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文化重构论文
证券市场文化重构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已生成一种具有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的 文化,即庄家文化。既然文化中已出现了某些不利因素,就必须适时地进行调整 或重构。重构的基本框架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市场主体的守法意识,培育市 场正义精神,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文化因素是任何经济活动都无法回避的基础,正如美国的丹尼尔・贝尔所 说:“为经济提供方向的最终还是养育经济于其中的文化价值系统”。文化价值系 统包裹的是人在经济活动中所体现的道德水准、精神品格、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活动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认清这一点,对于经济活动本 身非常重要。由此出发,我们有必要将中国证券市场纳入文化的分析范围,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文化因素的长短优劣及其作用影响,扬弃某些负面因素,在已有的 积极因素基础上重构中国证券市场文化。
一、庄股时代的庄家文化 庄家本是赌场用语,指赌博中某一局的主持人。而股市中的“庄家”则是一 个模糊概念,主要指通过大量资金进行证券买卖的机构或大户。机构大户之类的 庄家除私募基金外,还包括哪些?我们不妨引用两段话。1996年12月15日《人民 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中指出:“一些资金大户利用 股市飙升和散户跟风,频频坐庄,轮番炒作。这些大户多属国有企业,凭借其地 位、关系,呼风唤雨,牟取暴利。”2000年10月《财经》杂志登载的《基金黑幕》 “庄家之变”一节在叙述了君安谢幕后说:“证券公司庄家们并未就此蛰伏,只是 手法更显‘高明’。在任家眼中,证券投资基金未始不能被利用为做任程序之一环。
此次《财经》披露出证据的诸多证券投资基金,也颇多庄家气了――庄家不会消 失,它们只是前赴后继。” 正是庄家们的前赴后继,才使得庄股绵延不绝,乃至人们将中国证券市场 这10年称之为庄股时代,在这庄股时代,却又生成了一种文化――庄家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表征,股市中出现频率最高、构词能力最强的是“庄”字。以 “庄”作为中心词构词的有:长庄、短庄、强庄、悍庄、大庄、小庄、老庄、新庄、 善庄、恶庄、黑庄、笨庄、蠢庄、臭庄、官庄、坐庄、做庄、撤庄、逃庄、弃庄、 爆庄、庄家、庄股、庄网、庄托,等等。这类用语常指庄家在股市中的资金实力、 操作手法、做盘技巧、运作时间、成败盈亏及形象类型。每一个词语似乎都在陈述一个故事。这些故事经典的有:中科创业是如何崩盘的,亿安科技是怎样炒上 一百元的。中科创业的故事很“精彩”,庄家是曾为文学青年的吕梁,他的合作者 朱某事先收集了康达尔(中科创业的前身)90%以上的流通筹码,吕梁组织机构 资金接过了朱手上50%的筹码,随后又编织了“中科系”庄网,“网”进了中西药业 等七、八家上市公司,参与“庄网”炒作的机构有数十家,动用资金数十亿,而这 数十亿资金大部分是通过循环使用股票质押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中科系崩盘后, 留给银行的是大量的坏帐。亿安科技的故事则更“神奇”,一个原名深锦兴的4元 多的股票,来一点“纳米”题材,炒上一百多元,于是乎庄家与上市公司弹冠相庆, 新闻发布会开到人民大会堂。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庄家故事,在股市叙说着。而故 事蕴含的是具有文化性质?淖家价值观念、精神品格、行为方式:以利为上,唯 利是营,见利忘义,视法律为儿戏,将道德束之高阁;
为图利,他们抛开股票的 业绩与成长性,制造假题材,包装新概念,化腐朽为神奇,市盈率演绎成“市梦 率”,成则腰缠亿金,败则贻害国家,而最终受到伤害的是中小散户。/P 更有意思的是,庄家运作已形成明显的地域特征,东部张扬,西部剽悍, 南方诡橘,北方凛烈。与庄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股评也形成鲜明的区域风格, 有北方、南方之分,京派、海派之别。特征与风格的形成往往是文化的沉积,这 就从另一个侧面提供了庄家文化存活于证券市场的事实。
庄家做庄炒作股票,有三个条件:消息、资金、造势。消息主要来自上市 公司,有上市公司坦言:庄家厉害。不对,最厉害的是上市公司,没有上市公司 的消息配合,庄家一点用都没有。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造势者则为新闻媒体、 咨询机构、股评人士。于是,以庄家为核心,以上市公司、银行、新闻媒体咨询 机构股评人士为羽翼的利益团伙产生了。为了团伙的利益,庄家与上市公司大搞 内幕交易,银行将违规资金源源不断地输入股市,他们肆无忌惮地违规或钻空子 操作,沆瀣一气的做局投机,象中科创业之类的庄家乘机聚集几十亿上百亿资金 操纵一个系列的股票,联手做恶庄。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证券咨询机构则摇唇 鼓舌、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散布虚假信息误导股民,引来无数中小散户落人圈 套。
西方经济学者在解释华人社会经济现象时有“关系资本主义”的提法,我国 也有经济学家警示:要警惕落入裙带资本主义的泥坑。以上所述庄家利益团伙行 为,事实上是“关系”,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裙带关系本是中国文化中的落后传统, 而在现今中国社会的实际生活与经济活动中,这种传统被承传并显示出非同寻常 的重要性,证券市场亦不例外。庄家就是凭借上层、上市公司、银行、媒体等关系网络,得以在股市兴风作浪、呼风唤雨。可以说,“关系”,是庄家文化的内在 特质。
庄家文化是中国证券市场特定发展阶段的特殊产物,其生成是各种因素复 合作用的结果。法制不备,有效制度与道德规范欠发达,这是庄家文化形成的重 要因素。中国股市是在试一试的理念中诞生,是在摸索中磕磕碰碰前行,游戏规 则尚未齐备,自利的闸门却已开启。有学者指出:我们在资本市场转型的过渡时 期,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没有用一只有形的手来制裁、制止违规行为。
1995年327国债期货风波庄家翻江倒海的折腾最终导致国债期货市场关闭也使券 商老大万国折戟沉沙,其罪魁祸首是万国证券总经理管金生,管金生也是因为327 而锒铛入狱,但指控他的罪名不是违反期货交易规则,而是受贿与挪用公款,因 当时没有证券犯罪的相关法律条文。然而,即使后来有了法律条文,诸如《证券 法》,也并未发挥其应有的法律效用,这就给违法违规者有了可乘之机。同时, 中国股市并非世外桃源,现代文明社会的浮躁与喧嚣,功利与自利必将在股市得 到反映,权力寻租、经济腐败、信用危机像病毒一样蔓延到证券市场。在一个道 德规范不发达的市场,而这个市场又是一个少有的暴利场所,市场参与主体根本 无任何免疫力抵挡任何病毒的入侵,所以在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上带有浓厚的自 利色彩并超越了法律规则与道德范式。
每一种文化都存在着价值评价问题,对庄家文化进行价值评价的结果是:
它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消极作用与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其 一,市场参与者的股票买卖行为偏离了正常轨道。正常情况下,投资者买卖股票 有一定的方向性,即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分析后再做出投资决策。但在一个庄 家文化浸淫的市场,投资者已失去了这种方向性,信奉的是“股不在好,有庄则 灵”,寻庄、跟庄、与庄共舞成为广大中小散户的市场行为。其二,庄股的暴利 效应,衍生了人们希求速利、一夜暴富的侥幸心理,助长了人们渴望财富的狂热 情绪。因渴望财富而形成的狂热,正是股市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过度的泡沫将 导致股灾,股灾则会导致经济崩溃。
庄家文化虽不是证券市场总体文化,却已成为危及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大毒 瘤,当予以扬弃。需要注意的是,扬弃的是庄家经年积淀而成的属于文化范畴的 价值观念、精神品格、行为方式,而不是庄家本身。在国际资本市场,每一个股 市都存在着类似庄家的角色,人称之为“坐市商”。用什么符号形式表示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文化内涵。如果庄家自身来一次文化涅邡,变成按游戏规则运作的“坐 市商”,带给证券市场的将是生气与活力。二、文化重构与规范发展 从对庄家文化的分析中可以得到一个有益的启示,中国证券市场要健康持 续地发展,必须规范,必须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规范。而文化重构的 目的就在于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
中国证券市场文化重构并非全盘否定,推倒重来,而是对原有文化因素的 激浊扬清,去伪存真。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中,精英文化曾产生过重大 作用。在计划经济的80年代,一批在美国华尔街闯荡的富有远见的中国留学生回 国与国内经济界的精英们为推动建立市场经济的证券市场积极奔走,他们执著追 求与不懈努力的精神,终于催生了中国证券市场这个婴儿。而经济学界的理论智 慧使证券市场破译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难题而一步步走向成熟。精英文化的另 一种表现形式是忧患意识,如一些专家学者及市场人士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满与 批评,正是股市忧患意识的表现。不满表明这个市场存在缺陷,批评是为了建设。
市场在运转时、在前进中,要有人为之鼓与歌,更要有人为之忧与思。减否褒贬, 声音不同,不仅不会造成市场混乱,相反,却可以促进市场的规范发展。如果当 初没有人将《基金黑幕》白之于天下,没有人深揭股市暗疮,也就不会有今天的 重典治股。这种深含优秀传统文化底蕴而又极具当代价值的忧患意识以及精英文 化在证券市场中所表现出的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大胆求索的精神,将作为文化 基因传承下去,亦将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文化重构的基石。
中国证券市场文化重构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制度建设,以形成公开、公平、 公正的市场环境。关于这一点,管理层给予了充分关注并付诸实践,制定了不少 法律法规。但是,完整的制度建设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法律条文,二是人们在 行动中恪守规范。厘定严格的法律条文很重要,但必须得到人们的普遍遵守才具 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否则只能是一纸空文。因此,只有当人们将法律条文转化成 实际的行为准则时,制度才具有了真正意义。而证券市场实际的情形是,一些黑 庄、恶庄为了利益最大化,敢于在法律的刀口上舔血,敢于以身试法,内幕交易、 操纵股市的违法行为公行于市。要改变这种状况,重要的是必须对那些违法者绳 之以法,予以严厉惩处,以儆效尤,使市场主体有所畏惧而自觉守法。需要引起 足够注意的是,惩处要及时,不要在违法事件发生后才姗姗来迟,监管要均衡, 不要搞一阵风。惩处不及时,会影响投资者信心;
监管一阵风,风声一过,沉渣 又将泛起,市场也就难以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所以是社会主义的,就在于它昭示了一种制度的文明, 即在经济运行机制与规则中强调人文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正义精神,其主要表达形式是经济正义和社会正义。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市 场同样存在着对正义尤其是经济正义的追求。
关于证券市场所追求的经济正义的基本涵义,引用学者的观点,结合证券 市场的实际情况,可作如下表述:制度及规则公正、合理,维护投资大众尤其是 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经济行为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经济行为体现“经济人”与“伦理人”的统一。
制度及规则公正、合理,这实际上是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问题。证券市场 是一个最大的利益角逐场,在这个角逐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资金实力悬殊等 原因,中小投资者始终是一个处于劣势地位的弱势群体,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应 该成为制度规则制订的重要取向。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中小投资者的增多,管理层 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从已出台的一系列制度来看,公正、合理的原则 贯穿其中,明显地倾向于保护投资大众的利益。但是,如前面所说,制度制定只 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要切实落实,将纸上制度变成现实。
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可持续融资与可持续投资,而庄家过度 的恶意的炒作,只会使股价偏离价值而畸形高企,产生大量泡沫,其结果是这个 市场既难以融资又无法投资。世界证券市场的历史教训值得注意:1720年英国伦 敦股市在“南海泡沫”后一百余年未发行过一只股票;
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盘的 结果是资本主义世界十年的萧条;
1989年日本东京股市崩盘后十年未能发挥作用, 大公司无法通过股市融资,券商纷纷倒闭。保证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市 场参与各方做出真正负责任的、长期的努力,而其中基金和券商的精英模范作用 尤其重要,如果基金和券商仍醉心通过内幕交易、暴炒股价来获取高额利润,将 会阻碍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
西方经济学把市场的利益主体称为“经济人”,即最大化地追求和实现个人 利益的人。因此,“经济人”的行为具有自利性。与此一致的是,资本追求自私。
资本市场中“经济人”的自利与自私驱使其挟资本流连于股市,流连于股市的资本 不断循环吞吐,使证券市场生生不息。但是,这种自利与自私若不加以恰当的引 导与规范,就有可能被放大、被强化,从而有可能泛化为对证券市场的破坏性力 量。上文所征引的伦敦、纽约、东京股市的悲剧,不能不说是投资者自利自私的 极度膨胀、对财富的渴求达到疯狂地步而导致的结果。引导与规范,一靠法律约 束,二靠伦理调节。法律是依赖国家强制履行,且是事后惩处,成本高昂。伦理 调节是依靠伦理道德之手运用道德和正义原则、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来调节人们 的经济行为,通过人的道德自觉与自律来遏制白利自私的膨胀、防范违规行为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伦理调节可以贯穿于“经济人”的行为过程,这一过程也是 实现“经济人”与“伦理人”统一的过程。怎样将两者统一起来?然而,证券市场的 财富陷阱与暴利诱惑,要使“经济人”与“伦理人”统一于一体,并非是一件容易的 事。证券投资基金曾经市场形象欠佳,就是因为基金本身过分突出了“经济人” 的逐利要求而忘记了作为“伦理人”应承担的社会道德责任。关于基金的社会道德 责任,人们已成共识,即保障股市稳定,分散股市风险。其实,何止基金未曾意 识到自己的社会道德责任。道德失范,伦理无常在中国证券市场并不鲜见。可问 题在于,连基金这样的市场精英尚且如此,又有谁去扛起正义之旗? 谈到正义,与证券市场有关的传媒应该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从 舆论上给予证券市场严格监督、公正批评,尽可能提供给投资者真实的信息、可 靠的分析和有价值的投资参考。但在“呀”的诱惑与驱动下,一些媒体包括证券咨 询机构、股评人士已沦落为庄家的“御用文人”,不仅失责,而且失德。庄家违犯 国家法律操纵股市可以绳之以法,而那些推波助澜的“御用文人”却可以远离法网, 因为暂时无“法”可治。在此情况下,道德自律与正义自觉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 严肃而负责任的媒体,应该而且必须坚持社会正义,恪守道德规范,遵守“公开、 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努力营造尊重事实、追求透明的舆论氛围,而不是为 黑庄恶庄造市摇旗呐喊,然后用一句“风险自负”来推卸一切责任。
总之,中国证券市场文化重构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制度建设,将完备的法制 与严厉的法治相结合,并在法治的基础上强化市场主体的守法意识。与此相一致 的是培育市场的正义精神,砥砺市场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忘对经济正 义与社会正义的追问。惟有如此,中国证券市场才会具有充沛的元气,才会永葆 花样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