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的临床观察 外周静脉化疗

摘要:肿瘤化疗患者使用PICC置管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而且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及治疗依从性,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开展。

关键词:化疗患者,心静脉置管护理,临床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能有效避免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机械损伤、静脉炎及药物的渗漏,广泛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营养、化疗等患者。肿瘤患者治疗时间长,抗癌药物多为化学剂或生物制剂,大剂量药物综合化疗的应用及反复多次静脉穿刺,易损伤血管,直接造成机械性静脉炎,应用PICC可使各种化疗药物经导管直接进入患者的中心静脉处,从而迅速稀释,大大地降低了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我科对需作多疗程大剂量化疗的47例患者应用PICC技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9月,我科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47例,其中31例顺利完成化疗,10例化疗在进行中,2例因穿脱衣服时不慎将导管带出,4例因病情进展、恶化死亡。

2护理

2.1置管前护理2.1.1置管环境:保持房间空气清新,每日用紫外线灯消毒,按时开窗通风,做到整洁、舒适,整洁的环境能缓解患者的紧张心情,利于置管操作的顺利进行。2.1.2置管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采用PICC宣传手册、展板、个别交流指导等方式向患者耐心说明有关PICC的相关知识,让患者理解使用PICC的目的、优点、置管步骤以及需配合的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以让一些已经成功使用过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教,听取带管患者的介绍;告知置管后不影响日常生活,而且可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消除患者的顾虑,取得患者充分信任,使其情绪稳定地接受置管;医生开出置管医嘱,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情后签署置管同意书。2.2置管时的护理:指导患者平卧于床的一侧,保留足够的操作空间,插管的上臂外展与躯干呈90度,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建立无菌区,静脉穿刺成功后,置入静脉留置导管,当导管进入约20cm时,指导患者的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靠近肩部,使导管顺利进入上腔静脉,置入适当深度,退出导引钢丝,妥善固定静脉留置导管。置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肢体暴露的时间,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有无疼痛、紧张、出汗等不适,辅助护士与患者交流,适当给予安抚,减轻患者紧张、焦虑心理。置管过程应严格无菌操作。2.3置管后的护理2.3.1置管期间的护理:护士要经常巡视,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每天测量臂围,行动态观察;同时教会患者自我观察,出现下列情况应立即告知护士:置管侧上肢出现水肿、胀痛,穿刺处有渗血,穿刺处出现红、肿、痛,颈部不适、输液不畅或输液时听见“嗖嗖”声等。2.3.2穿刺后注意事项:详细告知带管注意事项:第一天应减少穿刺侧肢体活动,有利于穿刺点愈合;第二天鼓励患者进行握拳松拳活动,可帮助建立侧支循环,避免出现上臂肿胀及机械性静脉炎,嘱患者术侧上肢不能剧烈运动,避免提重、举高、用力甩膀活动,不要游泳、泡澡,洗澡前可用保鲜膜包裹穿刺处上下10cm,至少包裹3层,洗澡后检查敷贴有无潮湿,若有潮湿立即告知护士,及时更换敷贴;衣服袖口不宜过紧;输液、睡眠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穿刺侧肢体;置管一侧手臂避免测血压;避免穿脱衣服时将导管拉出。日常活动如洗脸、进餐等不受影响。2.3.3预防感染: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置管后24小时消毒穿刺点并更换敷贴,输液间隙期间每周2次,3M敷贴为透明敷贴,便于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注意有无红、肿、热、痛及渗液、渗血等,如有渗出及时更换,如发现穿刺点发红、有分泌物时则及时更换敷贴并注意监测体温,分泌物增多和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拔管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正压接头7~10天更换1次,每次做完护理后,认真倾听患者有何不适主诉。2.3.4预防导管阻塞:输液过程中液体点滴不畅时应检查输液管有无折叠,输液完毕用100U/mL肝素盐水5~10mL正压、脉冲封管(有凝血功能障碍者禁止使用肝素盐水,可用生理盐水封管),化疗间隙期不输液时每周封管2次;输液过程中随时观察输液滴速,如滴速<50滴/分时应检查是否有导管阻塞,发生导管阻塞时立即用肝素盐水注射器回抽后再行冲管,必要时用尿激酶溶栓。2.3.5预防导管脱落:将敷贴固定好导管和皮肤,更换敷贴时应顺着导管方向向上揭,以免导管脱出。整个过程动作要轻柔,以免造成不适。2.3.6置管后健康宣教:可以播放录相以及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等,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宣教的内容,及时处理及解答患者带管期间的各种问题,消除患者的顾虑。

3小结

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常承受药物渗漏的损伤及静脉炎的痛苦,而血管的破坏,往往会影响患者下一个周期的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