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困惑职校教师教学因素分析】

困惑职校教师教学因素分析

困惑职校教师教学因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这些问题到底有哪些,形成这些问题的核心因素是什么?本研究试图运用 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从一线教师的视角出发,厘清问题领域,分析它们之间的 类属关系,并试图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提出教学改革与教师培养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扎根理论最早由GLASER等于1967年提出,被认为是质性研究领域最重要 的方法之一,近年来逐步被教育研究者运用,是一种基于定性资料构建理论模型 的研究方法[2]。其核心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是一个由下而上的归纳过程[3], 其研究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任何课堂教学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现象和问题”。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 的现象与问题,不同的教师群体其敏感性不同。一般认为,新手教师对于课堂教 学中的问题比较敏感,但是由于其经验缺乏,关注的问题往往细小而不确定;
工 作年限过长的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会熟视无睹,失去了对问题的 敏感性。因此,本研究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 举办了多个中职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这些学员来自全国21个省、市、 自治区;
教龄基本在5~20年间,他们从教的专业为机械、计算机、财会、旅游、 服装等20余个,基本涵盖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主要专业大类,因而是研究该问题的 一个较好群体。

(二)资料的收集 1.问卷调查向121位参加培训的学员发放调查问卷,采用开放性的问题, 即“请结合你的课堂教学实践,描述困惑你的现象与问题”,调查在授课期间进行, 时间为20分钟。采用描述性回答方法是因为这样的调查易于实施,获得的资料具 有一定的“情景性”,更加真实、丰富,可以为进一步研究与分析打好基础。2.访 谈对其中20位教师作了访谈,主要采用电话访谈与当面交谈的方式,从上述121 位教师中选取访谈对象,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追问,获得对研究问题更加深入的理 解,比如,“你是怎么注意到这些现象与问题的?”“它们为什么会困扰着你?”以及“你尝试过怎样的方法去解决?”“解决的效果怎么样?”等。其中一次为群体访 谈,访谈对象12人,访谈时间2.5小时。3.课堂观察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情景性, 因此,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要在具体的课堂情景中进行理解并获得解释。研究者是 资深的教学研究人员,近五年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对专业课课堂教学的调研,在 课堂观察的过程中,认真分析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作了细致的记录。采用 上述几种方法,共获得近10万字的书面记录资料,用于下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三)资料分析 根据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要求进行资料分析[4]。按照扎根理论研究的要 求,对原始资料进行逐层编码,反复比较,不断抽象与概念化。研究共收集了121 位骨干教师的问卷与访谈资料,以及平时课堂观察的相关资料。其中109位教师 的资料用于编码,另外抽取12位教师的资料用于检验饱和度。1.开放编码开放编 码是指将获得的所有资料进行逐条登记并进行概念化与范畴化,开放编码的目的 是指认现象、界定概念,并将属性特征类似的概念放在一起发展成范畴。在本研 究以“不漏掉任何重要的信息”为原则,首先从现象与问题出发进行整理,经过多 次的分析与整理,概括出困惑教师课堂教学的80个(类)问题,如“学生学习基 础这么差,连小学知识都没有掌握,该怎么教?”“怎么维持课堂教学的秩 序?”“学校实训时间安排不合理,该怎么办?”,并进一步抽象出与问题相关的 80个概念以及19个范畴。整个编码的过程与结果见表1。2.关联式编码关联式编 码是指通过聚类分析,把前一阶段所发现的范畴有机地关联起来,确定其间的类 属关系,进行第二次编码,发展出主范畴与副范畴,通过分析各范畴之间的内在 联系,对其进行分类。本研究中,对困惑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范畴进行了分 析,形成了表2所示的类属关系。通过反复比对调整,在表2的基础上发现,这些 概念与范畴之间存在几条内在的“脉络”,一条指向课堂教学的对象――学生,一 条指向教学实施的主体――教师,一条指向外围的环境,也即三大主范畴:对象 (学生)因素、主体(自我)因素以及外围(环境)因素。其中,对象(学生) 因素包括关系类别中的“学业基础”“行为习惯”“兴趣动机”;
主体(自我)因素包 括“文化知识”“经验能力”“心理人际”;
外围(环境)因素包括“教学环境”“管理环 境”“社会环境”等。这三大主范畴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3.选择性编码所谓选 择性编码是指通过第三次编码,选择核心范畴,把核心范畴系统与其他范畴加以 联系,验证其间的关系,其目的在于将从资料中发现的范畴加以统合。这是一个 由资料出发的“倒溯过程”,三大主范畴实际上构成了“困惑职校教师课堂教学的 因素”。因此,将“困惑职校教师课堂教学的因素”确定为核心范畴,其与主范畴 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以上为一个完整的三级编码过程。用抽取出的另12位教师的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得到的结果与上述范畴相符,即结果仍然符合“困惑职 校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这一脉络与关系。因此,研究认为,经过检验,没有形 成新的范畴和关系,该理论模型可以认为是饱和的。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从一线教师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困惑一线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 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自下而上地发展出“扎根理论”即困惑职校教师课堂教 学的主要因素为对象(学生)因素、主体(自我)因素和外围(环境)因素。对 这些因素为什么会困惑职校教师的教学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以便找到解决这些 问题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一)对象(学生)因素 困惑职校教师的问题大量指向教学对象――学生,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业基 础、行为习惯以及兴趣动机。1.学业基础学生的学业基础主要指文化知识水平, 中职目前的生源状况是“低水平、高分化”,用教师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基础薄弱、 参差不齐”。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这样的生源是教学实施最困难的一个群体, 知识的接受以及技能的习得都需要一定的基础,离开了这样的学业基础,许多理 论性的内容学生“学不会”,一般的教学方法也无法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一 线教师很困惑“该教学生什么以及怎么教”。2.行为习惯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养 成的过程,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学生睡觉、玩手机以及不带书本等行为普通存在, 课堂观察到的现象与教师描述的情况高度一致。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必须改变学 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但要让学生做出改变难度很大,一般教师会求助于“约束” 的办法,但是效果往往不佳,且容易与学生产生冲突。因此,如何改变学生的学 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困惑教师的又一主要问题。兴趣与动机。“学 业基础”“行为习惯”“兴趣动机”等方面的描述在资料中反复出现,实际上它们是 中职生学习基础的三个方面,是相互紧密关联的,其中兴趣动机处于最高层面。

在集体访谈中,教师一致认为,当前中职课堂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没有学习 的目标与动机,对学习没有兴趣”。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教师找不到普适性的办法。从教学对象的角度看,怎么让学生肯 学,是一个终极性的问题,这个看似课堂内的问题的根源实际上不在课堂,一线 教师认为,“他们个人的努力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才会长久地困惑 着他们”。换一个角度看,改变学生的学习基础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改变必须 先从其他地方开始,“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适用于中职生群体,因此必 须改变教学的方式。从课堂观察与调查中也发现了差不多的生源状况,“丰田班”等模式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积极主动,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一般 的课堂教学。这表明,要解决类似困惑教师的问题,关键是要对教学模式作出根 本性的改变。

(二)主体(自我)因素 从资料中发现,困惑教师的问题中许多指向“教师自我发展水平”,包括教 师的文化知识、经验能力以及心理与人际三个方面。1.文化知识从教师反映的情 况看,必备的专业性知识很重要。目前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专业知识需要不断更 新,教师经常会感到“自己落后了,跟不上”。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改行,文 化课教师改任专业课教师,或是因为专业调整,教师跨专业教学,这给教师带来 很大的压力,有的文化课教师改任专业课后,只进修或是学习过其中的一门专业 课,但教学是一个整体性的行为,在一门课的教学中一定会涉及到其他课程的相 关知识,因为相关知识的缺乏,会使教师失去“教学的自信”。2.经验与能力一线 教师在冷静反思的基础上认为,要教好学生自己必须要有足够的经验与能力。从 表1可以看出,这些经验与能力分成两个紧密关联的领域,即与教学相关的经验 与能力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经验与能力。教师认为,随着教龄的增加,自己的教学 效果并没有提升。那么教师到底应该怎么提高教学技能,同时,一线教师深刻认 识到了行业经验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他们作为职校教师最需要的东西。但是这些 经验怎么来获得。这两种经验怎么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统一,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双师型”教师。3.心理与人际课堂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着作用,这只看不 见的手就是师生间的关系。许多教师在描述课堂感觉时提到“害怕去上课”,不喜 欢学生,师生之间经常产生冲突,自己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处理好师生关系。师生 间的人际关系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情绪以及生活质量,他们希望学生是“喜欢、信 任并敬佩”自己的,但事实上,许多学生“不尊重老师”,这无疑让教师备感失望 与困惑。与教师自我相关的因素中,三个方面也是相互紧密关联的,而且同样表 现出了层级性。其中人际关系处于较高的等级,在访谈中了解到,在教学中存在 困惑较少的老师往往“师生关系较好”,而这些教师多来自企业,有着非常丰富的 企业实践经验。这给我们深刻的启发,中职教师成长的原始环境可能在于企业, “企业的培养经历是学校环境无法替代的”。

(三)外围(环境)因素 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大量的问题明确指向课堂以外的因素,但是这 些因素又与课堂紧密相关,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外围(环境)因素。1.教学环境主 要包括教材、相应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设备等。中职教材虽历经改革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可以概括为滞后的、矛盾的、脱离的。滞后是指落后于学科以及专业 发展,脱离是指脱离行业实践,矛盾是指教材之间以及教材与相应的资源之间不 匹配,让教师无所适从。有意思的是,关于教学需要的设备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的 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认为学校“基本的教学设备不足”,另一方面是教师认为大量 的所谓先进设备空置,教师不会用,也用不上。2.管理环境要实施有效的教学, 对学生的管理要有一定的刚性,但是目前学校层面的迁就过多,教育行政部门规 定不能劝退学生,教师除了“说教”没有好的办法约束学生。教学管理缺少科学性, 特别是对实训的管理,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实施效果不好,“技能比赛太多”、 “技能比赛捆绑教学”等。加上学校对学生以及教师的考核评价没有一种好的机制,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保障,久而久之,教师产生职业倦怠。3.社会环境在职 业学校的办学中,由于相对的开放性以及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社会环境对 教学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其一是校企合作。职校教师对校企合作充满期待, 但目前校企合作多流于形式,企业对教学的支持有限;
教师到企业的挂职锻炼效 果不好,因为“企业不会真正给教师机会”。其二是家长的观念以及社会的氛围。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越来越多地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继续学习;
社会环境 对职业教育重视不足,也影响着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教学活动的有效开 展需要外围环境的支持,当环境不利于教学的时候,教师个人的努力就会在很大 程度上受到削减。事实上,职业学校的教学对于各类环境的依赖性更强。在困惑 教师的问题中,与外围“环境”相关的编码多达30条,说明要解决教师的困惑,很 大程度上需要外围环境的协同,这也将是职教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整体分析 从困惑教师课堂教学的现象与问题出发,把所有资料关联在一起,发现这 些资料是“高度分散”的,实际困惑教师的现象与问题如此之多,从经过一定抽象 的一级编码来看就有80个,这样的“问题域”范围可能远远大于其他类型课堂教学 的“问题域”,同时这些资料又是“集中指向”的,即它们集中指向“学生”、“自我” 与“环境”三个领域。从资料中还发现,困惑单个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远不止一个, 而是一个“问题群”,这个“问题群”内含一种逻辑,即“起始于学生”――“反思于自 我”――“依托于环境”。从下述典型的访谈示例中可以看出这一内含的逻辑。访 谈者:困惑您课堂教学的问题有哪些?教师:学生太差了,没有办法教。访谈者:
你尝试过用什么办法改进吗?教师:有啊,教一些技能性的东西,学生比较喜欢 学。访谈者:那很好,可以多教一些实用的东西。教师:可是我自己都没有什么 技能。访谈者:可以到企业学啊,现在不是要求教师到企业锻炼吗?教师:我们 没有时间,课务太重,再说企业不会真正放手让你学的。……集体访谈中也多次发现教师“问题群”的这种特征。由此可见,困惑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表现在课 堂但根源不只在课堂,表面上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实际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外围入手”,即从外围环境的改善入手,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改 进提供支撑,这样教师个人的努力“才会使得上劲”。要“多方协同”,即教师、教 学管理者、企业共同参与,使之相互促进;
要“整体突破”,即从系统的角度,考 虑整体性的解决方案,教学改革要从办学模式转变的高度进行新的设计。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多种手段获取资料,对困惑中职教师课堂教学 的现象与问题进行了梳理;
通过三级编码等技术手段,对概念与范畴进行分类并 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困惑职校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因素是三个,即对象 (学生)因素、主体(自我)因素及外围(环境)因素,这三个领域以及由之构 成的整体应该是今后中职教学改革要研究的重要领域。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 究提出如下观点与建议。第一,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表现在课堂,但是大量指向课 堂之外。课堂是一个丰富的节点,它与外部有着多种形式的联系,中职课堂较之 于其他课堂更加开放,因此,要解决中职课堂中的问题应该更多地从课堂外的因 素入手,即“外围入手”,通过环境改善等手段,给教学改进以足够的支持。第二, 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要依靠一线教师但更要多方协同。最根本的是要有效提升 教师的经验与能力,其中职校教师的“企业化”培养是关键;
课堂教学中困惑教师 的问题仅通过教师个体的努力无法取得好的效果,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需要“多方 协同”。第三,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能孤立地解决而应寻求整体突破。单个教学 问题的解决可能会带来更多新的问题,特别是职业教育这样相对复杂的教学类型, 这提示着教学改革应该致力于在更高层面上寻求效果,例如,通过教学模式的改 革推进课堂教学,这也是深化职校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

作者:朱孝平 张剑平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