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技术管理论文
纪录片技术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从媒介环境学大师莱文森的“后视镜”观点和媒介进化的“玩具 ―镜子―艺术”三阶段论入手,分析民间DV纪录片的局部真实和相对真实问题。关键词:DV纪录片后视镜真实 根据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休斯顿大学、俄亥俄州立 大学教授联合编辑的《电影术语辞典》界定,纪录片是“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 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和观点,但它是从现实中汲取素材,并用 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由此可见,一部纪录片的首要条件是“非虚构 性”,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时真景而创作的。钟大年在概括纪 录片的特征时指出:纪录片应有的特征应是一种利用没有虚构的方法进行的创作, 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一种认知方式,因此可以有创作者的想象手法,但是一定要 真实。中国民间DV纪录片只是纪录片的一种形态,以下就从它的想像手法与真 实的博弈中来分析论述。
“民间DV纪录片”指的是专业体制以外的范畴,用DV机拍摄的纪录片。“民 间”的精义在于自由的可能性,虽然自由未必都是颠覆,也可能是肯定,但可能 性才是意义最终所在。这里的“民间”,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思想状态,是针对作 品自在的完整概念,是抛开商业等压力的作者自足,强调的是影响主体的非职业 化和公益精神,包含着文化、技术、立场和姿态等方面的意义。
麦克卢汉曾预言:“技术进步一次又一次的使每一种情景的特征都发生逆 转。自动化时代将是一个自己动手的时代。”在实际创作中,DV具有明显的成本 低廉、制作方便等特征,随着它的普及,一种更加平民化、个人化的,一种属于 普罗大众的影响制作和传播的方式正在来临。民间DV纪录片让平民在一定程度 上有了话语权,除了语言文字之外,影像也成了人人都可以使用,谁有感受都可 以记录下来的载体,非常个性化的影像传播手段产生了。民间DV纪录片的出现, 代表了一个影像制作的新时代。
一、民间DV纪录片是时代的“后视镜” “我们通过后视镜看现在,我们倒退走入未来。”麦克卢汉解释说:“我们 面对一种全新的情况,我们往往依恋不久前的客体。”我们的依恋既是物质的依 恋,也是语言的依恋……后视镜的类似效果,就是模糊新媒介最重要的革命功能,对麦克卢汉而言,后视镜成为媒介演化及其影响的基本运作法则……他认为,旧 媒介成为新媒介的内容,更加引人注目,并且被误认为是新媒介;
后视镜把我们 向前看的注意力倒过来,引向刚刚过去的东西。……他说,我们看自己在媒介中 的倒影时,陷入了自恋之中,对媒介的影响视而不见,因为我们是与媒介关系最 亲密的媒介制造者。在民间DV纪录片中,创作者往往沉浸在自己在作品中的倒 影里,对其本身文本的社会功效和文化影响视而不见,在他们充当一种媒介制造 者的同时,本身也被卷入到技术进步和文化融合的潮流中去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待媒介演化的总体情况:首先,我们借助发明媒介来拓 展传播。使之超越耳闻目睹的生物极限,以此满足我们幻想中的渴求;
其次,我 们发明媒介,以便重新捕捉在初始延伸中已经失去的那部分自然。从这个观点看 问题,整个媒介演化过程都可以看作是补救性措施。民间DV纪录片可谓是一种 补救性媒介的产物,借助数字摄像技术,把镜头延伸到我们耳闻目睹的极限之外, 既满足了人们“远视”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窥探了原本未知的世界,人类的好 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眼睛和耳朵原有的功能也得到了延伸。
波斯曼常说,我们应该自问:我们用一种新媒介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谋求解 决什么问题?其结论是,我们要拥抱技术,出于错误也好,出于轻浮也好……我 认为“后视镜”是一种工具,是刚刚过去的东西进入现在的放映机,是有助于我们 跟上当前真正问题的理想设备。在功能清楚的补救性媒介中,我们不需要后视镜, 因为手边的问题及其补救措施是显而易见的……。后视镜成了一个基本的工具, 它可以告诉我们,应该去偏爱哪一些最初的感觉。在这里,民间DV纪录片充当 了后视镜的作用,透过它,我们的视野拓展了,我们的感觉更加清晰。普通人和 平常事有时候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和关注,这里反映的不仅仅是窥视欲,更多的 是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感。透过民间DV纪录片,我们往往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 或者是过去的自己、或者是现在的自己;
还可能是理想中的自己和自己恐惧的画 面,那样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充当了时代的“后视镜”。
二、民间DV纪录片反映了技术文化变迁的轨迹 保罗・莱文森在一篇重要的文章《玩具、镜子与艺术:技术文化的变迁》 中指出了任何一种新技术不可豁免的必然经历。一种新技术问世的时候,人们总 是习惯于把它当作一种玩具,并不把它真当回事情。但当人们习惯了这种新技术 的时候,就开始卷入这种技术的应用,并且越来越深入,这个是时候,技术就进 入了模仿现实的镜像阶段。但当技术迈入第三个阶段的时候,技术就不是仅仅停 留在对现实的模仿上,而是作为一种参与性的力量来构建和重塑社会。在指出这一点的同时,保罗・莱文森说如今技术革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技术停留在童年阶 段的时间越来越短。一种技术往往是在人们正视之为玩具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作 为一种力量重塑现实。事实上我们也发现,就在人们视民间DV纪录片为小孩们 的玩具和闹剧的时候,它正以其一系列新的技术和新的运营形态在迅速地改变着 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民间DV纪录片承载的内容之所以有意义,在于它的思想价值。我们可以 把一切思想叫做“转物质”,意思是说,思想需要它赖以存在的物质底层。不过, 不过,思想在旅程中有规律地、自然地超越这些物质地层。只要这个旅程是幻想 的,思想就可以超越物质底层。……实际上,思想作用于物质的结果就是技术, 技术可以认为是思想、计划、图式和梦想看得见、摸得着的体现。在玩具、镜子 与艺术的三段论中,技术穿插其中,既作为思想的载体,也反过来促进了思想的 进一步完善。
麦克卢汉著名的“地球村”理论中这样说到:广播中的传者具有绝对的权威, 听众只是小孩子,只允许听,不允许问。这是个“儿童村”;
电视的出现。村里人 由小孩子变成了窥视者,窥视的对象既受人欢迎,也令人讨厌;
网络的出现,使 它迅速成为我们讨论、辩论、形成共识和投票选举的手段,因特网是自治村。补 充一点,民间DV纪录片只能说是因特网“自治村”的一部分,不过,制作者的能 动空间空前扩展。只要你愿意,你就能举起DV机,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影像保 存并传播给村内的其他人。这里玩具和镜子的功能兼具,继续发展,就成为了艺 术。无论是玩具、镜子还是艺术,民间DV纪录片的真实与想像交叉,谱写出自 己独有的真实。
三、民间DV纪录片的真实论 面对诸多对民间DV纪录片真实论的追问,我的解释如下:每面镜子都只 代表了局部,每个纪录片都遗漏了些什么,它集中于某些方面,忽略了另一些方 面。它具有不完备性,没有任何一部纪录片能反映现实生活的全部。赛博空间的 产生,对真实空间产生了侵犯,但说到底是可以自我矫正的。但这种自我矫正往 往是在产生了负面影响后才启动的。信息并不真实,它只是真实东西的表征―― 这是千真万确的,信息本身只能传递信息――它不是任何真实的东西,不是看得 见摸得着的东西,不是可消耗的东西。信息是关于真是事物的构想和思考的产物, 即可能是关于事物自身的信息,也可能是关于其他事物的信息,还可能是关于一 种其他信息――另一种真是事物的表征――的信息。信息的存在十千真万确的, 在这个意义上,信息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以部分,所以信息是真实的。然而信息的现实与信息描述的现实是迥然不同的。民间DV纪录片也一样,它不是任何真实 的东西,只是对现实的观察和拍摄的产物,它本身的真实和它所承载的内容真实 是完全不同的。纪录片不仅仅是一面真实世界的镜子,更是一面具有折射功能透 镜,其折射出的真实,多多少少有些变形,但这种变形在我们能够承受的范围之 内。也是纪录片这一表现手法进化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DV,为个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影像写作空间――不仅专业人士 可以借此尽情自己的任何狂野、冒险的想法,而且常人也可打破媒介对影像的长 久垄断,从而拥有记录自己和他人日常生活的权利,甚至可以拍摄属于自己的“电 影”。
我们呼唤个人影像时代的来临,是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创造突破范本、 颠倒惯有模式的作品,从而使影像的可书写性大大提高……”DV作为数码时代的 一支笔,给我们以影像书写的无穷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