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文明理念下消费方式的发展趋势_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张美

(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天津300191)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生态文明的战略升位,将主导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我国人民的物质消费趋向简约化,倡导物质消费品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同时,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社会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活动将日趋丰富。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也促使我国要大力发展公共消费品,让个体的消费需求通过社会化的形式得到满足。

【关键词】生态文明;消费方式;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13)12-0075-03

【收稿日期】2013-10-28

【作者简介】张美君(1978-),女,山东菏泽人,天津师范大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学发展观。

《生产力研究》No.12.2013

决策参考

輫輳

的雾霾令所有人都无法淡定。各方专家用尽办法查找雾霾原凶时,汽车尾气“罪责难逃”。另外汽车消费导致的城市空气污染,已经使肺癌成为北京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物欲消费不仅产生污染物,还产生废弃物。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我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后者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包围城市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世界每年产生4.9 亿吨垃圾,而仅我国每年就产生近1.5 亿吨城市垃圾。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推存量已达到70 亿吨,占地约80 多万亩,近年来又以平均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长。全国600多座城市,除县城外,已有2/3 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且有1/4 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2]尽管我们党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我国政府也已经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来净化环境,但依然步履维艰,未来更应该关注污染物和废弃物产生的源头,减少人们的物质消费,提高物质产品的使用寿命。

二、精神消费的丰富化

精神消费主要指教育、知识、科技、娱乐、音乐、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消费,强调对人的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的满足,要求将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人们在消费中实现人的体力、智力、情感、意志力以及社会素质、精神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精神消费的丰富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正如艾伦·杜宁所说:“地球上生命的未来取决于我们———世界人口中最富裕的1/5 能否从物质需求的充分满足转向非物质需求的满足。”[3]首先,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为精神文化消费的丰富化提供了条件。2004 年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2004 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仅为3 440 亿元,2010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到11 052 亿元,占同期GDP 的2.75%。[4]过去几年里,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大大超过了每年GDP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又提出推动文化产业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必将为市场带来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可有效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也引导人们进行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其次,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较大改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我国居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已向小康社会迈进,标志着我国消费结构进入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这为精神消费的丰富化提供了需求支撑。最后,人们对全面自由发展的追求为精神消费的丰富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人类对自身的完善和进步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当人们的物质需要达到一定层次的满足后,就会把精神需要提到更重要更突出的地位,这时人的幸福感、特别是人的发展跟消费的物质财富的绝对量已没有太大的必然联系。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进入小康状态以后,人们的需要应该主要不在于物质欲望的满足,而在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人的发展,“最具体的表现在人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上面。”[5]因此,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消费得到保证以后,人们会增加文化、学习、艺术、休闲、娱乐等精神生活的消费,以提高文化素质和加强精神修养,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三、个体消费需求满足方式的社会化

个体消费需求满足方式的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的需求越来越通过社会的公共产品来满足,逐渐减少需要的满足依赖个体消费商品的形式。譬如,更多的公共交通,更少的私家汽车;更多的公共预防性健康,更少的昂贵治疗性健康;更多的公共绿地,更少的豪宅庭院;更多的公益文化产品,更少的商业演出团体。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消费需求构成个体的主要需要,个体需要的满足依赖于交换基础上的消费活动。其实,“需要的产生,也像它们的满足一样,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6]在普遍交换还没有发展起来的社会中,人们主要是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的产品,自给自足;当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交换进而发展到普遍交换的时候,出现了商业,一些人专门为交换而生产,他们的生产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交换价值,他们生产的产品叫做商品。商品出现后,人们主要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消费活动来满足需要,这种消费活动表现为个体对商品的占有。人们通过消费粮食、衣服、住房、日用品等来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通过消费书籍、报刊、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来满足基本的精神方面的需要。现代社会也是资本逻辑主导一切的社会,资本为了满足自身增值,就要加快资本流通的速度,所以就要不断激发人们的需要和欲望,并且人的需要和欲望主要被引入到輫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