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移民精准扶贫研究]水利工程移民部职责

水利工程移民精准扶贫研究

水利工程移民精准扶贫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兴修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在这些大型水 利工程建设中产生了大量的移民,单三峡工程就产生百万移民。由于离开了原有 的生计环境,这些水利工程移民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移民容易因生计资本的缺失而 陷入贫困。目前,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年贫困攻坚和精准扶贫时期,对于 这些移民,国务院也提出了到2020年全部脱贫的目标。从实践上看,在精准扶贫 的政策背景下,大型水利工程移民的贫困帮扶将得到大力的发展,但从理论上看, 对这些移民的精准扶贫,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归纳和提炼。从精准扶贫的目标上看, 生计能力的可持续是进行精准帮扶的实质所在;
从精准扶贫的活动空间上看,移 民社区是进行精准帮扶的具体场域。可以说,大型水利工程移民的精准扶贫绝不 仅仅是一个单维的帮扶行为,它涉及到多维空间重构中的移民生计能力的再造。

因此,需要从社区空间、生计能力与精准扶贫关联的视角,对大型水利工程移民 的精准扶贫展开研究。本文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 供新的思路。

二、精准扶贫的概念与内涵 精准扶贫是2013年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新思路。学术界随之对此进 行了研究。就如何精确理解精准扶贫,有学者认为,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扶贫 提出的,它是在具体的贫困环境、贫困状况下,使用严格而科学的程序对扶贫对 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汪三贵等,2015)。[1]有 学者指出精准扶贫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贫困人口的识别和贫困资金与项 目的瞄准(黄承伟等,2015)。[2]更进一步的,有学者将精准扶贫的关键集中 在“精准”上,认为其就是指:扶贫对象、扶贫措施与效果两个方面的精准(许佳 等,2015)。[3]从瞄准视角切入,吴雄周等(2015)认为精准扶贫是一个从单 维瞄准向多维瞄准的嬗变。[4]但不管哪种理解,识别和帮扶内容都是关键内涵 所在。

三、精准扶贫、社区空间和生计能力的关联分析 1、精准识别与社区空间的关联分析精准扶贫中如何做到有效的识别和瞄 准,学者指出了其中的难点,一是认为精准扶贫中存在着“排斥”现象,导致无法 有效识别,例如,邓维杰(2014)就指出了影响精准扶贫的9种排斥类型。[5]二是政府实行的贫困户扶贫瞄准机制在实践中难以发挥预期的效果(吴本健,2014)。

[6]对于识别困境,学者也作出了不同层面的响应性研究。第一层面是技术型实 践分析层面,在这一层面上有学者直接指出了社区管理在精准识别中的作用,指 出通过“入户排查、建档立卡”的方式进行精确识别(于敏,2012)。[7]第二层面, 即理论型社区空间分析层面,在这一层面上有学者指出精准扶贫的效果受到了社 区空间的结构性制约,因此,精准扶贫的建构要放在整个社区空间的背景下去实 施(何得桂等,2016)。[8]国外的经验也指出,精准的贫困识别需要深入社区 之中,结合当地的知识和风俗(Ahmed,2014)。[9]有学者指出贫困者在社区空 间中的参与将有助于瞄准的精确性(翟振芳,2008)。[10]而付少平等(2015) 则指出要准确识别移民生计空间中的贫困,才能较好地展开精准扶贫。[11]2、 精准帮扶与生计能力的关联分析贫困原因的研究视角从最初的收入范式变迁到 了现在的能力范式。意味着对于贫困者,不仅要对其进行资金帮助,更要注重对 其生计能力的帮扶(丁昭等,2014)。[12]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了从脆弱性 到生计资本冲击直到生计策略与生计后果的分析路径,以及政府政策干预的救助 回路。在这个分析框架中,实际上已经将贫困帮扶与生计资本关联了起来,生计 资本的积累被看作是一种生计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贫困者越可能获得更好的 生计后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生计能力在这个框架中被分为五种具体资本,贫 困者一般需要围绕这些资本进行帮扶,其中人力资本被看作基本的要素,但是社 会资本一样非常重要。不过对于老年贫困者来说,可能社会资本、物质资本与金 融资本更加重要。精准帮扶取决于对被帮扶的了解,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进行帮 扶。我国学者基于贫困帮扶和精准扶贫的实践,总结出许多针对改善贫困者生计 能力的精准帮扶方式,如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居住帮扶等(李本钦,2015)。

[13] 四、生计能力与社区空间的关联分析 1、生计能力的理论发展与要素构成国外学者一般将可持续生计看作是一 个家户在外力干扰下的适应过程,将适应能力看作可持续的生计能力。从理论发 展来看,适应能力主要被融入到两个研究范式之中,一方面是被融入到脆弱性研 究范式之中;
另一方面是作为生计能力融合到了可持续生计研究范式之中。国内 学者在生计研究中,一般将生计的适应能力视为生计能力,其内核是生计资产。

关于适应能力的构成要素,不同学者的观点有所差异,Smit(2006)认为适应能 力应包括经济资源、技术、信息与技能、基础设施、制度与公平;
[14]TolandYohe (2007)认为适应能力应包括资源获取能力、人力资本存量、关键制度和决策权 的配置结构、决策者保持和分配信息的方式等;
[15]Brooks(2005)则将资源和生计资产看作适应能力;
[16]还有学者认为适应能力构成应体现为以上三者的综 合。总的来看,适应能力的主要构成包括了资源(包括各种资本和网络)、信息 管理及关键制度。2、社区空间参与生计能力的研究在不同生计能力构成要素中, 所提到的资源、社会网络、制度等要素,使社区空间能够被包容到适应能力的研 究之中。尽管没有统一的界定,但社区空间秉承社会学家对空间的界定,一般包 括了地域空间和社会网络两个部分,而更加明确的表达,则将社区空间看作经济 空间、社会空间、制度空间和文化空间的有机组合(Burkew,2008[17];
付少平 等,2015)。根据这一观点,社区空间可以被看作是资源、制度、社区管理、文 化和社会网络的有机组合。国内外学者在适应能力与社区空间的关系方面,已经 作出了大量的研究。比如,理论研究方面:PellingandHigh(2005)就提出应建 立一个多样性的相互作用的社会网络,来满足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18]通过社 会网络可以获取各种人力、社会和经济资源。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对社会网络关 注较多,大多集中在农户脆弱性(杨文,2012[19]),农民工社会融入(叶继红, 2012[20])和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关系变迁中(吴慧芳等,2010[21]),研究表 明社会网络重构是这些群体提高其生计能力的需要和后果。

五、大型水利工程移民生计能力与社区空间的关联分析 国内关于大型水利工程移民的生计能力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移民土地补 偿、安置和培训等方面,以张绍山、施国庆、梁福庆、张华山、杨云彦、钟水映、 陈绍军、孙中艮、史俊宏等人的研究为代表。在这些研究中,指出了水利工程移 民贫困与生计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分析了土地补偿制度、居住规划等因素对该 群体的影响,指出了对该群体进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培养的重要性,就业、职 业培训、信息资源、社会交往与支持等被看作是提高水利工程移民生计能力的主 要方式(陈绍军等,2016)。[22]基于此学者指出,作为社会资本与其他资源传 导载体的社会网络(社区网络与其他人际关系网络)及其变迁对移民生计能力的 维护与提高有重要影响作用。同时,国内学者的研究也表明,非正式社会网络为 水利工程移民提供了生计能力发展的保障(黄健,2012)。[23]进一步的,从培 养水利工程移民生计能力的视角,也有学者提出了“能力再造”的观点,认为这是 移民实现其自我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能力再造的模 型(杨云彦,2008)。[24]此外,文化与社区认同对移民生计能力也造成影响(赵 文娟,2011)。[25]六、关联思路与进一步研究从学术的角度看,精准扶贫不仅 仅是一个技术性名词,其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内涵,而这个内涵来自于对贫困者生 计的理解,即精准扶贫不但要扶持并脱离现在的贫,还要能够达到以后都不返贫 的生计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对于大型水库移民来说,精准扶贫也可以转换为精准的生计能力再造,正是在这个生计的再构建过程中,才能理解和研究如何在 复杂的生计环境转换后的情境下有效地展开移民的生计帮扶。当然这一生计能力 发展的过程是嵌入在移民的社会网络之中的,从更精确的层次看,这一过程是内 嵌在移民社区空间之中的。在这一空间中,经济、社会网、组织、文化及制度等 因素一起发生作用,它们不但一起形成了各自社区独特的空间结构,各自也形成 了独特的子空间及结构。要看到这些因素是交织在一起发生作用的,在这些因素 构成的作用机制中,水库移民通过适应性的活动(家庭和个人),不断提高其生 计能力,在CONTEMPORARYECONOMICSNo.1,Jan.2018这一过程中不但水库 移民的生计被重构,经济、社会网、组织、文化和制度等因素也被不断的重构。

将生计能力再造与精准扶贫关联起来的思路,实际上提出了两个研究问题。首先 从横向看,对于各个不同的贫困群体,是否都可以使用一种普遍的生计理论视角 去进行研究;
其次从纵向看,社区空间是否可以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到精准扶贫 之中。

本文所提出的研究思路其实从学术的层面上不但可以更好地推进水库移 民精准扶贫的理论研究,还能将此理论分析框架作为其他类型移民生计发展的一 个普遍性的研究视角。这一视角也突破了自愿移民与非自愿移民之间的界限,即 使在去移民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带有一定隐含身份的群体进行研究。这一思路 是适应我国当前大力发展扶贫搬迁移民和生态移民研究需要的。从精准扶贫、生 计能力和社区空间三者之间的关联研究来看,这三者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说明本文所提出的这一从空间和生计能力在理论上推进精准扶贫研究的思路是 可行的,也是顺应需要的。但目前国内关于贫困者的精准扶贫研究中,较少将这 三者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基于空间的多维度的生计能力帮扶的研究。因此,在进 一步的研究之中,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推进。一是在社会网络与移民生计能 力再造的关系中,推进正式社会网络的影响与机制,以及正式与非正式社会网络 的融合机制的探讨。目前在水库移民的研究中,社会网络因素基本上被等同于非 正式社会网络,而在社区脆弱性的研究中,正式社会网络得到了重视,从具有代 表性的三峡库区水库移民安置区实际来看,正式组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关注和 研究。二是建立基于社区空间的水库移民的精准扶贫体系。扶贫工作具有多维度 的面向,在精准帮扶中,经济因素不是唯一的因素,还需要考虑正式与非正式社 会网络、文化、制度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实际上在移民的社会空间中,在社区融 合与个体与家庭生计能力再构建中,交叉发生作用,因此需要精细化地梳理出这 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后果。

作者:张峻豪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