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VD)为现代医学的分类命名,祖国医学对其论述散见于“呆症”“文痴”“善忘”“郁症”“癫狂”等病症。《内经》有“心主神明,头为精明之府”的论述,王清任指出:“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和“和高年无记性着脑髓渐空”。《景岳全书》曰:“呆痴之症……言辞颠倒,举动不经,或多汗,或善愁其症则千奇百怪,无所不至。”《杂病源流犀浊》在治疗年老神衰而善忘的加减固体丸后附有“此方兼治中风善忘”,即将善忘作为中风兼证描述。《临证指南医案》曰:“中风……初起神呆、遗尿,老人厥中显然”。提出中风后痴呆是痴呆的一种类型。以上表明祖国传统医学不仅从整体上认识到脑与痴呆的关系,而且进一步观察到中风与痴呆的内在联系。
自2002年,我科开展了针刺治疗中风的研究,经过大量的从基础到临床的科学研究,我科确定了中风的基本病理改变“窍闭神匿”这一观点,并首先提出了醒脑开窍法,即“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观点和治疗原则,此后,在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的基础上,我科对血管性痴呆做了全面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对VD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我科提出中风痴呆的病机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神机、记忆皆生于脑,脑病则神机失用,记忆匮乏。脑为奇恒之府,诸髓所聚,脑病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则之于肝肾心脾失调,痰淤阻滞,互为影响,气血不足,肾精衰枯脑髓失养,加之痰浊内生,气滞血瘀,肝风内动,上蒙清窍,窍闭神匿,神机失用,发为痴呆。
针对该病机,提出了“调神益智,平肝通络”针法,选取内关、人中、风池、百会、四神聪、丰隆、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阴维脉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的作用,内关穴又为手厥阴心包经之之络穴,通于三焦经,具有调理气机的作用,根据手足厥阴经“同气相应”的针灸理论,内关则又具有疏肝理气、行气活血、平肝潜阳的功效。人中穴位督脉之穴,通于任脉,人体任督二脉,一阴一阳,犹如天地,可通调人体天地阴阳之气,此外,督脉入络脑,其分支与心联系,故针刺人中穴可醒脑开窍,调理阴阳。风池穴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会,并在后项通于督脉。我科以往的实验证明:针刺风池穴可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的颅底血液动力穴得到明显的改善,故针刺风池穴可疏通经络、补益脑髓;百会为督脉之穴,手足少阳、督脉、足厥阴经汇聚于此,故针刺百会可使脏腑气血相互协调,升降功能恢复,从而调神益智;四神聪为经外奇穴,有宁心安神、明目聪耳的作用;丰隆具有化痰健脾通络的作用;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冲脉之支别处,肝主疏泄而藏血,冲脉为血海,肝经与冲脉气血相应而盛大,故针刺太冲穴可以疏肝理气,通调血气,醒脑开窍。以上诸穴合用可使气血灌注周身,心肝脾肾功能正常,则窍开神醒,脑之元神与脏气相接,则机灵神明,以达调神益智、平肝通络之功。
我科对“调神益智,平肝通络”法治疗VD,从临床观察到基础实验研究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临床研究表明该针法治疗VD具有较高的功效,改善率达73.4%,优于药物对照组(改善率51.2%),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该针法对患者的修订的长谷川智能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全智商记忆商的测评成绩均有明显改善,优于药物组(P<0.01)。总之,该针法治疗VD可以全面改善患者的智力、记忆能力和日常生活,并进一步提示早期应用该针法治疗VD,可预防和延缓VD的进展。与此同时,我科对该针法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发现该针法可显著升高脑缺血及再灌注期脑组织超氧化岐化酶(SOD)水平,降低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提高自由基清除功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组织细胞坏死;该针法可以降低缺血期脑组织钙含量,减轻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改善脑代谢,改善突触后神经递质的传递以及降低血粘度,促进缺血时侧枝循环的建立,增加微循环灌注等,以上研究表明该针法通过上述机制可以增加脑血流量,使病灶侧神经细胞的激活性增高,兴奋了处于抑制状态的脑细胞,增强脑内神经纤维的有效联系,使脑功能得以完善,从而有效地治疗VD。以上这些研究为针刺治疗VD提供了丰富的科学实验依据,目前,我科对针刺治疗VD正在做进一步的科学实验研究,以期完善针刺治疗VD的理论体系,为广大VD患者造福。
目前,“调神益智,平肝通络”针法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此外我们正在不断地开展学术交流、讲课,力图推广该针法的临床应用,从而更大限度地实现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