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书籍设计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运用]教学法书籍

同名书籍设计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运用

同名书籍设计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运用 摘要:设计教育的关键在于创造力的培养,笔者基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同名书籍设计教学法,希望避免顾此失彼,实现书籍设计课程 中的实践与创新。本文侧重于探讨本教学法在书籍设计课程中的具体操作与应用, 试图探讨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以期能对同类设计教育提供有用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创新;
同名书籍设计;
教学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书籍这一传统的信息载体形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 击。现代意义上的书籍设计始于工业化时代,书籍在传播文明的同时,自身形成 了一个造就全球阅读空间的流通产业。传统意义上的书籍功能主要是记述史实和 保存知识,书籍设计的工作仅限于美化与保护书籍。保护书、美化书、促进销售 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书籍设计的目的。书籍设计是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极强的视觉传 达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信息时代,我们有必要认真反思,中国的设计教育环境已 悄然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促使人们对设计观念、设计思维以及设计教学等诸多 问题。包豪斯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探索是包豪斯教育中最重要的目标,通过 书籍设计课堂教学,探索一条兼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之道,为市场 经济的发展储备更优质的设计人才,提升高校艺术人才的质量。作为新时代的教 师责无旁贷。

1书籍设计教学现状 纵观我国设计教育的沿革我们不难发现,各高校的书籍设计课程有如下两 个阶段的转变:我国的设计教育只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早期我国的设计教育经 历了“工艺美术教育”阶段,其课程特征是一种纵向的、行业的划分为基础的类似 职业技术培养,而书籍设计课程则多偏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开放以后,现代 “设计艺术教育”的理念被推广,设计教育的关键在于创造力的培养。也就是教师 教学生如何创造性地学。由此,带给书籍设计课程的影响是跳出以传授知识为任 务的实用教学,继而与市场、与实用规范无关的概念设计大行其道。经历了以上 两个阶段的书籍设计课堂教学,呈现出如下的问题现状:1.1教学具有片面的趋 势。其一,由于受早期“工艺美术教育”的影响,一部分高校在书籍设计课程教学 中,采用保守的教学模式,重实践能力的操作性训练,认为市场是检验的唯一标 准,产品即商品,欠缺灵活性思维。其二,片面强调创新思维的概念设计,追求 不切实际的标新立异;
过分地创新作业,甚至出现“书非书”的局面,与书籍设计 的初衷南辕北辙。1.2实践与创新结合不充分。书籍设计虽是一门实践应用学科,但思维的灵活性也是设计教育追求的方向。由此,实践性与创新性的结合教学才 是书籍设计课程的质量保证。然而,现有的教学法尚缺乏将实践训练与创新思维 兼顾培养的有效手段。

2同名书籍设计教学法的内涵 基于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同名书籍设计教学法, 希望避免顾此失彼,实现书籍设计课程中的实践与创新。侧重于探讨本教学法在 书籍设计课程的具体操作与应用,试图探讨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以期能对 同类设计教育提供有用的借鉴和参考。2.1同名书籍设计教学法的含义。同名书 籍设计教学法,是在长期的书籍设计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产生的。分别以实践应 用与创新思维为侧重点,通过两次作业,布置同一书籍完成不同要求的同名书籍 设计作业。兼顾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旨在通过同名书籍设计的两次作业 实践,突出课堂教学对比,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提升教学 质量。2.2拟解决的教学问题。教师如何转变观念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对学生 进行全面培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设计教育的关键,也是设计教育发展的 重要方向。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书籍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并能够灵活地 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进行独立的书籍设计并不断提高设计的创意能力和实际操 作能力。其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 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名书籍设计教学法的应用研究旨在提高书籍设计课程的教 学质量,力争解决以下教学问题:其一,缩短学与用的距离,提高学生在本门课 程中学习与实践的效率。其二,通过教学内容的对比、作业设置的比较研究,有 效挖掘创新思维的潜能。其三,试图推进书籍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兼顾实 践与创新能力的双重培养。该教学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立足于应用性、 创新性的整体考虑,将二者有机联系,利用两次作业实践对比,形成积极的创新 思维的意识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质 量。

3同名书籍设计教学法的实践 同名书籍设计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课程共分两个单元来完成实践能 力与创新能力的教学任务。3.1“请进来,走出去”。第一单元里,主要通过“请进 来,走出去”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书籍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性问题。

“请”资深编辑与业界人士解惑答疑,采用情境教学方式,模拟实际工作任务和工 作岗位,把知识融入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按照工作流程完成平装 书籍设计任务。让学生之间比稿、模拟提案,让甲方与学生对接,通过实际案例,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走出去”参观、学习书籍制作流程,以及纸张公司、 印刷厂……真枪实弹地演练,掌握工艺制作流程。从而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尴 尬,使学生具备书籍设计师的基本技能。在本单元,通过梳理书籍文本信息,用 书籍设计的方式和形式,准确、客观地传达信息,集中在视觉范畴内完成平装书 籍设计作业。3.2重创新,多向性。第二单元主要强调创新性,以期通过本单元 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体操作是沿用第一单元作业平装书的同名书籍 作为二次作业设计实践。探索信息表达和传递的多种可能,重组再造信息,经过 对书籍信息进行主观的解构、转译、重述,以夸张、幽默、变形、隐喻等修辞手 法,多感官、多层次、创造性地运用到书籍的形态、材料、工艺等诸多环节,突 破对书籍信息载体的惯性思维认识,增加除文字信息以外的其他附加信息,提升 书籍的附加值,用以丰富书籍的多重含义,以差异化、创造性的方式表现出不同 书籍的内在精神和信息诉求,达到突出创新、与时俱进的目的。用生动、有趣、 有意味的手段从显性、隐性多方面实现信息的最佳传递效果,创造一个能打动读 者的新兴“生命体”。现代设计的元素,如文案、照片、图案都是信息的构成元素, 但信息的传递不局限于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同样能感受信息,相对于 视觉接受的方式更隐蔽、更模糊。正因为书是要通过手翻、眼视、心读,由此肌 理、色彩、结构、声音、气味等均应纳入书籍设计信息的范畴。通过概念书籍设 计的手段,不考虑当下的科技与市场,从设计载体、材料、工艺、形式进行多向 立体的信息传递探索,有别于第一单元平装书的单向信息传达,其目的是形成积 极的创新思维习惯,旨在打破学生的惯性思考。通过两次同名书籍设计作业的对 比,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创新环节,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 进行概念设计,虽然不用考量当下的科技与市场,但不应强求创新,从而顾此失 彼,导致“书非书”的问题,以致本末倒置,违背书籍设计的初衷。正如日本著名 设计家杉浦康平先生说:“一本书就是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不是静止的,它 是流动的,它要富有生命力,这样才能够打动读者。”作为学生,未来的设计师, 无论是在做实践性的平装书籍作业,或是做创新的概念书籍作业,都要把书籍当 作富有表情的鲜活生命来对待,才会使受众对它一见钟情,从而实现自我介绍、 自我推销的目的。

4结语 “设计教育的关键在于创造力的培养。”设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未来设计师, 而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并重是未来设计师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书籍设计 课程中,首先要树立“整体观”的教学理念,而链接实践与创新的有效手段是引入 同名书籍设计教学法,从而推动书籍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同名书籍设计教学法呈现可操作性、可借鉴性和时效性强的特征。其教学法简单易行,易于在课 堂教学中推广,可操作性强;
由于可操作性强,教学效果立竿见影,让学生收获 更显著,时效性明显。鉴于以上特征,此教学法不仅可供本课程教师应用,也适 合相关设计课程的教师仿效借鉴,以提升同类型课程教学的质量。

作者:易平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