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探究论文: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探究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探究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探究论文篇一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摘 要:从探究大学生心理问题为出发点,立足于大学新生恋爱情况 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座谈法,以大学生爱情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 析大学新生恋爱的特点,从中发现大学新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求帮助 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途径。

关键词:心理问题;大学新生;爱情观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 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大学生,特别是刚刚入校的大学新生,其身心发 展并未完全成熟,在面临从一名中学生到一名大学生身份角色转化的同时,还要 面临着自主学习、人际交往、身体健康、未来规划等种种问题。对于他们来说, 在冗杂的难题中,爱情带来的心理问题往往最直接、最严重。这使得作为教育工 作者的我们不得不关注恋爱中的学生可能潜在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做的是“疏” 而不是“堵”。

本研究对526名大学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采取班级发放形式如 期收回问卷526份,问卷回收率为100%。经统计分析后,其中有效问卷共518份, 问卷有效率为98.5%。此外,还与其中5人,分别进行了座谈。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已由传 统封闭转向公开,恋爱意愿由微弱转向强烈。大学新生对爱与被爱的需求加强, 学校和老师对此必须足够重视,对这种逐渐增强的需要应加强教育和引导。

一、大学新生的恋爱特点 主要显现在两个层面:现象特点和心理特点。

1.现象特点表现为大学新生恋爱的普遍化 最近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武汉三角路中学,对该校450名高一、高二 的学生做了一项关于恋爱的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正在恋爱或者曾经恋爱过。高中生如今再也不是谈“爱”色变了,老师家长在孩子不影响学习为前提的条 件下,随着时代的变迁,态度也由坚决反对转向了逐步默认。由此促成大学新生 恋爱现象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普遍化,这也正和此次调研结果相契合。此外在普遍 化的现象特点之下还有两种典型情况:(1)进入大学后,延续高中恋情,异地恋 占极大的比重。(2)进入大学前,就有强烈意愿要在进入大学后开展恋情。入学 后,盲目、急速地开展恋爱,通常易出现恋爱关系脆弱化趋势。

2.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 (1)依赖心理。由于现当代大学新生独生子女多,习惯被呵护与关爱, 而潜在的孤独感却是与生俱来的,这样使得多数新生的恋爱动机更多是种背井离 乡在外求学之后的情感寄托,恋爱双方往往都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

(2)寂寞心理。在大学伊始,需要有那么一个人来倾诉自己寂寞孤独 的情绪。

(3)游戏心理。其恋爱动机是为了满足与异性交往身体发育正常需求 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校外同居、婚前性行为等情况, 完全持不负责任的态度。

(4)从众心理。周围人都谈恋爱,自己还没谈恋爱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以上心理特点,导致学生的感情一开始就盲目,随之带上了畸形的烙印。

二、大学新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特别是新生,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本身所隐含着成熟与不成熟 的矛盾性,主观意识上认为自己已成熟,实质上处事方式、处理问题上还是稚嫩, 现实与想象的落差使大学新生这个群体爱情观存在问题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针对上文中阐述的大学新生恋爱特点,结合此次问卷调查、个别学生访谈,笔者 发现大学新生恋爱中问题诸多,包括:现实传统问题和思维方式问题。

现实传统问题具体表现在“速食”恋爱,只是单纯地排解空虚寂寞,或 跟风,因为一时兴起想恋爱而恋爱,不注重恋爱的后果。

思维方式问题则表现在两种倾向上,即完美主义倾向和自我中心主义 倾向。完美主义倾向表现在凡事都想争个第一,不能容忍自己或他人做事情出现 差错。在爱情上,有此倾向的个体一直坚信自己的爱情是完美无缺的,不能接受任何造成爱情有裂痕、瑕疵的行为,对待爱情易出现内心痛苦矛盾的情形。自我 中心倾向表现为,不善于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通常出现矛盾时看重别人过 错而忽略自身问题。原谅自己,不原谅他人。思维方式中的这两个问题,易使人 看问题走极端。对待爱情,大学新生应该学会欣赏残缺的美,明白正是因为事物 存在不完美,才能给我们带来追求完美的机会。

三、帮助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途径 真正的爱情是可以催人上进的,教师应该帮助和引导恋爱中的大学新 生,让他们端正恋爱动机,健全恋爱心态,强化恋爱心理,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 关系,让爱情有一个更高更远更厚实的起点。以往学校教师对待大学生的爱情常 常采取的是忽视前提教育而事后制裁的策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针对大学新 生这一群体特点做出的具体研究表明,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从学生角度出发, 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尽可能地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 活实际,融入他们的氛围环境,真正帮助大学生在面临爱情时,正确面对和处理, 帮助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具体可从以下四种途径进行爱情观教育的探 索:
1.引导参与式教育 当代大学新生的自主意识与日俱增,他们已不满足于呆板地接受知识, 而更多的时候希望通过思考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按 照学生其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贴近生活,满足其学习、生活与思想实际发展需 要的教育内容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开展爱情教育。在爱情教育中,将引导与参与 的优势发挥至最大。照本宣科、居高临下、嘲讽训导等缺乏尊重理解与平等交流 的教育,谈不上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效果也势必会大打折扣。

2.自我完善式教育 自我完善教育可以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批评等方式提高自 我修养。还可以和同学、朋友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情感问题,进行商议、讨论。

通过同学的真实经历等,利用朋友间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健全强化恋爱心态:正 确对待初恋、理智把握网恋、适时放弃单恋、冷静处理多角恋、客观疏导失恋等。

通过自我救助,群体互助来传播积极影响,抵御消极影响。

3.心理咨询式教育爱情问题往往触及人的心灵深处,涉及个人隐私,心理咨询式教育具 有专业性、民主性、宽松性、隐秘性等特点,容易得到大学生的认可,这种“柔 性”方式有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大学生认为难以启齿的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学 校需要采取主动干预措施,通过心理咨询室专家、老师,对于已存在性心理障碍 的大学新生或有错误恋爱观的大学新生进行帮助,改变他们对待爱情的认知,克 服不良行为习惯,消除心理困惑,恢复心理健康。

4.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式教育 对于学校,在完善心理咨询辅导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重通过校园文 化活动与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利用新媒体如 QQ、人人网和微博等宣传与传播优势,使之成为开展正确爱情观教育的一种长 效载体。对于家庭,要充分发挥好内部教育的作用,而不是因传统保守观念制约 与影响,缺乏与孩子进行爱情相关话题的讨论、交流,应与学校建立起“家长学 校”联系制度,发挥家庭优势引导新生正确处理学习与爱情的关系。对于社会, 应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保障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充分发挥舆 论监督的作用,使大学生能够清楚地辨别道德界限,使他们具有正确的爱情观念 和行为准则。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激情和浪漫的爱会随着时间而冷却,只有共 同的理想、共同的兴趣、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宽容和习惯等因素,维持感情的重要 性才会与日俱增。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大学新生努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让爱情 教育成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爱情,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

大学生心理健康探究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 【摘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既有富于理想,渴望真理的积极心理 因素,也有悲观、厌学、自私、唯利是图等消极心理因素。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外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一是转变思想,重视学校和家 庭教育;二是理论结合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解决对策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高素质的代表群体,是促进经济发展、国家 和谐的主力军,是国家富裕、民族振兴的主力军。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思想敏 锐、活跃、积极、乐观,并且智力发展水平普遍较高。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 阶层对于大学生的关注在不断加强,各项改革的实施,使得大学生无论是学习、 求职、还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都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压力增大随带来 的不仅仅是力不从心,也有对自己的怀疑。因此而造成的休学、退学,甚至自杀 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显然,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制约大学生成才的不可忽视的 因素。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针对日益凸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爱心理健康”社会实践团队 对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做了一次调查问卷。问卷显示,多 数学生表示对现在生活状况满意(34%)或较满意(55%),多数人表示学习有点累 (55%)和非常吃力(12%),工作有压力(53%)和压力很大(30%),在性格自我评价中, 大部分勾选了“乐观”(56%)这一选项,而在有关对自己前途感觉的平行选项中, 有部分觉得自己前途渺茫(28%)或没有前途(3%)。在现今社会背景下,大学生面 对学习、工作竞争压力,基本上都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但也不得不认识到, 有少数悲观的人感觉前途渺茫甚至没有前途,这些人更有可能因为承受的压力而 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异常。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外部因素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在不断地产 生着变化,当代的大学生从小到大都在不断地学习着古人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从而养成的是与中国社会文化大背景、民族自豪感有着紧密的联系的中华民族精 神,这些都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来支撑。中国又是一个特别注重内在修 为的国家,“俭以修身”“喜怒不形于色”等,都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 “报喜不报忧”就是最好的体现。即使出现了什么精神上或者是心理上的问题,一 般都是讳疾忌医,不愿和人倾诉。现代社会下,机遇与竞争并存,大学生要面对 的不仅仅是家庭方面的压力,还有来自社会方方面面带来的压力。对于来自农村 的学生来说,所要面临的压力会更大,一方面来自生长环境的改变,一方面来自 就业难,社会对大学生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生还正处在一个身心都在不断趋于 成熟的阶段,心理素质还相对较弱,加之社会经验的缺乏,都处在一个迷茫的阶段,想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能力和应变力等各方都还较弱,初始阶段都会产 生迷茫、失望和郁闷等情绪,这时候如果不适时的加以引导,可能就会造成心理 方面的阴影,长此以往,后果堪忧。

2、内部环境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而对于一个人 来说,家庭在决定人的性格因素上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里面生活,就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性格,这句话说的一点都 不为过。父母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素质状况,家庭教育方式同样 也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孔子的教育理念中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但是能不 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取决于个体的发展以及家庭教育的影 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个体成长的根本。随着社会的发展,80后尤其 是90后当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溺爱的产生以及教育的缺失,引发的问题也值得 去深思。另外,家庭经济情况的好坏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的不可忽略的因素,贫困 学生能否不因为家庭的原因产生自卑心理等,都成为影响贫困家庭学生心理成长 的关键。因此,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性格塑造,个性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 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3、学校教育 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人,包括了思想道德、知识智能、身体心理、审美能力等方面。大学生活对学生 的知识、社会应用技巧、以及人际关系的要求都会比高中时候要求的更多。而这 个时候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不能适应这种环境改变而厌恶学业,所以说学生 的心理辅导在大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学生能否更好的适应大学生 活,乃至以后将要面对的社会生活。大学生活中所遇到的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处理, 学生之间关系的处理,学校活动与学业的之间矛盾的处理等,都是大学生活中不 可避免的,如果处理的好,那么将会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会起到积极作用。相反,也会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

因此,国家加大在大学教育中投入人力、物力以及设备,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等, 都是在为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做准备的。

4、学生自身因素 内因是问题发展的根本,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身原因分为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包 括遗传、智力的高低等等。个体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和人格。

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只有具备了科学的社会认知才能适应大环 境;大学生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状态和情感控制能力,是生存的内在动力,是 维持身心健康平衡发展的保障,也是鉴定大学生身心发展是否平和的决定因素。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一小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不少心理障碍都 与人格缺陷有关。所以说,大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否形成应变突发 事件的能力,能否形成谦和向上的良好心态,能否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 都是我们应该关注并长期关注的问题。

三、解决对策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大学生心理的健全发 展,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未来,而且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有序开展已迫在眉睫。

1、转变思想,重视学校和家庭教育 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都是重视应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都相对 较少,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都是为“高考”做准备。我们要转换思路,加大关注 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通过一点一点的转变,逐步 建立和完善与大学生与成长成才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学校与家庭的 联系,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对于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应积极主动和家 长多取得联系,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心理变化趋势。

2、理论结合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理论说的再好,它总是要拿到实践 中去检验的,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这些理论,实践还是相对较少的,理论的 研究很多,实践的应用又相对薄弱,这就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总结当中,不断的去 实践。想要彻底的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的进行理论研究,寻找确切 的实践方法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