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卡托普利及辛伐他汀联合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卡托普利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为共同特点,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其中脑梗死是糖尿病较严重的并发症,治疗效果差、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研究采用胰岛素、卡托普利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非死亡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4.2岁。根据WHO 1999年制定的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其中糖尿病史10年以上者12例,5~9年者37例,1~4年者23例,新确诊者8例。并发高血压者26例,并发冠心病者18例,高脂血症者24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腔隙性脑梗死者26例,多发性脑梗死者32例,单发性脑梗死者22例。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单瘫、偏瘫、失语、构音障碍、感觉障碍及病理反射。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心、肝、肾及呼吸系统疾患。

  1.2 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伴发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改善血液循环、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康复训练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在24小时内给予胰岛素(依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辛伐他汀(每晚10~20mg)及卡托普利(6.25~12.50mg,3次/天),对照组则给予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
  
  1.3 检测项目

  治疗前及后15天分别检测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GLU)、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id protein,LDL)水平,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疗效判定。血液标本由检验科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 AU640)检测,采用酶比色法测定血脂,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ADL评定采用Barthel Index (BI)评定法。疗效评判标准:(1) 治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可自理,瘫痪肢体肌力在4 级以上;(2) 好转:症状和体征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提高;(3)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瘫痪肢体肌力在1级以下。治疗有效率(%) = [(治愈数+好转数) / 总例数]×100 %。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ADL评分比较(略)

  2.2 两组的治疗效果

  治疗后15天观察组和对照组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5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2 2组治疗效果比较(略)
2型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为共同特点,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其中脑梗死是糖尿病较严重的并发症,治疗效果差、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研究采用胰岛素、卡托普利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非死亡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4.2岁。根据WHO 1999年制定的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其中糖尿病史10年以上者12例,5~9年者37例,1~4年者23例,新确诊者8例。并发高血压者26例,并发冠心病者18例,高脂血症者24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腔隙性脑梗死者26例,多发性脑梗死者32例,单发性脑梗死者22例。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单瘫、偏瘫、失语、构音障碍、感觉障碍及病理反射。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心、肝、肾及呼吸系统疾患。 怎么发表论文

  1.2 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伴发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改善血液循环、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康复训练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在24小时内给予胰岛素(依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辛伐他汀(每晚10~20mg)及卡托普利(6.25~12.50mg,3次/天),对照组则给予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
  
  1.3 检测项目

  治疗前及后15天分别检测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GLU)、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id protein,LDL)水平,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疗效判定。血液标本由检验科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 AU640)检测,采用酶比色法测定血脂,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ADL评定采用Barthel Index (BI)评定法。疗效评判标准:(1) 治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可自理,瘫痪肢体肌力在4 级以上;(2) 好转:症状和体征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提高;(3)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瘫痪肢体肌力在1级以下。治疗有效率(%) = [(治愈数+好转数) / 总例数]×100 %。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ADL评分比较(略)

  2.2 两组的治疗效果

  治疗后15天观察组和对照组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5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2 2组治疗效果比较(略)
 3 讨论 怎么发表论文

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日益增加,除感染、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外,慢性并发症如脑血管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已成为糖尿病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已知动脉粥样硬化的某些易患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于相应的非糖尿病人群,使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应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干预。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致血浆和组织蛋白发生过度非酶糖化反应,如糖化血红蛋白(HBAlc) 增多时可引起组织缺氧,血浆LDL、纤维蛋白原等增高,同时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而变形能力减弱,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斑块和血栓的形成,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使局部脑血流量下降,促使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2] 。糖尿病患者发生脑缺血时,由于脑组织不能对糖进行有氧代谢,使无氧酵解增加,导致缺血区域乳酸性酸中毒,此时花生四烯酸和血栓烷A2 大量产生,脑ATP生成减少,致钠泵功能衰竭,钠离子内流,这些均可造成脑细胞水肿,加剧缺血脑组织损害。本观察组使用胰岛素可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控制血糖浓度,也可避免口服降糖药带来的体内酸性代谢产物的增加,同时可尽量减少高血糖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加重脑水肿与脑损伤的作用[3] 。本研究中观察组使用胰岛素使血糖控制水平较对照组理想,无低血糖反应发生,提示胰岛素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剂量易于调整。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4]。糖尿病患者易引起血脂异常,高脂血症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壁易形成血栓。胆固醇和胆固醇脂是构成动脉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当血清甘油三脂水平升高时,可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容易形成动脉硬化,促进粥样斑块裂解作用,导致脑梗死的发生。辛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除能明显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代谢外,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等作用 [5]。据有关文献报道,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比非高血压者高6 倍[6] 。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小动脉和微血管壁节段性脂质透明样变,纤维蛋白样坏死及微动脉瘤形成,血管腔狭窄,促发梗死。收缩压增高是影响糖尿病并发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因素。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是2 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上述危险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血管壁细胞和其基质成分,引起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激活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7-8] ,而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 Ⅱ,ATⅡ)的激活,可诱导和刺激生长因子(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6)、趋化因子(如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及黏附分子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引起动脉壁的炎症反应和加重内皮损伤。卡托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组织AT的产生,抑制了AT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了内皮功能,减轻了动脉壁的慢性炎症反应。它还可以与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持久结合,使后者对组织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减弱,从而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减少,交感神经对血管的控制减弱,血压下降;还可以影响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使缓激肽增多,促进血管扩张剂前列腺素的释放,增加血流量,并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转运,最终起到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本组病例中我们所使用的卡托普利单次剂量为6.25~12.50mg,目的在于重点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减轻动脉壁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轻度调整血压,避免脑梗死急性期因剂量过大使血压较快速度及较大幅度下降引起脑灌注不足而使梗死范围扩大。本研究中观察组15天后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揭示胰岛素、卡托普利及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