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与分析心理学的渊源
积极心理学与分析心理学的渊源 摘要:积极心理学明确表示在其缘起中可以追述至荣格部分关于生活意义的探 讨,国内积极心理学学者们也发现在很多思想上荣格分析心理与积极心理有很多 共同点,但从无意识角度而言却又有所不同,本文从积极心理的心理复原力、内 驱力和积极幻想和分析心理学的自性、内驱力和积极想象技术三个方面做比较和 总结,用来探讨两个心理体系。关键词:积极心理;
分析心理;
渊源 积极心理学的缘起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路易斯特曼(LewisTerman)关 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C.G.JUNG)部分关于生活意义的探索。
积极心理学学者赛里格曼就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期间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 念和思想,此后更多学者开始研究积极心理学。斯奈德(SnyderCR)和洛佩兹 (LopezSJ)2012年出版的《积极心理学手册》,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理论体系形成。
笔者通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积极心理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异同进行对比和总结,有 利于帮助学者们进一步理解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
一、积极心理学概念“心理复原力”与分析心理学“自性” 心理复原力(resilience)又称作心理韧性,心理弹力,与个体的动机、情 绪和行为的能力,以及潜能或者特质有关,代表了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 且能够灵活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是积极心理的核心概念和心理资本之一。
积极心理学是要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其目标是发现使得个体、 团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2001年 开始我国就已经有学者关注到积极心理学,直至2006年学术期刊中关于积极心理 学相关内容的论文发表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积极心理学的 研究尤其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关注,究其原因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和研究中,心理工作者的困惑与成长有关,作为高校心理工作,心理工作者们反 思不应该沦为“救急”工作和心理应激的处理,而需要把心理工作前移到预防和普 及,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这一需求和反思使得积极心理学迅速的在教 育系统得到关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自性(self)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词汇, 荣格在荣格文集中说自性是我们生命的目标,它是那种我们称之为个性 (individuality)的命中注定的组合的最完整的表现。荣格心理相信每一个人心中 都有一颗种子,种子没有长成参天大树前我们永远不知道他的样子,但总有一天 这颗种子会破土而出,象征性描写人类自性化过程,在其中我们隐约的可以看到积极心理学复原力的影子。由于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所以荣格分析心理更加注 重作为人格整体的自性描述和整合实现;
而作为积极心理更多的从人格的内因和 家庭、学校、社区等外因描述,也就是在哲学和对于人类社会整体来说,也正经 历着类似过程,东西方正如一个人在两条道路上的探索,东方注重对内在的精神 性的探求,西方注重对外在的物质世界的探求,从不同渠道和方向达到同一个方 向,人类的心灵的完整。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由于其先天的与东方哲学的亲近,使 得其在东方的现代传播与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与中国文化心理结合越 来越呈现生机勃勃之景象。
二、积极心理学和荣格心理的“内驱力” 国内积极心理学者郑林科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内驱力”(innerdrive)由拉力 和推力组成,推力是需要动机,是原始因,指向现实保障的需要;
拉力是目标动 机,是终极因,有满足产生激励效应;
其中驱力的心理体验也即附属驱力、认知 驱力和兴趣成为内驱力的重要组成,其中群体动力、激励理论、自我效能感对于 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内驱力呈现正相关。根据动力人格理论,人格是指人的外在表 现,所呈现出来具有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质等内容,而在这些方式背后,有一种 内在的驱动力(innerdrive)心理学家荣格(C.G.JUNG)一直强调集体无意识是 建立在集体观念的基础上的,并且以“生命驱力”为前提。他认为内驱力就是一种 生物信号,它是个体在环境和自我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并且具有驱动效应,给个 体以积极暗示的作用。它的本质是一种无意识力量,来源于最原始的,最早期的 人类积累,是整个人类历史经验的心理体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种能够驱使个 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力量。两者都强调了驱力对于人类心理的动力作用,但不 同的是积极心理更多的在意识层面进行工作和干预,分析心理学更多的在无意识 尤其人类集体无意识方面描述,正如荣格所说:我的兴趣不是治疗神经症,而是 致力于使人走向内心的神圣事物。有趣的是一旦人和他内心的神圣事物发生了真 实的连结,他就摆脱了疾病的诅咒。
三、积极心理学的“积极幻想”与分析心理学的“积极想象” Taylor和Brown于1988年提出积极幻想这一概念:他们认为个体在生活中 或面临威胁性情境以及压力性事件时所做出的一种对自我、现实生活和未来的一 种过滤,主要过滤的是消极认知;
这种过滤是以歪曲表征的方式投射进入个体自 我意识之中。积极幻想代表了个体对现实的积极的把握以及寻求快乐的本能的观 知觉,同时也体现了个体对自我价值和自尊的保护也即防御。积极幻想是当代积 极心理学的一个研究主题,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有助于个体在威胁情境下或应激事件中获得良好适应。分析心理学的积极想象是一种心理咨询技术, 其认为意象本身是具有自主性的存在,并具有独立的生命意义。两者都描写这种 状态与意识状态的不一致,但一个从歪曲和扭曲意识描写,而另一个则认同为这 本身具有自主和真实,也就是说由于两者对于意识的描述的出发点不同虽都处于 类似状态,但中间建构机制却又有不同,却又最终认为对于人类的疗愈和发展确 有积极意义。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与分析心理学无论从理论缘起、心理动力还 是技术方法等方面有一些渊源,但由于哲学体系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又使得两个 研究在不同渠道开展工作和论证,即建构起的发生发展机制不同,最终却又殊途 同归,都强调了人类具有的积极品质和寻找以及整合。
作者:吴博 张艳萃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学生潜能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