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一:城市地铁空间系统环境艺术设计 城市地铁空间包括城市地铁站、地铁室内外空间。城市地铁已经融入 到人们生活当中,地铁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应加入艺术元素、增添艺术美感、丰 富城市内涵、愉悦人们的心理。各城市在修建地铁时对环境艺术都有一定的考虑, 但是,还存在艺术设计不合理,且艺术水平较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城市地铁空间系统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交通也越来越拥 堵,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地面上的交通压力已经接近饱和。发展地下交通不失 为一种有效方式。基于现实的交通压力,城市地铁作为新宠,成为缓解城市交通 压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基于现实现状,设计好城市 地铁空间系统环境,对于地铁空间系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城市地铁车站的空间设计 2.1城市地铁车站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设计城市地铁车站环境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A.满足使用安全要 求:安全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首要原则,地铁车站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是安 全性。B.满足出行方便要求:地铁车站是人们出行的现代交通区域,车站环境设 计科学合理可方便居民出行。C.满足人性化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 进步“,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逐渐走入生活。人们对环境要求更加高,为创造美 妙、有序、和谐的空间秩序,人性化设计要求人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从而给人 们提供了便利、舒适、美感和情趣的空间环境,使人们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

D.满足整体协调性要求:设计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与当地民风民情相一致,与 历史相协调,与时代感以及人的感知相协调。要求设计具有整体性。E.满足本土 文化要求:各种文化有着本民族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和文化底蕴,它是传统文化整 合或发展的一种文化形式。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背景、地形和气候,城市地铁车 站环境艺术设计是城市形象的象征。

2.2艺术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各种概念属性统筹协调的层级关系是实施策略,它是城市地铁空间系统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2]。

2.2.1地铁空间的入口设计地铁空间的入口设计是地铁空间设计的门 面,设计的好坏关系到人们对其第一印象。地铁信息是入口设计首要呈现的,地 铁信息要与周围融为一体。地铁入口设计的难点是地铁信息要与周围建筑的整体 风格相协调,又要体现其个性。设计师给出了两种建议:第一,入口采用简单的 设计处理,这种方法很简洁,一般是没有建筑形体的。将入口的设计重点转移到 标识的设计上,将标识作为导向,引导民众进入地铁;第二,采用浓重装饰,优 雅高贵的华丽设计,令人过目难忘。

2.2.2地铁空间色彩设计与照明色彩具有强烈的识别效应,已成为经营 策略的有力工具。有计划、有战略性的采用优美的色彩,可在视觉传达中发挥举 足轻重的功能。为提高建筑外观空间的表现力,应该合理运用色彩。一个民族、 一个地区都有其用色习惯,都会受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影响,为营造“地道” 的文化风格,设计人员要全方位的、深入的了解当地特色,设计出具有灵魂的、 经得起推敲的好作品。在地铁空间的艺术性装饰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还有照 明。大多数地铁车站都处于地下,车站内部一般缺乏自然光照,会令人紧张不安。

地铁空间可以通过光源的一些特性、灯具质感、造型及其排列组合来妆扮或强化。

可以把自然光照引入到车站里来,因地制宜地利用玻璃屋顶或者大面积的玻璃幕 墙来增强照明效果。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采用人工照明,光照尽量以简洁明 快色调为主,这样,可以使人们在视觉上更加轻松愉悦。

2.2.3地铁空间中室内墙壁的设计墙壁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 理念,在地铁空间内创造舒适的心理环境,让人忘却旅途的疲惫。一个舒适宜人、 具有趣味性的候车环境是大家所期望的。此外,地铁的室内墙壁是一个城市文化 的缩影,通过地铁空间墙壁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品味。国内地铁最缺乏的就是对 城市特色的展示,对地域个性的张扬,如何设计出具有特色又美观的墙壁,将是 对设计师的考验。

3结语 城市地铁作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工具,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发展。

作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城市地铁空间系统的环境设计要求具备一定的艺术美感。

它的艺术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丰富内涵以及提升人们生活质量都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本研究在讨论地铁空间环境艺术背景的基础上,针对其设计原则,对地铁入 口、地铁空间色彩和照明设计以及地铁室内墙壁设计方面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地铁空间环境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为其艺术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二:环境艺术设计中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边缘学科,它涉及诸多学科并需要设计者整体把 握,其中包括建筑设计、设计美学、环境生态学、人文科学、心理学等。在现代 设计中仍然有着传统民族吉祥观念的意识痕迹,具有幸福、美好意义的象征元素 广泛应用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今中国传统的民族元素越来越多地受到设计 师们的关注。民族元素是当今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的经典象征。

民族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不能仅仅是对其模仿甚至简单的照搬,因 为如果这样只会是仿古与复古,只能是走向僵化,我们主张应该结合时代的需要, 深入探求其精髓,并以此基础进行再创造。我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 多彩的民俗元素。大到宫殿庙宇、园林等传统建筑内外的各种装饰,小到建筑内 部的家具陈设、生活用具及案头摆设,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文化的生命力 不仅在于本体维护,更在于效用发挥,把文化资源用起来。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 说,要能充分的注重对于民族元素与文化的相互接纳与融合,民族元素为环境艺 术设计带来了丰富的素材,而民族文化是背后深厚的底蕴与内涵,随着当代环境 艺术设计飞跃式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如此对设计师的要求越来越 高,如何能将传统文化中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元素、习俗、感情、宗教、地域特色 与与现代的设计诉求、生活方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既不盲目照搬又不牵 强的新的创新形式,这样保留本土的文化以及象征意义,将民族元素以及文化中 的那份宁静,祥和之感融入进现代设计的理念中,让人们既喜爱又尊重。以下阐 述民族传统设计元素的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

一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 如今我们一般所说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通常指运用在建筑、服装、 绘画之类上的意象。然而这些表面元素其中的深意更值得当代设计师们去发掘, 例如讲究对立统一、中庸和谐的儒家思想,以及讲究无谓的道家思想,都是民族 文化区别于现代文化与国际文化的地方,体现民族的形象和利益。随着中国经济 的较快增长,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对公共设施公共环境的改 造与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多,能够将城市中公共环境艺术发展并营造完善也成为一 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外在标志,在城市快速“建设”中不断地用现代化、国际化、模 式化的设施和与其对应的高效、便捷、简单的设计理念几乎完全取代了我们原有 的传统的、有民族气息的、有温和如意之感的城市烙印。物质的流通与财富的快 速积累冲淡了城市居民的民族情感与文化的记忆。因此,我们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让历史与现代法治融为一体。另外,我们要时刻保持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用传统的民族的人文气息来装点城市,通过文化的交流来熏陶城市居民。所以, 被逐渐取代和摒弃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元素应以新姿态出现在当代设计中,适应现 今的社会潮流与设计诉求,当其能够重新回到设计师们的思维体系,出现在当代 环境艺术设计中,再次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使现代艺术作品具有民族性,也具有 时代性。让民族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充分应用。这样便会折射出一种 人文的力量,令人内心澎湃。

二民族文化与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经典应用 环境艺术的构成可一分为二,一是物质层面的,即植物树木、景观小 品、水、假山石等具体构件;二是思想层面的,即场景中的文化底蕴、潜在内涵, 只有二者的完美统一才能构成宜人的环境空间。笔者持学习和探讨的态度,现以 苏州博物馆的新馆为例,试着在贝聿铭大师的封山之作里解读环境艺术设计究竟 如何把握民族文化与元素在其中的归属。其实早在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中,贝聿 铭老师就曾做过这样的提案,同样,在苏州博物馆中我们也在追求如何“在一个 现代化建筑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1物质层面中新材料新结构的运用 博物馆新馆的总体上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以黑白灰为主色调, 将粉墙黛瓦进行新的诠释,又保留了苏州建筑温和、秀气的特点。造型上也尊崇 苏州古建筑的斜坡屋顶,但更多的是呈现代感的几何型。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元 素的具体表达是结合了新材料新技术,通过全新的媒介传递到人们的内心,例如 构成整个屋顶的灰色的小青瓦被一种俗称“中国黑”的花岗岩取代,这种石材质地 强韧,寒冷天气下也不易裂开,弥补了需要定期更换的不足;白色墙体虽样貌与 民间建筑没有区别,但内部用轻质钢化结构代替了传统的梁架结构,令墙体更轻 薄坚固;更有玻璃围栏,平静的水体,光栅形状的屋顶,“让光线来作设计”,在 光影交错中,处处有清新空灵之感。

2精神层面中对传统民族内涵的传承 外在的物质表达固然重要,但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更重要的是把握民 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其进行现代方式的演绎,对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文化的解 读。其一,在博物馆新馆中,贝老师将传统的造景手法通过现代方式进行运用, 传统的苏州园林中用窗的造景方式,在新馆中咖啡吧墙面的海棠窗中得以丰富,在中间增添了同是传统窗景中的冰裂纹路,较传统海棠窗中间完全通透四周纹路 的方式更具层次感。冰裂纹被赋予冰清玉洁,自傲高冷的文化内涵与海棠窗象征 的富贵堂皇看似冲突,实则是和谐统一的,一方面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一方 面持守高尚其志的处事之道,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再有,主庭院北部的 片石假山,以拙政园的白墙为画纸,结合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布局“以壁为纸,以 石为绘”,层次感强,而且山石更有色彩的过渡,整个“画作”的比例恰到好处, 蕴含着传统国画中“留白”的艺术,通过曲桥来进行隔断,仿佛假山石水中渐渐浮 现的一般,呈现清晰的轮廓和剪影的效果,打造出山水画中“平远”的意境。水面 的分割借鉴了传统园林中理水的手法,通过桥、亭的划分是水面有聚有散。室内 的水面结合着屋顶透过的光线颇有灵动又宁静之感,博物馆屋顶与窗的几何风格 硬朗的线条以白墙为背景融化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中,配合水中植物小品亦有画作 的神韵。“老虎天窗”对自然光线的处理,使人漫步其中时犹如穿越至用竹帘为窗 为门的古代。如此诸多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其中,为当代的环艺设计民族化现代化 的结合贡献了范本。苏州博物馆新馆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也 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更为中国建筑的传承与创新翻开了 新的一页。

三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转化与再诠释 1在苏州博物馆中对民族元素发展的预见 民族文化起源于民间,具有天然的亲切感,充分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 热情与热爱,更体现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憧憬与向往,通过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剖 析,我们应借此展望未来民族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何去何从。在当下中国 的环艺设计中,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呈现出一种错层的结构,要么全 无民族符号,效法国外的现代设计,或者将民族的符号完全复制粘贴式的照搬, 没有灵魂。相对而言,具有长期性质的展览馆、博物馆等能够很好地通过自身展 示的内容与当地的民族地域特色相结合,很好地体现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通过 对民族艺术的使用,通过将展览主题与展品所蕴含的特定文化内涵相结合,很好 地增强艺术感染力、提高民族归属感,能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继承以及发展起到 推动作用。贝聿的苏州博物馆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再诠释树立了典范:民族传统 的运用应结合现代手法,不能由一些元素符号机械的堆砌成为僵化不变之物,而 是要与现代设计多层次多角度地结合。

2针对环境艺术设计特殊性分析其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相对于其他类别的艺术(如绘画、雕塑等),生理上的舒适程度是环境 艺术设计审美美感的一大特点,这是其他类别的艺术无法比拟的,所以像迎合人 体的尺度、健康需求、光线以及颜色所渲染的气氛等生理需求的满足在环境艺术 审美中具有超出其他艺术审美的重要价值,更值得注意的是生理需求对人的影响 相对直接,只要在所处的环境中就会有相应的生理反应,这对设计者也是更高的 挑战,然而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入,巧妙地迎难而上,由于民族文化的 独特适应性,使得在面向广大群众的环境设计中恰到好处地迎合了民族民间文化 与大众内心民族气节相通相容的特点。因此,民族传统并非是老旧与亘古不化的, 它并不是现代设计与创新的枷锁,相反,民族的元素是中华传统文化留给环境艺 术设计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先贤对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的思考是基于传统设 计观中对这个世界内在逻辑的尊崇,能够把握这一核心,就能将民族的传统文化 注入新鲜血液,令其运作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民族民间艺术具有独特性,但现 代化的环境艺术其实是与民族民间文化相通的,都来自于最淳朴的人民大众的生 活,通过这些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在装点人们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平添了一种 归属感,更是对人们将传统、民俗、民风与文化延续下去的这种情怀的尊重。

四结语 近年来,绝大多数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风貌,在追求现代化国际化的 建设热潮中被“开发”或“改造”,面对如此文化冲击,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将传统民 族文化理念融入环境建设中,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 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中华文化经历五千年的发展,已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审美情趣,只有能够 在其中探寻设计之道,才能坚持对民族传统文化理念的秉承。纵观贝聿铭老师在 国内的设计之路,如果说北京香山饭店为新时期我国建筑和室内设计师的创作起 到了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的作用,并且为寻找民族元素介入当代设计的试探性提 案的话,那么苏州博物馆新馆这一倾情之作就使得苏州民居风格和现代建筑和谐 对接,融建筑于园林之中,使古代民族文化和现代的科技相辅相成。正如1976 年设计香山饭店时说的“我的真意是寻求中国现代建筑民族化的道路。”能够看出, 贝老这一完美的收关之作,指明了将来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要走自己的特色,要契 合人们心中深层次的心理诉求,要对民族文化深刻理解后产生自然的情感流露, 用有内涵有深度的民族语言与世界设计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