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改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题目精选

初中数学课改论文

初中数学课改论文 一、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旧课程的差异 传统的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有浓厚的科学主义倾向,忽视 了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给人以呆板、枯燥、抽象、冷漠和缺乏人情味的印象。

应试教育则更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数学课程的本来面目,认为数学就是做题,歪 曲了数学原应有的过程:经历、体验、探索等,让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与 之相对应,新课程改革前的初中数学教育在课程、教材、教法和考试制度上,都 存在着教育的行政化和教师意志的主导化现象,使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常常不是 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和实施。大纲和教材将代数、几何分开,各自要求相对完整 的知识体系,理论上仍有要求过高的现象,并且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应用上注 意不够,在数和形的应用上联系不够紧密。“不考试就不教”使大纲和教材中的选 学内容流于形式,这也不易做到因材施教。比较是发现差异的有效途径,差异是 探寻改革方向的原点。一方面,初中数学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多 方面发展,强调学生有计划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注重数学知识产生的历史(即 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内 容从基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化为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教学背景是 仿真的或现实的,教学媒体是多媒体,师生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多项交换。新课 程的显著特点是不确定性,包括教学目标、结果、对象、内容、方法、过程、评 价等的不确定,给教师留下更多的创新余地。另一方面,新课程注重微观结构的 研究,提倡设立数学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等校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重视对数学史的介绍,展示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重视数学能力培养,“数学应 用是一种数学意识,一种基本观点和态度”,恰当的应用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顺应了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于1999年3月正式组建了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 作组。工作组经过专题研究、综合研究、起草标准和修改初稿四个阶段,历时近 一年时间,研制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以 下简称《义教标准》)。《义教标准》的内容包括背景、基本理念、总体目标及 分学段目标和课程实施建议,较好地体现了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从初中数 学的学科地位来分析,第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 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 于分析、综合比较,善于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这些科学思维方法必须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第二,在初中课程中,数学是一门 主要课程。它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思想、方法和语言,是一门工具学科;
同时, 其他课程也为初中数学课程提供应用的问题和实验的条件。初中数学课程的宗旨 是向学生传授在日常生活、生产、服务和进一步学习中能够长远起作用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 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实验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树立数学文化是人类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的意识。

三、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三点要求 (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新课 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尽力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 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简单地说就是要积极引导学 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独立思 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自主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 围绕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平等互动,从而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现有知 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将授课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几个容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于 一体的问题,使学生在探究、归纳中发现规律,主动获取新知,切实改变“满堂 灌”和“模仿例题,反复训练”的传统教学手段。所谓师生平等互动,就是要改变 以往教学活动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造信息加 工和自由探索的空间,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主动的富 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二)定位教师的教学职能,完成教师的角色塑造。新课程标准提出:“教 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做为新型教师,教师是配角,学生 是主角。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 佳途径;
指导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 服务;
创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 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其 次,教师要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听, 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第三,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好的学习氛围,采 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 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学习品质更加高尚。最后,教师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 发者。在现代信息社会里,课程资源较为丰富,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 程安排的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所以教师应当有课程重组的意识和能力,应该成 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力量,应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好一切可用资 料,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三)实现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推进教学改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整合,有利于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 理想的教学环境。在大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交流的基础上,出现了一大批优质课 件,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为学生数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另外,有的软件公司已经结合新课程的实施研制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软 件,其互动性、情境性和大量的数学活动素材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提供了 广阔的平台。实践表明,学生对用多媒体上课很感兴趣,有些学生会主动向教师 请教这些多媒体教学软件如何制作。如果适时培养学生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会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所以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利于 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 数学活动之中。

【摘要】新课程改革前的初中数学教育在课程、教材、教法和考试制度上, 都存在着教育的行政化和教师意志的主导化现象,使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常常不 是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和实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