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方面的论文_关于文化方面的论文可以写哪方面

关于文化方面的论文可以写哪方面

关于文化方面的论文可以写哪方面 文化方面的论文篇1 浅谈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的融合策略 摘要:中国国家在文艺座谈会提出了中国的发展,文艺活动所发挥的 作用是不同忽视的,即要实现中国伟大的复兴梦,就要将文艺活动的力量充分发 挥,让文艺繁荣引导群众的观念意识,创作出的文艺作品不仅要具有时代感,还 要以精神食粮服务于人民。可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以文化引 导群众思想,带动群众以健康的态度生活。群众文化活动以富于观赏性的文艺活 动为主,将群众文化与社区文化相融合,就是将社区的群众基础充分地利用起来, 以使得群众文化不仅发挥价值传播的共更能,含满足了群众的审美需求。本论文 针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系统思考展开研究。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区文化;融合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实现了社区 化发展,基于此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其中,群众文化发展日显重要。党报告中对 中国的文化发展提出指导思想,要求群众文化的展开,不仅要发挥其文化价值, 还要发挥其社会功能,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提升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此外,将群众文化与社区文化融合,还可以利用社区的 群众基础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以充实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群众的身心健康,对 社会稳定和文化发展至关重要。

一、将社区文化与群众文化相融合的必要性 (一)社区文化与群众文化相融合使得群众文化更具有美感 群众文化具有自发性,其民间性是显而易见的。国家强调,文艺作品 的创作中,人民是源头活水,以人民为基础开展文艺创作活动,才能够使作品内 容更为充实。社区是联系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将群众文化与社区文化融合,可以 将社区的文化配套服务充分利用起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活动的民间性体现 为民家艺术的呈现,是群众以实践活动为基础而创作的艺术作品,社区文化活动 中将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民间元素融入其中,可以使得文化活动更满足群众的精神 需求。随着社区文化活动的不断深化,加之群众生活内容和民间艺术形式的不断积累,就会使得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二)社区文化与群众文化相融合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群众文化的角度而言,其民间性决定了群众文化的覆盖范围非常广 泛的,而群众文化成为了提高群众凝聚力的重要形式。群众文化是群众文化生活 的反映,所涵盖的内容包括民间美术、戏曲、文学、曲艺、舞蹈以及音乐等。群 众文化的突出特点是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并将时代元素注入其中。中国社会 社区化发展,以群众文化为核心开展社区活动,有助于完善社区服务理念,使群 众文化活动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群众文化活动中,文学艺术对群众非常具有吸 引力。群众文化在社会活动中展开拉近了社区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特别是群众文 化中多样化的民间艺术,以激发群众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有助于促进社 会的和谐稳定。

(三)社区文化与群众文化相融合有助于实现文化的社会功能 与群众文化相比,社区作为政府机构的基层单位,所开展的文化活动 存在着一定的政治引导性。将群众文化与社会文化融合,就是将社区的文化配套 服务充分地利用起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文化从自发性向规范性转向,在 社区文化的正确引导下发挥文化传播作用。强调,文艺活动要达到社会效益,就 离不开群众这个基础。群众文化本是一种群众自娱自乐的活动形式,与社会文化 相融合之后,就会形成政府到向下的文化活动形式,有助于实现社会效益。社区 的文化配套服务还有助于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展开,群众文化组织转变了传 统的运行模式,为社区文化活动提供各种服务。随着群众文化服务意识的增强, 社区就会对群众的精神需求有所了解,基于此而收集信息、开展调研工作。社区 文化活动具有系统性,会定期地组织培训活动和表演活动,这些都离不开群众的 积极参。在社区文化的带动下,群众文化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社区可以派专业 人员对群众文化骨干进行培训,并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专业指导,社区还会为群 众文化活动提供和完善各种基础设施,有助于以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促进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将群众文化融入到社区文化活动中 中国的社区化发展,主要体现为社区文化发展。社区文化离不开群众 这个基础,当然也需要群众文化的补充,所以,要将群众文化融入到社区文化当中,以社区文化活动形式体现出来。群众文化是群众中的基础性,也是社区和谐 稳定发展的基础。

社会的文化大发展,社区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与群众文 化有所不同,社区文化是为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展开的,存在着价值导 向作用。将群众文化融入到社区文化中,不仅可以引导社区居民的价值观,还可 以培养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中国老 龄人口的连年递增,社区文化就越显重要。将群众文化引入到社区活动中,以社 区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活动,使得社区成为群众的家园,同时群众文化还 起到带动社区文化的作用。群众文化与社区文化融合,还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可 利用效率,丰富了社区文化内容,群众文化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比如,社区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就需要群众文化的充实。社区组织群 众开展广场舞比赛,可以鼓励群众参加,使群众在欢乐之余,还会在潜移默化中 接受文化知识的熏陶,有助于提升群众整体素质。

(二)社区可以组织群众开展民间艺术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中,民间艺术是重要的文化内容。与专业的艺术有所不 同,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以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作的艺术,可谓是人民群众 文化生活中的精神内容。民间艺术所涵盖的内容广泛,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 包括民间曲艺、民间美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以及民间戏曲等。这 些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要使得民间艺术从民间挖掘出来并传承吸取, 社会文化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可以借助目前社会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期开 展文化服务活动,以社会服务为理念,以民间艺术为核心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以 发现民间艺术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让群众文化以社区活动形式有组织地展开, 可以使得民间艺术有机会得以展开,根据民间艺术的功能性不同,将这些民间艺 术融入到社区文化生活中,可以对群众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在群众文化活动中, 极具感染力的民间艺术就是文学艺术,按照社区文化的指导,将文艺形象的塑造 都建立在日常生活内容的基础上,采用艺术加工的手法使得文学艺术更具有地域 特点。将生活中真实的故事搬上舞台,让群众产生熟识感,就会使得文艺作品极 具感染力。经过艺术处理后而使得文艺作品得到了升华,就会让群众产生文化认 同感,就会对群众的观念意识起到导向作用。以民间艺术为内容开展社区文化生 活,在社区文化的指导下使得民间艺术的传统创作意识发生改变,使其成为对群 众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民间艺术是实践的积累而逐渐系统化的艺术形式, 以社区为载体反哺到群众甚或环境中,有助于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三)社区可以利用自身所具备的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开展群众文化活 动 社区可以利用自己的环境优势在开辟一个文化广场,以此作为群众活 动的休闲健身场所。要求这个文化广场具有实用性,要求广场面积要能够满足群 众文化活动需求,比如文化广场要有足够的空间组织广场舞。此外,还要保证广 场方便利用。在社区建立广场文化的时候,要注意符合城市区域规划要求,确保 广场不仅实用,而且具有美感,能够对群众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文化广场作为建 设,还需要政府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社区 建设文化设施的特点是数量多,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因此这项工作需要投入 大量的资金。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社区开发多个资金渠道,可以组织慈善 活动向社会范围内的企业单位筹集资金,也可以向组织团体进行募捐。在组织群 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冠名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有效的措施对资金 进行募集。社区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时候,可以与赞助单位合作开展文化活动, 以保证文化广场正常运行,并在发挥娱乐功能的同时,还为群众创造良好的条件, 以展示社区文明,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具有文化传承性,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一种娱乐活 动形式,体现了群众的精神风貌。中国的社区化发展,社区文化成为了引导群众 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目前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将群众文化与社区文化 融合,使得群众文化成为了目前文化体系中最具活力的文化活动形式,不仅丰富 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而且还富于时代感。

注释:
1..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 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 2.颜晓双.中国现代社区新文化景观—群众舞蹈——论群众舞蹈在社 区文化建设中的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14(07):153—154. 3.钟明英.广场舞你到底该何去何从——浅谈广场舞在群众文化生活 中的利弊现状[J].文化文坛,2014(07):277—277.4.彭龙富.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策略[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5,16(01):62-64.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6.吕振泉.解析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文学界(理论版), 2012(10):360-360.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文化方面的论文篇2 试谈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群众文化是一种社会性文化,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文化娱乐活动为 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重视群众文 化建设,积极探索群众文化建设的新路径。近年来,群众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 些显着的成效,但由于发展时间短、认识不足等原因,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未能 达到预期目标,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那么,如何才能搞好群 众文化建设,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呢下面笔者结合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 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存在问题 现阶段,群众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重视度不够、人才不足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还阻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进程。现笔者对这些问题作一总结与分析。

1.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近年来,虽然群众文化建设搞得如火如荼,但还是有部分地区、部门 及相关领导对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忽视了其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没有将其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以至于群众文化建设缺乏保障。

2.忽略了人才建设。从目前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情况来看,素质不高和人员不足的问题依 然严重,这制约了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群众文化工作者素质不高、 专业知识不足,根本不能做好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更别提对群众文化活 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指导了;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文化从业人员严重不足, 由于没有相应的待遇,人才流失情况严重。

3.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资金投入不足仍是制约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虽 然现阶段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部分地区仍将经济建设放置于了文化建设 之上,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非常有限,渠道也非常单一,尤其是一些比较偏远 的地区,只是应付了事,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设备老化,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 活动的开展。

4.群众文化活动单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 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现阶段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仍比较单一,大都是一 些吹拉弹唱性质的活动,缺乏思想内涵,与时代脱节,根本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 众的需求,更别提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了。

二、解决对策 群众文化是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一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群众 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方法、 新途径,找到一条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新路径。

1.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及相关 部门都应高度重视,抓好群众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首先,要处理好文化建设与 经济建设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将文化建设纳入 到城市建设与规划中,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其次,要 从资金、用地等各个环节支持群众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建设的各项需求;再 次,要深入基层发现群众的文化需求,并下大力气满足群众的需求,营造自己管 辖范围内的文化小环境,推动文化大环境的形成。2.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群文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可以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群 众文化工作者的艰辛付出和大力推动。针对现价段群众文化人才素质不高和人才 不足的问题,文化馆要从多方面入手,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群文 队伍。首先,文化馆要加大对现有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地组 织文化工作者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各类业务培训、比赛以及观摩活动,以丰富其 专业知识,提高其组织与管理能力。

同时,也要采取一些奖惩措施,激励文化工作者不断学习。其次,文 化馆要严把人员入口关,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选拔一批专业知识过硬、 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进入群众文化队伍,做好各项群众文化工作。再次,文化馆要 做好对业余文化团队的培育,加强对现有业余文艺团队的登记、培训、管理,并 充分发挥老年体协和专业文艺团体退休人员、民间艺人的龙头作用,鼓励他们积 极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中。

3.拓展群众文化经费投入渠道。

群众文化自身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积累。只有资 金充足了,群众文化建设才能无后顾之忧,群众文化事业才能繁荣发展。现阶段, 群众文化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虽然资金投入每年都在递增,但还是远远不能 满足群众文化建设的需要。对此,政府除了加大群众文化资金投入外,还要制定 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人士、企事业单位捐款捐物,共同参与到群众文化 阵地与设施建设中去,发展群众文化事业。

此外,文化馆也要做好经费自筹工作,遵循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开展 一些有偿服务,发展一些文化产业,如开办各种艺术培训班、辅导班,举办文化 社团剧场演出等,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难题,繁荣群众文化。只有这样,在政府主 导的情况下,建立新的资金投入格局,多渠道投入资金,群众文化建设与活动才 能顺利进行下去。

4.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针对群众文化活动单一,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求的问 题,文化馆及文化工作者要拓展思路,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开展丰富 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一是坚持内容创新。以往的群众文化活动大都比较单一,没有融入多 少新思想、新文化,内容陈旧,与群众生活脱离,与时代不相符。对此,文化馆 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用 饱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先进文化,引导人民群众自娱、 娱人、自育、育人,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二是坚持形式创新。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现代科技手段已经 深入到了各行各业,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文化馆及文化工作者也应 注意到这一点,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具体来说,文化馆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的群众 文化活动形式,拓展群众文化传播渠道,进而通过新颖的文化活动形式,吸引更 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文化方面的论文篇3 浅谈中国茶文化 摘要:高校开设茶文化课程,对于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活跃大学生 思维、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但从当前高校茶文化课程的开设现状 来看,高校茶文化课程仍然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对于高校茶文化课程的研究探 索仍然大有可为。基于此,本文尝试从茶文化课程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角度切入, 对高校茶文化课程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相关的高 校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校;茶文化课程;文化素养;途径 茶文化,是深刻扎根于我国本土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我国传统 文化之一,茶文化教学在高校中的开展对于高校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可以起 到突出的推动作用。当前,很多高校在意识到茶文化的重要价值后,掀起了高校 “茶文化”热潮,先后开设了茶文化教学的相关课程。可以说,在大学课程体系中 将茶文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尝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 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理论层面挖掘和弘扬茶文化的精髓,推动茶文化课程的 发展建设,进而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高校茶文化课程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既处于学生时期,又处于学 生向社会工作者的过渡时期,在这样的时间段内,大学生群体具有思维活跃、参 与感强、求知欲强、对客观事物有一定判断能力但又容易判断失准等特点。大学 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群体的社会阅历不深,尤其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 理解存在欠缺,因此,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就成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 一个重要的方向。我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集中体现了很多我 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行塑造,不 失为一个非常良好的尝试。

具体来说,高校茶文化课程的开设,可以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方面 至少可起到这么几方面的作用:
一是完善大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在知识结构方面仍然较为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理论知识为主,对于传统文 化方面的知识所知甚少,而茶文化课程的开设,可以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一 定的完善,在传统文化方面为大学生注入更多的营养,间接完善大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判断能力,为大学生走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是提高大学生在人文方面的思维能力。人文学科是一个看似简单实 则复杂的学科,涉及到多个社会领域和科学领域,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深 入浅出地理解当代社会的人文内涵,掌握基本的人文价值观念,透过我国茶文化 实现传统文化和潮流文化的融会贯通,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 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非常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是增加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茶文化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我国茶文化在当代被漠视甚至丢弃,很大一部 分原因不是传统文化失去了魅力和价值,而是传统文化没有被很好地发扬和传承, 以茶文化课程的开设为切入点,向学生传授我国传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其中蕴 含的人文智慧、道德情操,可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茶文化的魅力所在,进而对我 国传统茶文化产生热爱之情,并有效增加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高校茶文化课程开设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基于茶文化的诸多积极意义,高校在茶文化课程的开设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多,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客观来看,我国高校茶文化教学仍然存在一些 突出的问题:
一是对茶文化深刻内涵的传授方式存在缺陷,导致大学生对茶文化内 涵的理解不够深刻、不够全面,甚至无法准确领会茶文化中的基本内涵,这对茶 文化的传承、传播不利,也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利。

二是茶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老套,缺乏具有现代气息的内 容载体,在依托历史、偏重茶史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兴趣不 高,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茶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实用性和魅力,这对茶文化在当 代的继续发展不利。

三是茶文化课程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缺乏学生实践环节,在有 理论、无实践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成了“纸上谈兵”,在连泡茶、 饮茶、品茶都没有接触过,连茶具、茶服、茶室都没有见识过的情况下,学生对 茶文化的理解就很难深入,偏重理论的教学方式也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学习热情。

四是茶文化课程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和细化,虽然一直在强调通过茶 文化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基础文化素养,但这样的目标仅仅是泛泛而谈,并未进 行进一步的细化规定,这也间接导致不少茶文化课程教师缺乏授课动力,甚至在 授课中存在应付了事的情况。

3高校茶文化课程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分析 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茶文化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 素养,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基于良好文化素养的更加完善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 力。基于当前高校茶文化课程客观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有必要对高校茶文化课程 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进行客观分析,以帮助高校通过茶文化教学将茶文化的 魅力和茶文化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3.1理论教学和充分的实践教学相结合 众所周知,茶文化虽然体系庞大、内涵丰富,但却是从基本的饮茶活 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高校茶文化课程教学中,为向学生充分传授茶文化的 内涵,就必须首先让学生亲身体验饮茶活动的魅力,这即是茶文化课程的实践环 节,也是茶文化课程教学中基础性的内容。实现茶文化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良好结合,应当做到以下几 点:一是通过基础性的茶文化理论讲授,带领学生初窥茶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基 础性的茶文化理论讲授应当涉及茶文化的来源与定义、茶之道、茶之善、茶之美 等,使学生对茶文化产生求知欲和喜爱感,在奠定了这样的茶文化教学基础和教 学基调后,茶文化的深入教学将会更加容易开展,学生对茶文化也更容易由浅入 深地深入理解;二是开展茶文化实践活动,包括饮茶和品茶,参观茶艺博物馆, 感悟茶艺馆,品味茶艺精神等,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 带领学生亲身体验茶艺文化的魅力,感悟茶艺精神内涵,体会茶文化内在精髓, 逐步形成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并最终通过茶文化的学习实现个人文化素养的提 升和知识结构的完善。

3.2茶文化教学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划分 茶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如果向学生全盘传授茶文化内容,相对 难以做到,而且耗时耗力,因此需要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对 茶文化的教学划分层次性和阶段性。从茶文化教学的层次性来说,对于非茶叶专 业的学生,应当重视茶文化基础应用知识的讲授,将茶文化的通俗内容和精髓表 现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对传统茶文化形成初步的、正确的理解,对于深入的茶文 化内容,应当有选择性地决定是否以授课的形式进行教授;
而对于茶叶专科的学生,茶文化教学则应当适当深入,不仅要帮助学 生充分掌握基础性的茶文化内容,也要帮助学生拓宽对茶文化的理解,以茶文化 为工具实现学生人文思考能力的提升,以茶文化授课为切入点塑造学生的人文价 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基础扎实的、以茶文化为支撑的文化理论体系和文化理论能 力。从茶文化教学的阶段性来说,茶文化教学应当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以阶段 性、衔接性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一层一层地品味、掌握茶文化的内涵,形成基 础牢固的茶文化知识理解和理论能力。

3.3对于茶文化中“真、善、美”的教学主线的把握 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真、善、美”是茶文化的主线,在高校茶文化课 程中,“真、善、美”也是教学的主线。茶文化中“真、善、美”三者相互独立又紧 密联系,“真”所体现的是茶叶之真,指的是茶叶来自自然、清新脱俗的本性、本 质,“善”所体现的是茶文化内在的和谐、包容的精神,是我国民族性的象征,“美” 所体现的是茶文化中追求美好、热爱美好的精神,对人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启发。在茶文化教学中,把握“真、善、美”的主线,要做到以茶叶发展史实 为依据,传达茶文化的精神实质,上升茶文化的内涵和本真,展示茶文化在调节 社会生活、人与人的关系乃至国家、民族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探索茶文化中蕴含 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的向往。为帮助学生理解茶文化中蕴含的“真、 善、美”,必须通过良好的、富有情感的教学,让茶文化真正以民族精神代表的 姿态走进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真正领略到我国土生土长 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茶文化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文化魅力,感受茶文化在当代 的魅力所在,并以此为契机完善自身的价值观、文化观。

3.4对于茶文化课程授课者能力的较高要求 基于茶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以及传授茶文化内涵的较高难度,在高 校茶文化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必须为其配备教学能力突出并且对茶文化乃至我国 传统文化理解深刻的教师。具体来说,高校茶文化课程对于授课教师能力的要求 包括:
一是必须深刻理解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于茶文化的渊源、定义、 发展以及茶文化中蕴含的道德品质、人文精神、时代精神等要有深入的理解,并 能以此形成茶文化的完善理论体系;
二是茶文化授课教师必须本身是爱茶、敬茶的,这是茶文化课程老师 应当具备的文化价值取向,在爱茶、敬茶的基础上,教师才会产生传播茶文化的 热情,对于茶文化的教授才会更加一针见血、有理有据;
三是茶文化授课教师应当能够做到将茶文化和其他学科的文化知识 融会贯通,这将帮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更加顺畅地理解茶文化内 涵、掌握茶文化精髓,提升授课的效率,优化授课的方式;
四是茶文化授课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足够的授课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 在有限的课时内,要通过良好的、高效的授课,将茶文化内涵有效传授给学生, 帮助学生形成对茶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4结语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高校茶文化课程的开设,的的确确可以在提升学 生的文化素养方面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提升茶文化课程的开设效果,以此实现大学生自身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的继续提升,必须深入挖掘茶文化的优 秀品质内涵,深入探索茶文化课程的开设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茶文化教 学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助力 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