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智体综合教育结构探讨论文
学校德智体综合教育结构探讨论文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应重视提高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教育,综合素质的提 高包括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怎样通过体育教学来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教 育和智育等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通过体育 教学能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纪律性的教育。2、通过体育教学可提高 大脑的思维能力、反应速度、观察能力、文化素养等。【关键词】体育教学;
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
德育;
智育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 得到全面发展。而学校体育教学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 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增强 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心等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体育教学还有助于良好思想 品德教育和智力等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重视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 方法。
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即提高思想道德素 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决定着自己的政治方向和人生观;
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身心健康则是人们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是学 生及一部分成人往往最容易忽视这一点。身心健康既是个人的幸福、事业成功的 基础条件,又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才所必须的。身体好并有相应的体育文化素养, 是做一名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之一。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学校体育,早在《体育 之研究》一文中就精辟地指出:“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 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科学的阐明了德、智、 体三育的辨证关系。
一、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与技巧,养成学生经常进行体育 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德育即思 想品德教育。它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 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 生热爱集体、服从组织、遵纪守法;
团结协作、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等意志品质, 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的形成。1.1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上好体育课不仅仅是个人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将 来更好的完成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任务,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而积极锻炼身体 就是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练好身体在于建设国家、保卫祖国的教育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
1.2进行集体主义和纪律性的教育。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树立群体 意识,进行热爱集体,关心同伴,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并要求学生严 格遵守组织纪律。
二、体育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科学知识的技能,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体育 为智力的开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一种增强智力的手段。坚持经常的体育锻 炼,以保证大脑的能源物质与氧气的充足供应,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有利 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以及分析综合能力,为智力发 展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通过体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全面的 观察能力、良好的记忆力和灵活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等等,能使学生头脑清 醒,精力充沛,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1提高大脑的功能。智力的发展,知识的获得,所依靠的是思维器官, 即脑或脑中枢。脑是人体的一部分,体质的强弱与脑的发育关系十分密切,通过 经常的身体锻炼能使大脑发育健全,增强和提高脑的功能。
2.2提高人的反应速度。体育活动要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运 动觉,这些器官都要通过脑中枢,然后又通过脑中枢指挥跑、跳、投、攀登爬越、 悬垂支撑等动作的效应。体育的这些活动既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也提高了反应 速度。
2.3提高人的观察能力。体育活动中,需要观察和高度的注意,并且要记 住动作的顺序,连接和组合,观察和掌握器械,特别是集体项目比赛中要在瞬间 变化的动态里采取应变措施,并注意观察人与物体的移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 对抗与适应等活动,这就能够使学生认识事物,培养时空观念,许多自然要领都 是通过体育活动认识或加深的。
古今中外许多卓有成效的人,其才能不仅表现在智商和顽强拼搏,刻苦攻关,忘我献身的精神上,还表现在他们善于强身健体,他们深刻懂得脑力劳动和 体力劳动有相互关系。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金的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句名 言:“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她不仅自己注意锻炼身体,而且对子女也坚持 严格的知识和体能训练。我国古代文学家苏轼有两句话:“厚自养炼多少妙,养 生有术文思涌。”以切身体验说明了健康与智力可以相互促进的道理。
德、智、体是学校教育的总体结构,是辨证统一的。学校体育不仅为提高 全民族的体质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够促进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因此,搞 好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对培养跨世纪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具有现实意 义和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