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下中国慕课学习者困境及改进措施
本土化下中国慕课学习者困境及改进措施 摘 要: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于2011年诞生,并在2012年引进中国,目前初步形成了以中国大学MOOC、网易 云课堂、学堂在线等网站为主要平台的慕课教育体系,但是中国学习者依然面临 着一些慕课本土化过程中带来的困境。通过深入研究当前中国学习者面临的困境, 提出改进措施,认为可通过强化师资力量、设置课程签到制、建设考试诚信系统 等途径进行完善,以促进慕课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作为互联网教育的重要体现, 慕课对中国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关键词:慕课;
互联网;
教育;
不适应困境;
本土化 自2011年慕课诞生于美国并在次年引入中国后,大量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 学生、教师加入慕课运动,诸多金融投资机构予以注资,更有学者称慕课是“哥 白尼式的革命”。目前中国慕课学习者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教育发达省市。
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代表,势必对中国教育局面产生影响。当前, 中国慕课平台本土特征明显,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慕课网等慕课平台 开始上线。一些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开始加入到慕课的制作和教学中来,好课 程也受到了学习者的青睐。如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截至2015年已有7.3万学习者修读,在全球5000多门慕课中,排名第三。同时, 由于深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中国学习者在面对网络慕课教学时,依然不可避免 地存在一些不适应困境。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慕课相关实践的数量在逐年攀升,有关慕课的学术研讨活动也丰富多 彩。2015年4月,以“MOOC引领中国未来教育新常态”为主题的2015(第二届) 中国MOOC大会在北京举行,教育机构齐聚一堂,共商中国慕课发展大势。总的 来说,慕课研究紧追慕课实践的脚步,并且都处在上升期,已收获了丰富的成果, 但仍存在巨大上升空间。
2.国外研究现状 就英文文献的总体来看,与慕课相关的文献总体数量并不算多:以“MOOC”为关键词获得英文文献5,680条;
以“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为关 键词获得英文文献39,200条。从研究主题来看,在Google Scholar检索结果中相 关度排序靠前的文章大多集中在和慕课有关的课程设计、开发、技术路线等方面, 也有基于不同技术呈现形式的慕课的比较研究;
对慕课中的学习者、交互、学习 评价等方面的关注虽然不多,但这些方面已经出现很多颇有深度的思考。
二、中国学习者慕课使用现状 1.学习课程数量少,完成度喜中有忧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尽管多数同学仅学过1~2门慕课课程,且近七成都获 得了结课证明,完成了相应课程的学习,但如果与大学一般的线下课程的结课率 (以获得学分为标志)相比,慕课完成度仍然较低。这些学习者中不乏“觉得新 鲜试一试”的态度学习,因此未能全部完成学业,而选择一些修读了更多慕课课 程的学习者,他们已经熟悉了慕课学习,为完成学校学业要求或结合自身兴趣而 学。但很少有学习者能够完成全部所选课程的学习,多数是完成了其中1~2门课 程的学习,即多数学习者仅完成了部分课程的学习。
2.慕课平台多,选择范围广 在慕课平台中,以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慕课网这3个平台最为 受关注,这3个平台也恰好是我国成立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慕课平台。此外, 慕课平台的专业性也是影响使用人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上述3个平台中,前两 者课程资源涵盖专业较广,而慕课网是以“国内最大的IT技能学习平台”为定位的, 主打IT方面的课程。
3.较差自制力成为制约慕课学习的重要因素 互联网世界纷繁复杂,一旦上网,本来要进行学习的目的可能因为其他更 吸引人的(如社交软件、影音娱乐等)内容而被化解。调查中有学习者表示,受 到寝室环境嘈杂、网络诱惑等因素的影响,常常难以专心学习慕课。自控力成为 能否专心致志学习的重要变量,这确实是当前慕课学习者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另外,网速慢导致视频卡顿也是一大困难,笔者在自己学习时就曾因卡顿难以在 相应课时内完成课程学习,因此如何提高网速、减少乃至杜绝卡顿也是慕课平台 建设者应考虑的问题。
三、当前学习者困境1.内在困境 据调查显示,能够完成所选全部课程的学习者较少,甚至有学习者注册后 从未进行在线学习。虽然许多慕课课程在推出早期受到了学习者的欢迎,注册人 数不断攀升,但最终能够完成课程学习的人数占总体学习者比例通常并不多。以 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数学之旅》作为该校首批上线的慕课课程之一,课程完成 率仅为3%。由于慕课学习全凭学习者自愿,且缺乏监督机制,不按时学习、不 完成学习产生的后果对学生影响较小,这种非强制性使得学习者很容易就中断或 放弃课程的学习。此外,一些课程题目存在“标题党”的现象,学习者选修之后发 现课程内容不合适,因此,不能完成全部学习。
多数慕课课程一课时约为10~20分钟,且可以使用手机应用软件来学习, 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想学就学,便于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但同时,教师不 能直接观察到学生的表情、动作,不能相对应地及时改变教学内容及节奏;
对于 学生,没有了现实中老师的督促与监督,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干扰,降低听 课效率。因此,慕课这一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由于教育背景参差不齐,部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难度大,跟 不上教师授课节奏,对于跨领域学习者更是如此。慕课与传统的现实课堂授课不 同:现实课堂中,教师在授课时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把问题用合适的方法说 清楚,而慕课在实际的网络授课中虽然是教师讲课,但本质毕竟还是“机”,因此 难以因材施教。
2.外在困境 学分和证书的承认问题是学习者重点关注的话题,如学分能否互认、证书 的含金量有多少等,然而当前中国此类政策几乎是空白的。笔者经过调查发现部 分学习者并不在乎是否有证书,因为他们不明确证书在求学或求职中的作用。所 以,慕课工作者包括各高校乃至教育部门,应该努力推进慕课或是其它网络教育 形式的专业化和认证官方化,提升证书的含金量。
慕课不是传统课程的翻印,它需要进行内容修订和结构调整以适应网络教 学的新要求。于慕课而言,由于注册学习者来源广泛,知识结构及基础差异巨大, 需求也各异,学习者在选修课程时,并非依次选修所有课程,而是根据自己的喜 好和已具备的基础挑选课程,由此会导致课程衔接上产生问题。四、慕课本土化改进措施 1.课程质量整体提高 教育和网络主管部门应对课程质量进行监督和把关,保证课程质量,也可 以采取投诉或举报的方式,给不良课程以压力;
构建慕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具 体慕课课程的质量做出评价,包含由慕课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 资源和教学技术等一级指标和慕课提供组织、慕课主讲人和慕课团队等二级指标 组成的慕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保慕课健康有序发展。
笔者调查发现一些学习者在学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课程不适合自己,因此应 开设试听课,让学习者先体验该课程是否符合自己设想,是否能够接受老师的授 课方式,是否对于课程内容感兴趣,再做出判断是否继续完成其它课业内容学习。
另外,由于课程时间有限,老师很难照顾基础薄弱甚至是零基础的学习者。如果 全部开设基础课程,也就无法给予想进阶的学习者帮助,且教学周期会更冗长, 这不符合慕课的基本特征。因此,慕课制作者应在课程播放过程中添加相应知识 背景的超链接,方便学习者快速查询不清楚的知识点,由此降低其查询的时间成 本,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跟上课程进度,从而完成全部学习内容。
2.平台建设创新完善 设置课程签到打卡制,严格按照打卡进度来播放视频,以督促学习者按时 完成课程,最终完成课程考试。为了防止学习者在结课前集中“突击”,建议开设 学习时间限制,即每一节课限制在一定周期内观看学习,超过这一周期则取消观 看学习权限。
除线上课程外,还应开设线下答疑交流课堂。线上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进行 学习,教师提供在线的辅导;
线下课堂是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在线上提前了 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线下给予有效的辅导,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 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3.测评与激励制度完善 在完成作业和进行考试时,一些学习者不遵循“诚信承诺书”,依靠各种手 段查找答案。因此建设诚信系统迫在眉睫,笔者建议对在线提交的作业进行内容 查重,防止抄袭;
考试进行中禁止退出考试页面,否则视为提交试卷。针对一些 学习者自控力较差,在线学习时易受到干扰而分散注意力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建设课堂监督体系,如设置“插入式”提问――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进行插入 式的随机随堂提问并要求学习者作答,以确保学生始终在认真学习。
在推进慕课学分和证书被社会接纳的进程中,国家应加强顶层设计,保证 有效的制度与政策供给;
高校应为慕课教育的发展提供系统支持与配套服务,实 行跨校学分互认,为慕课教育创造发展空间。推进证书与学分互认体系完善,就 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学习者不知道证书或学分有何用的问题。慕课考试应加强对学 习者所学知识的测试,提高证书和学分可信度,建立校际统一学分转换系统,即 不同高校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的方式,互相承认对方学校学习者的学分,以促进学 习者的学习决心。
经过四年发展,中国慕课日趋成熟,但上述学习者不适应困境依然存在, 限制了中国慕课发展。中国慕课在本土化过程中,应着力解决中国学习者不适应 困境,将慕课这一舶来品顺利“落户”中国,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慕课的良 好有序发展必将促进中国教育的进步,让更多学习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