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时代性特色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的时代性特色论文

素质教育的时代性特色论文 世纪之交,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 明确提出并着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教 育提出巨大的需求。必须承认,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是有重要贡献的。然而,只有敢于面对问题,我们才能进步,才能跟上时代发展 的步伐。进入21世纪,对我国来说,就要迈上新的5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征程,其中最重要的准备,就是人才的准备。问题的重要性使我们不得不去 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目前在基础教育界已形成了共识,素质教育势在必 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且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究其原因,我认为实施素 质教育既要尊重教育现实也要注重教育发展的战略。

一、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就需要认真的研究我国的传统教育 理论,了解它的局限性:
第一,只面对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多数的人成为“失败者”,以“失败 者”的心态进入社会。

第二,我国的传统教育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对获得知识的方法 注重不够。

第三,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如何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实际能力注重不够,培 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重知轻能”。

第四,我国的传统教育就是致力于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大强调使学生 创造出新东西,不去自觉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五,学生读书学习多是为了应付考试、升学,但对所学的知识的实际应 用和对这些知识的反思注重不够。

第六,在知识的学习、巩固和提高上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加班、加点、 加压”的办法对待学生、摧残学生。

从以上分析就可以明确的告诉我们传统教育是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九九九年年初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素质教育研讨会”上,各地的学者、 专家对如何界定和理解素质教育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但都一致地认为,现代的 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由重知识向重能力和素质转移,把知识的提高同能力和素质的 发展联系起来,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和素质,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旧教育观和 人才观的根本区别。而传统教育的本质是“应试教育”,既以应付考试、取得好的 考分为教育目的,并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素质教育的教育 目的是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目的的根本不同 是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认清传统教育既“应试 教育”的危害性,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二、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教育现实 素质教育是一种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 身心发展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牵扯整个体制的系统工程,是重大改革,决非有些人认为 的只是中小学的事,或是让学生玩玩乐乐的事,这是国家重大历史时期的重大改 革,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培养人,全国人民都要转变观念。

但是实施起来,还有很多盘根错节的问题要解决和完善。第一,中小学课 程教材内容、难度问题。六天工作制改为五天工作制,而课程设置不但未改,相 反学科教材难度增加,广度增大,分量加重,内容增多,每周30多个课时排得 满满的,高年级一节自习课都没有,尽管教育部已决定适当删减教学内容,适当 降低教学要求层次,把部分教学内容改为选学内容,适当缩小考试内容的范围, 但至今并未见太大成效。第二,中小学课程设置问题。除以前实施的课程设置方 案未做太大修改外,而且增加了健康教育、计算机教育、劳技教育、三防教育、 人口教育、环境教育、科普教育等等,其中前三、四项已要求列入正式课程,排 入正式课表。课程设置总量已超过周总课时量。一方面,“开足开齐课程”是教育 行政部门检查督导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另一方面,开设“选修课”、“活 动课”的多少,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好坏,又是上级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 一。并未注重学生的个性教育和学校的自主办学、特色办学,学校和学生的自由 活动的空间没有了,只好加班加点,这就是政策和要求上的自相矛盾产生的恶果。

第三,升学压力的问题。一方面,中高考升学率是学生、家长、社会评价学校和 教师的最主要标准,是学校真正的生命线。另一方面,就是学校减负,家长增负 现象。第四,部分教师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达不到要求的问题和教师教 学成果如何及时评价的问题。部分农村中学甚至于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占教师比 例过大,而教师学识水平无法达标,教学水平无法保障。无论从师资的继续教育还是师资的选派上都一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继续教育是面对在职专任教师 的且在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上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
而师资的选派也存在着大中城 市过剩与边远地区极度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本身就具有滞 后性,面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最终评价是学生进入社会后,才能得以充分体 现的,然而对于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应该是及时的、有效的,才能充分调动他们 的工作积极性。从教育的目标出发,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应是对教育对象进行 全面考察的结果,这就需要尽快的组织专家制定出可作参考的指导性意见来,以 供学校参照执行。第五,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主义,内容陈旧,方式死板,学习 对口性差,对教学水平促进不大,而多以完成任务为主的问题。教师继续教育的 培训内容应紧紧贴近中小学教学的课程、教材、教法、教研、科研的实际,要严 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而广大教师也要切实认识到继续教育的深远意义, 自觉参与,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通过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使继续教育起到真正教育的作用。第六,中小学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虽然 教师的工资有了基本保障,但部分城镇中小学和农村的多数学校(尤其是贫困地 区),由于公用经费的严重不足,造成大部分实验学科不能开足开齐,文体活动 器材匮乏等等。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要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建立保障教育经 费稳定增长的机制。并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的机制,实现教育投资的多元化。只有在承认以上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实施素 质教育应落实在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上来,更重要的是,教师教育观 念的转变,要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能力的培养, 关键在教师。我相信随着以上问题的逐步解决和完善,我们教育事业的前景是美 好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会更大、更深入,尤其是把教育已经看成了一个 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来,对教育的进一步“松帮”,为教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提供了 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可以说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注射了一支强兴剂。

三、教育发展战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 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发展的战 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 本大计”。

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指导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教育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和 发展纲要》,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六大指导纲领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 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 各自的特色。”“必须走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待遇较高的师资队伍的路 子。”和“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 到4%”等条文,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人员、经费和政策的保障。随后人大在 制定和发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基础上,又通过和公布了《教 育法》和《教师法》,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以法治校、以法治教,提供了根 本保障。

四、全力以赴做好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 础 这里所谈的“硬件”,既学校的各种教学设施、装备以及所有的配套设施和校园 的美化、绿化、厢化、硬化。

学校“硬件”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尤其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可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求新求异的精神,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学校校园的绿化、美化、厢化、硬化建设,为学生的学 习、生活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 自然、热爱国家的情感,促进身心健康,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起到环境育人 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以 创新教育为灵魂,以学生发展为本职,要做到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 技能,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 造能力。目前,主体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创造教育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 法、模式的探索,在中小学普遍开展。同时,分类指导、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 都能学有所获已在广大教师中深入人心。

总而言之,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势在必行,而它又是关系全社 会 的系统工程,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因此,我们一定要将影响素质教育发展进 程的诸多因素协调一致,加大改革、调整的力度,减少滞后因素给改革带来的不 利条件,使素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早日实现中共中央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 提出的战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