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浅谈如何贯彻《课程标准》】

浅谈如何贯彻《课程标准》

浅谈如何贯彻《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课程标准》,结合当前政治课教学和改革的实际,特别是政治 课教学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治课教学及改 革要很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加大教 学改革的力度,就必须坚持和遵循以下一些基本方针和原则。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改革马克思主义思 想理论课的教学,关键是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中学政治课教学大纲 也指出:“改革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关键,是认真和正确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 方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符合中学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的特点,用 生动活泼的事实和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学生,要正确总结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的 历史经验和教训,努力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现象……”《课程标准》中教学 原则的第一条指出:“政治课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时事教育, 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 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这充分说明,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理论联系 实际都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改革的基本指导方针。

政治课为什么要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的指导方针呢?这首先是由政治 课的内容所决定的。政治课教学大纲指出:“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 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 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常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都是在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并为实践服务的科学理论,实践性是它们最 显著的特点。离开了实际,这些理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成为僵死的教 条。其次,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方针,是由政治课的功能所决定的。中学政治 课的功能主要在于要把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 人才。要实现这一功能,只有把理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这 样,与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明确历史责任,才能正 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把自己的理想、前途和祖国的命运、人民的 事业结合起来,才会使自己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四化”要求的人民所期待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是由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 的。《课程标准》指出:政治课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 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 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人生的态度、理想和前途极为关心,对新的时代需要选 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树立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都渴望得到满意的答案。

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政治课不去关心他们,不去触及他们的内心,不去解答 他们的问题、困惑、苦恼和矛盾,也就只是一种摆设,政治课就失去了它应有的 生命力和作用。

当前,在政治课教学和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倾向,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种倾向是忽视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片面强调“实际”, 把“时事”当实际,把政治课当成时事课。这种混淆政治课与时事课的界限是不正 确的。《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时事教育既有区别又有 联系。时事教育的内容是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保证思想政治课教材 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因此,那种把政治课当成时事课的做法,看上去联系了 实际,联系了形势,实则是忽视了理论。这样的政治课教学实质上是游移于时事 材料介绍的表层,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

这一现象在理科班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因为理科高考不考政治,而会考对政治理 论的要求又很低,因此,上理科班的政治课,教师不必用心研究教材,对基本理 论也是淡然处之,仅靠一些“时事”事例来应付课堂。课堂显得热热闹闹,课后学 生却一无所获。另一种倾向是片面强调理论,忽视社会实际。课堂教学远离社会, 远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远离学生实际,不触及社会“热点”和学生思想“热点”, 对政治课应该担负的思想教育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视而不见、充耳 不闻。这种现象是与政治课的宗旨相违背的。《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 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 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上述现象就使得 政治课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当前的文科教学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一 些教师片面强调平均分或有效分,成天忙于打听、收集各种高考信息,编制各种 高考复习资料,各地考试试卷铺天盖地。这样做,政治课就不可能帮助学生提高 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会走向反面,以致怀疑马列主义的真实性和科 学性。

总之,政治课的教学与改革必须遵循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针。这 既是衡量政治课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也是评判政治课改革和发展方向的准则。

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与任务是由党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所决定的。政治课教学及改革必须始终围绕其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来进行,任何 远离政治课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做法都从根本上背离了政治课教学与改革的方向。

可以这样说,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是否实现是衡量政治课教学及改革得失的根本 标志,是政治课教学与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不明确,因而,一些 学校、一些政治教师的教学步入了误区。有的在政治教师光喊一些漂亮的政治口 号,说一些“假、大、空”的套话,有的课堂上读读报、吹吹牛,授课方法单调, 内容枯燥乏味。我讲你听,我考你背,我打你通,机械硬灌加政治高压。这些恶 劣的做法严重地败坏了政治课的声誉,损害了政治教师的形象,挫伤了广大师生 的积极性,政治课的作用没能发挥,政治课的任务没能完成。

近年来,随着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进行,许多政治课教师开始积极思考,并 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创新。有的已经开始将学生素质的提高提到了重要的地位, 有的已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比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提出 的“自学指导法”,辽宁实验中学提出的“研究法”,湖北大学心理学教授黎世海总 结的“单元教学法”,辽宁抚顺二中提出的“问题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改革都 有独到之处,都有利于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完成。特别是最近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的汩罗素质教育,更是代表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以上这些 教学改革是成功的,都是在改革的正道上迈进。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优化过程中,也出现 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倾向,即在一些地方和一些教师的改革中,有的更多地讲究形 式上的新颖,提法上的标新立异,而忽视实在内容,比如什么“二个主体式”、“三 个本子式”、“四个阶段式”、“五个关系式”、“六个步骤式”、“七条标准式”,等等。

很多都是就方法讲方法,就结构讲结构,忽视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丢弃了政治 课的目的与任务,结果是舍本求末。也有一些虽然提法不同,但实质上无非是一 些已成定论的教学原则或教学过程的翻版,无非是换一种说法,搞一些形式主义 的花架子,其结果是越来越背离政治课改革的基本方针和原则,越来越不利于政 治课教学目的的实现与任务的完成。在政治课教学与改革的探索过程中,这些问 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努力克服。

今后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怎样进行,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方法,尚有待继 续探索和发展。但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以有利于政治课教学目的的实现与教 学任务的完成为其根本的出发点。启发式教学原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和带指导性的根本方 法。《课程标准》在“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中指出:“我们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原 则。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 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和自学能力,以深刻掌握教学内容。” 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要求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主导 与主体的最佳结合。政治课教学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 双边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作为主导者,其作用主要在 于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和学习方法都有赖于教师的调动和指导;
作为受教育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消极 的接受器,教师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硬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无论知识的接受还 是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只有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政治课教 学必须努力寻求主导与主体的最佳结合。

过去一段时间,政治课教学在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片面 的、不可忽视的倾向: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所谓“教 师中心论”,就是一些教师把主导变为包办代替,从知识的掌握、问题的分析到 教学的全过程都变成了自己的“独角戏”。有些教师仍然习惯于“填鸭式”、“注入 式”的满堂灌。教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认为只有这样方能显示自己的水平, 显示其主导作用。殊不知,学生感到昏昏欲睡。这不仅起不到“导”的作用,反而 淹没了学生的热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所谓教 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信其知,非教师滔滔讲 也,学生默默聆受。”叶老的话道出了“主导”的真谛。所谓“学生中心论”,是强 调以学生为主体、为主角,教师为配角,这是对主体作用的“曲解”。学生的学习 毕竟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要达到的目标,都有一定的 规定和要求,都需要教师分析大纲,钻研教材,探讨教法,用心指导。学生在学 习中,还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需要教师解答,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必须在教师指导 下不断创新。总之,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因为,任何 人的学习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特定的目的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进 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学中只有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才可能把学 习看成是一种愉快的事情,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师应采取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比如:教师应启发 学生提问或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让学生积极动脑 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再次,坚持 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教育对象的认识水平和思想 状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课程标准》指出:政治课要“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联系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他们以已掌握的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历史的、 辩证的方法,分析有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思考世界观、人生观方面的问题, 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树立社会责任感”。

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这是由政治课的 教学内容、任务和特点所决定的。《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 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 要途径。它对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 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根据这一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政治课是一门肩负 着双重任务的课程。

一方面,它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课程。政治课作为中学生的 一门必修课,自然不是只喊口号,不是材料堆砌,而是有着自身的知识和逻辑体 系。正如《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 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这里明确指出了政治课教 学的主要内容。而马列主义的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以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都是比较抽象的,理论性都比较强,都需要教师认真指导。

另一方面,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课程。教育是有阶级性的,政治课 更具有其鲜明的阶级性。正如《课程标准》所说: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 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这就鲜明地指出了政治课的特殊性,它虽然也要像 其他学科一样传授知识,但它更重要的在于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 育。正如《课程标准》指出:政治课“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 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帮 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的公民”。上述两个方面表明:政治课既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课,不能与一般的文化 知识课等同,也不是单纯的思想品德课,不能同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而是 一门德育与智育相统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教育的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政治课教师应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过去的思想政治课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片面的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 理论,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特别是在“大文大理”的高考时代,政治课成 为高考的“抓分科”、“敲门砖”,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这种教 学完全置思想教育于九霄云外;
另一种是只注重思想教育,轻理论讲授,认为政 治课没什么理论,一看就懂,只要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就行了。于是,出现了一 些说大话、空话、套话的现象,教学内容空洞无味。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的教育原则,教师首先要讲清理论。一般地说,马列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比较抽象,理论性、科学性强,教师若对理论讲不清、 讲不透,就不可能使学生接受、理解,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逆 反心理。讲清理论,一要防止就理论讲理论,从概念到概念;
二要使理论与实际 相结合,使教学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以求得课堂教学的 最大成功。其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是光喊政治口号,而是要以理论为基础, 从理论本身、教材本身去挖掘思想教育的因素,运用理论的力量、知识的力量、 逻辑的力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思想道德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有力量, 学生听起来才觉得有吸引力,才觉得有道理,才感到深刻,才能真正起到春风化 雨的作用。

总之,政治课教学只有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才能完成 政治课教学的特殊任务,实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目标。任何将知识性与 思想性割裂开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以上是笔者对在政治课教学及改革中贯彻《课程标准》的一点粗浅的思考。

教学及改革有法但无定法。至于以后的政治课教学及改革采取何种具体形式和方 法,尚有待进一步实践和研究。但是,政治课教学及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上述的一 些基本方针和原则,这是无定法中的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