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作分析论文】电影剧作

电影剧作分析论文

电影剧作分析论文 学习电影剧本写作有五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一、多观察和思考生活;
二、 多做构思,勤写勤练;
三、多增加艺术修养(包括音乐、绘画、戏剧……众多方 面的);
四、多对影片进行剧作分析。前边三项也许人们谈得很多,最后这一项 初学的朋友却常常认识不足。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一方面的问题。

一、剧作分析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俗话,说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诹”。我们根本就无 法想象,一个人如果没读过几首诗却能够出口成章。对成功作品的借鉴是最好的 学习方法,而对别人作品缺点的批判便是对自己鉴赏能力的提高。鉴赏能力是什 么?正是创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缺乏鉴赏能力的人是不可能具备足够的创作能 力的。“眼高”不一定会“手高”,有时也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但“眼高手低” 也并不一定是坏事情,因为有了“眼高手低”这个阶段才能走向“眼高手高”的境界, 然而“眼低”却只能是“手低”了。上面那句大俗话同样也适用于电影剧本写作的学 习。要想“入道”――“入”剧本写作之“道”,首先就要有褒贬电影作品的能力。如 果看了一部上好的影片你却不知道它还在哪里,是什么原因使它这么好,或者看 了一部挺糟糕的片子你却赞不绝口,你肯定就写不出一部好剧本来。所以,如果 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首先需要有一定的看片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具有电影 见识。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其实就是大量的影片“喂”出来的,他们每天的任务就 是看片子、拉片子(带着某项研究目的在拉片机上逐段甚至逐镜头地研究一部影 片)或在老师带领下看片。看片不能瞎看,谁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不能耗费在无 聊的电影上。看片的技巧之一就是学会“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所谓“泛读”,就 是走马观花,看过之后不作细致的分析,这样能保证你的看片量;
所谓“精读”, 就是在看过一部影片之后对它在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写出读片笔记来。在电影 学院诸多专业的课程中,“影片分析”课是所有学生都必修的,而且是最最重要的 课程。一位老师用诗一样的语言形容它的重要性:
要多看电影。

多看会使 陌生变得熟悉, 高远变得亲近。一部伟大的电影 它好象就是你拍的, 它成为了你的下意识。

(摘自苏牧《荣誉》封底) 北京电影学院有众多的专业,不同的专业在进行影片分析的时候角度很不 相同。例如学习表演的学生常常从表演角度研究影片,而学习摄影的学生便常常 研究一部影片的影调、画面构图和摄影机的运动等等,学习录音的学生当然更多 地去研究声音的处理和音乐。但是我认为,无论哪一个专业,学会从剧作角度分 析一部影片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电影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剧作展开的或者说 是为了完成剧作而进行的。导、表、摄、录……无一不是为了叙述故事、展开情 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抒发情感、结构冲突,而这些恰恰就是剧作的构成内 容。所以我说,对一部影片的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等等方面的分析只能在对 它的剧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二、抓住剧作特点 对一部影片的剧作分析包括了如下内容:1、题材选择;
2、叙事风格;
3、 剧作样式;
4、情节构思;
5、人物设置;
6、性格塑造;
7、主题内涵;
8、结构 手法;
9、细节运用;
10、对话写作;
11、声画关系,等等。所谓剧作分析就是 要对一部影片在上述内容的特点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不仅要对它作出褒贬,更 要分析出它之所以成败的原因。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在对一部影片进行剧作分析的时候,并非要对上述 内容作面面俱到的分析,我们所要分析的是这部影片呈现出特色的部分。这就象 我们向别人介绍一个人的长相的时候,不会泛泛地说那些与其他人相同的共性特 征一样,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一个脑袋两只耳朵,不,我们不会说这些。但我 们会抓住他与众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描述,我们可能会说:这个人精瘦,长着个水 蛇腰什么的。在分析一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首先就要找到该作品那些值得一谈的 特色。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在剧作方面至少有这样一些方面是值得分析的:1、题材选择。

中国有着广阔的农村,而农村里发生着很多的富有戏剧性的事件,可是这部影片 的编导者却偏偏选定了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一为农村妇女不满村长打她的 丈夫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告状,从乡里一直打官司到了省城。象这样的事情与今天 农村里发生的地头蛇欺男霸女、坏村长仗势欺人、黑社会拐卖妇女儿童等等相比 应该说是太普通了。然而影片的编导者却通过这一个小小的官司过程让我们看到 了今天中国农村在组织结构方面的问题、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典型的人际关系 和人们情感的表达方式。2、风格特色。中国电影导演们一直在追求故事片的真 实性方面作出努力。可是尽管第四代导演曾经创作过一大批具有纪实性风格的影 片,但比《秋菊打官司》更具有纪实性更强的作品在当时还不多见。然而,影片 的编导者并没有满足于与第四代导演进行纪实性的竞赛,而是独具特色地将喜剧 性与纪实性完美地揉和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寓庄于谐、庄谐相映成趣的剧作风格。

3、主题内涵。从表面上看,这部作品的主题体现出了中国“普通农民法制意识 的觉醒”,很多的评论文章也是这样看的,然而其实那只是作品主题的表层。如 果农民打一次官司就算作“法制意识的觉醒”,岂不是《杨三姐告状》的时代就已 经早早地“觉醒”过了?其实作品真正令人深思的是秋菊和村长之间的冲突和关 系。村长因为对方骂自己是“绝户”而动手打人在中国农村并非是多么稀罕的事情, 再说那个村长无论就他的立场和道德等任何意义上看也不是一个坏人,相反在秋 菊难产的为难之际他还能不计前嫌地抢救她,表现了是一个人正直仗义的道德原 则。但他却不肯满足秋菊仅仅道上一个歉的简单要求。因为在他看来那是一个必 须坚持的原则,就象父亲打了儿子是不能向儿子道歉的一样,一个领导当然也不 能向村民道歉。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中依然存在着一种封 建主义的残余和植根很深的观念。人们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村长连如此一 件小小的错误说上一句“软话”尚且如此困难,如果遇到其他更大的问题又将如 何?如果象这个村长这样并没有多坏的人对待村民尚如此专横,如果遇到更坏的 村长又将如何?可见,小矛盾反应大主题应该是这部影片隐蔽较深的作者动机了。

《洗澡》 1、作品的选材。在今天的国产影片创作中,人们常常对表现现实的都市 题材比较发怵,原因是那些场景观众早已司空见惯,而那些人物的生活又都是我 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搞得不好往往会使影片因为缺乏戏剧性而显得平淡。所以很 多电影工作者要么就是躲着现实都市生活走,去搞一些古装功夫或历史题材,要 么在都市生活中专一表现边缘人(小偷、黑社会老大、歌女等等)或制造一些异 常时刻中耸人听闻的情节(例如《有话好好说》用菜刀剁人手等)。而这部影片却偏偏向这样一些媚俗的做法挑战,选择是一个即将拆掉的北京老式澡堂作为叙 事的中心环境;
不仅不依靠大美人来招揽观众,反而把一群老爷们儿当作了表现 对象,这显然是要有一点勇气的。2、影片风格和情感特色。这部影片没有人为 地制造戏剧性,编造一个悬乎其神的故事情节,而是突出细节的作用,专一表现 一个“情”字。可以说,以朴实的和富有创造性的细节来表现父子兄弟之间、父子 三人与洗澡的顾客之间甚至顾客与顾客之间的微妙而真挚的情感,是这部影片打 动观众获得成功的秘诀。3、环境选择。将叙事环境选定在一个老澡堂子里是相 当有地域和时代特色的。我们知道,一种特定的人文习惯和人际关系必须建立在 一种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之中。就好象,在过去哪甏,在北京的四合院里存在 着一种相当特殊的人际关系,在那里人们几乎没有什么更多的隐私,谁家发生了 什么事情,甚至连晚饭吃什么左邻右舍都会知道,因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就显出 一种亲近。可是当我们搬进了塔楼,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就会被一种较为冷淡的 关系所代替。在澡堂里显然也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充满了美好 的人情味,在作者看来它甚至超越了金钱。这样一来,澡堂这个叙事环境就不再 是个简简单单的自然环境,而成为一种人际关系的载体。用苏联电影理论家查希 里杨的话来说就是“造型环境里存在着‘潜台词’”、主题内含。这部影片的主题内 含是独特的,作者关注了在社会日益市场化和商品化的今天新的价值观念对往日 人际关系和情感所带来的冲击,提出了一个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里保持人情关系 的问题。但是,我们切不要认为对一部影片进行分析就一定是在写一篇对该影片 的表扬稿。影片分析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指出影片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 根源。显然,这部影片的作者依然犯有国产电影的通病:生怕观众不能理解自己 设定的主题所述为何,在影片中一次次通过人物的嘴将主题思想直白地说给观众 听,诸如“洗澡可以净化灵魂”之类,令人觉得颇有点作者跳出来说教的味道。主 题虽然捞兀但却缺乏含蓄性、结构。整部影片的叙事是比较流畅的,尽管突出了 细节的作用却没有松散的感觉。然而比较糟糕的是,影片的编导者为了主题说明 而非常生硬地加入了一些很意念的时空内容:陕北嫁女的洗澡场面和西藏人前往 圣湖洗澡的场面。这些内容与情节发展本身并无任何叙事上的联系,纯然是作者 为了说明本来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主题思想而作出的图解。破坏了结构的统 一性和完整性,也使作品本来已经建立起来的质朴风格收到了严重的损伤。

三、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对一部影片进行剧作分析的时候,与其它影片进行比较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孤立地看一部影片,难免会就事论事,很难对一部影片作出宏观上大把握和 深入的分析。所谓对比,便是从纵的和横的两个方向来考察一部影片所处的位置和它达 到的水准。纵的方向是把这部影片放在电影发展史的河流中,尤其是将它放置在 同一类型的作品中作出分析和观察。比如《湘女潇潇》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村妇女 悲剧性人生命运的影片,而在中国电影史中便有着一系列这样的影片,如《祝福》、 《白毛女》等等,尽管这些影片都在妇女的悲剧性命运,但角度和深度却不尽相 同。《祝福》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归结为封建社会的万恶势力,夫权、神权、族 权、政权对这个善良女性的迫害;
《白毛女》则突出了阶级压迫的主题,是黄世 仁这样的地主阶级制造了喜儿的人生悲剧。与这些影片相比较,《湘女潇潇》就 有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将潇潇的悲剧命运归结为直接的阶级压迫。在这部影片 中没有一个迫害潇潇的罪恶势力的代表人物。潇潇是在一种封建的宗法观念中被 剥夺了爱情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那种观念浸透在每一个人物身上:在族人身上 有、婆婆身上有、与潇潇偷情的男人身上有甚至在潇潇自己的身上也有。它就象 一种有毒的空气包围着所有的人。潇潇的婆婆是个受害者,同时也是个迫害潇潇 的人。潇潇是个被迫害的人,但她早晚也会成为一个迫害下一代儿媳的人。由此 可见,在这部影片中,对中国农村女性悲剧原因的探索步伐有了进展和新的深度 和角度。如果我们不对这部影片作综向比较,就很难得出这样的认识了。横向比 较指的是将这部影片与同时出现的同种类型的影片作比较,例如《玻璃是透明的》 这部影片,是一部现代都市题材的喜剧片。在当前,我们能看到不少都市题材的 喜剧影片,比如《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等。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在表现 现实生活方面,很多都市题材的喜剧片常常会选择与普通人的生活有相当距离的 题材,在表现这些题材的时候也往往采取十分夸张的情节构思。例如《有话好好 说》,不仅人物与普通人有距离,而且选择是核心情节是生活中的异常事件―― 复仇。《不见不散》所涉及的生活也不是大多数的中国百姓所熟悉的。《没完没 了》更是将一个十分荒诞的情节――绑架――作为自己情节的核心。与这些影片 相比,《玻璃是透明的》就有很大的不同,它表现的内容更贴近大多数人熟知的 现实:一个被叫作“小四川”的高中生在上海一家餐馆里打工的故事。影片所着力 表现的是这个生性乐观与人为善的小伙子在打工期间与餐馆里的人之间的关系。

就情节而言,也没有太多的夸张,无非就是他被动地纠葛在男老板、女老板和一 个后来成为老板情人的打工妹之间的矛盾里。作品的喜剧性建立在“小四川”和其 他人物男愿裆稀U飧鲇胧牢拚的小人物的善良和他所处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形成 了冲突,观众在他所面对的困境中看到了他的尴尬处境,他们为这个小人物一次 次地按照自己独特的性格逻辑来摆脱困境而发出了会心的笑声。所以说,这是一 部更加贴近生活的、有着质朴风格的轻喜剧。大概也就是因为影片的情节过于追 求生活化,编导者却没能从日常生活中开掘出更精彩的东西,所以影片与多少显得有些平淡了一些/P 四、必要的修养 通过上面的讲解,相信大家会有这样一个认识:对一部影片的剧作分析必 须建立在一定的修养之上。

首先,你必须有相当的看片量。一个人如果加起来总共没看过几部影片, 就无法展开一部影片与其它影片的比较并对这部影片做出正确的分析了。保证一 定的看片量才能了解最新的和全面的电影创作动态和现象,也才能将一部影片放 置在大的创作背景和环境下来考察。例如一篇分析《沙鸥》的文章这样说:
“尽管《沙鸥》这部影片在今天的观众眼中看来各个方面都显得幼稚了, 但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特殊位置是必须肯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 它看作是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的发端之作,是书写在银幕上的宣言。因此,当我 们立足于今天对这部影片进行评论的时候,考证它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所起到的作 用就比单纯分析它的创作技巧重要得多了。

“‘四人帮’粉碎以后的1979年到1980年,中国电影迎来了前所未有 的创作春潮。其中,《小花》、《小街》、《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等 等一批中年导演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然而在热热闹闹的创作中,中国的电影人 却惊讶地发现,正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由于十年动乱的耽误,中国电 影已经与世界电影拉开了距离。尽管这些中年导演从外国优秀影片中学习借鉴了 很多对于当时的中国电影说来还很新鲜的表现手法,例如变焦镜头的运用、时空 交错式的结构、画外音、高速镜头、通俗唱法的主题歌、旋转镜头、女跑男追 ……等等,但是渐渐地他们就感觉到盲目地从外国电影中拿来一些皮毛无法解决 中国电影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一个是被观众普遍指责的‘不真实’,一个便是电 影语言的落后。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影坛的两个年纪已不太年轻的新人――张暖 忻、李陀夫妇在《电影艺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一文。

作者以慷慨激昂的语调呼吁国内同行向外国电影学习,加快中国的电影语言现代 化的步伐。尽管今天看来,这篇文章对外国电影具体手法的罗列过于琐碎和表面 化,缺少系统扎实的理论体系作为基础,但作者的热情和直率还是在那个特定的 背景下激起了中国影坛的轩然大波。这篇文章被后来的人们看作是第四代中国电 影导演的宣言,而文章的作者就是《沙鸥》这部影片的编导者。”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把握《沙鸥》剧作特点的时候并没有就《沙鸥》论《沙鸥》,而是把这部影片放在了一个大的创作背景中考察,这就使文章作者 得以沉浸在剧作手法的具体细节里反而“不识庐山真面目”。由此可见一个全面客 观的剧作分析应该建立在对电影创作发展和现状的全面了解和全盘把握上,这就 要求作者随时关注电影创作的现实和动向。

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作好一部影片的剧作分析没有相应的剧作理论准 备也是不行的。我们来看看上面引述过的分析《沙鸥》的文章中的一个段落: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经制定过戏剧必须恪守的规律,他说:‘有人 认为,情节之统一,出于只写一个人物,其实不然。因为一人的遭遇可能很多, 甚或无数可计,其中有些无法统一;
同样,一人的行为可能甚多,其中有些不能 构成一件行为。’据此,他认定,只提写‘一个人’是不能保证情节完整性的,必须 提‘一件事’。中国清代戏剧家李渔持有同样的观点:‘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 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又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 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可是《沙鸥》要打破的偏偏就是 这条戒律。在影片中,沙鸥的行为虽然依旧是统一的――努力奋斗,夺取金牌, 但是影片却没有拘囿于一个单一事件。也许,作者可以把时空和情节框定在最后 一次出国比赛上,然后再依据亚里士多德的法则有层次地展开这个事件。但是这 似乎不合《沙鸥》作者的意,他们更关注的就是沙鸥这个人,关注她的人生经历 和内心情感。而在全片之中,构成情节纲索的不是一件具体的事件,而是沙鸥人 生中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在这段历程中发生了大大小小很多的事件,例如‘吃 牛肉’、‘看病’、‘出国比赛’、‘参加婚礼’、‘失去男友’、‘瘫痪’、‘当教练’……所 有这些小小的事件就象珍珠一样构成了情节项链,而将它们串结在一起的则是沙 鸥那漫长的人生历程线。这样的做法固然似乎不如以一桩激烈的外部事件为情节 主线来得热闹,但却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使人关注人物性格的发展和深刻的生活 内涵。比起今天的影片,也许这养的尝试算不得什么,但比起传统的中国电影, 也许它还真就有些‘生活流’的味道了。” 在这个分析段落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剧作理论的充分了解。唯其如此, 他才能头头是道地对这部影片的情节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指出它在情节和结构方 面对传统的突破。所以,有志于提高自己对一部影片剧作的分析能力的朋友一定 要花一些功夫来全面地学习包括戏剧剧作理论在内的剧作理论。

五、教材和参考资料 有的朋友会问:“电影评论和您说的电影剧作分析有什么不同?”其实在对一部影片进行评价褒贬方面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影片分析不仅要指出这部影片哪 些地方处理得好,而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好,还要进一步分析出出现这些情况的原 因所在。所以,多读通常发表在杂志上的影评对学习影片分析的技巧是会有好处 的。但我们如果不满足于对一部影片的表面现象说长道短,就应该深入地阅读和 学习一些必要的剧作理论著作。现在,我就向朋友们推荐一些初级的读物:
1、亚里士多德《诗学》:这是本剧作经典理论。今天的很多电影剧作理 论和电影创作现象都可以寻本朔源到这一著作中,因此为学习剧作理论者不可不 读的一本书;

2、李渔《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虽然这是中国较早的(晚清)剧作 理论著作,但它却十分英明地总结出了传统戏剧创作的所有重要的规律,因此被 制定为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的必读书目;

3、夏衍《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不要小看这本薄薄的小书,它对新 中国成立以来的电影创作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它是长久以来普及中国电影教 育的基础教材,通俗易懂并富有实践性;

4、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尽管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 它的作者尚没有完全脱离戏剧理论的框架了总结电影剧作的特殊规律,它对于我 们说来却是有借鉴意义的,尤其在考证戏剧理论与电影剧作理论的关系方面。通 过这本书,我们能够很好地了解以“冲突律”为结构依据的传统剧作特征;

5、文化艺术出版社《电影论文选》:这本书全面地选编了中外电影著名 电影家和电影理论家最重要的篇章,使我们能够简捷地对电影理论有个基础的全 貌的了解;

6、罗艺军主编《中国电影理论文选》:这本书分上下两卷,全面选编了 从1920至1989年的中国电影理论重要文著中的篇章,能使我们对中国电 影理论有个总体的概观;

7、王迪主编《通向电影圣殿――北京电影学院影片分析教材》:是北京 电影学院文学系的老师们合著的影片剧作分析教材,能使我们看到老师们在对一 部影片进行剧作分析时的方法;

8、苏牧《荣誉》:作者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编剧专业教授,这本著 作是他讲授影片分析课的教材,比较细致地分析了一些外国名片,观念较新;
以上推荐只是最最初级的和基础的,仅供朋友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