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专业 新闻专业转型研究

新闻专业转型研究

新闻专业转型研究 1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新闻专业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以及面临的问题2010-2015年,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新闻专业的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能够在报刊、广播电视 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及相关领域,掌握新闻基本理论和不同媒体的知识、技能、方 法,具有报刊新闻的采写与编辑、广播电视和网络新闻采编、节目和广告的策划 与制作、网络多媒体动画及网页制作等能力,能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 媒体和相关文化产业中的技能性岗位及一般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宣传岗位,从事新 闻采写、采集与编辑、节目策划与制作、网站维护与管理等工作。专业依据人才 培养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主要依托报刊(纸质媒体)、广电(电子媒体)、网 络(网络媒体)三种媒体,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 建了“三技三能三媒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简称333模式。“三技”是指本专业就业 所面向的三种媒体的技能,包括报刊媒体工作所需的新闻采写、新闻摄影、版面 设计编辑等技能,广电媒体工作所需的新闻摄录、节目策划与制作等技能,网络 媒体工作所需的新闻采集、编辑、网页美化、维护等技能。“三能”指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三种能力构成了本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该教学模式 的出发点是紧紧依托于三种类型新闻媒体,紧跟媒体报道内容和媒体技术发展, 及时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保持良好的教学效果,预期依据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具 有的职业能力,除了适应新闻媒体的专业技术工作外,还能适应文化产业公司及 其他企业单位相关岗位工作。但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很多弊端和问题。

“333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从理论上讲,的确顺应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为 学生预设了就业宽出口,使学生在校所学几乎到各种文化公司都能找到用武之地。

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遵循的是“2+1”的学习模式,导致学生专业学习技 能的时间相当有限,当专业追求涵盖面“广”的同时,无法保证学生掌握新闻业务 技能的“精”和“尖”,导致学生就业方向不明确、就业后职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2展开社会调研 2.1新闻专业人才需求调查 只有正视新闻人才需求的现状,才能够有的放矢,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此,笔者在郑州、开封等地展开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需求问卷调查”, 共有100余位媒体从业人员参与了问卷调查,他们来自报纸、广播、电视、企事 业宣传部门、广告公司、策划公司及影视公司等媒体机构。调查问卷从课程设置、个人素质、职业道德、新闻单位的用人标准、人员引进情况、对高职毕业生的看 法、校企合作等方面来设置,以期从调查中分析出媒体对从业人员的素质需求, 为新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新闻教研室共收回110份问卷调查,经数据分 析,发现以下情况。

2.1.1用人单位对新闻人才的学历要求存在差异 在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对新闻人才的学历要求,因地区而异。通常,郑州 的媒体对毕业生的学历有着较高要求,要求本科以上学历。郑州以外的地区,新 闻单位在学历方面要求则有所降低。在河南省境内,大城市和小城市,对新闻人 才的学历要求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一发现为新闻教研室开拓高职新闻专业学生实 习就业市场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2.1.2用人单位认为新闻专业毕业生最应具备的素质 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对新闻人才的能力要求带有鲜明的倾向性,其中最受 用人单位重视的毕业生能力分别是:综合能力、专业技能、策划与创新能力、敬 业精神、表达能力,而理论知识水平的排名则比较靠后。

2.1.3用人单位对新闻专业课程设置的意见 在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设置有新闻学概 论、传播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报刊电脑编排、摄影、摄像及视频编辑等课程。

在调查当中,广大新闻单位没有提出增减意见,但普遍认为核心业务技能的训练 不够精深,要对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等技能着重加强训练,切实培养学生的 实际操作能力。

2.2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课题组对新闻专业已毕业历届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追踪,充分了解学生 就业情况。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共有117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新闻专业学生 的就业率非常高,达到97.5%,其中进入国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的学生占 35.5%,60%的学生进入了企业。真正进入新闻媒体工作的学生比较少,还不到 6%,35%的学生是从事和新闻专业相关的文化传播领域工作。只有10%的学生对 目前的工作表示“不满意”,剩下90%的学生对目前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和“很满 意。”27.5%的学生表示“专业对口,与所学专业联系紧密”,45%的同学表示“有 一定联系,但联系不大,偶尔会用到专业知识”,27.5%的表示“毫无联系,基本用不上专业知识”。这和学生的工作领域直接相关,进入媒体和文化传播公司工 作的学生,工作和专业的联系较为紧密,而那些其他工作领域的学生则基本用不 上专业知识。在“学校开设的专业实训课程是否能满足您目前的岗位需要”这一问 题上,32.5%的学生认为“基本满足”,40%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27.5%的学生 认为“有很大差距”。通过对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发现学生对新闻专业的整体教学 设计还存在局部不认可的地方,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需要进一步调整和设计, 使其充分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3确定新的专业发展方向 经过近两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新闻专业逐渐找准发展定位。结合当 前最新的行业发展形势,新闻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聚焦,确定“影像制作” 为下一步的专业发展方向。

3.1摄影、摄像及相应的后期制作 技术有广泛的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大众对生活质量的 要求也不断上升,追求精神享受的愿望随之增加,国家也在着力培养人民群众的 艺术修养,提高综合艺术素质。摄影、摄像行业是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的朝 阳产业,未来行业对摄影、摄像及相应后期制作人才的需求将逐年增加,其中经 过正规培训的高端摄影、摄像人才将更加抢手。当前行业人才总体呈现供不应求 的局面,在行业内就业的专业人才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都很优越。本专业方向的 就业适应性也非常广泛,既能让学生在报社、电视台、影像制作部门、广告宣传 部门、音像出版部门、影楼、剧组及影视公司从事摄影、摄像工作,又能支持自 主创业,打造具备摄影、摄像和后期制作能力的专门应用型人才。

3.2本专业转型存在可实施空间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新闻教研室教师均获得“高级摄影师资格”。面对高职学 生就业市场的瞬息万变,教师紧扣市场发展脉搏,积极调整自身的业务发展方向。

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培训和行业实践,在提升职业技能方面取得了 显著成效,摆脱了长久以来教师知识与能力脱节的问题,也为新闻专业向“影像 制作”方向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

3.3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向“影像 制作”方向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培养学生媒体应用技能的基础之上,强化摄影、摄像和后期制作能力,建构“目标引领、知识构建、 平台孵化、服务保障”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目标引领”指明确培养“精业务、 懂媒体、会策划”的创新创业型摄影摄像人才的目标;
“知识构建”指构建融合人 文学科和新闻传播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课程知识体系;
“平台孵化”指搭建孵化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梦想平台的“影像传播工作室”;
“服务保障”指提供满足学生 创新创业需求的教学管理服务和保障。重新确定了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后,教研室基于工作过程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相应的技能要求,进一 步设置课程,从而打造全新的课程体系。全部课程和环节对知识、能力、素质进 行了结合,既包含体现能力训练为主线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也有培养学生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开设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等职 业基础课为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基础;
开设摄影、摄像、 视频编辑与Photoshop图像处理等职业技能课,培养学生从事摄影、摄像前后期 领域及新闻领域的职业能力;
开设影像工作室实训、模拟电视节目实训等集中实 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在职业拓展课程方面,学生可 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选修相关课程,课程包括人像摄影、商品摄影、主题 微电影策划与制作、网页排版设计、网站运营、商业修图、广告策划与活动营销 等,助力学生提升职业能力。此外,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还开设了提升学生个性 化素养的选修课体系,包括唐诗宋词与人生、生活中的管理学、历代女性法律地 位解读、大学生岗前法律问题、高尚女性的必修课、婚姻爱情与家庭、职业发展 中的团队智慧、交友与情商、幸福心理学及大学语文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文 化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场适应能力。课程设置与开发体现了循序渐进 的认知规律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将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 和就业市场的反馈,持续不断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新闻专业学生的就 业竞争力,提高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

作者:于秀 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