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定额 工资 分配
所谓劳动定额,简单地说,就是指预先规定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劳动定额是计算工人劳动量的标准。无论是实行计时工资还是计件工资,劳动定额都是考核工人技术高低、贡献大小、评定劳动态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劳动定额不合理,就难以科学地衡量劳动业绩,合理地进行工资分配。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当前劳动定额管理处于一种放任自由的状态,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职工切身利益因此受损,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极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统一参考标准,缺乏科学性。二是编制方法落后,缺乏专业性。三是定额修订滞后,缺乏发展性。四是企业单方面制定,缺乏民主性。
毋庸置疑,当前在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尽快规范劳动定额标准,以科学的劳动定额治理工资分配歧视、保障职工的劳动报酬权不受侵犯是当务之急。
一、建立国家劳动定额指导和管理机构,制定行业统一的劳动定额标准。要尽快建立国家劳动定额指导和行业专业管理机构,制定行业统一的劳动定额标准,通过行业、地方多层面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的相互配合和补充,使劳动定额的制定和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制定标准、企业参照执行、工会和职工民主参与和监督”的劳动定额管理体系。政府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也应将行业协会发布的劳动定额标准作为执法检查的依据,有效地制止企业随意制定和提高劳动定额,肆意压低职工工资的行为。
二、加强预防和管理,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优化劳动环境。首先,要在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制定标准的前提下,通过行业的专业机构加强对企业劳动定额制定的指导、引导工作,促使企业的劳动定额标准和管理向合法合理化、规范科学化方向发展。其二,采取有效治理措施,优化劳动环境。对企业变相压低职工工资收入实行工资分配歧视、侵犯职工劳动报酬权的做法进行有效治理,优化劳动环境,为稳定劳动关系、和谐社会构建打造良好的基础。
正确制定劳动定额的水平。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制定出有技术根据的劳动定额,这是劳动定额工作的前提条件。在制定劳动定额工作中,要正确规定劳动定额水平。为了制定先进合理的定额,要选择恰当的制定定额的方法。企业现行的制定定额的方法有:①经验估工法。由定额人员依照产品图纸和工艺技术要求,并考虑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工具等条件,根据实践经验估定。②技术测定法。通过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和操作方法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分析计算或现场测定方法制定。③统计分析法。根据过去生产的同类产品或零部件、工序的实耗工时或产量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并预测今后企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制定。
劳动定额制定以后,要在生产中组织贯彻,采取有关的技术组织措施,如劳动竞赛、定额考核等,帮助职工达到和不断突破现行劳动定额。根据职工完成定额的情况进行定额的统计分析,以便发现定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为了促进定额水平的平衡与提高,有利于向先进看齐,缩短定额制定的时间,避免定额在修订中出现矛盾,提高定额质量,要由各部门、各行业制定统一的定额标准,逐步实现劳动定额的标准化。通过与本企业历史水平和国内外水平对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不断改进和完善劳动定额。
综上所述,劳动定额在企业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合理组织劳动的重要依据。现代化生产要求把每个人的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起来,缩短生产周期,对完成每件产品或每项工作,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企业有了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才能合理配备劳动力,保证生产协调地进行。②计划管理的基础。劳动定额是计算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等各项经济指标和编制生产、作业、成本和劳动计划的依据。③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和完善经济责任制的工具。劳动定额是核算和比较人们在生产中的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的标准。贯彻劳动定额,提高定额的完成率,就意味着降低产品中活劳动的消耗,节省人力,增加生产。④企业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条件。劳动定额是衡量劳动者在生产中支付劳动量和贡献大小的尺度。在评定职工工资时,除技术业务能力外,完成定额的程度是评定条件之一。有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就可以核算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保证一定量的劳动领取一定量的报酬。⑤开展劳动竞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贯彻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既便于推广先进经验和操作方法,又有利于开展学先进、超先进的竞赛。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分配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要求,老的工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打破工资分配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建立劳动定额制度,搞活内部分配机制,运用经济杠杆作用鼓励劳动者多劳多得,拉开合理的收入差距,从而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发展进步。 劳动定额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直接关系到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有效性,员工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对经济的公平分配,对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对整个企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传明,《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P53-60.
[2] 梁小民,《经济学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P143.
[3] 王宓愚,《核心员工的激励[J]》,《企业管理》, 2007 (01) P98 -99.
[4] 齐冬平,《责任管理激情维系[J]》,《企业管理》,2007 (07) P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