美选材,是包括编排节目所需的访谈个人录音、文艺作品,节目内容包括立意, 选材,中心等, 专题音乐节目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通过美好情感的感召,充分挖掘节 目的底蕴,从而揭示出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彰显音乐专题节目的无穷魅力,给 人以心灵的滋润与无尽的遐思。

摘 要:
广播;

音乐;

节目编制 广播专题音乐节目,主要是通过文字与相结合来表现某个主题的广播音乐形 式,它具有主题的思想性、题材的专业性,音乐的欣赏性,它取材广泛,不拘一 格,所谓“花鸟虫鱼皆入画”。然而面对繁杂的音乐素材,我们该怎样去进行加 工,却无定法。每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有限,关键是要探寻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编 制节目之路。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主题:取材广而命意新 以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编制的《共同的歌声――严良�腋疤ü槔椿盎坪印肺� 例,我们得知著名的指挥家严良�掖犹ㄍ宸梦使槔吹南�息:作为指挥《黄河》 的权威,严良�蚁壬�与这部作品结下了50多年的不解之缘,如果请他来谈指挥 《黄河》的经历,以及《黄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一定会发掘出许多新的 东西。于是我们对严良�医�行了专访,严良�姨傅搅丝谷照秸�时期的《黄河》, 两岸中国人一起唱《黄河》的情景,以及《黄河》在世界、在青年大学生中的传 唱。创作的灵感一下就喷薄而出:荀子说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作为中华 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也是经历了九曲十八湾,汇聚无数的群流,才形成了奔流咆哮、 一泻千里的恢宏气势。如果说每一位中国人的血管都是黄河的支流,那么,哪一 位中华儿女的心中不曾澎湃一支用旋律汇聚的《黄河大合唱》呢!采访之后,我 们收集了1989年《黄河大合唱》在台北音乐厅首次上演的实况录音,1995年,台 湾为庆祝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50周年晚会中的《黄河》合唱,以及美国旧金山华 人演唱《黄河》的情景,我们又对当时首都大学生《黄河》万人演唱会进行了采 访。在编制中,我们以严良�腋疤ü槔椿啊痘坪印肺�线索,以抒情的笔调,充满激情的语言刻画了《黄河》的艺术形象,凸显了《黄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 大影响,充分展现了《黄河》的时代精神和意义。

与音乐相辅相成的是行文之美,与行文的意境相协调。当一段乐曲飞进耳中 的同时,要配上言简意赅,明白通畅的解说,这样会使欣赏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 彩,同时也对节目的串联词提出较高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到节目中音乐的美感特 点,与之的语言部分就应该是这种美感的补充和延伸,而不能和这种美感相抵触。

孔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们编制广播专题音乐节目,同样也需要有适 当的行文来表达主题。中国向来十分注意行文炼字,“语不惊人死不休”、“两 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足以体现。所以我们强调的行文之美并不限制语言的风 格,而只是要求行文要为文章主题服务。

《废墟上的歌者》主题严肃,音乐炽热,语言要求质朴简练,富有感情。

“每一个人都有一段值得回忆的似水年华,当它被橄榄绿生动地装点,又与地 动山摇的危急不期而遇,激烈碰撞出青春火花可以顷刻间温暖无数人的心房,在 地震灾区,战士们质朴的歌声,真情的告白,久久回荡在颓败的瓦砾上……一张张 年轻可爱的脸,脱去稚气勇敢担当,他们是挺拔的雕像伫立在废墟上,记录着一 代人的成长……” 所以,在专题音乐节目编排中要以音乐作品为基础,选用的音乐作品要在节 目中真正发挥作用,为表现主题、揭示人物情感、性格特征服务,与此同时,还 要加强串联词的锤炼,让语境与音乐作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方可深情优美, 具体可感,从中更好地揭示更深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侗乡之行是短暂的,然而,侗乡之行却又是终生难忘的。当我踏上归途时, 热情的侗家人与我依依惜别,以歌相送。泉水叮咚,山风习习,漫山遍野的山花 竞相怒放,连绵不断的山峦吐露着清新昂扬的生机,一种无以言喻的美涌上心头, 我想:也许就是因为有如此秀丽脱俗的风景,因为有与这片土地生死相依的人们, 才会有这清泉般闪光的音乐…… 这段文字配以优美悠远的无伴奏侗族大歌,展现出一片空灵辽阔的艺术境界, 自然与内心的理想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掀起了听众感情的波澜。4编排:意境胜而有余韵 广播专题音乐节目是广播文艺的一种形式,它是音乐、文学、演播、合成制 作等艺术门类的有机结合,因此它必须讲究艺术境界和风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美感与情感的高度统一。那么什么是广播专题音乐节目的艺术境界呢?我想它应 该是在内心和外物契合基础上,编制者以敏锐的艺术感觉进行再创造,并运用富 有表现力的音乐、作品演播描绘出来的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某种意境。它是主 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情感和理智的统一。

艺术境界可以极大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组好的广播专题音乐节目, 往往能够通过心境与物境的触发和融合,语言与音乐的协调和渗透,达到思致深 远,物我一体、余味无穷的效果。比如《清泉闪光的音乐》中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